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ISO發布新國際標準

2021-01-11 質量與認證

1

ISO剛剛發布3D印表機新文件格式標準

ISO剛剛發布的ISO/ASTM 52915將有助於充分發揮增材製造的潛力。

由於可以創造複雜的形狀、使用新穎的材料,因此從汽車到醫療等行業、以及業餘愛好者和發明家,都廣泛採用3D列印或增材製造。其工作原理是一層層將材料堆積,僅僅憑藉文件上的平面圖就構建出物體。目前為止,信息編碼依賴於立體光刻文件格式(簡稱 STL)。新標準將用增材製造文件(AMF)格式取代 STL。

本月發布的ISO/ASTM 52915《增材製造文件格式規範》(AMF)版本1.2是由ISO/TC 261[1]增材製造技術委員會的專家小組與美國試驗材料協會(ASTM)合作制定。

技術委員會主席,製造技術和增材製造教授克裡斯蒂安塞德爾(Christian Seidel)博士描述了新文件格式的一些優點:

他說:「AMF格式在支持AM行業的未來發展方面,潛力巨大。未來數年,行業中AMF格式的重要性將日益提升。AMF描述對象方式通用,無需技術,任何機器都可以盡其所能地構建對象。」

「AMF易於實現和理解,具有良好的可擴展性和性能。重要的是,它既向過去兼容,允許任何現有的 STL 文件轉換成AMF,也向未來兼容,允許添加新功能,成為技術進步的保證。」

聯合制定的新的ISO/ASTM標準規定了AMF的製備、顯示和傳輸要求。當以結構化的電子格式準備時,嚴格遵守可擴展標記語言(XML)格式支持符合標準的互操作性。標準中沒有規定任何確保數據完整性、電子籤名和加密的明確機制。

融合ISO 26000 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2019年9月24至25日是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ODD)四周年紀念日,為此,聯合國在紐約舉辦了隆重的慶祝活動。自可持續發展目標面世以來,這些起初看似空中樓閣的宏大目標一步步滲透到了商業世界,以至於企業的社會責任政策中與之重合,已經制度化的部分也受到了一定影響。而2020年春季以來,因Covid-19疫情而爆發的全球衛生健康危機,則使得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一項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即可持續發展目標3:良好健康與福祉。

這是否意味著我們應當從頭再來,放棄ISO 26000這項有關企業社會責任政策的通用基礎標準?法國標準化協會(AFNOR)於2020年4月發布關於歐洲標準化組織的最新指南給出了解答:恰恰相反,僅基於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ODD)並不足以制定良好的企業社會責任政策。這份指南的編號為FD X30-037,是AFNOR發布的系列標準之一,可在網上商店購買。負責主持指南編寫前期籌備工作小組的,是法國國有彩票公司(FDJ)的企業社會責任表現負責人ChristineProuin女士,和普華永道(PwC)的可持續發展部部門總監Pascal Baranger先生,二人強調:"擁抱可持續發展目標,並不意味著公司此前在企業社會責任領域所做的努力要全盤改寫。我們理解部分公司需要強調其普適化和人道主義的一面,以促進與國際利益相關方的對話和交流,但有必要保持謹慎,避免唯可持續發展目標為綱,導致評價標準的『大清洗』。

ISO 26000,是所有企業社會責任措施之母。

那麼,具體應當如何在企業中推進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呢?指南給出的指導意見如下:首先,應根據企業的經營範圍,選擇與業務相關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並與ISO 26000的七個核心問題 相匹配;然後,企業應針對既定目標確定具體方案,如果情況允許,甚至還能將相關標準延展到其業務範圍之外。因此,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並不意味著把此前的所有工作都推翻重來,科學的導向是,利用緊密相關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來進一步充實和豐富既有的工作成果。另外,可持續發展目標還可能提出新的主題或行動,是之前的企業社會責任標準所未能涵蓋,或不夠深入的,這同樣有助於企業的工作。

ISO 26000已被公認為是企業社會責任這一領域的奠基之作。2019年9月至10月,由BVA研究所 受AFNOR委託,與《回聲報》行政特刊(Les Echos Executives) 合作開展了一項研究,選取了408個活躍在企業社會責任領域的組織為樣本,調查結果顯示,ISO 26000仍然是最經常被作為參考的標準文件:93%的受訪者表示對ISO 26000有所了解,排名第一,其後依次是全球契約 (68%)、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66%)和全球報告倡議組織 (GRI)(61%)。在國際標準化領域,企業社會責任是一個正在蓬勃發展的主題,以AFNOR為代表的法國在其中發揮的主導作用相當突出。一個新的技術委員會即將成立,以完善並研究社會責任相關議題,其中包括一項對ISO 26000在面世十周年之際的修訂計劃。

