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幼幼X卡特琳娜丨詩歌:可以被感知而非看見的畫

2020-12-05 解碼歐洲KeystoEurope

第五屆中歐國際文學節精彩繼續。 2020年11月21日,捷克著名作家卡特琳娜·魯特琴科娃和中國詩人餘幼幼進行了雲交談。兩位中捷女詩人的相遇,讓整個空間都詩意盎然。她們談論詩歌、繪畫,談論當代詩歌的視覺性與感知力,談論文字的畫面感,聲音賦予詩歌的情緒表達,東西方詩歌的影響與淵源,她們談論詩歌與身份,作者和讀者,科技與網絡對詩歌發展的影響。還有,她們自己的作品,用各自的語言娓娓道來。

餘幼幼談論自己的詩歌美學:我抗拒過分抽象而反覆的詩歌作品,這並非我的詩歌美學。希望以簡單去表達複雜,追求「作品裡面沒有一個複雜的句子,但呈現出來的整體是一個巨大的謎」。同時她認為,詩歌是語言的藝術,而繪畫是圖像的藝術,二者可以互相轉化,這也是她轉向畫畫的緣由。正如李奧納多·達·文西所說:「繪畫,是可以被看見而非感知的詩;而詩歌,是可以被感知而非看見的畫。」

餘幼幼

卡特琳娜·魯特琴科娃認為自己所有的創作都穿插著一種詩意的藝術:在我寫詩的時候,我意識到即使有一天我不在了,那些讀我詩的人依然存在。我們依然可以進行精神的交流。

卡特琳娜·魯特琴科娃

怎樣寫一首好詩?「把字數減到不能再少。」卡特琳娜回答。而餘幼幼則談論了網際網路閱讀時代,讀者選擇擁抱簡短的碎片式閱讀,這讓她更期待多樣化。

卡特琳娜·魯特琴科娃發表了許多詩歌,短篇小說和戲劇,並以20種語言出版了她的作品。來自中國四川的餘幼幼被視為90後的代表聲音,她的作品被廣泛翻譯成英文、俄文、瑞典文、日文、法文。在訪談中她表示:預計明年將出版一本短篇小說集,這將是她的第一本非詩集。

