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這顆東方的明珠,曾經讓世人無比欽慕和嚮往。不曾想,幾個月的光景,她就閃蛻變成了,讓香港人都感到陌生和恐懼,讓世界驚訝和錯愕,讓我們國人更是不解、震驚和憤怒的暴亂之地,民主自由的墳場!
和諧共生變成了撕裂瘋鬥,安居樂業慘成了人人自危,經濟繁榮衰成了蕭條頹廢!法制美譽變成了無法無天。
這是一場自我沉淪的暴力裸奔!反中勢力、廢青和暴徒像癮君子,一昧地沉醉於這種裸奔的快感,誰去叫醒,他們張口就罵,舉手就打!因為除了肆意發洩的意淫快感,他們看不到,不想看,甚至還期待,裸奔使香港沉淪!
在滿腔憤慨譴責暴行時,我們問思:香港怎麼就走到了今天這步田地?如何才能走出去?
在扼腕嘆息明珠蒙羞時,我們吶喊: 香港Hold住,別在沉淪的路上繼續裸奔!
一、關於「修例」
一港人去年在臺灣殺死女友並棄屍後,逃回香港。因雙方無引渡協議,香港不能遣送其去臺接受審判。為彌補這一法律漏洞,避免成為罪犯天堂,減少治安風險,港府擬修訂《逃犯條例》,將沒有遣送安排的中國內地、澳門和臺灣一併加入《逃犯條例》。
這一修例無疑具有司法必要性和道德正當性,社會輿論最初也較普遍支持。
港府在隨後推動修例過程中,稍為操之過急,諮詢和溝通程序不夠嚴謹和充分。
但就在港府根據民意做修改時,反對派惡意歪曲修例目的和內容,欺騙市民「修例可任意讓港人作為政治犯,送大陸審判。香港從此將無言論自由!」,煽動大規模示威遊行。
為求社會穩定,特首宣布終止修例。照理,示威應相應停止。但在美英臺反華勢力的助力助威下,反中亂港「泛民主派」提出五項不合法訴求,繼續推高對抗情勢,赤裸裸地發動了一場無法無天,肆無忌憚,天人共憤的帶有恐怖主義色彩的顏色革命暴亂,並將此輸出到了世界一些主要城市,還將輸進即將開學的校園。
由此可見,這場反修例暴亂的本質,不是民主運動,而是反對派和海外敵對勢力精心策劃,狼狽為奸,誓與中國爭奪香港政治主導權和管治權的一場對決!是美臺圖謀藉此破壞中國形象,阻撓中國完全統一,擾亂中國復興進程的陰謀大戲!
當然,從另一角度看,反中亂港內外勢力,能長時間欺騙和煽動出許多市民,特別是年輕人,史無空例地使用極端暴力進行破壞,香港自身也一定存在著嚴重的問題。
二、社會問題
香港面臨的最大社會問題是: 民眾缺少對國家和民族身份的認同和歸屬感!也就是說,主權回歸了,但人心還沒回歸!
這是影響港人關於香港和國家關係的心裡定位,影響香港社會政治穩定,影響港人和大陸人感情和關係的最大和最深刻挑戰!
客觀地說,就是我們自己的孩子,被別人佔有幾代後,將其後代接回家族。血緣上,我們是親人,但要他欣然情願地認我們,相處不生分,不現實。因為彼此長久的隔離,環境、文化、習俗、經歷都不同。更何況幾代人一直被與我們互視為敵的英國,進行了百年殖民化西式教育。
要讓港人內心認同國家和民族身份,唯有做好去殖民化過程,和開展國民化教育兩件事!
我們收回香港主權時所採取的,是非常適合當時歷史條件的「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和承諾,中央不幹預香港內部事務。去殖民化過程沒有進行。
如此一來,國家和民族的身份認同就只能單靠開展國民化教育來實現。遺憾的是,在回歸初期,港府沒太重視;發現問題後啟動時,又缺少諮詢溝通,方式比較生硬,遇到抵制,沒有繼續貫徹到底。
而回歸後的年青一代港生,被殖民教育體系培養出來的,沒有國家和民族身份認同感的老師,採用讚揚殖民時期繁榮,貶抑東方和中國文明,質疑「一國兩制」,甚至將高度自治渲染成獨立的教材教育出來,可以想像,他們必定認知顛倒,心理錯位,怨港恨中。
缺少國家民族認同,心自然不會與我們同在!
