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07日 08:52 來源:文匯報 作者:伊蚊
字號內容摘要:什麼樣的人招蚊子?《科學美國人》雜誌近期報導,研究人員正在研究雙胞胎身上的氣味,以挖掘有關人類吸引昆蟲的基因線索。
關鍵詞:蚊子;雙胞胎;研究;基因;研究人員
作者簡介:
什麼樣的人招蚊子? 這個問題其實科學家也不完全知道答案。《科學美國人》 雜誌近期報導,研究人員正在研究雙胞胎身上的氣味,以挖掘有關人類吸引昆蟲的基因線索。
倫敦衛生和熱帶醫學學院的昆蟲學家詹姆斯·洛根和他的同事們從遺傳學入手,計劃以100對來自英國的雙胞胎和100對來自甘比亞的雙胞胎為研究對象,對究竟是什麼吸引了蚊蟲進行新一輪調查。志願者招募工作將於近期開始。
洛根說:「我們對於給我們招來蚊子的遺傳奧秘知之甚少。」早期研究表明,視覺信號、嗅覺信號和熱能(體溫) 信號都會招來蚊子。
實驗將從雙胞胎們穿過的襪子開始。人的體表會自然產生可以誘蚊或驅蚊的化學物質,並殘留在襪子上。研究人員希望通過研究這些襪子的受歡迎程度,並分析其中的氣味化合物及其所有者的遺傳信息,可以獲得一些幫助。洛根希望通過這項研究,能更好地了解體表氣味吸引蚊子的機制,並能通過改變氣味來調節對蚊子的吸引程度。「如果我們能夠發現一些重要的基因,也許可以開發出某種藥物,使人體產生天然的驅蚊劑。」洛根補充道,「這些發現也可以幫助流行病學家改善其用於判斷特定人群在攜帶疾病的蚊子面前脆弱程度的模型。」
科學家們已經知道,人與人之間存在的一些區別,使得有些人被蚊子叮咬得更多。特別是那些呼出更多二氧化碳的人,似乎生來就更招蚊子。研究人員還發現,人的體型也起了一定作用:個子較高或塊頭較大的人會遭受更多的蚊蟲叮咬 (這也許是因為這些人的二氧化碳呼出量更大或體表面積更大)。還有一些證據表明,孕婦或處於月經周期特定階段的女性也更招蚊子。其他研究還發現,瘧疾患者在感染期間對攜帶瘧疾病毒的蚊子更有吸引力。
那麼,我們個人的基因對此又有何影響呢? 兩年前,洛根的團隊開展了一項小型研究。該研究著眼於18對同卵雙胞胎和19對異卵雙胞胎及其對蚊子的吸引力。研究發現,同卵雙胞胎對於吸血昆蟲的吸引程度比異卵雙胞胎更相似,這是因為早期的研究發現,同卵雙胞胎的體味比異卵雙胞胎更接近。英國研究人員推測,基因可能會影響一個人對蚊子的吸引力。
現在的這項新的研究旨在通過更大的樣本容量,得出一些更具體的結論,並將另一批研究對象納入研究範圍。(此前,這個領域的大多數研究都集中在歐洲白種人身上,而這項新的研究將包括來自甘比亞的雙胞胎)。此外,還有其他差異將這項研究與早期研究區分開來:2015年的研究已經測試了不同人群對於伊蚊 (Aedes,可攜帶登革熱和寨卡病毒) 的吸引力,而這項研究將測試不同人群對按蚊 (Anophe1es,可傳播瘧疾) 的吸引力。該團隊推測,不同種類的蚊子可能被人類氣味中相同的揮發性化合物所吸引,並希望做出進一步探索。
「這是一項創新性的工作,是很好的一步。它會告訴我們是否存在遺傳差異,但是,它不會提供一個完整的答案。因為其他因素,如飲食、呼吸、時間段和蚊子種類等,都會產生影響。」美國聖母大學的生物科學教授賽義德說。賽義德研究的是受嗅覺影響的昆蟲行為和昆蟲運動,他並沒有參與洛根的項目。賽義德的研究發現,儘管程度不同,但不同種族人群的體表都會產生幾種主要的揮發性化合物。一些早期的研究表明,一種名為「壬醛」的化合物可能至少對某幾類蚊子特別有吸引力。
究竟是什麼基因幫助人體分泌會吸引蚊子的化合物呢? 這仍然是個未解之謎。研究人類體味和遺傳學的科學家們認為,與遺傳相關的氣味可能是由主要組織兼容性複合體 (MHC)基因控制的。這些基因似乎會影響氣味的產生和哺乳動物對交配對象的選擇,因為人類和小鼠似乎都偏愛體味與自己更為迥異的伴侶。科學家已經從理論上解釋了這一現象,即這可能是一種對抗近親繁殖的自然控制。因此,儘管洛根的團隊可能將那些與氣味相關的基因作為目標,他們也會考慮關注其他的基因。
在接下來的幾年中,洛根希望能找到一些初步的答案。但就目前而言,我們只能多塗一些防蚊用品,並保持樂觀。
(摘自Nature自然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