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電激發發光的極光「精靈」和絢麗的伽馬射線閃

2020-12-05 天文在線

黑暗蓬鬆的雷雨雲不只會引發劇烈的暴風雨,還會產生了一些地球上最高能的閃光,且這種照亮整個夜空的光被稱作超聲波「精靈」。如今,新發現更清晰地描繪了暴風雨的天空無聲片刻中發生的事情。

2015年,太空人安德裡亞斯·摩根森從國際太空站拍攝了這張雷暴照片。(圖源: ESA)

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在宇宙深處尋找伽馬射線。1994年,在窺視太空尋找這些信號的時候,NASA的一個儀器碰巧接收到了離自己不遠處地球上的雷暴雲射出的伽馬射線閃。

這些閃光是地球上最高能量的自然現象,被稱作地球伽馬射線閃(TGFs)。它們是在雷暴的強電場激發大氣粒子然後發出輻射時產生的。但是我們對於引起這種高能現象的原因知之甚少。

為了弄清楚這一點,一組研究人員分析了國際空間站上歐洲航天局的一個被稱為「大氣-空間相互作用檢測器(ASIM)」的儀器的數據。據ASIM的首席科學家發表在科學期刊的一項研究的主要作者託斯滕·諾伊伯特說:「ASIM是用於檢測TGFs(地表的伽馬射線閃)的第一臺儀器,而不是用於檢測深空的伽馬射線的。

他們的測量結果展示了雷暴期間的一系列特殊的事件序列,這些事件只持續了幾毫秒。首先他們檢測到一個亮度的增強,這與閃電的產生有關。在此過程中,雲既產生電場又產生一條電離空氣的路徑。諾伊伯特告訴Live Science:」他們隨後檢測到與TGF相關的X射線和伽馬射線的峰值,而後又出現了一個巨大的光脈衝。」

圖解:假設在雷暴雲上方,在大的閃電放電後,由衰變場驅動的TGF產生。

該光脈從雷雨雲向上射到地表以上50至600英裡(80到1000公裡)高的電離層區域。諾伯特說:「這個脈衝強大得足以激發電離層以下約100公裡的區域範圍。」換句話說,它激發了電離層中的游離電子,這些被激發的電子接著與中性氮碰撞並發出輻射。

這種輻射由另一種類似於極光的氣象定義,它被定義為」精靈」。在」精靈」現象中,毫秒級的可見光和紫外線輻射在雷擊周圍擴大的環中發光。不過,這些發光現象只能通過極精密靈敏的儀器才能觀測到。

圖解:假設在雷雲附近產生的轉化生長因子是由一個大的閃電電流脈衝輻射的電磁波驅動的。

在這項研究之前,人們從沒認為精靈現象與雷暴有關係。諾伯特說:」他們的研究表明,閃電同時觸發了TGFs和精靈現象,儘管不清楚TGFs是否對產生精靈現象起作用。」他補充說:「目前也不清楚是否每次雷電衝擊都會產生TGFs和精靈現象,但它發生的頻率似乎比我們已經檢測到的高得多。」

圖解:雷雨雲中假設的轉化生長因子產生。

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期刊—大氣》上的另一個發現表明,TGFs發生在可見的閃電之前。他們在一份聲明指出,這些明亮的閃光恰好在電脈衝穿過帶電的雲之前變成一道閃電。這兩項研究均於本周在美國地球物理聯盟在舊金山的年會上發表。

諾伯特說,人們為了觀測閃電做了許多事情,有些為了監測天氣,有的則是為了解釋這個現象。眾多的目的交融在一起,(這個事業)真正輝煌的幾年即將到來了。

相關知識

地球伽馬射線閃光(TGF)是地球大氣中產生的伽馬射線爆發。TGF被記錄到持續0.2到3.5毫秒,能量高達2000萬電子伏。推測TGFs是由雷暴上方或內部產生的強電場引起的。科學家還探測到了地球伽馬射線閃光產生的高能正電子

