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報:舞臺劇大製作就是大智慧?

2021-01-09 搜狐網

  大劇院版歌劇《圖蘭朵》已於日前結束了首輪演出。投入達700萬元的舞美設計讓觀眾的視覺受到了震撼。稍後,號稱「國家話劇院今年最大投資」的話劇《天朝1900》也將於4月15日在國家大劇院上演。月底4月30日,舞美製作耗費100萬元的全本崑曲《長生殿》將開始在保利劇院上演。

喜愛戲劇戲曲的觀眾們已經並將繼續迎來越來越多的「奢華」作品。

  對此,有些觀眾認為觀看「奢華」演出也是人們的一種需要;但另外一些觀眾則擔心奢華演出帶來的成本提高最終會反映放到觀眾票價上。此外,國家大劇院已經成為各類觀眾心目中的觀演聖地,原因之一就是它的舞臺寬廣,視覺效果好。但同時,這也造成了在此上演的劇目一定要有相應的好的舞臺設計,否則便「拖了視覺後腿」。大製作到底如何發展?我們來看各方說道。

  反對者說

  楊乾武(北京戲劇家協會秘書長)

  養了商業狼 吃了文化羊

  北京原來的演藝市場是保利劇場一家獨大,我原本以為號稱人民大劇院的國家大劇院出現後,能通過競爭來緩解這種商業模式,調整北京的演藝市場。但沒想到現在是國家大劇院把這種商業模式接過去了,國家大劇院一家獨大了,保利劇院現在有點告急了。

  像美國百老匯一年也不過70多個劇目,其中的五分之一掙錢。但咱們國家大劇院的開幕演出季在短短三四個月的時間裡,就有180個劇目上演。這其中耗費的90%都是公共資源,大多數國有的文化產業用的都是政府的錢、納稅人的錢。

  這種大投入、大製作、短檔期、高票價、搞世界奇觀的演出模式,是一種商業模式,揮霍人力、物力、財力,對戲劇傷害很大,這種市場化、消費化造成以戲劇本身為主體的演出已經萎縮。目前的情況充分暴露了北京這個所謂全國最好的演藝市場的弊病——好大喜功、急功近利、蛋糕太小、市場不良、缺乏土壤,建立在荒漠之上。

  這兩年,大家很重視文化產業,在政府推動下,加大了文化方面的投入。但文化市場的培養應該建立在戲劇教育、民間藝術團體、非職業、非商業文化演出的土壤上,按照從低到中到高建立起的金字塔模式,最後才是商業模式。合理的結構才能使文化市場健康發展。像美國、英國等文化商業模式比較成功的國家,塔尖之下都是有著大量中小型的、民間的、非贏利性的團體和演出的。像日本、中國臺灣、中國香港,政府資助的也都是中小型的非商業團體。政府是不能給商業演出進行投入的,而是應該培育土壤,培養人才,做公益事業,而不是去掙錢。因為如果整體是一片荒漠的話,那連羊都養活不了。但現在反而去養狼,狼把羊都吃了。

  易立明(北京人藝國家一級舞美設計)

  生活用品比裝修重要

  舞臺美術到底什麼風格因戲而異,因市場而異。但其實表達戲劇的思想是不需要很多東西的。我做過幾分錢的舞美設計,也做過沒有錢的,舞臺美術其實可以採用很多方式。

  現在的很多舞臺設計很畸形,感覺像是搞裝修。就像一個房子裡最重要的是什麼?肯定是生活實用的東西,而不是裝修。戲劇也一樣,最重要的是它本身的內容,而不是舞美。我只造房子,不搞裝修。當然,如果一個大投資的演出願意讓我掙錢,又是正經的演出,那麼在現在這種市場經濟的時代,我也不拒絕。

  林兆華(北京人藝著名戲劇導演)

