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北鬥、GPS,解析室內定位背後的微慣導技術

2020-12-03 雷鋒網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按:作者大格子GZ,格納微科技技術總監,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碩士,就讀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專業。曾作為骨幹參與國家慣導產品重要課題,所研成果已經成功運用於軍工產業。目前負責團隊技術路線和產品技術研發,對於空間定位的慣導、超寬帶、雷射、視覺SLAM都略有涉及。在本文中,作者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談了談微慣導定位方案,以及為什麼選擇這個方案背後的緣由。

提起定位導航,大家首先想到的是GPS,中國也推出了自己的衛星定位系統北鬥衛星定位系統。但是衛星定位只能用在室外環境,一到室內,由於導航信號衰減太快,衛星定位就無法使用。

那麼,室內定位當前有沒有「剛需」呢?答案是肯定的。今天我們不談現在很熱鬧的消費級市場應用,我們談下室內定位技術在一些特殊但很重要的場景——消防救援、反恐處突、搶險救災等應急任務中的應用。

消防救援等應急任務對室內定位技術的特殊需求

試想一下這樣的場景:大火現場,消防員衝進著火的大樓裡試圖搜救倖存者,火勢越來越猛烈,煙霧瀰漫,消防員迷路找不到出口,氧氣不夠,最終喪失了生命……

如果能精確定位消防員的位置,後方指揮人員掌握了進入火場施救的消防員實時動向,通過通信設備向現場人員提供準確指揮,避免消防員在火場中迷路,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這對於室內定位技術來說,也是功德一件了。 

目前業內主流室內定位技術普遍需要外部設施或先驗資料庫,比如UWB、WiFi、藍牙、地磁等,而消防救援等應急任務通常來不及或環境不允許布置外部定位基站或信標等設備,因此沒有一種可以滿足緊急任務下自主定位的要求,所以採用不依賴任何外部設備或先驗資料庫的慣導定位技術是目前比較穩妥的手段。慣導定位技術是一種完全自主式的導航技術,與普通的定位技術不同的是,它不依賴於導航衛星、無線基站、電子標籤等任何輔助設備和先驗資料庫。

對於應急任務室內定位需求來說,定位產品是否能達到實戰效果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評估或者實際測試:

1、 是否可以適應多種步態,典型步態有小碎步走、小跑、側移、倒退、上下樓等;

2、 沿長直線走50米以上,到末端轉5個以上圓圈(半徑2米以上),再沿原直線走回,評估偏移量,偏移量控制在1%以內的則為優秀產品(慣導存在無法消除的固定角度和位置漂移,只能儘可能降低;

3、 反覆上下樓梯,評估高度準確度,尤其是樓層判定,看看會不會出現樓層錯誤,小誤差可以接受,但是樓層判錯會延誤救援甚至造成致命失誤;

4、 在建築物內進行實地測試,磁場是慣導室內定位的一個重要信息,可以用來控制慣導的漂移。但是也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尤其是建築物比較緊湊,金屬結構比較多,有大型顯示屏的環境,應評估定位產品磁場抗幹擾特性;

5、 有條件的可以進行點火試驗,大火會造成溫度和氣流的急劇變化,如果氣壓計數據融合沒有處理好,高度會有很大偏差,簡易測試方法是通過空調調節室內外溫差,通過出入室內外測試定位的穩定性;

6、 使用是否便捷、是否需要外部基站輔助都可以評估,在消防救援等應急任務中不能完全依賴於任何外部基站,我們的微慣導定位產品GNW-FOEM在無外部基站輔助情況下可以保持45分鐘左右的精度可用,在同類產品中比較出眾;

7、 地圖融合算法的優劣,無地圖和有地圖的情況使用評估,我們的iNav智能定位引擎提供了地圖輸入接口,在有室內地圖信息的條件下,可以長時間保持高精度不漂移,做過的典型試驗是在商場內,1小時內精度穩定在2米;

8、 數據通信方式的選擇,大致分為兩類情況,一種是利用運營商網絡外傳(利用基礎網絡的覆蓋冗餘性和其穩健的通信機制),一種是利用專用網絡,但是目前還沒有一種可以快速部署又便捷可穿戴,能夠覆蓋消防救援的專用通訊網絡(通常能達到覆蓋地下一層就已經算性能達標了),如果產品能兼容運營商網絡和專用網絡就已經是一種比較好的方式了。

