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重大進展!開發出比標準的免疫螢光成像技術更好的細胞分析...

2020-11-24 生物谷

2018年8月8日/

生物谷

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蘇黎世大學(UZH)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分析細胞及其組分的新方法,即迭代間接免疫螢光成像(iterative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imaging, 4i)。這種創新性的方法極大地改進了生物醫學中使用的標準免疫螢光成像技術,並為臨床醫生提供來自每個樣本的大量數據。4i使得在從組織到細胞器的不同水平下同時觀察至少40種蛋白及其修飾在數十萬個細胞中的同一個細胞內的空間分布成為可能。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8年8月3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Multiplexed protein maps link subcellular organization to cellular states」。

圖片來自UZH。

同時可視化觀察十倍多的蛋白

論文第一作者、蘇黎世大學分子生命科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Gabriele Gut說,「4i是首個為我們提供在從組織到細胞器的不同水平下對生物樣品進行多重觀察的成像技術。我們能夠首次將同一實驗中在組織、細胞和亞細胞水平上獲得的多重信息相關聯在一起。」

免疫螢光(Immunofluorescence, IF)使用抗體可視化觀察和定位生物樣品中的蛋白。儘管標準的IF方法通常對三種蛋白進行標記,但是4i使用現成的抗體和常規的螢光顯微鏡通過迭代雜交和移除樣品中的抗體來可視化觀察十倍以上的蛋白。Gut 解釋道,「想像一下

細胞生物學

家是記者。每個實驗都是我們對細胞的採訪。對傳統的IF而言,我能夠提出三個問題,但是對4i而言,我能夠討論40多個話題。」

多重蛋白圖譜對細胞景觀進行系統性調查

一旦獲得這些大量數據,就必須對它們進行分析---這是這些研究人員面臨的下一個難題。 「我們通過10個通道在10多種處理條件下獲得數千個細胞的亞細胞解析度圖片。人眼和大腦無法處理4i收集的複雜生物數據。」

為了充分利用4i數據,Gut開發出一種新的用於可視化觀察和分析的電腦程式,即多重蛋白圖譜(multiplexed protein map)。它從數百萬個像素中提取出多重螢光信號,並產生細胞中抽象但有代表性的多重蛋白分布圖譜。

因此,這些研究人員能夠對細胞景觀(cellular landscape)進行系統性調查:他們成功地可視化觀察大多數哺乳動物細胞器在細胞周期中和不同環境下的細胞內空間分布。

推動精準醫學發展

4i和多重蛋白圖譜的應用是多方面的,從

基礎研究

到精準醫學。Gut說,「我們希望4i和多重蛋白圖譜將有助於科學家們更好地理解幾十年來一直處於生物研究中心的過程。」與此同時,這些研究人員計劃利用這些技術推動精準醫學發展,特別是在癌症

診斷

和治療選擇方面。

新方法已用於腫瘤治療中

這種4i分析方法也可用於確定藥理活性物質對細胞的分布和生理學性質的影響。它當前正被臨床醫生和製藥公司用於轉化研究中,旨在改善癌症患者的治療結果。蘇黎世大學分子生命科學研究所的Lucas Pelkmans教授及其研究團隊想要描述接受過不同癌症藥物治療的患者的腫瘤細胞特徵。這些研究人員希望這些實驗室結果將為支持患者個體化治療的臨床決策提供信息。此外,他們計劃在

腫瘤

組織切片上進行4i和多重蛋白圖譜分析,以便鑑定出相關的

生物標誌物

,從而改善對癌症患者的

診斷

和預後。(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Gabriele Gut1,2,*,†, Markus D. Herrmann1,3,*,‡, Lucas Pelkmans1,†. Multiplexed protein maps link subcellular organization to cellular states. Science, 03 Aug 2018, 361(6401):eaar7042, doi:10.1126/science.aar7042.