COVID 19疫情期間,標準可以幫助某些風險群體

全球醫療和保健專業人士正在爭分奪秒地研製COVID 19疫苗或尋求有效治療方法,許多試驗和研究正在進行中。然而,目前已經明晰的一點是,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壓等現有疾病的人更容易感染病毒並受其影響。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約有4.22億人患有糖尿病。最常見的是2型糖尿病,身體不能分泌足夠胰島素時易引發該疾病。在過去的三十年裡,這類糖尿病的患病率在全世界都急劇上升,無關乎國家的收入水平。

鑑於這些數據,來自初級和專科護理的代表針對有風險的人群或確診為COVID-19的人群制定了關於糖尿病管理的共識文件,用於初級和專科護理。最近的國際研究發表在《柳葉刀糖尿病與內分泌學》上,題為《COVID-19患者糖尿病管理的實用建議》。它強調了以下幾點:

1)糖尿病是與三種已知的人類致病性冠狀病毒感染嚴重程度相關的最重要的併發症之一。

2)糖尿病患者發生嚴重併發症和多器官衰竭的風險增加。

3)在全球的不同區域,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大流行期間,20-50%的患者患有糖尿病。

該文件強調了對患者進行致敏以最佳控制病情、監測血糖和其他幾個方面的重要性。

針對可穿戴糖尿病傳感器的IEC標準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已經有了重要突破,包括可穿戴的葡萄糖傳感器。

連續血糖監測儀(CGM)是一種插入皮膚下的微型傳感器,通常置於胃或手臂上。傳感器測量您的間質血糖水平,即在細胞之間的液體中發現的葡萄糖。傳感器每隔幾分鐘檢測一次葡萄糖。發射器將信息無線發送到監視器,監視器可以是行動電話。在此之前,人們通常要刺破手指並用試紙棒監測血糖水平,與之相比,這種新方式更為便捷也更好操作。

當您的血糖水平過低或過高時,警報就會響起。您也可以在CGM設備中記錄你的飲食、活動和藥物攝入,同時記錄你的血糖水平。您可以把數據下載到電腦或智能設備上,以便更容易地看到您的血糖趨勢。家長可以用手機監控孩子。

IEC 60747-14-10規定了用於確定實際使用的可穿戴電化學葡萄糖傳感器性能特性的術語、定義、符號、試驗和性能評估方法。它可以應用於消費者和製造商的所有可穿戴電化學葡萄糖傳感器,而不受設備技術和尺寸的限制。

這項國際標準是由IECTC 47技術委員會發布,該委員會涉及使用傳感器技術的半導體器件領域。

標準有助於維護數據機密性及保持操作技術的運行

最近一段時間,隨著世界逐步適應COVID-19流感大流行期間的生活,對工作、教育和醫療保健領域中獲得和使用技術來幫助患者並保護醫護人員的需求變得越來越迫切。

科技觸及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並產生大量的數據。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有35億智慧型手機用戶在手機上發送信息、上傳視頻和照片內容以及使用其他創建數據的應用程式。我們使用醫療設備來監測我們的健康狀況。收集的數據將得到儲存,並可以與醫療專業人員共享以及用於研究。我們還在網上購物、預訂和進行金融交易。要開展所有這些活動,我們必須憑藉我們的個人信息相信技術。

此外,政府、企業和業界也越來越多地實施數據分析,以改進其產品和服務。IDC的一份報告顯示,到2022年,全球大數據和業務分析(BDA)收入將達到2743億美元。報告強調指出,銀行業、離散製造業、專業服務業、流程製造業和聯邦/中央政府目前對BDA解決方案的投資最大。

