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高內涵細胞成像分析技術?

2020-12-07 生物谷

高內涵技術優勢

高內涵細胞成像分析系統由三個部分組成:全自動高速顯微成像,全自動圖像分析和數據管理。全自動高速顯微成像在短時間內生成大量的圖像,全自動圖像分析從這些圖像中提取大量的數據,數據管理軟體負責建檔存儲、注釋比較、檢索分享這些圖像和數據。

高內涵,意味著豐富的信息。這些信息包括:單個細胞圖像和各項指標,細胞群體的統計分析結果,細胞數量和形態的改變,亞細胞結構的變化,螢光信號隨時間的變化,螢光信號空間分布的改變等等。人們往往因為特定的問題去設計實驗,在圖像中找到答案的同時,其他的信息會帶來意外的新發現。

科學論文中單張的螢光顯微圖像通常顯示的是陽性目標的有或無,強或弱,是定性分析。高內涵技術的研究對象不是一個或少數細胞,而是對大量細胞的同時觀察和分析,從大量圖像中得到細胞群體的定量統計結果,結論更有科學說服力。因為分析的對象是完整的細胞,在一個實驗中可以同時使用多種螢光探針,大量細胞的多參數同時分析可以對複雜的細胞學機理和相互作用有更深入的理解。

高內涵技術實現了高速顯微成像,以前耗時費力的工作瞬間完成,綜合海量信息更快做出決策。在藥物靶標的確認,化合物的藥理和毒性篩選中HCA優勢明顯,對於複雜細胞學機理的研究,HCA所提供的有價值的信息可以幫助研究人員在日益激烈的科研競賽中勝出。

高內涵技術消除了人為偏差,人會選擇比較好的細胞來拍攝和分析,而機器是客觀的,所有樣品的成像分析條件是完全相同的。

高內涵技術應用

高內涵技術最初應用於藥物篩選,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發展,近年來在生命科學研究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包括細胞信號通路,腫瘤學,神經生物學,免疫學,傳染病學,幹細胞的研究等等。HCA提供的信息不可能從傳統方法中獲得,很多實驗用高內涵平臺來完成,比現有的方法更靈敏,通量更高,成本更低,結果更準確和可靠。

RNAi技術可以特異性剔除或關閉特定基因的表達,所以該技術已被廣泛用於探索基因功能,進入生物科學許多領域,成為一種主要的生物學研究工具。很多文獻報導了使用高內涵平臺高通量分析細胞表型變化進行RNAi篩選找到靶基因,IN Cell用戶發表了將近30篇此類論文。

siRNA文庫篩選細胞周期相關基因,CCPM:Cell Cycle Phase Marker

斑馬魚作為模式生物用於遺傳學、發育生物學研究,也廣泛應用於藥物篩選,建立了很多人類重大疾病斑馬魚模型,如神經系統疾病、腫瘤血管生成、先天性心臟病。斑馬魚胚胎是透明的,無需固定就可以在顯微鏡下觀察,體積小可以培養在96或384孔板中,方便施加各種條件進行高通量篩選。IN Cell 2000大晶片CCD相機和2×物鏡結合使用時,可以對96孔板整孔成像,特別適合對斑馬魚胚胎的觀察,短時間內可以獲得大量活體斑馬魚胚胎圖像,IN Cell Investigator圖像分析軟體的Zebra Fish模塊可以對這些圖像進行自動分析。浙江大學X.Xu等的文章發表在J Neurosci Methods. 2011 Sep 15;200(2):229-36。

96孔單孔 

斑馬魚胚胎各個器官數字分析

更多應用文獻參見http://www.biacore.com/high-content-analysis/applications/Publications_Database/index.html

(生物谷 Bioon.com)

