近日,波士頓學院官方網站發出了這樣一篇悼念文章——該校化學系副教授宗家洸於1月5日因新冠肺炎併發症去世,終年44歲。
宗教授2010年入職波士頓學院,他所從事的納米技術研究為解決世界能源危機和抗擊癌症提供了潛在途徑。他參與的「納米止血劑」計劃已獲專利實際開發為醫療產品。
44歲,最是一個學者大展宏圖的年華。為人類社會和世界作出重要貢獻的他,卻不敵新冠,天妒英才,令人痛惜!
據報導,宗教授在中山大學獲得學士學位,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獲博士學位。加入波士頓學院前,他曾在伯克利加州大學擔任博士研究員和本科生研究實習生導師,還曾任上海科技大學物質學院系統材料部主任。
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涉及納米孔洞材料的設計及其在多相催化、能源、生物醫療方面的應用;
先後獲得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豐田北美研究中心、美國化學會石化基金會等贊助的多項大型研究計劃,邀請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做重要報告達100餘次;
目前已在相關研究領域發表SCI論文超過60篇,包括Nature Materials、Nature Chemistry、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CS Nano 等發表多項高質量工作;工作成果多次被其他科研工作者引用,總引用次數已達5700次以上,h-index達到40。
同事們讚揚宗教授的研究成就,還列舉了他作為老師和導師的貢獻,以及他在該系和其他大學的合作。
「除了是一位出色的科學家之外,他還是一位出色的老師,富有同情心的導師,而且是一位慷慨而慷慨的同事,」該系主任範德斯利奇化學教授(Vanderslice Professor of Chemistry)王敦偉(Dunwei Wang)說。「他對科學和教育的熱情一直並將繼續為我們所有人提供靈感。我們將永遠想念他。」
「弗蘭克是一位天才的老師,一位富有創造力的科學家,一位慷慨的合作者,也是我們物理化學小組不可或缺的貢獻者,」莫裡西藝術與科學學院院長格雷戈裡·卡爾舒爾(Gregory Kalscheur)說 「作為化學系研究生課程主任,他為他的工作帶來了活力,熱情和積極的精神,而同樣的活力和熱情也出現在我與他的所有互動中。他在化學系和大學社區中的一生將被深深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