對整個數據生命周期的關注,包括數據質量、如何生成、存儲、共享、誰可以訪問以及如何使用,意味著確保數據隱私和安全至關重要。

此外,在線交易讓人們能夠與世界各地的人做生意。因此,人們必須遵守越來越多的法規,如歐盟的《一般數據保護法規》(GDPR)和《加州消費者隱私法》(CCPA)。

然而,這並不是唯一面臨的挑戰。除了以維護數據機密性為重點的IT環境外,還有操作技術(OT)環境,其中數據的可用性對於確保系統能夠繼續生產至關重要。

工業物聯網(IIoT)的出現導致了物理機器與網絡傳感器和軟體的集成。這增加了計算機故障、人為錯誤、惡意攻擊和自然災害影響物理系統的可能性。

技術的不斷增長的互聯性暴露了製造業和依賴於使用OT和IT的工業控制系統(IC)的電力、公用事業等行業。

在本期中,我們將探討國際標準如何幫助組織確保其存儲的有關客戶、員工和業務合作夥伴的信息是安全的。我們研究了ISO/IEC 27000系列標準,該系列標準為如何建立一個有效的框架以確保符合內部規章以及外部規則和法規提供了指南。

我們還了解了如何通過實施IEC 62443中的全球最佳規程來保護關鍵基礎設施(如發電站、製造廠和紅綠燈系統)免受針對工業自動化和控制系統(IACS)的創新惡意軟體的攻擊,旨在保持OT系統的運行。

此外,我們還將研究不同的IEC國際標準如何對用於幫助對抗Covid19病毒的產品和系統做出貢獻,例如醫療設備和機器人中發現的組件,後者已開始部署到一些重症監護病房中。