從11月12日開始,每隔一至兩天就會有一場線上中歐作家的對談,交流文學領域的各類話題,請持續關注。

相關焦點

  • 石虎:恣意縱橫畫山水
    但歷史是具法眼的,致使後來石濤倚仗「搜盡奇峰打草稿」的藝術精神衝破了傳統的定論,逾越了四王乃至他所生存的年代,成為畫史上的一座巍巍雄峰。石虎先生亦提出了更為洗鍊的「神覺」二字,並在《象論》中說:「我使之思,我發之喜,我覺之傷悲,如上般般皆客體存在之實,按夫子後字的涵義它們皆屬於前我,前我非真我也,只有我的靈魂才是後我。後我近神而遠人,不可名狀,不可人慾。」
  • 【一詩一會】史蒂文斯:詩歌是想像與真實之間一份必不可少的婚約
    除此之外,史蒂文斯在現代詩壇中的「另類」還體現在對詩歌本質的理解上。與同時代的葉芝、艾略特等崇尚傳統宗教的詩人不同,史蒂文斯在詩中展現出了明顯的「無信仰」傾向。在2018年出版的詩文錄《我可以觸摸的事物》中,史蒂文斯曾於一篇受獎詞中提到,他將詩歌視為生活的律令之一。他肯定生活本身所具有的價值,並希望通過詩歌來感知生活中的和諧。
  • 「一詩一會」史蒂文斯:詩歌是想像與真實之間一份必不可少的婚約
    除此之外,史蒂文斯在現代詩壇中的「另類」還體現在對詩歌本質的理解上。與同時代的葉芝、艾略特等崇尚傳統宗教的詩人不同,史蒂文斯在詩中展現出了明顯的「無信仰」傾向。在2018年出版的詩文錄《我可以觸摸的事物》中,史蒂文斯曾於一篇受獎詞中提到,他將詩歌視為生活的律令之一。他肯定生活本身所具有的價值,並希望通過詩歌來感知生活中的和諧。
  • 「麻醉」的發明丨科學史小畫
    科學史周曆(6.22——6.28)他帶來了物理學史上的兩朵「烏雲」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6.29——7.05)看,5億多年前的海洋世界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7.06——7.12)大器晚成的「集郵」人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7.13——7.19)科學建制化的開端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7.20——7.26)我國首次測定珠峰高度丨科學史小畫
  • 《物種起源》出版丨科學史小畫
    科學史周曆(6.22——6.28)他帶來了物理學史上的兩朵「烏雲」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6.29——7.05)看,5億多年前的海洋世界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7.06——7.12)大器晚成的「集郵」人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7.13——7.19)科學建制化的開端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7.20——7.26)我國首次測定珠峰高度丨科學史小畫
  • MATLAB畫雙x坐標的圖
    我們就來看一下怎樣用MATLAB畫出雙x坐標的圖,同時做好各種標註輸入要做圖的數據x1 = [1 2 3 4 5 6];x2 = [0.1 0.2 0.3 0.4 0.5 0.6];y = [5 6 7 8 9 10];然後先根據x1和y畫圖,h1= line(x1,y,'Color','k','Marker','s','MarkerEdgeColor
  • 感知器及其在Python中的實現
    :由於感知器是二元類器(0/1),我們可以將它們的計算定義如下:函數f(x)= b + w.x是權重和特徵向量的線性組合。因此,感知器是線性分類器-一種使用線性預測器函數進行預測的算法。權重表示x中每個特徵x 對機器學習模型行為的有效性。特徵x的權重w越高,對輸出的影響就越大。偏差「 b」類似於線性方程式中的截距,它是一個常數,可以幫助機器學習模型以最適合數據的方式進行調整。偏差項假設虛擬輸入特徵係數x= 1。
  • 群山| 夏羽詩歌:光芒裡的塵埃(外五首)
    群山 | 夏羽詩歌:光芒裡的塵埃(外五首) 2020-10-24 20: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世界蚊子日,了解一下丨科學史小畫
    科學史周曆(6.8——6.14)他為改變世界做了些「微小的工作」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6.15——6.21)這項考古技能,是他發明的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6.22——6.28)他帶來了物理學史上的兩朵「烏雲」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6.29——7.05)看,5億多年前的海洋世界丨科學史小畫科學史周曆(7.06——7.12)
