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久沒有推出單基因分析思路了,很多粉絲常常會問到特定的單基因可以做什麼思路,根據小編的經驗來看單基因的思路是比較少的,很多都是發現調控軸然後做實驗驗證就完活了。因為研究的單一,能做的生信分析真的是很少很少,是真的不好分析,許多時候小編也是對此黔驢技窮,但是單基因分析接收率是真的高,因為專一嘛。今天的思路還挺別出心裁的,根據研究單個基因的互作基因來展開分析,小凳子搬好,開講了。
「免疫檢測位點相關的4-gene signature 預測低級別膠質瘤預後」,乍一看這題目真的跟單基因沒什麼關係哈,沒事慢慢來
流程圖:
有點長哈說明做的分析還是不少的,邏輯清楚易懂,看完應該都知道做了點啥東西了
具體內容:
1、選擇你感興趣的基因,多數據集給審稿人分析我為啥要做這個基因,秘訣是數據集越多越好。秉承優良的傳統:分析不夠數據來湊(這不是討巧的方式哦,概率越大越靠譜嘛)
2、重點來了,篩選你要做的基因的互作基因(小編認為你還可以根據相關性、調控關係等方式篩;篩什麼呢,你感興趣的比如:TF、miRNA、lncRNA、自噬基因等等,天馬行空的放飛你的腦洞就行(一定要有理有據哈))
做個功能、通路分析
嗯,缺個預後分析
對,我很無趣,那再做個預後signature,低級別膠質瘤數據集多,任性再做個驗證(就是這麼樸實無華有內涵)
3、前面的分析還是遠遠不夠的,不行我要升華一下讓審稿人看見我的低調奢華有內涵。研究基因的嘛,LGG呀肯定離不開IDH突變,表達結合臨床特徵來一波
要讓審稿人發現我的美,1p/19q聯合缺失也不能少
4、腫瘤分析怎麼能少得了免疫check位點呢,雖然我沒有免疫治療數據集可用,我也得分析一下,探索探索呀,讓審稿人看到我難能可貴的探索精神,分析和驗證集都整上!
5、GSEA加把驗證的小火苗點亮審稿人的小心心
6、分析總得應用於臨床,構建列線圖走起
看到這,審稿人已經給綠色通道了。小編覺得能加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比如浸潤、突變等,就不一一列舉了。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