撰文:亞瑟敏·薩普拉科格魯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Yasemin Saplakoglu-咖喱菲星人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攝影師拍下「精靈閃電」 天文愛好者稱之為「錦鯉」圖
    他設定好參數,按下快門,在拍攝到第三張的時候,餘光裡看到一道粉紅色的光閃過,「因為是架著拍攝的,長時間曝光大約15秒左右,所以視線並不會盯著相機,一道光閃過去我並不能確定是什麼,但是在查看相片的時候我才發現,一道粉紅色的閃電出現在雲層上方。」有著多年星野拍攝經驗和天文學知識的沈超意識到,他可能拍攝到了極為罕見的天文現象「精靈閃電」。
  • 專家揭秘罕見的「幽靈閃電」
    研究表明,正極性閃電(將雷暴雲內的正極性電荷傳輸到地面)和負極性閃電(將雷暴雲內的負極性電荷傳輸到地面)都可以產生較強的中高層空間電場擾動並形成紅色精靈。此外,研究發現的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是,在陸地上的雷暴產生的絕大多數都是正極性閃電產生的紅色精靈,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紅色精靈是由負極性閃電產生的。但是海洋上的情況完全不一樣,大概有四分之一的紅色精靈是由負極性閃電產生的。
  • 今日極光預報(太陽閃焰)-20210115
    (世界協調時)綠色區域:極光概率10%    黃色區域:極光概率50%     紅色區域:極光概率90%    極光是一種絢麗多彩的發光現象,也是地球周圍的一種大規模放電的過程。其發生是由於太陽帶電粒子流(太陽閃焰)進入地球磁場,所以極光的強弱受太陽帶電粒子流影響。當太陽帶電粒子流(太陽閃焰)強烈時,磁力線能量遇到地球內部的磁抗,有許多能量消耗不掉,地球磁場迫使其中一部分沿著磁場線集中到南北兩極,當他們進入極地的高層大氣時,與大氣中的原子和分子碰撞並激發,產生光芒,於是就在電離層處形成了極光。    極光是地球上最壯觀的自然現象之一,但又具有強大的破壞力。
  • 噓……朱諾看到了木星上的精靈和小鬼
    這些現象被科學家們認為是木星大氣中的「精靈和調皮小鬼現象」。聽起來又酷又好玩有木有?大氣精靈(sprites)和調皮小鬼(elves)是雷暴發生時附近大氣區域的光學現象,都屬於大氣瞬態發光事件(Transient Luminous Events ,簡稱TLE's)。
  • 地球上10大神奇的發光幻象,球狀閃電在列
    但研究人員已經了解的是,還存在另外一種神秘現象,被稱作「巨型噴流」,它似乎是藍色噴流和紅色精靈兩者之間的混合產物。它們是寬度較為寬泛的楔狀發光,相對容易被觀察到,其持續時間可以達到10~100毫秒,因此相對其他雷暴天氣現象,「巨型噴流」的持續時間還是相對較長的。福爾克魯格說:「在非洲海岸外可以觀察到非常經典的巨型噴流現象。
  • 天空10大神秘發光現象:從藍色噴流到紅色精靈
    北京時間10月13日消息,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報導,地球大氣除了我們常規知道的一些天氣現象之外,還有一些發光現象。閃電當然是我們都非常熟悉的,除此之外還有極光。不過另外一些大氣發光現象——從聖艾爾摩之火到紅色精靈——可能就會顯得非常陌生而神秘。
  • 研究發現「精靈閃光」和「怪異閃電」可能正在照亮木星大氣層
    根據美國宇航局「朱諾」號太空飛行器收集的數據,一項新發表的研究顯示,被稱為「精靈閃光」(sprites)和「怪異閃電」(elves)的大氣現象可能正在壯觀地照亮木星的上層雲層。據悉,這些短暫的光顯示在地球上表現為強烈的閃電風暴之上,並且只存在幾毫秒就消失了。
  • 今日極光預報(太陽閃焰)
    極光是一種絢麗多彩的發光現象,也是地球周圍的一種大規模放電的過程。
  • NASA的朱諾任務可能在木星大氣層中發現了閃電精靈
    有一種電現象發生在地球上的雷雨之上,被稱為「閃電精靈精靈」(Sprites),在地球上,這些閃電精靈通常是紅色的。 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們最近在翻閱朱諾號任務的數據後宣布,他們首次在木星的雲層中發現了同類現象,而這顆星球上的Sprites是藍色的。