  • 論顧城的詩歌
    比如說,第一行可以看出擬人法,在第二行中詩人把天空處理為可以穿孔的東西。這些都是常見的詩歌技巧,或許在這裡毋庸贅述。而且他寫這首詩的時候已經是十二三歲,所以不能否定他當時已掌握了一些詩歌技巧。但如果粗略地總結他少年時代的詩歌作品的話,可以說語言不拘泥於為了表達的語言規則。這個原因或許和他的年齡有關。
  • 齊白石畫昆蟲太逼真,公雞看見都想叼蟲子!
    齊白石畫的昆蟲太逼真,公雞看見都想叼蟲子!齊白石可以是說無人不知的大畫家,因為他的繪畫題材全都和咱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相關,所以也被親切地稱為「人民藝術家」。齊白石在他的《壬戌雜記》記錄了自己在58歲前後畫蟋蟀時的感想:餘嘗見兒輩養蟲,小者為蟋蟀。有善鬥者,而無人使,終不見能;有未鬥之先,張牙鼓翅,交口不敢再來者;有一味只能鳴者;有緣其一雌,一怒而鬥者;有鬥後觸髭鬚即捨命而跳逃者。大者乃蟋蟀之類,非蟋蟀種族,既不善鬥,又不能鳴,頭面可憎。
  • 詩歌:生命是一盞燈(十一首)
    讓美麗的焦河湖從此沐浴在文學藝術的殿堂年少時曾經經歷過的磨難阻擋不了您文學藝術家的光輝思想瞧——文學路上 您揮筆成書書畫路上 您潑墨成畫>以飽滿的熱情為他們脫貧立著呼籲我仿佛看見您默默地書寫巨著無數 卻從不張揚您說參評浪費時間 一切以實力說話您各類專著數量之巨許多被翻譯成多語種版本行銷海內外我仿佛看見
  • 潮眼te丨 XLARGE x 空山基個展限定膠囊,你被種草了嗎?
    01丨 XLARGE x 空山基這次聯乘即 14 號開始,線下在《Sex Matter》個展 NANZUKA 畫廊內可以購買到聯名衣服,線上購買渠道在 XLARGE 官網,目前量較少的款式已經預售售空。
  • 重溫經典詩歌丨顧城:思想之樹
    本期音頻選自《顧城經典詩歌欣賞——生命幻想曲》思想之樹顧城《思想之樹》是顧城創作中期的作品,這個時期的作品是詩人自我的探索和轉變的時期。詩歌開頭,詩人就把我們拉進「赤熱的國土裡」,「太陽」「巖漿」給讀者一種全身發燙,空氣緊迫的感受,詩人「沒有鞋子」,他就這樣在赤熱的世界裡被灼燒著。
  • 如何正確看待詩歌,詩歌與文學、人類文明的關係?
    文丨曹鏡明#筆者以為,凡知所以然才能知其然;如若想要對「詩歌」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知,首先需要弄清的就是「詩歌」是什麼?最早的文學形式就是「詩歌」,也就是說任何以「文字」為形式的藝術作品都是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從「詩歌」衍生出去的;最後一個問題:詩歌對人類文明產生什麼影響?
  • 正反可讀英文詩引熱議,原來詩歌還可以這麼寫
    上個月,一首「特別」的詩歌在微博、豆瓣等平臺引起熱議。這首詩歌正著讀反著讀都可以,但卻是完全不一樣的意思。除了文字,詩歌的形式也可以表達思想感情。文學和歷史上有很多「奇奇怪怪」的詩歌,接下來雙語君(微信ID:Chinadaily_Mobile)為大家盤點幾首。1蘇軾曾在《書摩詰藍田煙雨圖》一文中評價王維:「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 詩歌是靈魂,詩歌是生命,詩歌告訴我們的4個真理!
    但詩歌、美麗、浪漫、愛情,這些才是我們活著的意義。——電影《死亡詩社》01傾聽靈魂深處的聲音很早就讀米沃什的詩歌了,為何如此喜歡和更早的接觸他的呢?因為米沃什的詩歌說的是人的靈魂,揭示或表達的是人心脆弱或深遠的內核,讀他的詩,我們能明白命運,能堅信人性的偉大,能看到靈魂深處最真摯的事物,以及那讓我們處於苦難和不幸背後隸屬人的本質的東西。當我們走過自己的一生,突然發現,太多的情感,太多的滄桑閱歷,都可以被蘊含在米沃什的詩中,因為米沃什的詩讓我們聽到靈魂深處的聲音。
  • 英國詩人西爾泰什:詩歌可以對生活的難題說出清晰而忠實的話|一詩...
    異國的語言、文化和環境既給西爾泰什帶來挑戰,也成為他重新審視自身命運和過去經歷的重要參照,他決定用詩歌來定義自己站在什麼地方,以及要對誰說話。1973年,西爾泰什開始發表詩歌,幾年後出版第一部詩集《傾斜的門》,2005年因詩集《捲軸》獲艾略特詩歌獎。1989年後,西爾泰什重訪匈牙利,並深入參與了大量匈牙利詩歌、戲劇和小說的翻譯工作。可以說,無論在故土還是他鄉,西爾泰什都佔有一席之地。
  • 視動數學之畫出數學味,看見數學美
    為了弘揚數學文化,營造數學學習氛圍,激發小東坡們感受數學之趣,欣賞數學之美,體會數學之用,提升綜合素養,眉山東坡區東坡小學在2020年12月開展了一至五年級的數學創意畫主題活動——「數學創意畫,想像無限大」。一年級的「數字創意畫」,讓孩子們對數字的豐富情感可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