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現代快報螢火蟲公民科考隊再次出發。現代快報螢火蟲科考隊顧問、中國螢火蟲研究第一專家付新華從武漢趕來,帶領南京林業大學肯德基曙光公社的「曙光學子」們,在南京中山植物園進行了兩個多小時的科考。
付新華憂心地表示,明年紫金山螢火蟲的數量恐怕只有今年的一半。
實習生 李書涵
現代快報記者 胡玉梅 安瑩
找了近一個小時,不見「螢光」
上周二晚7:30,現代快報螢火蟲公民科考隊走進南京中山植物園北門。「我們以前經常看到螢火蟲,我們辦公室後面那一片就有。」植物園的一位工作人員說。聽了這話,大家受到鼓舞,一路往裡走,越走越暗。找了近一個小時,大家還是沒有看到螢火蟲的蹤影。
「那裡有亮光,是不是螢火蟲?」有好幾次,科考隊員們把路邊的燈光誤當成是螢火蟲。
「還是太乾旱了,」付新華說,「好多幼蟲深埋在地下出不來,有的乾死了,所以才會很少。」付新華告訴記者,受極端的高溫和乾旱影響,植物園的螢火蟲數量不多。
神秘山谷,螢火蟲流光飛舞
正當隊員們心灰意冷時,在一個山谷的草叢裡,突然亮起綠光。「螢火蟲!」大家驚喜不已。「脈衝很快,是只母的。」雖然離得挺遠,付新華已經通過螢火蟲「亮燈」的頻率,判斷出它的性別。
大家輕手輕腳地靠近螢火蟲。「是黃脈翅螢。」付新華把螢火蟲放在手心。黃脈翅螢長啥樣?付新華讓隨行的隊員們一起觀察這隻神奇的小生物,它個頭實在太小了,大約只有一釐米。曙光學子沈臣說,「很像普通的小菜蟲啊。」付新華一邊將這隻黃脈翅螢裝入標本盒,一邊介紹:「在螢火蟲家族中,黃脈翅螢是小個子。」很快,隊員們又找到了另外兩隻螢火蟲,都是端黑螢。
科考隊員問付新華,「是不是到了這個時間,螢火蟲才出來?」付新華解釋說,螢火蟲天黑之後便出來活動,晚上7點半到9點是它們活動的高峰期,9點之後開始變少。在這個時間段發現螢火蟲,應該和這一帶有河溝,較為溼潤有關。
隨後,大家又發現了幾十隻螢火蟲。「這裡的螢火蟲就是黃脈翅螢和端黑螢兩種。」付新華說。
專家預測,明年紫金山螢火蟲恐將少一半
「從這裡的情況,大概可以推斷出紫金山螢火蟲的生存狀況。」付新華說,「毫無疑問,明年將是紫金山螢火蟲的小年。數量會少一半。」
「和三方面因素有關,」付新華說,一方面,由於今年的極端高溫和乾旱,螢火蟲的蛹深埋在土壤裡,無法「破土而出」,出來的幼蟲,也常常因為沒有水分乾死,存活率只有5%。其次,今年上山抓螢火蟲的人太多了,原本螢火蟲可以活7~12天,結果可能剛出來3天就死了,根本來不及進行交配、產卵。最後就是農藥,如果打農藥時直接打到螢火蟲生存的水區,會「毒死」它們。
科考隊員們問:「有沒有辦法解決?」付新華說,可以給樹叢多「喝水」,環境溼潤了,小生物就多了,螢火蟲也會跟著多起來。「雨後,螢火蟲也會相對多一些。」
肯德基曙光學子發出倡議
「讓螢火蟲重回城市」
如今,絕大多數城市人都沒見過螢火蟲,如果不加以保護,它們很快就會從我們身邊消失。幸運的是,跟隨現代快報螢火蟲科考隊考察,我們看到了希望。我們真誠地發出倡議:讓螢火蟲重回城市。我們希望您做到快樂賞螢、正確賞螢。在觀賞時不要大聲喧譁,用紅色的塑膠袋包住手電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