於是,一些香港中高階層仍懷念曾帶來過經濟繁榮的殖民統治,幻覺自己高大陸人一等。每當出現政治紛爭或經濟困難,便升起對原宗主國的虛幻寄託感,一昧指責和對抗特區和中央政府。
當大陸經濟迅猛發展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後,他們也有些自豪感,但又增添了嫉妒、擔心和無奈的綜合焦慮。
內地孕婦在港生子和搶購奶粉,大陸英才赴港工作,內地孩子去港上小中大學佔學位等,被認為擠佔了當地人的有限資源。加上媒體對大陸富人在港高調炫富,陸客不文明行為,以及與港人發生衝突的大肆渲染報導,使一少部分港人從蔑視、嫉妒、擔心的焦慮,發展到了對大陸和大陸人一定程度的仇視!甚至稱大陸人為「蝗蟲」!
這就是為什麼在這次暴亂中,最激進的暴徒見到內地人,便生懷疑,甚至對內地記者禁錮和圍毆,也是為什麼在香港比賽,中國隊獲勝播放國歌時,部分香港觀眾反倒喝倒彩。這些都是他們病態心理和情緒的宣洩。
第二個社會大問題是,缺少整體利益觀,狹隘利己主義盛行。這也是香港前行的最大掣肘之一!許多人似乎還沒意識到這點。
經過英國殖民統治者百年的去國家和民族概念的殖民化西式教育後,很大部分香港人已沒有了家國情懷,和集體主義觀念,形成了只關心獲得和保護個人利益的狹隘功利心理。
口說愛香港,但一旦需要他為香港做出些個人利益犧牲或短期忍讓,許多香港人會很不願意,明確拒絕和反對!
我曾於1997-2005年在香港工作生活,親身感受過在香港面臨重大困難面前,港人的心態和表現。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新加坡官員都響應政府號召,主動減薪10%-19%,韓國許多國民捐出自家的金銀首飾,幫助國家渡過難關。但是,在香港,當有人呼籲香港官員減薪,與民共體時艱時,竟然有官員向媒體冠冕堂皇地表達不應該,沒必要,最終硬沒降成。
那場金融危機造成香港樓市大幅貶值,不少借貸炒房牟利的港人,因過度借貸而破產,成為所謂的負資產者。平時一直高調強調經濟自由,不讓港府干預的市民、媒體和反對派,卻都以極端民粹的方式,遊行示威跳樓,強迫政府出錢救助這些因自己炒房而破產的人士。
還有,特首董建華和梁正英都曾力推填海造地,增加土地供應,降低土地成本,計劃每年建8.5萬套公屋低價租給低收入市民,以降低房價和市民生活壓力,提高香港競爭力。但這些舉措,卻遭到自私自利的地產界利益集團和炒房市民群體的聯合反對,不斷以示威遊行進行抗爭。為求社會穩定,港府不得不放棄。
二正三反的例子,讓香港市民和新加坡及韓國國民在集體風險共擔意識上高下立見!
如同對待在港發生的其它反政府示威遊行一樣,面對這次暴亂,許多能預見香港整體利益會受到嚴重損害的市民,卻不願或不敢站出來譴責暴力和挺警,甘當沉默的大多數。於是,正義之聲常弱於違法暴亂氣焰。
這樣的唯有個人利益,沒有是非正義的社會氛圍,為越來越熾盛的極端民粹化提供了土壤,社會運動必然變得更加暴力。
政府的任何新戰略、新政策和新舉措都將被反動派和利益集團或群體綁架,在極端形式的抗議中延誤和夭折,社會沒有了實現向上演進的動力和支撐環境。而社會僵化必然導致的落後又會反過來,引起社會更多的問題、不滿和動蕩。而唯一的被指責方,卻總是政府!
第三個社會大問題與民生相關,那就是房價過高,生活壓力巨大!
根據港府2018年的統計報告,港人的工作月收入中位數為1.64萬元港幣,折合1.31萬元人民幣,意思是一半的上班族的收入在這個收入以下。香港256萬戶家庭的收入中位數為2.81萬港元,折合人民幣約2.25萬元。
新加坡和深圳的平均房價為每平米6萬元人民和5.7萬元,香港卻高達15萬元人民幣!也就是說,中位數收入的家庭,不吃不喝,也要7.5月才能買到1平方米的房子!香港的人均居住面積只有16平方米,遠低於新加坡的30平米和深圳的28.7平米。
如果你單身,自己租房住,哪怕是只能放下一張床的小於4平米的棺材房,租金也要2800~3200港元/月。對於家庭,小兩居屋的租金更是高達1.2-1.5萬元人民幣。
撇開包括高昂的孩子教育費用在內的其他生活費用不說,光是購房的首付和每月按揭,或房租,就把很大部分的家庭壓得喘不過氣來!
狹小的居住空間會限制居住者的眼界和胸襟,巨大的生活壓力會讓人變得焦躁和乖戾!
這次暴亂中參與打砸,自稱「廢青」的暴徒,絕大部分就是成長於這樣艱難困窘的生活環境!