相關焦點

  • 基於高內涵顯微成像流式細胞儀的免疫學研究方案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99627.htmAmnis公司ImageStream高內涵顯微成像流式細胞儀結合螢光顯微鏡和流式細胞儀的優點,可在快速分析大量細胞的同時獲得每個細胞的圖像,進行客觀定量的分析。
  • 什麼是高光譜成像技術?
    高光譜成像技術是近二十年來發展起來的基於非常多窄波段的影像數據技術,其最突出的應用是遙感探測領域,並在越來越多的民用領域有著更大的應用前景。它集中了光學、光電子學、電子學、信息處理、計算機科學等領域的先進技術,是傳統的二維成像技術和光譜技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一門新興技術。
  • 利用ImageXpress Micro進行長時間活細胞成像和心肌細胞功能評價
    活細胞成像技術是最近幾年興起的一項技術,能夠在細胞接近生理的狀態下觀察細胞形態改變和蛋白的表達,該技術能夠避免傳統採用固定細胞或組織的研究方法中,固定細胞過程中造成的細胞形態的改變和結構改變,能夠更加真實的反映出細胞的特性,因而廣受推崇。
  • 高光譜成像技術及其應用(附:IR近紅外成像技術及其應用)
    作為全球最知名的高光譜生產廠商Specim的中國區代理,易科泰生態技術公司可以提供全面的高光譜成像技術應用創新方案。鑑於高光譜技術數據算法的靈活多邊性,作者開發了一種新的高光譜算法DOT,用於方便快捷的判斷血液中結合氧含量。
  • 新技術提供更高解析度的分子成像和分析
    西北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進行光譜納米技術的新方法,該方法可以幫助研究人員了解更複雜的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並在單分子水平上表徵細胞和疾病。新系統稱為非對稱分散光譜單分子定位顯微鏡(SDsSMLM),它基於麥考密克工程學院開發的現有sSMLM技術,可提供更精確的光譜單分子分析,以研究某些癌症或糖尿病等疾病背後的細胞病變,在其局部環境中起作用。
  • 開發出比標準的免疫螢光成像技術更好的細胞分析...
    2018年8月8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蘇黎世大學(UZH)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分析細胞及其組分的新方法,即迭代間接免疫螢光成像(iterative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imaging, 4i)。
  • 技術乾貨 | 螢光成像與生物發光成像技術對比
    在上一期的專欄裡,我們對比了螢光成像和生物發光的基本原理。那針對自己的課題,生物發光和螢光成像哪個好?什麼情況下選擇生物發光,什麼情況下選擇螢光成像?今天為大家解答關鍵問題:螢光成像和生物發光成像的優缺點是什麼?
  • 基於質譜成像技術對蘆筍的可視化分析
    我們利用基質輔助雷射解吸質譜成像(MALDIMSI)技術闡釋了Asparaptine 在蘆筍內的分布情況。1.這種方法可以通過單次分析實現對大量分子信息的成像,並且由於其具有可區分靶向目標和代謝物的能力,目前已經被廣泛應用於諸如神經遞質可視化2)和藥代動力學成像3)的研究中。此外,除了在醫藥領域,MALDI-MSI技術也已經被應用於食品領域,涉及食品樣品的範圍非常廣泛,從作為日本的主要糧食的大米4),到土豆5)和草莓6)。
  • 高光譜成像技術在生物醫學方向的新應用
    什麼是高光譜成像技術高光譜成像技術(HSI)是一種結合成像和光譜的混合模式,通過在二維檢測器陣列的每個像素處收集光譜信息,產生空間和光譜信息的三維數據集。根據空間成像方式的不同,成像光譜儀主要分為擺掃式成像光譜儀、推掃式成像光譜儀和凝視式成像光譜儀。
  • 開發出新型醫學成像技術,比目前的技術快67倍,清晰度高2.7倍!
    隸屬於南加州大學麥可遜會聚生物科學中心的科學家們,在過去的幾年裡一直在研究這項技術,其研究成果發表《自然通訊》期刊上。從字面上看,這項技術關注的是生物學基石,當生物學家深入研究生物時(細胞、魚、人)並不總是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
  • 開發出新型醫學成像技術,比目前的技術快67倍,清晰度高2.7倍!