一種比較可行的產品配置方案是1個主控端 + 4-8個單兵節點配置,如圖:

圖1 應急任務現場指揮系統方案圖

每個單兵配備一個定位模塊(足部)和手持終端,模塊獲取人員運動數據後,通過藍牙通訊傳給手持終端,手持終端通過遠場通訊設備將數據傳遞給指揮中心。系統可融入室內地圖,水平精度達到0.3%,能準確進行樓層識別。現場、後場多個指揮端可同步顯示,有利於消防員現場指揮調度、減少人員傷亡現場,事後可實現任務回放,進行教學和經驗總結。

微慣導室內定位技術在應急任務中具有無可替代的優勢

在應急任務場合,業內主流室內定位技術普遍需要外部設施,大多數無法滿足緊急情況下自主定位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首先想到的就是慣導室內定位技術。基於此,市場上也湧現了一批做慣導定位的公司。

國外的代表公司有Honeywell、SEER Technology,產品的定位精度基本上為2%-5%,也就是說用戶行走1km,位置誤差為20米,這是無法滿足實際應用需求的,會延誤逃生、救援等和位置精度密切相關的應急任務,整個產品沒有達到真正實戰的技術指標。因此這部分產品也因技術不成熟而未能打開市場。

國內也有幾家公司在做,如微邁森,和筆者所在的格納微科技等。其中,我們的產品定位精度達到了0.3%,相當於走1公裡誤差不到3米,可以適應<15km/h的走路、小跑、側移、後退等任意步行姿態,基本可以滿足實際應用需求了。

一般人對於0.3%精度仍有質疑,其實產品採用的是普通的低成本MEMS方案,就是智慧型手機中的G-sensor,而且不依靠任何基站等輔助信息。這種低成本的MEMS器件,通常會有極高的方向漂移誤差(≥100°/h)和加速度誤差,如果僅採用普通的航位推算算法,加速度積分帶來的速度和位移誤差將高達10%以上。

微慣導室內定位技術目前發展比較快,主要是用於緊急救援或者軍事用途,大概分為兩種:

(1) 佩戴於腰部的慣導模塊,採用傳統PDR航位推算方案;

(2) 佩戴於足部的慣導模塊,基於足部運動模型開發,精度較高;

腰上的方案實用性更強,但是對於側移、轉彎、原地踏步等步態就會產生明顯的誤差積累。目前我們的腰部慣導產品的實驗結果是2%的精度,走100米誤差達到2m。業內比較知名的Honeywell的DRM4000(圖2)和SEER Technology的NAViSEER(圖3)都是採用這類技術方案,實測精度大約在2%~5%。腰部慣導定位模塊無法適應特殊步態,實戰應用受限,希望後期能看到更為優秀的產品和技術出現。

  

     圖2  DRM4000航位推算模塊           圖3  NAViSEER人員精確跟蹤系統

足部的方案精度高,相對穩定,如果能夠穩定在0.3%以內的精度,基本能滿足應急任務的需求了,消防、反恐、救援任務在建築物內行走距離不長,行走1km誤差累計3m,用戶基本都可以接受。

「 微慣導 + 」融合定位解決方案

純慣導定位在室內小場景,經過長時間的行走後,角度和位置漂移並不明顯,因此在很多使用場景中並沒有使用其它輔助定位手段。但是這種純慣導定位產品依然有兩個弱點:

一是輸出為相對軌跡,需要將多個人員的軌跡統一到一個坐標系中,目前使用較多的做法是所有應急任務人員在出發時經過同一段長直線,在應用層將軌跡旋轉到統一坐標。第二種做法大概是部署兩個腳墊(相隔至少10米以上),所有隊員依次踩兩個腳墊,可以通過後臺自動旋轉將多個隊員統一到一個坐標。

二是就純慣導定位的精度來說,目前業內0.3%的精度相對比較高,但在大場景長距離情況下,由於慣導固有的漂移率,仍然會有較大的累積誤差(如圖4所示),需要外部的信息進行校準。

針對這兩大問題,我這裡分享下我們的兩種解決方案,給大家做個參考:

(1) 通過地圖匹配輔助微慣導定位;

(2) 採用外部藍牙基站輔助微慣導定位。

如果可以獲取應急任務場景的建築物室內地圖信息,結合地圖匹配技術,利用基於地圖信息的粒子濾波自動學習路徑算法,校準慣導定位中的殘餘誤差並標定多個,實現長時間穩定定位,可進一步減少輔助定位基站數量,降低定位系統複雜度。

採用外部藍牙基站輔助定位,我們目前是以微慣導定位為主,通過間或獲取的基站藍牙信號進行校準,被定位人員在建築物內結合自身的慣導數據和間或獲取的基站信息,來獲取一個穩定的高精度定位結果,同時實現了多人軌跡標定,實際測試結果體驗就會比較好。這裡需要考慮一個問題,就是輔助基站布設的靈活性和快捷性。

藍牙也可用於室內定位,但是信號發射範圍比較小,而且容易受到環境包括人體的遮擋和幹擾,定位精度不高,一般在3米左右;但藍牙設備輕巧,成本低,布設起來較為方便,這對於應急任務來說是一大優勢。所以以高精度慣導定位為主,輔以便於臨時布設的藍牙信標,有望解決應急任務場合的室內定位現場快速部署的問題。

下面是採用高精度的微慣導定位模塊結合藍牙信標做的外場試驗,通過自主開發的iNav智能定位引擎進行數據融合。

 圖4  純慣導定位的結果                                  圖5  慣導+藍牙定位的結果

在一個大型百貨商場中,面積約200米*300米的範圍內總共只部署了3個藍牙信標,圖5中紅色所標示的為信標的位置。進行了約1個半小時的自由行走,總計行程約6km,沒有藉助任何地圖信息,可以實現長時間的高精度定位,定位誤差最大的地方達到3.6米,90%以上時間定位誤差均在2米內。慣導定位精度再高也是有漂移的,尤其在這種大場景下,1~2°的角度偏差就可以造成6~8米的位移偏差,藍牙信標和慣導的數據經過iNav引擎融合優化後,將多人相對軌跡迅速統一到第一個人的坐標系,並且實現穩健的高精度定位。

其實講到這裡,我們選擇提出「微慣導+藍牙」室內定位解決方案的原因就很簡單了——部署簡便,間或校準慣導漂移,自動實現多人軌跡方向對齊,無需任何地圖信息融合,長時間維持在一個穩定的可接受的精度範圍,是非常適合應急任務室內場景的。

實際使用時,第一個進入室內的應急任務人員,在室內一些關鍵位置(大門、樓梯拐角等)隨意放置3~4個藍牙,即可完成部署,後續隊員的定位結果都可以依靠這幾個藍牙小標籤起作用。

室內定位技術種類較多,但單靠一種技術無法完全解決實際問題,也無法同時滿足成本低、精度高、覆蓋廣的需求。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微慣導定位將是應急任務室內定位解決方案中的核心技術。

