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譜成像技術對礫巖巖石的分析處理

2020-12-08 OFweek儀器儀表網

高光譜成像技術具有超多波段(上百個波段)、高的光譜解析度(幾個nm)、波段窄(≤10-2λ)、光譜範圍廣(200-2500nm)和圖譜合一等特點。優勢在於採集到的圖像信息量豐富,識別度較高和數據描述模型多。由於物體的反射光譜具有「指紋」效應,不同物不同譜,同物一定同譜的原理來分辨不同的物質信息。

物體的光譜特性與其內在的理化學特性緊密相關,由於物質成分和結構的差異就造成物質內部對不同波長光子的選擇性吸收和發射。完整而連續的光譜曲線可以更好地反映不同物質間這種內在的圍觀差異,這也正是成像光譜技術實現地物精細探測的物理基礎。

如下實驗採用四川雙利合譜科技有限公司的成像高光譜儀進行測試得出結論。

第一:光譜解析度高:探測器各波段光譜帶寬,表示探測器對地物光譜的探測能力,它包括探測器總的探測波譜的寬度、波段數、各波段的波長範圍和間隔。若探測器所探測的波段越多,每個波段的波長範圍越小,波段間隔越小,則光譜解析度越高。探測器的光譜解析度高,它取得的圖像能很好地反映出地物光譜性質,不同地物間的差別在圖像上能很好地體現出來,探測器探測地物的能力就強。高光譜遙感影像數據的一個重要特徵是超多波段和大數據量,對它的處理也就成為其成功應用的關鍵問題之一 。一般礦物質的光譜吸收峰寬度為30nm左右,只有利用光譜解析度小於30nm的傳感器才能夠識別出來。

第二:影像光譜合一:

主要體現在圖像和光譜同時呈現出來,而且物質的特徵光譜是連續的,研究物體的任何一個環節的信息都可以通過數據建模的方式來進行分析。

圖 高光譜數據處理分析

礦物:具有穩定化學組成份和物理結構,所以礦物的光譜主要取決於光譜吸收的特徵,決定因素在於:物質內電子與晶體場的相互作用,還有分子的振動。

土壤的光譜特性:土壤的原生礦物:石英、長石、白雲母、少量的角閃石、輝石、磷灰石、赤鐵礦、黃鐵礦等。土壤中的石礫、沙粒幾乎全是由原生礦物組成,多以石英為主。粉粒絕大多數也是由石英和原生矽酸鹽礦物組成。土壤中的次生礦物主要有一下幾類:1、簡單的鹽類,如碳酸鹽、硫酸鹽和氯化物等;2、含水的氧化物,如氧化鐵、氧化鋁、氧化矽等;3、次生層狀鋁矽酸鹽,如高嶺石、蒙脫石和水化雲母類等。

土壤水分是土壤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土壤的含水量增加時,土壤的反射率就會下降,在水的各個吸收帶處1400nm、1900nm、2700nm,反射率的下降尤為明顯。對於植物和土壤,造成這種現象顯然是同一種原因,即入射輻射在水的特定吸收帶處被水強烈吸收所致。

圖 低含水量土壤的光譜曲線

圖 砂巖光譜反射率隨著水侵入時間的變化

土壤質地是指土壤中各種粒徑的顆粒所佔的相對比例。他對土壤光譜反射率特性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影響土壤持水能力,進而影響土壤光譜反射率;

2.土壤顆粒大小本身也對土壤的反射率有很大影響;

對於土壤粒徑較小的粘粒部分,由於其很強的吸溼作用,他在1400nm、1900nm、2700nm等處的水吸收帶異常明顯。隨土壤顆粒變小,顆粒間的空間減少,比表面積增大,表面更趨於平滑,使土壤中粉砂粒的反射率比砂粒高,但當顆粒細至粘粒時,又使土壤持水能力增加,反而降低了反射率。

此外,土壤質地影響反射特性的因素不僅是粒徑組合及其表面狀況,還與不同粒徑組合物質的化學組成密切相關。

圖 礫巖的RGB圖像R:1112  G:1322  B:1533

礫巖未加水時,對反射率校準後的數據進行主成分分析處理(PCA):PCA是用多波段數據的一個線性變換,變換數據到一個新的坐標系統,以使數據的差異達到最大。這一技術對於增強信息含量、隔離噪聲、減少數據維數非常有用。

