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還是自信?正反可讀英文詩引熱議,原來詩歌還可以這麼寫

2021-01-10 中國日報網

上個月,一首「特別」的詩歌在微博、豆瓣等平臺引起熱議。這首詩歌正著讀反著讀都可以,但卻是完全不一樣的意思。

全文和譯文如下:

I'm very ugly

我很醜

So don't try to convince me that

所以別試圖說服我

I am a very beautiful person

我長得很好看

Because at the end of the day

因為說到底

I hate myself in every single way

我都恨我自己的一切

And I'm not going to lie to myself by saying

而我也不會騙我自己說

There is beauty inside of me that matters

內心的美才是最重要的

So rest assured I will remind myself

所以放心我會提醒自己

That I am a worthless, terrible person

我是一個一文不值還很糟糕的人

And nothing you say will make me believe

而無論你說什麼也不會讓我相信

I still deserve love

我仍然值得被愛

Because no matter what

因為無論如何

I am not good enough to be loved

我都不配被愛

And I am in no position to believe that

我也沒有任何理由相信

Beauty does exist within me

我有任何美麗的痕跡

Because whenever I look in the mirror I always think

因為當我對著鏡子我總是在想

Am I as ugly as people say?

我真的像別人說的那麼醜嗎?

這首詩正著讀,似乎是在抱怨自己丑陋。但從後往前讀,你會發現整首詩洋溢著自信。

Our inner talk and how we feel about ourselves is very important. Take a moment to think about how you are treating yourself on a daily basis.

和自己內心的交流以及對自我的感受非常重要。花一點時間思考一下你每天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吧。

Don't let others define you. You define yourself.

別讓他人定義你,你定義你自己。

僅僅換一個視角就會發現意思完全不同,既十分有趣又耐人尋味。

除了文字,詩歌的形式也可以表達思想感情。文學和歷史上有很多「奇奇怪怪」的詩歌,接下來雙語君(微信ID:Chinadaily_Mobile)為大家盤點幾首。

1

蘇軾曾在《書摩詰藍田煙雨圖》一文中評價王維:「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When reading Wang Wei’s poems, one can conjure up a picturesque image. When viewing Wang Wei’s paintings, one can experience a poetic sentiment.)以此體現出王維詩中悠遠的意境。

而法國著名詩人紀堯姆·阿波利奈爾(Guillaume Apollinaire)的作品也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典範。與王維不同的是,阿波利奈爾真的將詩歌寫成了一幅幅繁複美麗的圖畫。

阿波利奈爾創造了「圖畫詩」(le calligramme)這一名稱,意思是以圖畫形式而非傳統詩句形式呈現的詩。他被認為是超現實主義的先驅(a forebear of Surrealism)。

In his poetry Apollinaire made daring, even outrageous, technical experiments. His calligrammes, thanks to an ingenious typographical arrangement, are images as well as poems. More generally, Apollinaire set out to create an effect of surprise or even astonishment by means of unusual verbal associations, and, because of this, he can be considered a forebear of Surrealism.

阿波利奈爾在他的詩歌中進行了大膽,甚至是較為激進的詩歌實驗。由於巧妙的排版設計,他的「圖畫詩」既是圖畫又是詩歌。簡單說,阿波利奈爾通過非傳統的言語關係來創造一種驚喜甚至驚奇的效果,因此,他被認為是超現實主義的先驅。

Coeur couronne et miroir

以《心,皇冠,鏡子》(Coeur couronne et miroir)為例,這首詩分為三個部分:心形,皇冠圖案和一個表示鏡子的橢圓形,每個圖案都由一句話組成。

以「皇冠」為例,這句話連起來應該是「死去的國王在詩人心中多次重生(Les Rois Qui MeuRent Tour A Tour Renaissent AU coeur des poéteS)」。

阿波利奈爾在前四個單詞中設置了五個大寫字母,橫向排列,將單詞其餘部分置於第一排大寫字母的下方。

但面對漏洞百出的生活,阿波利奈爾依舊心有所愛,一如他在《心》所傳達的信念:「我的心啊宛如一朵顛倒的焰火。」

2

卡明斯(e. e. cummings)是美國二十世紀現代主義詩歌中的佼佼者,同時也是一位畫家,他的詩作大都沒有標點和大寫字母。由於深受達達主義(Dadaism)和立體主義(Cubism)的影響,他在詩歌創作中大膽地對詩歌的形式、語言等進行徹底改造,創造出一種全新的卡明斯式詩歌模式。

卡明斯十分注重語言的視覺效果,竭力把形象的美學原則運用到詩歌中去。他曾經在一封寫給編輯的信中談到:我最關心的是每一首詩畫都要保持原樣。比如下面這首著名的小詩畫:

實際上這首詩是將a leaf falls(一片樹葉飄落了)一句話插入loneliness(孤獨)一個詞之中。詩人又把這四個詞拆開,排成垂直的一列,給人一片葉子孤獨下落的圖形,表現出一種絕妙的效果。

a leaf falls loneliness

3

埃茲拉·龐德(Ezra Pound)是美國著名詩人、文學家,意象主義詩歌的主要代表人物。

龐德的這首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雖然只有短短兩行,當時一經發表,就轟動了整個歐美詩壇。他曾在1914年寫道:

「三年前在巴黎,我從車站走出地鐵車廂。突然間,看到一個美麗的面孔,然後又看到一個,接著是一個美麗的兒童面孔,然後又是一個美麗的女人。那一整天我努力尋找能表達我感受的文字,我找不出我認為能與之相稱的、或者像那種突發情感那麼可愛的文字。那個晚上……我還在繼續努力尋找的時候,忽然找到了表達方式。並不是說我找到了一些文字,而是出現了一個方程式。……不是用語言,而是用許多顏色小斑點。……這種『一個意象的詩』是一個疊加形式,即一個概念疊在另一個概念之上。」

...not in speech, but in little splotches of colour. It was just that - a "pattern," or hardly a pattern, if by "pattern" you mean something with a "repeat" in it.

「6個月後,我寫了一首比那首短一半的詩,一年後我寫下日本和歌式的詩句(Haiku-like sentence)。」

Haiku

a poem with seven lines and usually 17 syllables, written in a style that is traditional in Japan

俳句,日本傳統詩體,三行為一首,通常有17個音節。

這首詩是一個以意象作為敘述語言的典型範例。全詩只有短短兩行,甚至構不成一個完整的句子,但卻展現了一幅色彩豐富、構圖生動的畫面,頗有「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之感。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人群中,這些面孔的鬼影;

潮溼的黑樹枝上的花瓣。

(余光中譯)

4

十九世紀的英國還有一位幽默風趣、多才多藝的先生叫做愛德華·李爾(Edward Lear)。他喜歡旅遊,會玩音樂,還會繪畫,尤其擅長畫鳥獸。他閒來無事就喜歡寫五行打油詩(limerick),還會隨手配插圖。

limerick

a humorous short poem, with two long lines that rhyme with each other, followed by two short lines that rhyme with each other and ending with a long line that rhymes with the first two

五行打油詩,幽默短詩,起始兩長句押韻,中間兩短句押韻,最後一長句與開頭兩句押韻。

「五行打油詩」採用aabba式韻腳,中間兩行稍短,讀起來節奏分明,詩中的文字遊戲和幽默一讀便知。

一定要大聲朗讀,因為所有荒唐和無釐頭的妙趣都藏在音韻節奏中。

There was an Old Man with a Beard

There was an Old Man with a beard,

Who said, 「It is just as I feared! —

Two owls and a hen,

Four larks and a wren,

Have all built their nests in my beard.」

有個老頭兒鬍子一大把,

他說「這件事讓我擔驚受怕:

一對貓頭鷹和一隻小鷦鷯,

一隻大母雞和四隻百靈鳥,

全在我鬍子裡搭了鳥窩,哎呀呀!」

編輯:陳月華

實習生:承岱麗

來源:中國日報雙語新聞微信

相關焦點

  • 如何把漢語詩歌翻譯為英文詩?
        漢語的詩歌文字簡明,含義豐富,可謂言簡意賅,如何把它翻譯為英文詩呢?首先要了解英文詩的特點,然後注意押韻和詞語修飾。以白居易的後宮詞作為例子,講講如何英譯。
  • 自信與自卑,自大與狂妄
    如果因為出身貧寒的父母而自卑,住著簡陋的房子而自卑,沒有車開而自卑,沒有體面的衣裳而自卑,沒有拿得出手的飾物而自卑,吃著簡單的食物而自卑,這些都是你自找的自卑,那是你自己的虛榮心在作祟。世界上沒有誰有資格鄙視你物質上的匱乏,除非你自己瞧不起你自己。
  • 十面埋伏 · 21/霍俊明《石家莊原來有這麼多高樓》
    霍俊明的這首《石家莊原來有這麼多高樓——悼陳超先生》,是作者悼念他的老師、詩評家、詩人陳超所作。詩裡有兩個核心意象:「石家莊原來有這麼多高樓」「陳超先生」。前者是明的,後者半隱。作為中國一個大省的省會,石家莊在人們通常的印象中,屬於存在感和個性都不太強烈的城市。這或許是由於其置身於京津冀這個三角經濟區中,自身的「不便高調」,以及歷史上一度所受到的遮蔽。
  • 從ABC都不會到能寫英文詩,這個杭州小姑娘用四年時間成功逆襲
    你肯定猜不到,這是杭州上海世界外國語小學一個六年級小姑娘的作品《New Year新年》,這只是她眾多英文詩中一首詩的節選。這個小姑娘名叫馮然,今年快要小學畢業了,她的第一首英文詩創作於2018年1月24日,到現在有1年多的時間,這1年裡她共寫了50多首作品。她的詩不僅用詞地道,而且思想深刻,很難看出出自一個小學生之手。
  • 薦書| 泰戈爾寫給孩子的詩:詩和遠方,滋養孩子,美到入魂
    從《生如夏花》到《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泰戈爾的詩影響了眾多中國人。生活,要有詩和遠方。讀詩的意義無需贅言,孩子幼年時讀過的詩歌,會在TA心底紮下根。詩裡的美好、溫暖和感動,都將化為他們進步的力量。這本書是亞洲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泰戈爾,專門為孩子寫的詩。
  • 野夫:我們處在一個反詩性的年代 詩歌式微是必然
    導語:日前,小說家野夫與詩人韓東就「當下詩歌是否平庸」打起了筆仗,野夫認為詩歌「註定是平庸的」,韓東則明確表示反對,引發諸多網友和作家的熱議。中國作為詩歌大國,80年代的「詩歌狂潮」曾在當代文學史和精神史寫下濃重的一筆。而隨著商品化大潮的來臨,詩歌熱又迅速退潮,回歸本位,以致有人驚呼「中國,你的詩歌丟了」。
  • 兒童詩創作:尋找中國詩歌的童心
    他說:「一開始,我有點擔心這麼小的孩子會不會寫詩,但幾年下來,我發現五六歲的孩子雖然自己不會直接寫詩,卻可以說出詩來,爸爸、媽媽幫他們記錄。孩子和詩的關係是靈感在孩子身上的自由發展,當孩子感受到審美衝動的時候,如果讓心裡的感覺脫口而出,一首詩就有了。這些年來,看上去是我在教孩子們,其實是孩子們的童心啟發了我。」
  • 西方英文詩歌詩體縱覽
    英文詩歌詩體依據是否遵守特定的行數、行長、步調和音律與否分為固定格式詩體和自由格式詩體(自由體)。歷史上英文詩歌固定格式詩體主要包括:五行打油詩體、十四行詩體、民謠體、頌歌體、三拍子體、迴旋曲、韋拉內特體、阿納克利翁體、八行兩韻體、組歌體,串句以及後來引入的來自日本的俳句等等。
  • 「藝海漫遊」:《四海詩萃》以生態詩歌方式揭示清遠生態旅遊價值
    我認識精幹又帥帥的老鄧先生,前年廣東省作家協會組織各地市作家詩人到陽江採風寫作,在報到後廣州的省作協大樓以及陽江數日,我和他都同住一室,對他的性情、為人和作品都有更多了解,他寫的評論,還是有足夠分量的。鄧維善先生的評論文章一開始就寫道:讀著女詩人李見心《清遠,清遠》組詩中的《連州桃花節》詩句「正是這些低燃點的花經不住東風!率先爆破了春天!正是這些正直的詩人刺中了歷史!
  • 在詩歌中,詩歌符號的含義是什麼,詩歌是語言符號還是意象符號?
    有人並不認為這個傳統的看法是正確的,提出「詩,就是意象符號的系列呈現」的主張,甚而至於說:「在詩歌中,其直接現實是意象,而不是語言,或者說詩使用的是意象語言,而不是文字語言。」詩歌究竟是語言符號還是意象符號?對於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基於對詩歌本體論的不同理解。
  • 裘小龍談詩歌、翻譯與偵探小說
    一個原因是我喜歡詩,但讀詩的人不多,在小說裡面放點詩,讀的人就多了。這可能是受T. S. 艾略特的影響。他除了寫詩,也寫詩劇,其實沒有詩寫得好。他的初衷是,戲劇的觀眾肯定比詩歌的讀者要多,用這個辦法來擴大詩的受眾。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詩歌熱過去之後,詩特別沒人讀。我把詩放在一個通俗的文類裡,尤其是偵探小說這種文類,讀者一下子就多了很多。
