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正在制定8項關鍵區塊鏈標準

2021-01-10 極客網FromGeek
人閱讀 2018-04-06發布

來源:巴比特

相關關鍵詞

當前,全球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快速發展,國際標準化工作也正加快推進。區塊鏈作為一種跨行業、跨領域、基礎性的創新應用模式,廣泛的應用範圍在體現價值創造優勢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尤其是各行業需要標準來引導和支持技術研發和應用。2016年9月,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成立了區塊鏈和分布式記帳技術技術委員會(ISO/TC 307),主要工作範圍是制定區塊鏈和分布式記帳技術領域的國際標準,以及與其他國際性組織合作研究區塊鏈和分布式記帳技術領域的標準化相關問題。

目前,國際上有三大標準化組織: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和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準分局(ITU-T)。其中ISO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國際標準化組織,主要負責組織開展全球絕大多數領域的標準化工作,促進國際物資交流和服務,並擴大知識、科學、技術和經濟領域的合作。IEC主要從事電氣、電子工程領域的標準化工作,ITU-T則專注於通信領域的國際標準化。

2017年以來,ISO/TC 307召開了兩次全體會議,確定了國際標準化的工作思路。截至2018年4月,ISO/TC 307已有32個積極成員(P成員),14個觀察成員(O成員),成立了3個工作組(基礎工作組,安全、隱私和身份認證工作組,智能合約及其應用工作組)和3個研究組(用例研究組,治理研究組和互操作研究組)。

2017年下半年以來,ISO/TC 307加快推動基礎類、智能合約、安全隱私、身份認證、互操作等方向的重點標準研製工作。目前,術語和概念、參考架構、分類和本體等8項國際標準已完成立項,進入研製階段(見表1)。其中,術語和參考架構等基礎類標準主要回答區塊鏈是什麼和怎麼用的問題,同時建立標準語言並指導其他標準的研發;安全隱私、身份識別、智能合約等相關標準則主要回答如何在保證安全性、隱私保護和合規性的前提下設計、開發、維護和使用區塊鏈系統。8項國際標準的制定,將有助於統一認識,打通技術屏障和防範應用風險,為全球區塊鏈產業發展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

表1 ISO/TC 307現階段標準研製情況

序號

英文名稱

中文名稱

1

ISO/AWI 22739 Blockchain and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ies–Terminology and concepts

區塊鏈和分布式記帳技術——術語和概念

2

ISO/NP TR 23244 Blockchain and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ies — Overview of privacy and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 (PII) protection

區塊鏈和分布式記帳技術——隱私和個人可識別信息(PII)保護概述

3

ISO/NP TR 23245 Blockchain and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ies — Security risks and vulnerabilities

區塊鏈和分布式記帳技術——安全風險和漏洞

4

ISO/NP TR 23246 Blockchain and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ies — Overview of identity

區塊鏈和分布式記帳技術——身份概覽

5

ISO/AWI 23257 Blockchain and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ies — Reference architecture

區塊鏈和分布式記帳技術——參考架構

6

ISO/AWI TS 23258 Blockchain and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ies — Taxonomy and Ontology

區塊鏈和分布式記帳技術——分類和本體

7

ISO/AWI TS 23259 Blockchain and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ies — Legally binding smart contracts

區塊鏈和分布式記帳技術——合規性智能合約

8

ISO/NP TR Blockchain and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ies — Overview of and interactions between smart contracts in blockchain and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systems

區塊鏈和分布式記帳技術——區塊鏈和分布式記帳技術系統中智能合約的交互概述

已立項的8項國際標準中,中國分別承擔了分類和本體(Taxonomy and Ontology)的編輯以及參考架構(Reference architecture)的聯合編輯職務。

2017年3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准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承擔ISO/TC 307國內技術對口單位。根據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的要求,在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軟體服務業司的指導下,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組織萬向、微眾、螞蟻金服、平安集團、海航、三一等區塊鏈領域的重點企業和相關專家深度參與ISO/TC 307的國際標準化工作,在一些關鍵性成果上貢獻了中國的技術力量,尤其是主導和實質性參與兩項基礎性國際標準,為我國相關企業參與區塊鏈領域的國際競爭奠定重要基礎。

國內的區塊鏈標準化工作早在2016年就開始布局,在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軟體服務業司指導下,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組織國內區塊鏈領域的優勢企業,於2016年10月成立了中國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論壇,論壇下設標準工作組,積極開展區塊鏈和分布式記帳技術領域的標準化工作。先後研製並發布了《區塊鏈 參考架構》和《區塊鏈 數據格式規範》2項團體標準,並在團體標準研製成果基礎上積極推動行業標準、國家標準的立項工作。2017年12月,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牽頭研製的國內首個區塊鏈領域的國家標準《信息技術 區塊鏈和分布式帳本技術 參考架構》(計劃編號:20173824-T-469)正式立項,也標誌著我國進一步加快了區塊鏈標準化的步伐。