  物質不解決精神問題

  我自己希望質樸簡單,喜歡空,喜歡極簡。這跟審美情趣有關,跟戲劇演出的方式有關。像我排莎士比亞的戲,還有《風月無邊》、《建築大師》,舞臺上都很簡單。在中國的審美文化中,「無」不是沒有,而是無限。像美國的一些秀,舞臺上有機械、裝置、高科技,那是商業。舞臺美術應該是劇本核心釋放的東西,要準確表達戲的內涵才有力度。不是說寫實不好,有品位的豪華當然也可以,但錢要花的是地方,不根據需要的求大、求豪華讓人不大對味。曾經有一齣戲,據說舞臺上的盆景都是從某某園林弄來的,不知道看戲到底是看什麼。物質不解決精神問題。光是堆砌、僅僅豪華但沒有內涵,是沒有生命、沒有衝擊力的。

  某業內人士:大製作背後「潛規則」

  現在有些演出號稱大投資、大製作,但實際上真正花在演出本身的費用只不過60%,其餘的40%都以各種回扣的形式被人分走了。

  比如劇組請來一個導演,導演就會指定必須聘用某人做該演出的舞美設計。而舞美設計會把自己設計費的一半甚至全部都返給導演,他自己則從製作費用中賺錢。比如各種報價會比較高,在用燈方面也多租一些。一個燈一般二三十元一個,但報價在80至100元,一齣戲用100支燈,你說這裡面就多出多少錢!還有些著名的舞美設計,找一堆中央戲劇學院的學生給他做一堆免費的方案和模型;真正製作起來,也都由助理來做,自己只用盯著就行。有些演出其實不用花那麼多錢,比如有個戲有下雪的場面,明明可以用人工操作的雪袋,但非要採用電動的,結果製作費用就高達100多萬元。

  有些劇組把宣傳交給外面公司來做,這些公司也會在裡面再賺一筆。這樣層層下來,製作費就高了很多。現在劇場的場租也非常高。比如上海大劇院除了場租高達十幾萬元,還要從票房收入中提成15%至20%。他們包賺不賠,演出方只好把票房的壓力轉移到觀眾身上,票價訂的就會很高。這些都是演出圈裡的「潛規則」。

  支持者說

  高廣健(國家大劇院舞美總監、國家一級舞美設計)

  我為舞美設計喊冤

  對於大製作一直存在一個誤區,我們先要搞清楚什麼是大製作?大製作所界定的資金規模是多少?這其中有多少是投入在舞臺美術中的,也就是說真正的舞臺視覺佔多大比例。製作除了舞美還包括燈光、機械、媒體宣傳、演員酬勞、甚至整個團隊的吃住行等很多方面,結果被一些媒體和製作方在資金上的一番雲山霧罩,把很多說不清的東西全轉嫁到了舞美上,最後觀眾看了演出以後抱怨「幾個破布景就值那麼多錢」,我真的很氣憤,我也為舞美設計人員喊冤。

  還有一點需要澄清的是製作上的投入和舞美人員的收入不是直接相關的,我們的工作方式有兩種,一類是時間和資金投入已經確定,要在這個界定內進行工作,另一類是沒有固定的時間和經費,根據我們設計方案的成熟性、可行性再界定資金投入,但我們的設計費是事先確定的,與之後舞美設計的規模無關。

  藝術是一個非標工程,我們要批評的是沒有藝術審美,無謂的超大製作,但如果像好萊塢大片一樣,大製作產生高效益有什麼不好?說到大劇院的舞臺,三個劇場的舞臺設備非常先進,投入更是高達6個億,如果我們單純追求簡約質樸,不買帳不用這些設備,豈不也造成了資源的浪費。比如大劇院版歌劇《圖蘭朵》,它的定位就是國際化準歌劇的模式,要帶來完美的視覺滿足,同時彰顯中國文化的魅力,但《圖蘭朵》在製作上並沒有投入過大,我們的布景只用了27天就趕製出來了。

  黃海威(國家一級舞美設計)

  我們現在的投入還不算大

  豪華製作是市場化的產物。商品就要滿足各種人的口味。像國家大劇院剛演完的歌劇《圖蘭朵》,據說舞美投入了700萬元。在國內算是讓人咋舌的,但其實和國外相比,只能算是中小型投入。而且如果回報很高,那麼投入就不算大。《圖蘭朵》據說首輪演出之後,已經開始掙錢了。