  • 12歲森碟字跡一般卻代言字帖引熱議,英文寫得比中文好,都學了啥
    還有楊冪,她在採訪中也曾透露,女兒小糯米的英語相當棒,一開口基本都是英文,她還自嘲自己英文太爛,只能陪女兒到5歲,因為小糯米5歲後說的英文,她都聽不懂。從這就可以看出,明星父母對孩子的英語教育尤為重視,不管花再多的錢,也要讓他們從小贏在起跑線上。但有時候,英語流利也並不代表孩子們的學習就特別好,如果一味地抓英語,就可能會出現本末倒置的情況。
  • 《星際穿越》持續熱映 片中詩歌引翻譯熱潮
    片中為何多次響起託馬斯的詩Do not go gentle intothatgoodnight(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諾蘭曾這樣回答記者:「很重要的一點是這首詩全篇都在講人是怎麼樣對抗死亡,怎麼樣面對死亡,關於這個主題我再也沒有看到任何人用英文寫得比它更好。」
  • 魯迅學李商隱寫無題,一開篇就令人驚豔,整首詩還充滿了諷刺意味
    魯迅是近現代著名的文學家和思想家,也是白話文第一人,他的文章寫得很深刻,還充滿了諷刺意味,尤其是他的雜文,那就像是一把匕首深深地扎進了敵人的身體裡;不過他除了雜文之外,成就最高的是散文和小說;一部《吶喊》和《彷徨》,讓我們見識到了他過人的才華。
  • 古詩裡的「衰、斜、騎」等改讀音引熱議!網友:我!不!同!意!
    古代的格律詩,不僅講究押韻,還要講究平仄,專家們這麼大筆一揮,輕易就將優秀的「傳統文化」一刀致殘。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回味一下上述三首古詩,重溫一下古人心中的詩歌與韻律之美。2/杜牧的「斜」字該怎麼讀?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在晚唐詩人中是成就頗高的一位。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杜牧善於捕捉自然景物中美的形象,用絕句體小詩加以描寫,含蓄精煉,情景交融,在短短的四句中,寫出一個完整而幽美的景象。《山行》一首就很能代表他的這種風格。
  • 詩神蘇軾最厲害的一首詩:正反讀著都通順,合起來才是完整一首詩
    有著詩神之稱的蘇軾更是,寫下一首曠古絕今的神詩,正反讀著都通順,合起來才是完整一首詩。蘇軾生活在北宋神宗趙頊執政時期,是唐宋兩朝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書法、文章、詩詞、繪畫皆是一絕。蘇軾寫過這麼一首詩:潮隨暗浪雪山傾,遠浦漁舟釣月明。橋對寺門松徑小,檻當泉眼石波清。迢迢綠樹江天曉,靄靄紅霞海日晴。遙望四邊雲接水,碧峰千點數鴻輕。
  • 美育需要詩 歐陽江河、虹影、樹才帶學生品詩歌之美
    如何發揮詩歌的美育功能?歐陽江河、虹影、樹才三位當代詩人今日走進北京五中分校大廠分校,和學生分享詩歌之美。  作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朦朧詩的代表人物,歐陽江河的詩影響了一代人。那是一個人人都愛讀詩、寫詩的年代,現在則有人發出了「詩歌已死」的哀號。但詩人們不這麼看。虹影說,「詩歌就像我的血液和靈魂一樣」;樹才說「留一點詩歌的享受給自己,保持自己對生命、對美的感受,誰都不能取代。」
  • 古代有一首詩,順著念是丈夫思念妻子,倒著念是妻子想念丈夫
    而平淡粗糙的人生需要提煉與升華,這就是詩歌的魅力,古人著有千千萬萬篇敘事感懷寄情山水的古詩,現代著名作家也著有類似的現代詩。由此可見,古往今來,詩歌是我們生活中常見且必不可少的東西,不是有一句話這麼講嗎?「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詩歌也是美好的代名詞,通過詩歌,我們可以傳達出很多的思想。
  • 門外漢說詩:什麼是詩歌?這是每位詩人必須了解的問題
    近期重溫了艾青的《詩論》《古人論協作》,謝文利的《詩的技巧》等書籍,對詩歌有了一些新的認識,特以此文拋磚引玉。一、什麼是詩歌什麼是詩歌?這是每位詩人和詩歌愛好者必須了解的問題。若不知詩為何物?怎能稱詩人或詩的愛好者 ?豈不是笑話!什麼是詩?
  • 「Poepera詩佩拉」:把詩歌搬上舞臺
    張廣奎:其實中國人對新詩並不是那麼感興趣,覺得還是古典詩歌好、韻律詩好。我教外國文學,也教英美詩歌,英美詩歌也有古典詩、律詩。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思考,怎麼突破詩歌。唐代詩歌有「歌性」,那麼我們可不可以用說唱、舞蹈、戲劇的形式把新詩搬上舞臺呢?    就從最簡單的朗誦來說,經過這麼多年對詩歌的參與,我發現很少有人可以把詩歌朗誦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