未來,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將繼續發揮ISO/TC 307的國內對口單位的作用,持續跟蹤區塊鏈國際標準化組織的相關動態,加快參考架構、分類和本體等已立項國際標準的研製,推進互操作、治理等其他方向的國際標準預研和立項工作,推動我國區塊鏈領域的先進技術成果向國際標準轉化,不斷提升我國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的國際影響力。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並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連結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智慧財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依法儘快聯繫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連結。 )

相關焦點

  • ...組織研製人工智慧、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等17項金融科技標準
    楊富玉在論壇上透露,目前人民銀行正在抓緊組織研製人工智慧、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等17項金融科技標準。他還透露,人民銀行在組織中國金融電子化公司、CFCA等單位爭取在中國基於LEI的數字身份識別項目試點,希望商業銀行積極支持並參與。
  • 央行副行長:區塊鏈等17項金融業標準立項 加緊研製
    金融領域新發布移動金融客戶端、聲紋識別、非銀行支付、證券期貨場外市場交易等近40項行標,形成了由252項標準構成的金融行標體系,支撐金融業健康發展。同時,為規範引導新技術應用,人工智慧、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等17項金融行業標準已經立項,正在加緊研製。三是團體標準蓬勃發展。金融自助設備運維服務、網際網路金融信息披露等22項團標相繼發布,較好地滿足了金融團體自律需要。
  • ISO是什麼樣的組織 國際標準制定步驟介紹【詳解】
    ISO和 IEC還有約3000個工作組,ISO、IEC每年制訂和修訂1000個國際標準。  標準的內容涉及廣泛,從基礎的緊固件、軸承各種原材料到半成 品和成品,其技術領域涉及信息技術、交通運輸、農業、保健和環境 等。每個工作機構都有自己的工作計劃,該計劃列出需要制訂的標準項 目(試驗方法、術語、規格、性能要求等)。
  • 我國牽頭制定的ISO國際微生物數據標準正式發布
    2020年11月9日,國際標準化組織生物技術委員會(ISO/TC 276)正式發布ISO 21710:2020 Biotechnology — Specification on data management and publication
  • 趣鏈科技成為中國市場信息調查業協會區塊鏈委員會常務理事單位
    中國市場信息調查業協會(英文譯名為:CHINA ASSOCIATION OFMARKET INFORMATION AND RESEARCH;英文名縮寫為:CAMIR)是經國務院同意和民政部批准,由國家統計局業務主管的社團組織。協會成立於2004年4月8日,其成員由團體會員和個人會員組成。
  • 「煙臺標準」邁上國際舞臺 已參與完成2項ISO國標
    昨天是世界標準日,主題為「國際標準與第四次工業革命」。伴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標準化在便利經貿往來、支撐產業發展、促進科技進步、規範社會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顯。今年以來,煙臺積極適應標準化工作改革形勢,目前已參與完成2項ISO國際標準、主導完成1項ASTM國際標準,正在參與10項國際標準制修訂。
  • 騰訊專家獲首屆中國標準化協會科學技術獎, 受邀分享數字經濟時代...
    論壇開幕式上,為8家單位和17位個人頒發了「2020年中國標準化協會科學技術獎」,該獎項旨在表彰以科技創新、科學技術方法,運用標準化手段助力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突出貢獻單位與個人。騰訊多媒體實驗室專家許曉中博士憑藉其在多媒體相關國際國內標準的持續耕耘和積累,尤其是在H.266/VVC國際標準和AVS國家標準的專業投入和取得的豐碩成果獲得「個人獎」。
  • 北京麥鍶出席IEEE第二次會議 推動區塊鏈電子證據應用標準建立
    2020年9月24日,北京麥鍶技術團隊受邀出席IEEE身份密鑰標準第二次會議。本次會議在線上舉行,北京麥鍶與火幣研究院、NGD、四川長虹、好撲信息科技等企業圍繞三個技術話題:助記詞生成確定性密鑰,分層派生和keystore存儲共同進行探討。
  • 前瞻區塊鏈產業全球周報第17期:支付寶上線「時間銀行」 存公益...
    央行:區塊鏈等17項金融行業標準正加緊研究制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範一飛20日表示,為規範引導新技術應用,人工智慧、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等17項金融行業標準已經立項,正在加緊研究制定。目前,我國已形成國家金融標準65項、金融行業標準252項。國家標準委成立區塊鏈技術標準委員會國家標準委(SAC)宣布成立一批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其中包括區塊鏈技術委員會,旨在推進經濟發展和滿足社會治理中產生的標準化工作需求。
  • 區塊鏈思想是現代社會的非線性動態重構