  我在法國上的學,和法國、德國、義大利的劇團都合作過,和林肯中心也合作過,我覺得我們現在在演出方面的投入和國際相比不算大,酬勞都遠遠比不上影視劇。我和《圖蘭朵》的舞美設計高廣健是同學,曾經在義大利五月花歌劇院為他們的《圖蘭朵》做過服裝設計,僅僅服裝設計就三四萬美金。這些演出其實都不是掙錢的,都是嚴肅的文化事業,不是商業產業。資金只有三分之一是通過票房,還有三分之一是政府支持,還有三分之一是社會贊助。但因為歌劇是義大利的驕傲,他們必須這麼投入,來和商業演出競爭,保護嚴肅的、民族傳統的文化。如果在一個所謂平等的商業平臺來競爭,那文化就完蛋了。像日本對待歌舞伎、中國對待京劇,也是這樣。我曾經參與過連臺本京劇《宰相劉羅鍋》的製作,比較大的投入和製作,不僅是為了吸引更多觀眾,也是為了保護和發展京劇。

  唐斯復(文新報業集團唐斯復工作室製作人 全本崑曲《長生殿》製作人)

  花錢恰如其分就算好

  我們的全本《長生殿》在舞美製作方面大概花了100萬元,但因為是四本戲共用一個布景,所以平均到每一場並不算多。我們並沒有追求大製作,應該說不奢華,但很好看。

  《長生殿》的四本演出中需要多次使用一個功能很多的活動平臺和轉臺,所以製作費用在這個設計方面多花了一點錢。另外我們的舞臺布景設計使用的是一個大木格子的結構,因為《長生殿》計劃日後演出場次比較多,為了能夠使用的時間長久一些,所以使用的是比較好的木頭。除此以外,花錢並不算多,但營造出了富麗堂皇的宮廷效果。因為這畢竟是一個表現盛唐時代宮廷生活的戲,所以要符合劇情的特點。

  我覺得大投資、大製作都不應該是演出的目的,要創造出的應該是特別符合表演所需的環境。現在有些舞臺堆砌的太多,花錢很多,但把演員的表演給淹沒了,這和創作的初衷是有矛盾的。好的設計,花錢並不一定要多,但要恰如其分。這是一個很高的境界。

  揭密者說

  觀眾說

  謝思明:象棋國際特級大師、資深舞蹈觀眾

  我只喜歡好製作

  我不反對大製作,但我討厭拿大製作來炒作,花很多錢就一定能出好東西嗎?很多大製作不僅浪費錢還畫蛇添足,精美和大製作是兩碼事,好的製作不管大小都是有創意和想法,講究而高雅的。我曾經看過蒙特卡羅芭蕾舞團的《羅密歐與朱麗葉》,舞臺非常現代簡約,但這並意味著就花錢少。

  其實作為觀眾也有推卸不掉的責任,我們要找找自身的原因,為什麼我們就那麼容易被忽悠,一說大製作就全跑去了?尤其是電影,不是大製作就不買票。歌劇和芭蕾舞歸根到底還是小眾藝術,只有理解了才會喜歡,光靠附庸風雅真的很痛苦,浪費了演出票還不如給那些真正喜歡的人。(王潤  羅穎)

  

(責任編輯:炊煙)