相關焦點

  • 標準| ISO發布多項新國際標準
    近日,ISO、IEC發布新標準,包括旨在提高醫療器械安全性的配套標準、有關嬰幼兒配方奶粉營養成分測試新標準、關於保護線上隱私和同意權標準,以及給海上風電場運營者帶新鮮空氣的新標準等。
  • 我國牽頭制定的ISO國際微生物數據標準正式發布
    這是國際微生物領域的第一個ISO級別的數據標準,也是我國在國際生物技術標準委員會(ISO/TC 276)主導制定的第一個國際標準。該標準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WDCM)馬俊才團隊牽頭起草完成。
  • 靈芝和鐵皮石斛中醫藥ISO國際標準正式發布
    ↑發布會現場4月2日,由國際標準化組織/中醫藥技術委員會(ISO/TC249)秘書處支持、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資源中心和壽仙谷(603896)聯合主辦的「ISO 21315:2018中醫藥—靈芝」、「ISO 21370:2019中醫藥—鐵皮石斛」國際標準新聞發布會在上海舉行。
  • 國檢集團主導制訂的又一國際標準ISO 21713正式發布
    ,中文名稱為「精細陶瓷 (高性能陶瓷,高技術陶瓷)-陶瓷高溫彈性模量試驗方法--缺口環相對法」在ISO總部正式發布。該國際標準適用於室溫至2200℃範圍內的塊體精細陶瓷、耐火材料、晶須、顆粒以及纖維增強陶瓷複合材料在內的特種陶瓷材料的高溫彈性模量測試。實際工程應用中,特別是航天航空和國防工業中,材料從室溫至2200℃範圍內的高溫力學性能評價對於極端環境下的結構設計和安全可靠性是至關重要的。
  • 華大基因聯合提案 新冠病毒檢測國際標準獲ISO立項
    e公司訊,12月,華大基因聯合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提案的國際標準ISO/AWI TS 5798 《核酸擴增法檢測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症候群冠狀病毒2(SARS-CoV-2)質量規範》獲得國際標準化組織醫學實驗室檢驗和體外診斷系統技術委員會投票通過,正式立項。
  • 氣相二氧化矽ISO標準發布 哪些相關概念股或受益
    據媒體報導,我國主持制定的新一項納米材料國際標準ISO18473-3:2018《矽橡膠用氣相二氧化矽》近日正式批准發布,比項目計劃完成時間提前了7個月。這不僅標誌著我國在納米材料國際標準化領域又取得新的重大突破,而且顯示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納米氣相二氧化矽產品在國際同類產品中具有領先地位。
  • ISO是什麼樣的組織 國際標準制定步驟介紹【詳解】
    通過這些工作機構,ISO已經發布了9200個國際標準,如ISO公制螺 紋、ISO的A4紙張尺寸、ISO的貨櫃系列(目前世界上95%的海運集 裝箱都符合ISO標準)、ISO的膠片速度代碼、ISO的開放系統互聯(OS2) 系列(廣泛用於信息技術領域)和有名的ISO9000質量管理系列標準。
  • 綠會標準中心向ISO/TC331提交「制訂生物多樣性評估國際標準」提案...
    為推進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標準的國際化,綠會標準中心在發布實施《生物多樣性評估標準》的基礎上,向國際標準化組織生物多樣性技術委員會
  • 「煙臺標準」邁上國際舞臺 已參與完成2項ISO國標
    昨天是世界標準日,主題為「國際標準與第四次工業革命」。伴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標準化在便利經貿往來、支撐產業發展、促進科技進步、規範社會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顯。今年以來,煙臺積極適應標準化工作改革形勢,目前已參與完成2項ISO國際標準、主導完成1項ASTM國際標準,正在參與10項國際標準制修訂。
  • 中紡院中紡標牽頭起草的又一項國際標準發布
    中紡院中紡標牽頭起草的又一項國際標準發布 2020-10-24 07:59:15 來源:紡織科學研究 近日,中紡院中紡標檢驗認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紡標
  • 偶氮染料中芳香胺的新歐盟標準
    為更新作好準備   【中外玩具網 2017年8月31日訊】2017 年 2 月,歐洲標準化委員會(CEN)發布 了有關檢測與皮膚和口腔長期接觸的紡織品之 最新歐洲標準方法 ISO 14362-1:2017
  • 山西煤化所主持制定首個國際標準正式發布
    本報訊(記者沈佳)近日,由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主持制定的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國際標準IEC/TS《納米製造-關鍵控制特性-第6-13部分:石墨烯粉體-含氧官能團含量:Boehm滴定法》正式發布。這項國際標準從提出到正式發布,歷時4年,由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於2016年10月首次提出,2017年8月正式立項,標準項目組組長為山西煤化所709組陳成猛研究員,黃顯虹擔任執行負責人,項目組成員包括來自中、加、德、意、俄5個國家的9名專家。
  • ISO/TC34/SC5秘書處發布新國際標準《乳與乳製品.微生物凝乳酶:總...
    ISO/TC34/SC 5秘書處於2009年9月9日以第741號文件的形式向其所屬的各成員國發出通告,對新國際標準提案《乳與乳製品.微生物凝乳酶:總凝乳活性測定》進行提案階段投票,截止日期為2009年12月9日。
  • 貴州省主導制定的鎂鋰合金領域國際標準發布
    本報訊 (劉珍意 記者劉豔)近日,國際標準化組織正式發布由貴州省主導制定的ISO20258:2018
  • 石科院制定第三項ASTM國際標準正式發布
    近日,由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起草制定的ASTM國際組織標準「中間餾分及生物柴油調合燃料烴類組成測定 氣相色譜-質譜法」由美國試驗與材料協會國際組織正式批准發布
  •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正在制定8項關鍵區塊鏈標準
    目前,國際上有三大標準化組織: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和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準分局(ITU-T)。2017年下半年以來,ISO/TC 307加快推動基礎類、智能合約、安全隱私、身份認證、互操作等方向的重點標準研製工作。目前,術語和概念、參考架構、分類和本體等8項國際標準已完成立項,進入研製階段(見表1)。
  • 中國建材總院主導的又一項國際標準正式發布!
    總院自2011年發布我國建材行業第一項利用自主智慧財產權技術轉化而成的國際標準ISO 13124: 2011以來,累計主導發布
  • 山西煤化所主持制定首個國際標準正式發布
    近日,由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主持制定的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國際標準IEC/TS《納米製造-關鍵控制特性-第6-13部分:石墨烯粉體-含氧官能團含量:Boehm滴定法》正式發布。   這項國際標準從提出到正式發布,歷時4年,由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於2016年10月首次提出,2017年8月正式立項,標準項目組組長為山西煤化所709組陳成猛研究員,黃顯虹擔任執行負責人,項目組成員包括來自中、加、德、意、俄5個國家的9名專家。
  • 大氣十條水十條配套標準發布
    &nbsp&nbsp&nbsp&nbsp五項汙染物排放新國家標準今天發布。環保部科技標準司司長鄒首民表示,由環保部與國家質檢總局聯合發布的這五項新國標是為貫徹落實國務院發布的《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和《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
  • 行業 | 又一項我國主導制定的地理信息國際標準正式發布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家標準化戰略,將更多的中國地理信息優勢技術推向國際,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地理信息和遙感關鍵國際標準研究」課題的支撐下,武漢大學同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ISO/TC 211國內技術歸口辦公室開展了ISO 19163-2的研究工作,經過充分論證和各成員國投票,該提案於2018年2月正式通過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