意義:主成分分析法是使用最為廣泛的線形降維方法之一,在許多降維處理中應用都很廣泛。主成分分析法將方差的大小作為衡量信息量多少的標準,認為方差越大提供的信息越多,反之提供的信息就越少。其基本思想是通過線形變換保留方差大、含信息多的分量,丟掉信息量少的方向,從而降低數據的維數。降維後每個分量是原變量的線形組合,因此,主成分分析方法本質上是一種線形降維的方法。其計算步驟一般分為以下四步:

1)對原始數據樣本集合進行標準化處理。

2)計算標準化後的數據矩陣的協方差矩陣,並對其進行正交分解,得出主成分分量。

3)計算各主成分的累計貢獻量,根據要求的貢獻率閾值選取主成分。

4)針對選取的主成分建立主成分方程,計算主成分值。

PCA把原自變量映射為含絕大部分信息的少數潛變量,再用線性的最小二乘法確定這些潛變量係數,建立潛變量和因變量的回歸方程後再轉換為原自變量和因變量的回歸方程。其壓縮自變量的效率極高,但其映射過程和因變量無關,因而其預測精度也難達到很高。

Savitzky-golay (數字平滑與濾波)

給數據以不同的權重,獲得更為有效的數據平滑,是基於最小二乘原理,能夠保留分析信號中的有用信息,消除隨機噪聲的有效地數據平滑方法,利用高次多項式進行數據平滑,其實就是一種去卷積運算。

由於光譜儀採集得到的光譜信號中既包含實驗所需的有用信息,同時由於儀器精密度等原因帶來隨機噪聲,最常用的消除噪聲的方法Savitzky-Golay(SG)卷積平滑法,通過多項式來移動窗口內的數據進行多項式最小二乘擬合信號平滑,既消除噪聲又保留了光譜輪廓。由於各個樣本間分布不均勻、樣本大小不一樣、樣本表面散射及光程變化等都會產生散射影響,採用多遠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消除這些散射影響。另外,導數光譜可以有效的消除基線和其他背景幹擾,分辨出重疊峰,提高靈敏度和解析度。針對光譜採集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噪聲來源,分別利用MSC和SG卷積求導方法的不同組合對光譜數據進行與處理。

獲取並比較經歷以下時間段後,礫巖在吸收水分後,其礫巖的整體影像表現變化。水在巖石或者礫巖在近紅外波段900nm-2500nm波段都表現出強的吸收,上面已經敘述。

此次試驗採用的相機光譜波段為900nm-1700nm,水的吸收帶主要集中體現在1400nm左右,而礦物巖石的光譜特徵主要集中體現在2000nm-2400nm波段範圍內。

下圖為礫巖在未接觸水時,其礫巖經過主成分分析(PCA)、Savitzky-golay (數字平滑與濾波)、多遠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的方法處理後,在主成分PC-3狀態下的影像表現。

圖 礫巖未加水(PC3)

同樣,選取整個礫巖數據採集的10個樣本,時間分別為:11:08、11:17、11:20、11:27、12:00、12:30、12:58、13:36、13:57、14:35共計10個時間段的高光譜影像與未加水的礫巖影像比較。

礫巖在未吸收水時,其整體表現出相同的狀態。而當礫巖開始吸收水分以後,從其礫巖與水接觸部位開始,直至吸收看似包含為止。在此過程中,礫巖表現出非常明顯的對水吸收的一種狀態。

下圖中,從右到左,能夠看出礫巖隨著時間的變化,礫巖在不斷的吸收水分,顏色越深,而且越多,說明此區域吸收水分越明顯,礫巖表現處理的信息是,整個礫巖在不同程度的吸收著水分,而不是單個的粒狀成分。