相關焦點

  • 劉慈欣助陣舞臺劇《三體II:黑暗森林》,大讚「改編得很成功」
    今晚至6月3日,由LotusLee未來戲劇出品的舞臺劇《三體II:黑暗森林》將在北京保利劇院演出,該劇將首次在中國劇場內使用3D眼鏡體驗舞臺特效。該劇此前在上海演出時,原著作者劉慈欣曾親臨現場為該劇助陣,不僅在演出謝幕時作為驚喜「彩蛋」上臺與觀眾進行互動,還大讚「舞臺劇改編得很成功」。
  • 這個夏天,舞臺劇《汪汪隊立大功》將來上海陪小朋友們過暑假
    昨天,美國原版音樂舞臺劇《汪汪隊立大功》2019全國巡演發布會在上汽·上海文化廣場舉行,繼2018年在國內巡演大獲成功後,這部系列舞臺劇今年將在全國18個城市展開241場更大規模的全年巡演,上海場的演出將於7月11日至14日在文化廣場舉行。
  • 晚報北京研學第四天:走進國家天文臺,製作望遠鏡
    20日,齊魯晚報北京科技研學營第四天,同學們走進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參觀科普展廳,聽學者講解天文知識,並體驗用天文望遠鏡觀測太陽,親手製作一個望遠鏡模型。來到非遺科學城,老師為同學們講解風箏的歷史、種類等知識,隨後同學們親自為風箏塗上顏色,設計出一支屬於自己的風箏,在製作過程中感受傳統工藝的獨特魅力。
  • TV動畫名作《天地無用》將製作舞臺劇
    TV動畫名作《天地無用》將製作舞臺劇 時間:2019-03-24 11:45:12 今天官方宣布將製作全新舞臺劇《天地無用 魎皇鬼》,近30年的感動名作即將重裝歸來,敬請期待! ·《天地無用!
  • 「三體II」舞臺劇 3D眼鏡看特效
    本報訊(記者  倫兵  田婉婷)4月12日,Lotus Lee未來戲劇出品的舞臺劇《三體II:黑暗森林》在上汽·上海文化廣場驚豔亮相,原著作者劉慈欣親臨現場助陣。該劇將於5月29日到6月3日在北京保利劇院演出。
  • 3D舞臺劇《三體II 黑暗森林》明年4月上海首演
    11月7日,由Lotus Lee 未來戲劇(上海蓮李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製作的3D科幻舞臺劇《三體II 黑暗森林》屆上海豫園萬麗酒店進行了盛大的開票儀式,中外主創均親臨現場,與來賓一起分享了在前期準備以及在未來五個月如何創造奇蹟的感受。
  • 盜墓筆記舞臺劇《新月飯店》北京站即將上演,五周年多重福利回饋...
    作為已經陪伴觀眾五年的系列作品的最新一部,《新月飯店》不僅沿襲了前四部盜墓筆記舞臺劇的優點——故事情節起承跌宕、角色還原度高、視覺效果驚豔,更是在方方面面送上福利不斷,無論是資深粉絲還是初次見面的觀眾,都一定能感受到這部作品的誠意和巧思。
  • 《流浪地球》原著作者劉慈欣最強IP《三體II:黑暗森林》改成舞臺劇...
    前陣子《阿麗塔:戰鬥天使》上映,著名的科幻導演詹姆斯·卡梅隆「駕臨」北京,和劉慈欣來了一次對談。詹姆斯·卡梅隆是誰?就是那個用當下時代最先進的技術,拍出了《鐵達尼號》、《阿凡達》、《終結者》的大神。在舞臺劇《三體I》大獲成功之後,籌備三年的《三體II:黑暗森林》全面升級,集結國際豪華製作班底,打造更完善的多媒體互動舞臺,只為呈現出原作中跨越幾個世紀之久的星際戰爭。
  • 初函霖發起大型靈性舞臺劇 《我是創造者》首演
    參與互動    由天使社團和北京曲非非催眠工作室聯合出品的全國首部大型靈性舞臺劇
  • 3D科幻舞臺劇《三體II:黑暗森林》即將全球首演
    三年精心籌備一場地外文明與人類之間的博弈3D科幻舞臺劇《三體II:黑暗森林》全 球 首 演震 撼 來 襲3D科幻舞臺劇《三體II:黑暗森林》是Lotus Lee未來戲劇工作室出品的大型多媒體舞臺劇。該劇根據劉慈欣榮獲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的同名小說,又名《地球往事三部曲》的第二部《三體II:黑暗森林》改編。
  • 手工課堂大冒險、模型展示、舞臺劇……電子科技大學帶你開啟合成...
