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徵民間。」這一句話出自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表面上是在說宮中尚此戲,而實際上卻是在說宣德年間的皇帝的個人特別的嗜好。「促織」在中國古代之中,一般用來指蟋蟀,在民間也被稱為蛐蛐。
古往今來,每一位皇帝都有自己的愛好,這本無可厚非。在上文中的明宣宗朱瞻基,就是一位特別喜愛玩蟋蟀的皇帝。此外,朱瞻基頭上還頂著「投壺皇帝」和「書畫皇帝」等等十分特別的外號,使得世人一旦談及朱瞻基,就會想到他那廣泛的興趣愛好。
明宣宗朱瞻基對玩蟋蟀痴迷於什麼程度?倘若你生在明朝時期的宣德年間,如果想要為自己謀得一官半職,不需要你有多大的能力也不需要你有多強大的背景,你只需要擁有一個東西——蟋蟀。一旦抓到了蟋蟀,那麼你就能夠成功得到別人窮極一生都無法擁有的東西,但前提是你抓到的蟋蟀是一隻健壯的蟋蟀。
距離擁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的尊貴地位,你只差一隻蟋蟀。怎樣,心動嗎?
然而,將抓到的蟋蟀獻給朱瞻基同樣也是一件喜憂參半,得失也摻半的事情。假若進獻給朱瞻基的蟋蟀在進獻的路上如果倒黴,沒有成功將蟋蟀養活,亦或是在朱瞻基手上沒活幾天就死了,那麼你的下場和結局也離掉腦袋不遠了。俗話說得好,富貴險中求,為了財富和地位,還是有很多人為此前僕後繼。
「帝酷好促織之戲,遣取之江南,其價騰貴,至十數金。時楓橋一糧長,以郡督遣,覓得其最良者,用所乘駿馬易之。妻妾以為駿馬易蟲,必異,竊視之,乃躍去。妻懼,自經死,夫歸,傷其妻,且畏法,亦經焉」——《明朝小史·卷六宣德紀》
除去沉迷於玩蟋蟀之外,朱瞻基還十分好房中術。朱瞻基曾經向宮中的太醫索要關於房中之事的書,但是太醫卻婉拒了朱瞻基,並且還勸諫朱瞻基。被拒絕後的朱瞻基對此十分不滿,於是立即下旨將這位太醫偷偷關了起來,等到朱瞻基氣消了之後這位太醫才被從監獄中放出來。
如果你是生活在宣德年間的一名和尚,那麼恭喜你,你即將走上人生巔峰。無論是財富還是地位,得到簡直是輕而易舉,得到的封號也是五花八門,像什麼大慈法王、西天佛子,亦或是國師,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得不到的封號。對於已經建好了的寺廟,朱瞻基也十分貼心,下旨大面積擴大寺廟的領地。對於那些陳舊的寺廟,朱瞻基也很大方的下旨蓋新的,對此樂此不疲。
朱瞻基膝下子嗣綿薄,為此這位皇帝也十分憂愁。上古時期就有著「人來自瓜」的傳說,「瓜」也著「多」的意思。而在民間老鼠有著「子神」之稱,朱瞻基便開始鑽研老鼠和瓜,瓜鼠結合即為「多子」,由此朱瞻基就畫下了《苦瓜鼠圖》。
除去鑽研老鼠之外,朱瞻基還對貓興趣濃厚。宣德四年時,朱瞻基曾作《壺中富貴圖》,畫中銅壺花器虛懸,花器中僅僅只有幾朵花和綠葉,地上放著橢圓三足洗還有一隻慵懶可愛的貓。可見朱瞻基這位「書畫皇帝」的興趣愛好之廣泛,也算是明朝時期一位文藝男子。談及朱瞻基的其他畫作,還有《扇面畫松下讀書圖》。顧名思義,這幅畫作被創作於扇面上,可見朱瞻基這位皇帝的別出心裁。
大明宣德三年,朱瞻基還參與設計了銅香爐,即「宣爐」,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運用風磨銅而鑄成的銅器。朱瞻基在宣德爐的設計也十分上心,工匠們先是精選出符合的適用對象,再制定圖樣和款式,這些朱瞻基都要一一過目。等到朱瞻基對工匠製作出來的樣品滿意了之後,才能夠開始鑄造。
雖然朱瞻基是在後世中口碑比較好的一位皇帝,但是這位皇帝也因為自己的個人愛好而勞民傷財,甚至還導致很多人家破人亡,這就顯然不是所謂的「仁君行為」。並且朱瞻基廢后這一風波,也成為了他的汙點,也為世人所詬病。總得來說,朱瞻基是一位稱職的皇帝,也為大明王朝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宣德之治」也成為了明朝時期的黃金時代是,深受後人敬佩和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