之前給您提供的數據分析報告,是藉助其中一個顆粒來分析其隨著時間的變化,同一顆粒在吸收水分後其表現出來的特徵光譜變化。

11:08                              11:17

11:20                                11:27

12:00                                    12:30

12:58                                    13:36

13:57                                   14:35

其光譜變化,我在這裡不再進行詳細的分析,因為礫巖上的每一個像素或者每一個礫巖顆粒均可在高光譜裡面作為有效的研究對象。

這樣是高光譜非常重要的一個技術優勢:把圖像和光譜結合在一起,一次可以進行大量的數據採集,對研究物體或者物質整體宏觀表現的技術應用非常的有效,而且也非常的直觀。其他技術可能在光譜精度上存在一定的優勢,但他們不可能一次性的採集如此多的數據和影像,精度的分析可以藉助分析手段來提供。

圖 礫巖光譜反射率隨著水侵入時間的變化

一:礫巖未加水的PC狀態影像:20160408  11:08

PC-1                                        PC-2

PC-3                                       PC-4

PC-5                                       PC-6

二:礫巖加水的PC狀態影像:時間間隔:20160408  11:17

newrawfile-礫巖-1-夾水-1_ref

PC-1                                       PC-2

PC-3                                      PC-4

PC-5                                       PC-6

三:礫巖加水的PC狀態影像:時間間隔:20160408  11:20

newrawfile-礫巖-1-夾水-10_ref

PC-1                                        PC-2

PC-3                                       PC-4

PC-5                                       PC-6

四:礫巖加水的PC狀態影像:時間間隔:20160408  11:27

20160408112703測試:

圖 RGB圖

PC-1                                        PC-2

PC-3                                       PC-4

PC-5                                       PC-6

五:礫巖加水的PC狀態影像:時間間隔:20160408  12:00

20160408120014

PC-1                                       PC-2

PC-3                                       PC-4

PC-5                                       PC-6

六:礫巖加水的PC狀態影像:時間間隔:20160408  12:30

newrawfile20160408123032_ref

PC-1                                       PC-2

PC-3                                      PC-4

PC-5                                       PC-6

七:礫巖加水的PC狀態影像:時間間隔:20160408  12:58

newrawfile20160408125820

PC-1                                       PC-2

PC-3                                      PC-4

PC-5                                       PC-6

八:礫巖加水的PC狀態影像:時間間隔:20160408  13:36

newrawfile20160408133617

PC-1                                      PC-2

PC-3                                       PC-4

PC-5                                       PC-6

九:礫巖加水的PC狀態影像:時間間隔:20160408  13:57

newrawfile20160408135737_ref

PC-1                                      PC-2

PC-3                                    PC-4

PC-5                                       PC-6

十:礫巖加水的PC狀態影像:時間間隔:20160408  14:35

newrawfile20160408143523_ref

PC-1                                       PC-2

PC-3                                       PC-4

PC-5                                       PC-6

相關焦點

  • 什麼是高光譜成像技術?
    高光譜成像技術是近二十年來發展起來的基於非常多窄波段的影像數據技術,其最突出的應用是遙感探測領域,並在越來越多的民用領域有著更大的應用前景。它集中了光學、光電子學、電子學、信息處理、計算機科學等領域的先進技術,是傳統的二維成像技術和光譜技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一門新興技術。
  • 成像光譜偏振技術
    隨著研究的深入,科研人員對成像光譜偏振儀系統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儀器結構趨於小型輕量化;探測模式向靜態 ( 無運動部件 ) 、高靈敏度、實時探測方向發展;系統功能向寬譜段,高空間、高光譜解析度,以及圖像、光譜、偏振多維信息一體化獲取技術方向發展。近年來,提出了多種原理方案,根據不同原理方案的特點,其分類方式也多種多樣。
  • 高光譜成像技術在菸草行業的應用總結
    有研究表明,利用PPR(550,450)和NRI(近紅外)建立的菸葉氮素、菸鹼、鉀離子含量的光譜預測模型都有很好的穩定性。辛榮等指出,利用多元分析中的逐步回歸法、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全氮預測模型的效果較好。此類研究雖然較多,但尚未見涉及不同光照強度處理下高光譜對菸鹼含量的預測模型。
  • 多光譜與高光譜成像技術的區別
    多光譜、高光譜甚至是超光譜首先是應用於衛星的遙感,遙感技術已經成為人類獲得地球以及其他星球信息重要的手段之一。利用遙感成像系統得到的地球資源信息已成為人類開發、合理的利用、管理和監測地球資源及環境不可缺少的基本手段,在農業、地質、森林、水利、土壤、海洋、環境、大氣研究等領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 細分萬物之像,記錄千譜之圖——高光譜成像感知與信息分析
    高光譜遙感具有很強的學科交叉性,其信息處理涉及地學、計算機視覺、人工智慧和高性能計算等。本期專題「高光譜成像感知與信息分析」將分享該領域的專家視角和學術觀點,以高光譜成像獲取、空譜數據融合與質量增強、光譜視覺感知到高光譜圖像分類識別為主線,基本體現本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並考慮從低層光譜視覺到高層光譜視覺信息處理等方面。
  • 高光譜成像技術及其應用(附:IR近紅外成像技術及其應用)
    作為全球最知名的高光譜生產廠商Specim的中國區代理,易科泰生態技術公司可以提供全面的高光譜成像技術應用創新方案。鑑於高光譜技術數據算法的靈活多邊性,作者開發了一種新的高光譜算法DOT,用於方便快捷的判斷血液中結合氧含量。
  • 高光譜成像應用之海洋和湖泊沉積物結構與成分分析
    高光譜成像應用之——海洋和湖泊沉積物結構與成分分析  瑞士Bern大學的MartinGrosjean等人(2014年)利用Specim公司的sisuSCS高光譜成像儀(400-1000nm)對波蘭Żabińskie湖底沉積物樣芯進行掃描分析,並概括高光譜技術特點如下:  無需對沉積物樣本二次取樣
