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7日下午,陽光燦爛,坐落於合肥市的安徽省圖書館四樓報告廳內座無虛席,由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安徽省科普作家協會、安徽省細胞生物學會、安徽省圖書館聯合舉辦的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解讀活動正在這裡舉行。
據悉,前來參加活動的聽眾來源廣泛,既有來自安徽大學、安徽醫科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專家學者、研究生、又有帶孩子參會的學生家長、愛好科技的老年朋友、以及醫藥企業的科技工作者。
2020年10月7日,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法國女科學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女科學家Jennifer A. Doudna,以表彰她們在基因組編輯方法研究領域作出的貢獻。CRISPR/Cas9基因魔剪髮現的歷史是什麼?該技術如何實現DNA的高效編輯?科學家們如何聯手攻克難題?對當前生命科學研究和疾病的臨床治療有何影響?又存在什麼樣的問題?
據悉,本次活動邀請的諾貝爾獎解讀嘉賓是安徽大學幹細胞與轉化醫學中心的葉守東副教授, 他主要從基因編輯工具CRISPR發現之旅、作用原理、應用前景、問題討論四個方面進行了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講解。
會後討論熱烈,在討論 CRISPR/Cas9 在人體方面的應用前景時,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老年醫學研究所的沈國棟研究員,給大家介紹了該技術應用的相關倫理道德法律法規等相關知識,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羅彬副主任醫師介紹了該技術在臨床中應用的現狀。
到場的高校研究生與葉守東副教授探討了基因編輯技術在新冠病毒防禦中的可能應用前景。
小朋友們也積極參與、踴躍發言,想了解一下新冠病毒疫苗與基因編輯抵抗病毒入侵療法哪個更好。現場的疫苗研發專業人員也針對新冠疫苗相關問題進行了說明與解答。
老年科技愛好者們對該技術存在的脫靶效應表示了一些擔憂,但更多的聽眾對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及科學家們的敬業精神表示敬佩,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精彩的報告會結束時,來自安徽省細胞生物學會、安徽省科普作家協會的相關專家 學者、新安百姓講堂的組織者、 安徽大學幹細胞與轉化醫學中心的研究生志願者們進行了合影留念。
會議組織者表示,本次活動反響熱烈、專家與聽眾互動效果良好,使大眾感受到諾獎成果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黃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