第四個社會大問題是,貧富懸殊巨大,青年缺乏改變命運的上升通道。
香港特殊的經濟發展歷程,造成了社會巨大的貧富懸殊。
基尼係數反映了國家或地區居民收入差距。係數在0.2以下,視為收入絕對平均;0.2-0.3比較平均;0.3-0.4相對合理;0.4-0.5差距較大;在0.5以上,表示收入懸殊。
四小龍中的臺灣0.34,新加坡0.356,韓國0.406,香港卻高達0.539!亞洲最高,世界最高之一。如此高的分配不公平度容易導致社會不穩定。
十大富豪佔當地GDP的比例反映了一個國家或地區財富集中度和不公。美國和中國分別為2.6%和1.5%,排名第二和三的瑞典和瑞士高達24.5%和9.1%,而香港以35%排名世界第一,高得離了譜!
世上最賺錢的方式是商業壟斷和科技創新!前者如香港的李嘉誠,後者如馬雲和雷軍。
而香港沒有合適的科技創新環境,唯有老年資本大亨和其家族的商業壟斷,這便導致了社會階層僵化!中低層家庭的孩子極度缺乏實現夢想,改變人生的向上通道和機會!
於是,年輕人在挫折困頓,無助無望,焦慮反叛下,被別有用心的勢力誤導教唆和利用,以極端暴力破壞社會,失去自我控制地表達絕望和發洩不滿。
第五個社會大問題,有人利用網絡媒體操控著青年世代的思想和行為。
香港民眾接受信息最多的傳媒來源主要是報紙、電視臺、電臺、期刊,和異軍突起的網絡傳媒。
我們熟知反中亂港急先鋒,香港壹傳媒集團黎智英掌控的《蘋果日報》和《壹周刊》通過娛樂、色情、花邊和小道消息吸引普通讀者,進而傳播、引導和煽動讀者反特區政府、反中國和中央的意識、言論和行動。
除與大陸保持高度一致的《大公報》和《文匯報》外,其它媒體,即使宣稱持中立立場,如《東方日報》《太陽報》《明報》《星島日報》等,為吸引眼球和讀者,也為當下的所謂「政治正確」,都有意無意地對暴亂、政府和警察進行著不實報導和負面渲染。
因為港府和建制派引導公眾輿論的意識、觀念和手段相對陳舊無力,於是,一個偏頗不公,對社會整體和長遠利益極為有害的社會輿論場,在不斷強化社會對立,成為了反中亂港勢力的幫兇。
但是,對這次反修例動亂影響最大的,是對90後年青年粘性極大的網絡傳媒!
平日流量過800萬的網上「高登討論區」,其「惡搞文化」特色,深深吸引了20歲左右的用戶。「佔中」之後,高登被關閉,取而代之的是「連登討論區」。學生青年可以在這個虛擬的世界裡隱藏身份,隨意和自主地對政府和社會進行肆意諷刺和暴虐。相互的激蕩增加了他們對政府和一國兩制的共同怨恨,激發起了強烈的幹政意識,也形成了暴力傾向和能力。
Facebook和Tritter等社交媒體是反中亂港的所謂「意見領袖」們就時事政治發表觀點見解,向這些思想已經偏頗了的青年,進一步灌輸反政府、反社會、反國家和鼓吹港獨理論的重要渠道。而青年自己發表「有道理」的激進觀點,便會受到大家的點讚、轉發分享和行為相應。
香港當下的青年們就是在這樣一個現代、時髦和高效的虛擬網絡世界完成了反政府、發中國、反社會世界觀、政治觀和價值觀的洗腦和塑造!
各種帶反政府性質的青年群體和政治組織,利用保密性極強的匿名+加密的Telegram發布信息和廣播通知,如通過投票、廣播、聊天等功能。示威者得以迅速動員或變更策略。一旦領袖們發出號召,便會以極為高效的方式傳播,並在全港得到及時響應。
於是,在學生和青年自己的輿論圈之外的香港人,會對這些青年的思想、言論、和反政府和反社會極端暴力行為完全不解。當看到廢青們不顧一切,肆意殘暴的破壞行為時,才痛惜和驚呼:孩子已不像我的孩子,香港已不是我們熟悉的香港!
鑑於時間和篇幅原因,本篇先寫到這。關於造成動亂的「香港經濟問題」、「內部政治因素」和「外部敵對勢力」,以及「香港如何走出動亂和困境」,只能另找到時間再續。
關於香港修例與動亂的事,許多朋友和公眾號關注者一直在提議和催讓我分享看法。因工作太忙,加上事情複雜敏感,所以沒動筆。但願這篇小文,能多少回應了您的關切!
祝祖國好,願香港好,祝願我們大家都好!
感謝您的興趣、閱讀和關注!
作者原創,歡迎轉載!
推薦「慧空無極」原創的最近三篇好文:
【臺灣大選,他們會參選,他將勝選!】
【做成這事,川普就能贏得總統連任】
【川普重啟貿易談判的背後邏輯與最可能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