相關焦點

  • 2018年8月3日Science期刊精華
    1.Science:重大進展!開發出比標準的免疫螢光成像技術更好的細胞分析方法doi:10.1126/science.aar7042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蘇黎世大學(UZH)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分析細胞及其組分的新方法,即迭代間接免疫螢光成像(iterative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imaging, 4i)。
  • 科學家開發新型近紅外二區螢光/生物發光雙模式光學成像技術—新聞...
  • 「創建出可探測細胞內結構相互作用的納米和毫秒尺度成像技術...
    觀測這些相互作用,需要對細胞內環境進行非侵入式、長時程、高時空分辨、低背景噪聲的成像。從貼壁細胞的形態分析,大多數細胞器通常分布在靠近基底膜1微米的深度範圍內。然而,這一深度範圍已經超出了全內反射結構光照明超分辨螢光顯微鏡(TIRF-SIM)技術的成像深度。
  • 新型癌症成像技術助力癌症研究突破性進展
    -0141刊登在過國際雜誌Cancer Research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達特茅斯Geisel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的螢光成像技術,其可以不在活組織檢查的情況下精確鑑別出靶向癌症療法的特殊受體。
  • 什麼是高內涵細胞成像分析技術?
    高內涵技術優勢高內涵細胞成像分析系統由三個部分組成:全自動高速顯微成像,全自動圖像分析和數據管理。全自動高速顯微成像在短時間內生成大量的圖像,全自動圖像分析從這些圖像中提取大量的數據,數據管理軟體負責建檔存儲、注釋比較、檢索分享這些圖像和數據。高內涵,意味著豐富的信息。
  • 瑞士研究人員研發出細胞樣本分析新方法
    新華社日內瓦8月8日電(記者劉曲)瑞士蘇黎世大學研究人員近日研發出一種細胞樣本分析新方法,能將每個樣本可觀察到的蛋白質數量大幅增加,從而生成不同細胞狀態下的全面細胞組織圖譜。這種新方法已應用在腫瘤診斷領域,還將有助於發展精準醫學。  這種新方法被稱為迭代間接免疫螢光成像(簡稱4i)。
  • 循環腫瘤細胞(CTC)捕獲及檢測技術進展
    這樣可以監測腫瘤的動態特徵,幫助醫生們制定更多治療方案,而組織活檢由於技術的風險和侵入性無法做到這些。」她還表示:「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技術能夠在單細胞水平分析CTCs的基因型和表型特徵。考慮到這些細胞的異質性以及追蹤患者樣本中目標亞群微量水平的重要性,這一點極其重要。」
  • 雙光子顯微成像技術研發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鄭煒團隊在高分辨雙光子顯微成像技術研發中取得系列進展。第一項研究工作與華中科技大學教授費鵬團隊合作完成,開發出基於多幀重構提高雙光子成像軸向解析度的方法。與傳統雙光子成像相比,該方法對成像軸向解析度和信噪比均提升超過3倍。
  • ...螢光成像定量檢測多個腫瘤標誌物-螢光,成像,腫瘤,切片,張凡...
    原標題:腫瘤精準診斷新方法有望試行螢光成像定量檢測多個腫瘤標誌物  復旦大學昨天發布一項最新科研重大突破成果,並引起了國際關注。該校化學系教授張凡團隊經實驗發現,近紅外螢光壽命成像技術可運用於活體多重檢測當中,有望成為一種全新的腫瘤精準診斷方法。  目前,對組織進行切片仍為臨床醫學中診斷腫瘤的主要方法。
  • 【收藏】生物成像技術乾貨視頻回放速遞!
    《質譜成像新技術與腫瘤代謝及分子病理診斷應用研究進展》(暫無視頻)賀玖明(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質譜成像(MSI)是一種無需標記、靈敏,可對單分子或多種分子同時進行成像分析的分子影像技術。,MALDI成像可直接分析人體組織切片, 較傳統的H&E染色、免疫組化方法更加深入和全面,通過檢測腫瘤細胞表達的各類成分如脂類、聚糖、代謝物和蛋白質,從而鑑定腫瘤類型、病變程度和預後。
  • Science:重大進展!利用新開發的CRISPR-LICHT技術篩選出決定人類...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奧地利維也納生物中心(Vienna BioCenter)、維也納大學和維也納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突破性的技術,這種技術允許在人類組織中並行分析數百個基因。他們將這種新技術命名為CRISPR-LICHT。
  • 免疫螢光技術
    免疫螢光技術 來源:來源網絡 2007-03-21 21:50 螢光抗體技術:      ㈠抗原片的製作
  • 復旦張凡團隊 在近紅外螢光壽命活體成像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這篇以《螢光壽命工程化的近紅外第二窗口納米顆粒解鎖活體多重成像》(「Lifetime engineered NIR-II nanoparticlesunlock multiplexed in vivo imaging」)為題的論文,提出將近紅外螢光壽命成像技術運用於活體多重檢測當中,有望成為一種全新的腫瘤精準診斷方法。這也是復旦大學通過交叉學科研究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 技術乾貨 | 螢光成像與生物發光成像技術對比
    標記的藥物進行觀察相比生物發光成像,螢光成像技術的優勢主要表現在:1螢光蛋白及螢光染料標記能力更強螢光標記分子種類繁多,包括螢光蛋白、螢光染料、量子點標記等,可以對基因、蛋白、抗體、化合藥物等進行標記。
  • 免疫成像技術、策略及在免疫治療中的應用
    1.免疫顯像戰略 過去十年中免疫成像的重點從對癌症和特定疾病轉向針對患者基本免疫系統的精準化、個體化,使免疫成像技術迅速發展起來,這種範式轉變的原因是傳統成像方法未能準確監測和預測病人對免疫療法的反應。
  • Nat Biotechnol:中美科學家開發出更快的螢光顯微鏡圖像處理技術...
    2020年7月18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國家生物醫學成像與生物工程研究所和中國浙江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新的顯微鏡圖像處理技術,可以將後處理時間縮短高達幾千倍。
  • Science論文解讀!開發出CiBER-seq新技術,可同時分析細胞中的多達...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簡單的方法來做到這一點,它讓任何人都可以對細胞(包括人類細胞)進行分析,並迅速確定基因組中所有調控特定基因表達的DNA序列。Ingolia實驗室的研究生Ryan Muller及其同事Lucas Ferguson、Zuriah Meacham與Ingolia在Science期刊上發表了他們開發的這種技術的細節。對基因組進行條碼化處理自從8年前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出現以來,想要確定某個特定基因功能的科學家們已經能夠用Cas9蛋白精確地靶向該基因並將其敲除。
  • Science:重大進展!鑑定出一種引發過敏反應的免疫細胞亞型---Tfh13...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耶魯大學和傑克遜基因組醫學實驗室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鑑定出一種觸發與過敏性休克和其他的過敏反應相關的抗體產生的免疫細胞亞型。他們揭示出一種可用於開發阻止嚴重過敏反應的新療法的潛在靶標。
  • ...開發出CRISPR LiveFISH技術,成功對活細胞中的DNA和RNA進行實時...
    此外,相比於存在不小於6個鹼基對(bp)錯配的靶DNA,結合著dCas9的Cy3-gRNA更好地受到完全匹配的靶DNA或者在PAM(protospacer adjacent motif, 前間隔序列鄰近基序)遠端存在不大於4bp錯配的靶DNA的保護。圖片來自Science, 2019, doi:10.1126/science.aax7852。
  • 光控螢光染料的超分辨成像研究獲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與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國家蛋白質中心、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丁分校以及英國巴斯大學合作,在酶激活型光控螢光染料的超分辨成像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