    早在2008年的時候,鄭志明院士就開始接觸了區塊鏈,當時將之歸入到分布式架構下的可信系統技術。當年,鄭志明院士組織科研力量展開了可信動態軟體系統的研究。鄭志明等人聯合撰寫並在2008年7月和8月先後提交了《軟體可信複雜性及其動力學統計分析方法》和《軟體可信性動力學特徵及其演化複雜性》兩篇學術論文,後於2009年發表於《中國科學:信息科學》雜誌。
  • 鄧恩豔:區塊鏈是系統工程,是互鏈網的核心
    區塊鏈是系統工程,是「區塊鏈+智能合約+預言機」,區塊鏈控制數據,智能合約控制流程(標準化、微服務化、監管式的應用),預言機控制與外界系統的接口,負責採集數據。有些人喜歡稱之為可信終端。在這個基礎上,區塊鏈要做到具備交易性、監管性、安全性、擴展性。新一代的天德區塊鏈是在基礎設施上的改變,包括網絡、作業系統、資料庫等。
  • 集團公司高級技術專家許立坤榮獲國際標準化組織卓越獎
    Award)國際標準化組織卓越獎,成為我國在金屬和合金腐蝕領域獲此殊榮的第一人。許立坤研究員自2013年9月以來,先後擔任「陰極保護用金屬氧化物陽極加速壽命試驗方法——在鋼筋混凝土中的應用」等3項ISO標準項目的負責人(ProjectLeader),並在這些標準制定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 標準|ISO發布新國際標準
    法國標準化協會(AFNOR)於2020年4月發布關於歐洲標準化組織的最新指南給出了解答:恰恰相反,僅基於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ODD)並不足以制定良好的企業社會責任政策。這份指南的編號為FD X30-037,是AFNOR發布的系列標準之一,可在網上商店購買。
  • 民用無人機國際標準化概述
    我國民用無人機領域國際標準的推進,具有雄厚的產業基礎。民用無人機產業爆發式增長,標準化發揮著重要作用。而產業基礎在於規範,最重要的莫過於標準的引領性作用。ISO 21895:2020是在我國國家標準的基礎上制定的國際標準,我國骨幹企業在這項國際標準啟動之際已經完全適應這項標準,引領產業發展的作用十分明顯。
  • 又一項我國主導制定的地理信息國際標準正式發布
    ▲點擊關注,收穫更多GIS精彩國際標準化組織網站相關截圖由武漢大學邵遠徵副研究員代表中國牽頭制定的國際標準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家標準化戰略,將更多的中國地理信息優勢技術推向國際,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地理信息和遙感關鍵國際標準研究」課題的支撐下,武漢大學同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ISO/TC 211國內技術歸口辦公室開展了ISO 19163-2的研究工作,經過充分論證和各成員國投票,該提案於2018
  • 山西煤化所主持制定首個國際標準正式發布
    本報訊(記者沈佳)近日,由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主持制定的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國際標準IEC/TS《納米製造-關鍵控制特性-第6-13部分:石墨烯粉體-含氧官能團含量:Boehm滴定法》正式發布。這項國際標準從提出到正式發布,歷時4年,由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於2016年10月首次提出,2017年8月正式立項,標準項目組組長為山西煤化所709組陳成猛研究員,黃顯虹擔任執行負責人,項目組成員包括來自中、加、德、意、俄5個國家的9名專家。
  • 前瞻區塊鏈產業全球周報第9期:6座「區塊鏈智慧城市」已現雛形...
    中國區塊鏈專利申請數破萬:阿里巴巴居首位9月26日,互鏈脈搏根據「區塊鏈」關鍵詞,在innojoy平臺進行檢索,觀察到截至目前已有10005項中國發明專利被申請,中國的區塊鏈專利申請量正式破萬。其中,阿里巴巴仍舊位列第一,申請了534項區塊鏈專利。緊隨其後的是聯通和複雜美,分別以212項、196項的區塊鏈專利申請量位列二、三名。
  •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國際標準化
    【鋁道網】一、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  1、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標準化」是指在國際範圍內由眾多國家、組織或團體等共同參與進行的標準化活動。
  • 百度超級鏈牽頭制定IEEE跨鏈標準,「Naming Protocol」首次深度揭秘
    去年,全球最大的專業技術組織、有著130餘年歷史的IEEE(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學會)設立IEEE計算機協會區塊鏈和分布式記帳委員會(IEEE Computer Society Blockchain and Distributed Ledgers Committee,IEEE C/BDL),旨在推動區塊鏈與分布式記帳技術的標準化及其應用實踐。
  • 山西煤化所主持制定首個國際標準正式發布
    近日,由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主持制定的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國際標準IEC/TS《納米製造-關鍵控制特性-第6-13部分:石墨烯粉體-含氧官能團含量:Boehm滴定法》正式發布。   這項國際標準從提出到正式發布,歷時4年,由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於2016年10月首次提出,2017年8月正式立項,標準項目組組長為山西煤化所709組陳成猛研究員,黃顯虹擔任執行負責人,項目組成員包括來自中、加、德、意、俄5個國家的9名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