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報訊 記者何生廷 麥婉詩 龔吉林報導 3 月 6 日,廣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第 39 場新聞發布會,重點介紹廣東穩外資外貿相關政策措施情況。
在會上,海關總署廣東分署副主任劉紅表示,廣東省內海關高度重視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工作,全力以赴支持廣東省外貿穩增長。
廣東省內海關會同相關部門大幅精簡口岸驗核所需的進出口監管證件,從 2017 年的 86 種精簡到目前的 44 種,除 4 種因安全保密需要外,其餘 40 種全部實現聯網核查自動比對。全面推行通關作業無紙化,啟用電子報關委託,企業在申報環節不用再提交紙質報關委託書。
為全力抗擊疫情,支持企業復工復產,近期海關總署出臺了促進外貿穩增長 10 條措施,包括簡化企業註冊登記或備案手續;對出口貨物提供檢疫證書、原產地證等便捷出證服務;對進口用於治療、預防、診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疫苗、血液製品、試劑等特殊醫療物品,簡化檢疫審批等。
" 我們對需實施查驗的貨物提高了機檢比例,減少了開箱檢查,查驗允許收發貨人不到場。在重點口岸開闢了農產品、食品進口綠色通道,實行 24 小時預約通關,優先實施檢查,優先安排檢測。" 劉紅提到,海關部門推進關檢深度融合,推行 " 提前申報 ",實現非查驗貨物貨到即放行,加快貨物口岸通關速度;推行關稅保證保險和匯總徵稅改革,讓符合條件的企業可以 " 先放行後繳稅 ",減輕企業資金周轉壓力。
此外,海關總署制定了支持中歐班列發展十項措施,例如促進多式聯運業務允許多程轉關,支持擴大進口和開展跨境電商、郵快件業務等,進一步便利班列貿易往來,保障我國外貿供應鏈穩定。
在提時效上,省內海關全面推廣進口貨物 " 兩步申報 " 改革,將海關監管環節 " 前推後移 ",推動口岸物流信息化並與海關聯網,全力壓縮整體通關時間,至 2019 年底,廣東口岸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較 2017 年壓縮 65.7%、79.3%,提前完成國務院要求的 " 到 2021 年底相比 2017 年壓縮一半 " 的工作目標。
今年以來,海關會同口岸管理和碼頭經營單位,在廣州南沙、深圳蛇口和鹽田港共同開展進口貨物的 " 船邊直提 " 和出口貨物的 " 抵港直裝 " 試點,進一步大幅提高了貨物的整體通關效率。例如 2 月 27 日,某玻璃有限公司的出口貨物採用 " 抵港直裝 " 模式從大鵬海關出口,貨物從工廠出來 1 個多小時就直接上船了。
而在降成本上,省內海關全面清理海關進出口環節涉企收費,通過 " 網際網路 + 海關 " 和國際貿易 " 單一窗口 " 為廣大企業提供免費申報渠道和技術支持," 海關已全面取消行政事業性收費,並全力配合地方有關部門進一步清理和規範口岸收費,推動降低進出口外貿企業和物流企業合規成本。" 劉紅說。
【來源:新快報·ZAKER廣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