    他們這次帶來的趣味科普活動,就是要讓小朋友們更好的了解合成生物學及iGEM比賽,鍛鍊小朋友們的創造力、開拓他們對微觀世界的認知。活動共分為三場,分別是手工課堂大冒險、模型展示、舞臺劇。iGEM隊員們將生物酶法脫墨紙張的過程用舞臺劇的形式生動的展現出來。
  • 走進臺灣著名舞臺劇導演賴聲川
    在上劇場不算大的舞臺上再搭建一座老劇場,將舞臺旋轉90度,設計一面填滿美金的牆壁,建造一根能夠撞擊牆面的吊杆,這些都是難題。「這麼複雜的製作只有在百老匯才能有足夠的時間和資源去做,」賴聲川說,「我們請來了美國百老匯級別的舞美設計師丹尼爾·奧斯特林協助,同時上劇場也拿出魄力。」  當晚上劇場的舞臺上,新穎的側臺視角讓觀眾能一眼看盡臺前幕後同時發生的故事,衝突激烈卻絲毫不亂。
  • 小學生牽手科學家演繹科普舞臺劇,跨界組合引發奇妙化學反應
    如何讓紙樹開花、如何不用火源也能點燃火把、如何成功破譯無字地圖密碼......小學生牽手科學家演繹的舞臺劇,引發了不一樣的化學反應。
  • 舞臺劇《荊棘冠冕》耶穌開啟了人類新的希望
    美國科羅拉多州科泉市的一位年輕牧師曾創作了一部舞臺劇《荊棘冠冕》(The Thorn),15年來一直在受難周向人們講述耶穌的受難與復活。這部舞臺劇就是活生生的發生在我們眼前的受難耶穌和復活耶穌,更是拉近了我們與耶穌的距離。《荊棘冠冕》最初是為一高中的200名青少年所製作,1997年首次在科泉市新生命教會(New Life Church)上演。
  • 跟《北京晚報》一起回顧吧!
    1987年12月31日《北京晚報》1987年12月31日的《北京晚報》上,頭版有一篇「導遊天安門城樓」的文章。您還記得嗎,1988年1月1日,天安門城樓對外開放了。1997年12月31日 《北京晚報》這是1997年12月31日的《北京晚報》,還是頭版,「百年老店東安市場將重張」。
  • 《三體Ⅱ黑暗森林》北京首演 周兆淵林子傑王晴受邀出席
    5月29日,廣大「三體迷」翹首以盼的《三體Ⅱ黑暗森林》舞臺劇終於登陸北京保利劇院,《創造營2019》人氣人員——D7少年團周兆淵、林子傑,《創造101》選手王晴、話劇《戀愛中的犀牛》男主角肖鼎臣、演員馮粒、喬大偉現身北京保利大劇院,受邀觀看了大型科幻舞臺劇《三體Ⅱ黑暗森林》北京站首場演出。
  • 一共十五個你沒見過的假面騎士,不是廢案騎士就是舞臺劇騎士
    一共十五個你沒見過的假面騎士,不是廢案騎士就是舞臺劇騎士 在Ghost舞臺劇中由修卡戰鬥員黑木的另一面和其通過暗之眼魂的力量召喚出的影月在暗之眼魂的力量下合體而成,也是紅色影月首次正式以皮套形式登場(此前在一些非正式的露天舞臺劇中也有登場)。除了整體顏色變為以紅色為主以外,形象與普通的影月並無差異。
  • 二次元與傳統文化的融合:《超自然公務員》舞臺劇化,於今年上線
    近日,漫畫《深夜的超自然》公務員宣布將舞臺劇化,計劃將在今年上線。《超自然公務員》的舞臺劇化是二次元和傳統文化相融合的典型代表,相信在吸引一大批二次元迷觀影的同時還能夠擁有喜歡傳統文化的粉絲觀看。在現代,傳統文化和二次元文化的融合已經成為了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在國內,國漫作品被改編成舞臺劇的例子並不少,例如知名度很高的國漫《秦時明月之夜盡天明》就是經典代表之一。
  • 俄羅斯經典舞臺劇下雪秀即將上演 丑角大師用滑稽傳達悲傷
    責任編輯:於曉     劇照 天橋藝術中心供圖 攝   中新網北京7月10日電 (記者 應妮)8月30日至9月3日,俄羅斯著名丑角大師斯拉法·波魯林的代表作、曾榮獲過100多項國際藝術大獎的舞臺劇
  • 北京晚報:食人鯧,人釣魚?魚釣人?
    北京晚報:食人鯧,人釣魚?魚釣人? 2012年7月17日 11:27 選稿:實習生 陸揚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張麗     7月7日,廣西柳州市民稱在柳江遭3條食人魚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