  • 遙感高光譜數據處理與應用技術研修班舉行
    11月7日,由中國科學院人事局支持,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人力資源管理處和光譜成像技術院重點實驗室聯合舉辦的遙感高光譜數據處理與應用技術研修班在西安光機所祖同樓四樓會議室舉行。西安光機所組織30餘名科研人員與國內20餘家從事空間領域研究機構的專業技術人員共50餘人參加了學習。
  • 高光譜成像光譜儀簡介及其應用概述
    高光譜成像光譜儀將成像技術和光譜技術結合在一起,在探測物體空間特徵的同時並對每個空間像元色散形成幾十個到上百個波段帶寬為10nm左右的連續光譜覆蓋。它以高光譜解析度獲取景物或目標的高光譜圖像。在陸地、大氣、海洋等領域的研究觀測中有廣泛的應用。
  • 淺談高光譜成像技術在世界名畫賞析領域的應用
    高光譜圖像是將成像技術和光譜技術相結合的多維信息檢測技術,它能夠同時探測目標的二維幾何空間與一維光譜信息,獲取高光譜解析度的連續、窄波段的圖像數據。我們可以根據獲得的高光譜數據,分析得到具有診斷性意義的物質光譜特徵,建立代表物質特性的「指紋光譜」(每種物質都有的自己獨特的光譜特徵),接著便可以針對高光譜圖像中每個像元的光譜反射率曲線,基於光譜匹配與特徵分析,利用光譜信息直接識別目標物質。
  • 高光譜遙感技術介紹及應用
    高光譜遙感是利用很多狹窄的電磁波波段產生光譜連續的圖像數據,它不像多光譜遙感中根據顏色的差異來分辨目標,而是根據譜段光譜曲線的形態來分析目標是什麼。光譜分析是人類藉助光認知世界的重要方式。如果說可見光圖像提供的是平面信息,那麼高光譜遙感圖像提供的就是空間信息,通過對光譜的分析,大大提高了圖像數據的採集能力。   2. 多光譜、高光譜的區別?
  • 高光譜成像的傳感器和相機要求
    通過適當的組件選擇,高光譜成像技術可提供可見光範圍以外的有效圖像捕獲。高光譜成像(HSI)技術最初用於地球觀測,已擴展到各個領域,從工業分類到醫學研究,例如科學家利用該技術生成皮膚和皮下組織的資料庫。隨著圖像傳感器和照相機的改進,研究人員和開發人員正在發現越來越多的高光譜成像應用,包括食品質量控制,製藥過程控制,塑料分選和生物測量。
  • 高光譜成像技術在生物醫學方向的新應用
    什麼是高光譜成像技術高光譜成像技術(HSI)是一種結合成像和光譜的混合模式,通過在二維檢測器陣列的每個像素處收集光譜信息,產生空間和光譜信息的三維數據集。根據空間成像方式的不同,成像光譜儀主要分為擺掃式成像光譜儀、推掃式成像光譜儀和凝視式成像光譜儀。
  • 巖石科普(一)——礫巖
    它是什麼巖石?又是怎麼形成的呢?這種巖石叫做礫巖,屬於粗碎屑巖的一種。碎屑巖是沉積巖中的兩大主要種類之一。礫巖在巖石分類中的位置:碎屑巖顧名思義就是由巖石的碎屑堆積在一起,然後形成的巖石。碎屑巖的結構很簡單,由碎屑物和填充在碎屑物之間的填隙物組成。
  • 多光譜成像技術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魔咖色域,ID:Mycolordoc】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多光譜成像是多波段光譜圖像獲取、處理、複製、顯示等系列技術的簡稱;通常認為在可見光譜段的多光譜圖像的光譜解析度大於10nm,該解析度能夠以較高的精度擬合或重建自然界中多數目標的輻射光譜或反射光譜信息
  • 高光譜成像等技術納入「地球觀測與導航」重大專項申報指南
    本項目涉及技術包含「關鍵技術攻關類」、「關鍵技術攻關類與應用示範類」、「基礎前沿類」、「重大共性關鍵技術類」等幾大類,列入關鍵技術攻關類的有:靜止軌道高解析度輕型成像相機系統技術、靜止軌道全譜段高光譜探測技術、大氣輻射超光譜探測技術、超敏捷動中成像集成驗證技術、基於分布式可重構航天遙感技術、面向遙感應用的微納衛星平臺載荷一體化技術。
  • 巖石篇—沉積巖—角礫巖
    如石灰巖洞頂,由於溶解而崩塌,石灰質角礫被鈣質或紅土所膠結,可形成崩塌角礫巖(洞穴角礫巖)。在成巖階段,由於膠體脫水,體積收縮,巖石碎裂成角礫,再被膠結,則可產生成巖角礫巖(見礫巖)。常見分類濱岸礫巖主要形成於濱海地區和環湖地區,它是由河流攜入的礫石或沿岸巖石崩塌下來的碎塊經波浪和河流反覆改造而成。
  • 關於無人機高光譜成像相機在各行各業的應用情況詳解
    簡介 成像技術和光譜技術是傳統的光學技術的兩個重要方向,成像技術能夠獲得物體的影像,得到其空間信息;光譜技術能夠得到物體的光學信息,進而研究其物質屬性。20世紀70年代以前,成像技術和光譜技術是相互獨立的學科,隨著遙感技術的發展,成像光譜技術迅速發展起來,它是一種快速、無損的檢測技術,具有光譜解析度高、多波段和圖譜合一的特點,能在大尺度範圍內識別地表並深入研究其地表物質的成分及結構。目前成像光譜技術已經成為遙感技術的發展趨勢之一,並在軍事偵察、海洋遙感、地質勘探、植被分析等領域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 高光譜遙感就是「火眼金睛」
    它不像多光譜遙感中根據顏色的差異來分辨目標,而是根據譜段光譜曲線的形態來分析目標是什麼。光譜分析是人類藉助光認知世界的重要方式。如果說肉眼光學成像能看到物質的形狀、尺寸等信息,光譜分析則能獲取物質的成分信息。  據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張兵研究員介紹,高光譜遙感能在可見光到短波紅外範圍內連續光譜成像,不僅光譜探測範圍超過了肉眼的感知,還能連續記錄數百個光譜波段。
  • 光譜成像:光譜學的未來?
    但是,隨著新的相機技術和先進的圖像處理算法的出現,湧現了新的光譜成像技術,從而開闢了新的應用領域,並且在某些情況下取代了傳統的單點監測光譜儀。 研究了皮膚、肌肉和其他組織中微血管血流量和氧合量的測量結果。這些測量從皮膚或其他組織表面的單一的離散位置進行,在這些局部點的監視變化提供了有關醫學或藥物幹預期間血流動力學的有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