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AI的浪潮勢不可擋,在無數大眾最熟悉的生活場景中,其實蘊含著許多未被發現的秘密。這些「深藏功與名」的AI技術,在最基礎的功能背後,卻演繹著數據和算法最動人的一面。百度地圖將通過揭秘黑科技一系列專題,講講地圖日常功能背後的技術。
本期內容將為你展示,百度地圖如何利用VDR與PDR的慣性導航算法,在GPS不可用的情況時,實現室內、室外的精準定位。無論用戶身處隧道峽谷還是高樓林立,都不必再做「迷途的羔羊」。』
我是誰?我在哪?——可謂是「路痴」群體出行時的日常「人生困惑」。特別是開車經過高架隧道,或者在布局複雜的商場逛街時,GPS信號極易丟失,定位也飄忽不定,讓人頭疼不已。到底如何才能永不丟失方向感呢?或許你還不知道,百度地圖中早就藏著應對的酷炫「利器」了。
室外駕車導航:VDR「對戰」定位漂移和信號丟失
開車經過城市峽谷或高樓之下時,周圍建築的遮擋常常讓GPS定位點發生嚴重漂移。導航時而向東,時而向西,偏航情況頻發。更不用提在隧道裡、高架下常見的GPS信號丟失現象,導致導航卡頓無法運行。通過VDR定位,百度地圖能夠有效解決這樣的GPS定位漂移和信號丟失問題。在GPS不可用,甚至是GPS不可靠的情況下,利用慣性導航來推算駕車定位,從而實現更穩定可靠的導航定位引導。
面對遮擋嚴重、GPS都「無能為力」的環境,百度地圖可以依靠準確靠譜的VDR技術,VDR是一套駕車場景下的慣性導航算法。通過「傳感器模式檢測」「GPS定位優化」「歷史軌跡智能學習」三項關鍵技術,可以精確推算車輛速度、動靜狀態等,目前推算偏差能夠控制在10%以下。通過手機傳感器監測車輛動靜狀態、速度和行進方向;通過歷史軌跡及單點數據特徵優化GPS定位;再通過大量歷史軌跡的機器學習,實現對速度、方向、駕車習慣、GPS等駕車狀態的偏置估計,保證推算結果更加準確可信。
百度地圖在VDR創新引入了遷移學習、強化學習、深度學習等AI技術,通過與傳統的慣導技術結合,完成了各種疑難場景的極高準確率的模式識別及最優狀態求解,從而實現了基於多模智能融合的慣導駕車定位技術,極大提升了駕車用戶導航定位體驗。
室內步行導航:PDR輕鬆應對「迷宮式商場」
高樓大廈遮風避雨,但也將定位導航賴以生存的GPS信號擋在了門外。當我們走進商場等大型建築物時,迷宮式的布局和銅牆鐵壁般的建築外牆,讓手機上的地圖仿佛被蒙上了雙眼,難有用武之地。百度地圖通過高精度PDR技術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其推出的國內首家高精度室內地圖,目前已覆蓋全國4000多家場所,涵蓋商場、車站、機場、醫院、圖書館等多種場景,規模達到業內第一。
與針對駕車場景的VDR技術略有相似,解決室內導航難題的PDR技術,是一套步行場景下的慣性導航算法。基於「狀態識別」「精準計步」「方向推算」」高精度定位」四項關鍵技術,可以實現從室外到室內定位的平滑過渡,以及在GPS短暫定位失敗時持續提供定位能力,精確度達到3至5米。目前百度地圖PDR版本已經迭代到了2.0版本,該版本能夠智能調整各傳感器置信度以及實現了對各種狀態、通行方式等行為的精確建模,其中也涉及到了SLAM技術的應用,最終通過融合多種數據源實現高精度的步行慣導算法,技術評估精確度更達到3米以內。
上圖是百度地圖PDR模塊主題框架示意圖,PDR通過傳感器數據,可以準確區分用戶的靜止、步行、駕車等不同狀態,準確率達到90%以上;通過加速度傳感器數據,採用滑動窗口、步態檢測、步長估計模型來進行檢測,誤差率低於5%;基於9軸傳感器數據,實現了高精度姿態角推算,以及實現了精確的行進方向檢測算法,從而保證PDR能夠輸出較高準確率的方位角信息。
市面上的地圖千篇一律,靠譜的導航萬裡挑一,百度地圖借如此算法可實現的「隨時隨地精準定位」是來自AI加持的優秀慣性。隨著人們對智能化出行的要求越來越高,高精度的地圖服務將成為構建智慧交通的重要基礎,進一步提升了人們的出行體驗。期待AI時代的第五代地圖,為我們帶來更多驚喜。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