雷鋒網註:文章由原作者投稿雷鋒網發布,如需轉載請聯繫微信號:tonyfrog。格納微是一個專注於室內外「全域」定位核心技術解決方案的團隊。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北鬥gps衛星信號轉發器的原理和介紹有哪些?
    目前能夠提供的衛星信號轉發器,主要分為北鬥信號轉發器和gps信號轉發器,能夠接收到「三星八頻」的衛星信號。雖然針對的是兩個不同的系統和衛星信號,但是其原理是一樣的。隨著衛星導航系統的發展,生活中很多地方都離不開衛星導航。
  • 打開手機導航的定位為什麼還是GPS,而不是中國的北鬥?
    BDS全稱: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手機上的定位一般理解成定位,或者定位服務,從字面上看,GPS的叫法相對更貼切一些,而GPS也叫習慣了,也可以理解成一個統稱。
  • 華測慣導RTK正式上市,推動空間地理信息行業效率變革
    上海2019年6月25日 /美通社/ -- 近日,上海華測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測)研發的慣導RTK接收機正式上市,為工程建設、大地測量等地理信息相關行業提供更高效更可靠的服務。2019年6月25日,我國成功發射第四十六顆北鬥導航衛星。
  • 北鬥正式啟用,北鬥定位精度能夠比得上GPS定位嗎?
    【北鬥正式啟用,北鬥定位精度能夠比得上GPS定位嗎?】我們感覺到驚喜的是,北鬥導航全球系統正式開通,我相信這對於我們來說無疑是一種成功。我們已經有能力去取代GPS導航系統,甚至於我們的北鬥更有優勢,因為它是我們中國的北鬥導航系統,這方面就不是GPS可以比擬的,我們也不用擔心美國將GPS關閉,影響我們的各方面的安全。現在,我們說說的是GPS和北鬥導航系統到底在精度方面有什麼區別呢?1.在精度方面,GPS全球定位精度水平9米,高程15米。
  • 北鬥高精度和室內定位技術,智慧城市發展的突破口
    進入到2021年,基於北鬥與5G的深度融合應用,可以說通信與定位的產業市場有著明朗的前途。其實,北鬥的高精度應用一直市場上備受關注的領域。然而目前大多數的北鬥高精度應用大多集中在室外,比如形變監測、鐵路檢查、能源儲運等等;在室內定位這一環節,尚處於一個非常前期的孵化階段,存在不少難點。
  • 除了GPS和北鬥物聯網還有哪些定位技術?
    伴隨著時代進步和科技發展,物聯網定位在關鍵技術、精準度、易用性等層面均實現質的飛躍,就整體而言,定位可以依照應用場景的差異區分為室內定位和戶外定位兩大領域,鑑於使用場景的差異,其需求也有所不同,所以各自運用的定位技術也大不同。
  • 北鬥定位,怎麼用?你的手機帶北鬥定位嗎?
    你的手機帶北鬥定位嗎?北鬥定位,怎麼用你知道嗎?大部分2013後的中高端機型都會帶北鬥定位,不但有北鬥定位,還有GLONASS和AGPS,現在的手機很少只有美國的GPS的,大部分都是整合的。我想既然成為民用技術,大概手機都可以搜北鬥吧,這是國人自己家的品牌,用著應該更舒服。導航都很發達,確實為民眾帶來了不小的福利,出門全程靠導航,試想在以前沒有導航出個遠門,光問路也不一定走出來,而且迷路也是常有的,有哪些手機支持北鬥定位系統?
  • 為什麼中國北鬥系統已完善,手機定位卻還用美國的GPS?長見識了
    ,相信北鬥距離走到最後一步已經不遠了。首先我要說的一點事,其實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手機定位在使用gps的這個說法並不準確,其實我們現在市面上能看到的所有手機基本上都已經搭載了北鬥導航系統。其實我們平時在手機上使用的什麼高德地圖啊,百度地圖啊,它們只是一個地圖軟體,它們最主要的作用其實是將導航系統的定位顯示在我們的手機上,讓我們知道自己在哪裡,要去什麼地方,它們本身是沒有導航能力的,換個說法就是我們平時的什麼什麼地圖只是將導航系統的坐標圖像化,讓我們更清楚自己的位置,實際上你平時使用的就是可能北鬥系統為你導航的,只是你自己不知道誤以為是gps而已。
  • 室內定位精度 計算機視覺_視覺定位的精度 - CSDN
    大致原理為:行動電話測量不同基站的下行導頻信號,得到不同基站下行導頻的TOA(Time of Arrival,到達時刻)或TDOA(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到達時間差),根據該測量結果並結合基站的坐標,一般採用三角公式估計算法,就能夠計算出行動電話的位置。基站定位的精度較低,但是可以在室內定位。
  • 知識科普,告訴你為什麼北鬥系統是世界上最好的衛星定位系統
    2020年的6月23日這個日期將會在未來的中國科技史當中記上一筆,因為在這一天,中國成功地發射了最後一顆北鬥衛星全球導航系統的全球組網衛星,也就是說,北鬥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正式完工。前段時間晶片受制於人的鬱悶,讓很多國人覺得不爽,這次終於這次讓美國啪啪打臉了!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北鬥衛星定位系統!
