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中歐國際文學節精彩繼續。 2020年11月21日,捷克著名作家卡特琳娜·魯特琴科娃和中國詩人餘幼幼進行了雲交談。兩位中捷女詩人的相遇,讓整個空間都詩意盎然。她們談論詩歌、繪畫,談論當代詩歌的視覺性與感知力,談論文字的畫面感,聲音賦予詩歌的情緒表達,東西方詩歌的影響與淵源,她們談論詩歌與身份,作者和讀者,科技與網絡對詩歌發展的影響。還有,她們自己的作品,用各自的語言娓娓道來。
餘幼幼談論自己的詩歌美學:我抗拒過分抽象而反覆的詩歌作品,這並非我的詩歌美學。希望以簡單去表達複雜,追求「作品裡面沒有一個複雜的句子,但呈現出來的整體是一個巨大的謎」。同時她認為,詩歌是語言的藝術,而繪畫是圖像的藝術,二者可以互相轉化,這也是她轉向畫畫的緣由。正如李奧納多·達·文西所說:「繪畫,是可以被看見而非感知的詩;而詩歌,是可以被感知而非看見的畫。」

卡特琳娜·魯特琴科娃認為自己所有的創作都穿插著一種詩意的藝術:在我寫詩的時候,我意識到即使有一天我不在了,那些讀我詩的人依然存在。我們依然可以進行精神的交流。

怎樣寫一首好詩?「把字數減到不能再少。」卡特琳娜回答。而餘幼幼則談論了網際網路閱讀時代,讀者選擇擁抱簡短的碎片式閱讀,這讓她更期待多樣化。
卡特琳娜·魯特琴科娃發表了許多詩歌,短篇小說和戲劇,並以20種語言出版了她的作品。來自中國四川的餘幼幼被視為90後的代表聲音,她的作品被廣泛翻譯成英文、俄文、瑞典文、日文、法文。在訪談中她表示:預計明年將出版一本短篇小說集,這將是她的第一本非詩集。
從11月12日開始,每隔一至兩天就會有一場線上中歐作家的對談,交流文學領域的各類話題,請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