    隸屬於南加州大學麥可遜會聚生物科學中心的科學家們,在過去的幾年裡一直在研究這項技術,其研究成果發表《自然通訊》期刊上。從字面上看,這項技術關注的是生物學基石,當生物學家深入研究生物時(細胞、魚、人)並不總是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
  • 2019年全球活細胞成像市場將達54.5億美元
    預計到2019年,全球活細胞成像市場將達54.5億美元, 2014年該市場規模為35.7億美元, 2014年到2019年之間的複合年增長率為8.8%。   市場的主要貢獻來自於北美,其次為歐洲、亞洲和世界其他地區。在此期間預計亞洲增長速度最快。
  • 「創建出可探測細胞內結構相互作用的納米和毫秒尺度成像技術...
    納米和毫秒尺度成像技術」成功入選。觀測這些相互作用,需要對細胞內環境進行非侵入式、長時程、高時空分辨、低背景噪聲的成像。從貼壁細胞的形態分析,大多數細胞器通常分布在靠近基底膜1微米的深度範圍內。然而,這一深度範圍已經超出了全內反射結構光照明超分辨螢光顯微鏡(TIRF-SIM)技術的成像深度。
  • 幻影成像的技術原理是什麼?
    原標題:幻影成像的技術原理是什麼? 現如今,大多數的人們對於視覺感受要求可以說是越來越高了,像全息投影、幻影成像、裸眼3D、VR等都是目前深受用戶喜愛的視覺成像技術。今天,達智精工的相關工作人員主要是來大家介紹其中之一的幻影成像技術的原理。一起來看看吧。
  • 高光譜成像技術對礫巖巖石的分析處理
    高光譜成像技術具有超多波段(上百個波段)、高的光譜解析度(幾個nm)、波段窄(≤10-2λ)、光譜範圍廣(200-2500nm)和圖譜合一等特點。優勢在於採集到的圖像信息量豐富,識別度較高和數據描述模型多。由於物體的反射光譜具有「指紋」效應,不同物不同譜,同物一定同譜的原理來分辨不同的物質信息。
  • 從3D類器官到單細胞——珀金埃爾默邀您參加2020中國細胞生物學會...
    高內涵細胞成像能夠在保持細胞結構和功能完整性的前提下,對細胞和亞細胞層次進行多通道、多靶點的螢光全面掃描,檢測細胞形態、生長、分化、遷移、凋亡、代謝途徑及信號轉導等各個環節,在單一實驗中獲取大量相關信息。
  • 前沿技術+應用實例 生物成像網絡會議即將召開
    它利用光學或電子顯微鏡直接獲得生物細胞和組織的微觀結構圖像,通過對所得圖像的分析來了解生物細胞的各種生理過程。如今,科學家們研製出螢光顯微成像系統、高內涵成像、共聚焦顯微鏡等多種用於生物觀察和成像的儀器,而科研人員又進一步應用這些儀器,在製藥領域、醫學領域,探索物質讓生命體變化的本質原因和真實過程,進而幫助人們維護健康、延長壽命。
  • The Scientist:2015四大技術突破(成像、光遺傳學、單細胞分析...
    12月24日,The Scientist評選出了「Top Technical Advances 2015」,成像、光遺傳學、單細胞分析以及基因編輯技術CRISIPR入選。那麼,我們就一起看看這四大技術在過去的一年中都取得了哪些進展吧。
  • Pearl Imager活體成像系統——靈敏,簡單,高效的螢光成像技術
    分子成像技術就是利用非侵入性的活體影像檢測來提供疾病特異性的分子信息,其操作簡便及直觀性成為研究小動物活體成像的一種理想方法。利用這種成像技術,可以直接實時觀察標記的基因及細胞在活體動物體內的活動及反應.利用光學標記的轉基因動物模型可以研究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進行藥物研究及篩選等。     活體動物體內光學成像技術一般分為生物發光和螢光成像。
  • 高光譜成像技術在菸草行業的應用總結
    辛榮等指出,利用多元分析中的逐步回歸法、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全氮預測模型的效果較好。此類研究雖然較多,但尚未見涉及不同光照強度處理下高光譜對菸鹼含量的預測模型。早在半個世紀之前,利用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對菸草進行了大量的無損檢測研究,國外的許多學者根據不同菸草類型建立了相應近紅外光譜分析模型對菸葉所屬的品種(白肋煙、烤菸)或不同產地(美國本地、非美國產)均得到了較好的正確判別結果,相對而言,國外的應用水平較為領先。國內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應用於菸草始於1995年,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國內菸草行業目前對近紅外技術的應用已十分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