  • 導航定位不準 你聽過「高精度定位」嗎
    簡單的說,這家公司做的事情就是「高精度定位」。當然,它的客戶不是普通消費者,而是作為技術、服務供應商,向需要高精度定位的公司和產品提供技術和服務。也就是我們所謂的「to B」,幫助合作夥伴把高精度定位應用的範圍覆蓋到更廣、也更貼近用戶的場景。
  • 當GPS失靈時,百度地圖為何還能保證3米以內的高精定位?
    這些「深藏功與名」的AI技術,在最基礎的功能背後,卻演繹著數據和算法最動人的一面。百度地圖將通過揭秘黑科技一系列專題,講講地圖日常功能背後的技術。  本期內容將為你展示,百度地圖如何利用VDR與PDR的慣性導航算法,在GPS不可用的情況時,實現室內、室外的精準定位。無論用戶身處隧道峽谷還是高樓林立,都不必再做「迷途的羔羊」。』  我是誰?我在哪?
  • LIFI室內光定位技術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表示,北鬥三號具備導航定位和通信數傳兩大功能。極匯科技擁有核心專利的LIFI室內光定位技術,類似北鬥的導航定位功能,目前已在商超的智能購物車項目上深度使用。
  • 走近科學家|武大團隊給北鬥導航裝上「透視眼」
    牛小驥教授 近日,一臺北鬥慣性組合導航鐵路軌道幾何狀態測量儀(俗稱北鬥慣導小車這是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後,首次工程化應用於高鐵建設領域。這臺北鬥慣導小車,是武漢大學衛星導航定位技術研究中心牛小驥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 小車讓軌道精測提速20倍 鐵路軌道對位置坐標、姿態和軌距有著嚴格的要求,高鐵軌道更是如此。
  • 環衛車北鬥GPS定位管理系統費用一般多少錢
    環衛車北鬥GPS定位管理系統費用一般多少錢中央電視臺廣播電臺研究員齊義說:「工業控制的***系統,進水基本是預防性的,來個人聲的方式有很大的方便性,信號錄得正常,並且信號很大。」不知道高頻直播,效果又不能相當理想,電視節目內容質量不能滿足要求。在不用的時候和電視、衛星直播聲音的節目內容匹配,時刻不能達到新聞規範要求,要麼頻率過高。
  • 陳銳志教授:室內定位技術已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這款軟體依託的也正是由陳銳志教授主持的「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高可用高精度室內智能混合定位與室內GIS技術」。談到目前還在進行的工作,陳銳志教授用一句話概況到,自己正在做的是要「從室外到室內,從地面到天上」。此前,北鬥三號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發射成功,北鬥系統全面完成部署,如今北鬥可為我國各行各業賦能。
  • 有一種精準來自慣性——起底百度地圖高精定位背後的黑科技
    這些「深藏功與名」的AI技術,在最基礎的功能背後,卻演繹著數據和算法最動人的一面。百度地圖將通過揭秘黑科技一系列專題,講講地圖日常功能背後的技術。本期內容將為你展示,百度地圖如何利用VDR與PDR的慣性導航算法,在GPS不可用的情況時,實現室內、室外的精準定位。無論用戶身處隧道峽谷還是高樓林立,都不必再做「迷途的羔羊」。』我是誰?我在哪?
  • 基於GPS定位技術的土地面積測量儀設計
    GPS定位是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簡稱,該系統利用衛星可在全球範圍內對目標點進行精準定位。基於GPS定位的面積測量儀操作簡單,攜帶方便且精度較高。基於此特點文中設計了基於GPS定位技術的土地面積測量儀。在系統中,首先由GPS北鬥模塊接收衛星發送的數據,通過串口發送給數據處理模塊。
  • 掃地機器人室內定位技術解析
    掃地機器人室內定位技術解析 張玉坤/劉偉 發表於 2016-06-08 11:43:26   相信屏幕前的各位看官應該都有過掃地的經歷,回想一下掃地的過程,可以分解為兩個主要的動作:走到某個位置;將其打掃乾淨
  • 關於全球定位系統,這些功能可能是都你沒想到的
    大家所了解的全球定位系統,可能最密切的就是手機導航定位,找附近外賣,或出外旅行到具體的地方。但也只是定位系統的一部分而已。其實它還有其它的意想不到的功能。今天我國北鬥全球定位系統建成,因為後發優勢,gps有的我們都有,它沒有的我們也有。先說gps有的一些具體應用,定位這功能就不說了。1.感受地震波gps可以感受到地震波,測量其量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