  • 美國宇航局的朱諾任務可能在木星大氣層中發現了「閃電精靈」
    有一種電現象發生在地球上的雷雨之上,被稱為「閃電精靈精靈」(Sprites),在地球上,這些閃電精靈通常是紅色的。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們最近在翻閱朱諾號任務的數據後宣布,他們首次在木星的雲層中發現了同類現象,而這顆星球上的Sprites是藍色的。
  • 新研究顯示大氣現象「精靈閃光」和「怪異閃電」正在壯觀地照亮木星的上層雲層
    」和「怪異閃電」正在壯觀地照亮木星的上層雲層(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根據美國宇航局「朱諾」號太空飛行器收集的數據,一項新發表的研究顯示,被稱為「精靈閃光」(sprites)和「怪異閃電」(elves)的大氣現象可能正在壯觀地照亮木星的上層雲層。
  • 朱諾距地球7億千米深空,發現從未見過畫面,閃電精靈正穿過木星
    5、探索木星極地磁層和極光的三維結構和特徵6、測量由木星的角動量造成的參考系拖曳,也稱為冷澤-提爾苓進動朱諾也不負眾望,2017年年中就公布了驚人的發現!另外兩極還存在完全不同於地球形式的極光,甚至還有紫羅蘭顏色的極光!
  • 熱閃,只有閃電,沒有雷聲?
    有時候看到閃電後不一定能聽到雷聲,這種情況叫熱閃。這是因為雷電離你太遠,聲音無法傳過來。而通常這時候的閃電看上去像是天空或雲在短促發光。
  • 英國上空的絢麗極光:太陽活動幹擾磁場!
    英國多個地方都可以見到極光,最南的地方可達曼徹斯特和利茲,在威爾斯的部分地區以及蘇格蘭的莫雷也能見到這一奇景。這張延時攝影的圖片捕捉到了發光浮遊生物與北極光爭輝的場景,圖片拍攝於北威爾斯的一個海灘。據英國氣象局介紹,在英格蘭北部、北威爾斯和蘇格蘭看到北極光的機會最高。攝影師歐文·漢弗裡在湖區捕捉到了極光美景。
  • 壯觀無比:水母精靈漂浮空中,美麗的紅色閃電
    這美麗的水母是由無數的紅色閃電構成,並被稱為「紅色精靈」。根據歐洲太空總署(the European Space Agency)解釋道,這些閃電在50到80公裡的高空形成,在強大的電流脈衝作用下,發出耀眼的紅色,並向宇宙蔓延伸展。紅色「水母精靈」是一種極為罕見的自然現象,持續時間可能僅僅一秒,並在地面上很難觀測到藏在風暴雲層後面的閃電。
  • 走紅網絡、美到妖異的「精靈閃電」,到底是福還是禍?
    沈先生所拍攝到的「精靈閃電」美到窒息 攝影師拍下罕見閃電對天文、氣象感興趣的小夥伴,估計這兩天已經被一張與銀河同框的閃電照驚豔了。8月25日,星空攝影師沈先生上傳了一張「精靈閃電」照。照片中除滿天星辰外,一道由紫到紅漸變,且呈現樹狀向天際散開的光束極具視覺衝擊力,在微博、微信等空間引發熱議,不少網友點讚「美到窒息」、「這也太幸運了」。
  • 大氣所揭示罕見的閃電正地閃多回擊特徵和產生機制
    自然界的閃電一般分為發生在雲中的雲閃(約佔全部閃電的2/3)和擊中地面的地閃(約佔全部閃電的1/3正極性地閃將雲中的正電荷釋放至地面,僅佔所有地閃的約10%,雖然發生比例較低,但是正地閃的電流強度大、對地轉移電荷量高,不僅對所擊中的地面目標物造成強烈破壞,還會誘發地面高建築物形成上行閃電,更有可能激發中高層大氣(40-90 km)瞬態放電事件,是一種高影響閃電類型,絕大多數正地閃只包含一次回擊(強烈電流閃擊)過程。
  • 哈爾濱昨晚「光閃電不打雷」?專家:沒玩特效,這是「雲閃」
    本文轉自【哈爾濱日報】;「就看天空有一閃一閃的閃電,但沒有雷聲。」1日晚上,沒聲兒的閃電成了很多「晚睡族」的夜聊話題。哈爾濱主城的天空從晚上23時左右開始就一直閃電,幾乎是每隔幾秒就一次,持續了半個多小時,但很多地方卻聽不到雷聲,光閃電不打雷,有的地方還不下雨,天空自帶閃光燈特效,難道老天爺在玩自拍?對此,我省防雷方面的專家看完記者發去的視頻解釋說,其實那就是雲內閃或雲際閃。區別於雲和地面的閃電(地閃),雲內閃指的是雷暴雲內部放電,雲際閃指兩塊雲之間的閃電。
  • 英國攝影師捕捉到罕見「精靈」閃電
    據國外媒體報導,來自英國的業餘天文愛好者在本周二拍攝到一束罕見的閃電,在雷暴雲上方存在神秘的「紅色精靈」和「藍色噴流」閃電,拍攝的位置位於約克郡以東,此前英國地區並沒有有關類此閃電的記錄,顯然本次發現的罕見閃電也是北海地區出現的雷暴雲「向上放電」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