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影響因子與論文原創性在中國的發展

2021-01-11 PAS科研中心

導言:在學術科研領域,SCI,即美國《科學引文索引》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通過SCI論文這一橋梁,可以快速地將各領域的學術科研成果轉化為實踐,同時SCI論文也為個人與團隊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強而有力的平臺,有利於中國學術走向世界。

但是中國學術科研領域卻存在著盲目追求SCI論文數量,不追求「科研效率」的問題...

SCI論文在中國科研領域有什麼價值?其中盲目追求數量又將引發什麼問題?

1、SCI在中國的發展現狀

《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簡稱SCI,是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於1961年創辦出版的引文資料庫,SCI論文顧名思義,是指被SCI索引收錄的期刊所刊登的論文。

由於SCI囊括了國際上大多數具有影響力的刊物,集合了各學科的重要研究成果,現已成為世界公認的反映科研水平及科技實力的標準之一。

為了客觀評價科研人員的績效,全世界的大多數科研機構也都會採用SCI作為評價手段之一。文章發表在高影響因子學術雜誌上,給科研人員帶來的好處非常多,近期的有畢業、晉職、漲薪,遠期的有項目、獎勵......

自從20世紀80年代南京大學在國內首推SCI論文要求以來,隨著科技創新的大力提倡,大學排名、科研項目的申請、職稱晉升等各種利益交織在一起,SCI論文的地位突顯,追求SCI論文數量也漸漸地成為越來越多的大學的第一要務。

這也直接導致了2017年,中國科研規模持續擴張,繼續保持世界第二產出大國的位置。

但在科研活動的效率方面,中國的進步仍然相對緩慢,與世界科技強國相比還存在顯著的差距。

以2017年為例,中國的科研規模指數居於世界第2位,科研效率指數卻僅位列世界第12位。

2013-2017年樣本國家/地區的規模指數
2013-2017年樣本國家/地區的效率指數

如果細分至23個學科的話,則中國在獸醫學、農業、工程類等7個學科的產出效率是高於世界基線的,其餘的重要成果產出效率則低於世界基線。其中重要成果份額揭示了各國重要成果的產出效率。

相對重要成果份額對比圖
相對重要成果份額對比圖

以上這些數據都表明,與世界科研規模持續增長的特徵相比,中國的科研雖然呈現出小幅進步,不過仍然落後於世界科技強國。

2、正確看待SCI論文的地位

俗話說,物極必反,任何事情都需要用科學的眼光去正確的看待,SCI論文也不例外。盲目的追求數量,而忘了質量只會讓中國的學術科研誤入歧途。

以SCI論文數量與影響因子論英雄不是我國所特有,全球的各個領域的科學研究都存在這一現象,並由此產生了不少學術腐敗。

SCI商業鏈的形成,使許多科研人才為了寫論文而工作、搞科研,脫離了實際工作需要,為了發表論文,而不是為了社會的發展進步而做研究。

許多國人拿著國家給的大量科研資金進行了某一領域研究並獲得很好的成果時,最先想到的是如何將成果發表到影響因子高的國外SCI收錄的期刊上,而不是發表在擁有13億潛在讀者的中文期刊。

結果可以想像,大量的科研成果都在以英語為主的SCI收錄的期刊發表,罕見發表在絕大部分國人看得懂的中文期刊。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那麼如何改變這個現狀呢?

如果要追根溯源的話,實際上,SCI本身不是問題,問題出在我國學術評價體系不完整或者說不完善,科學界及政策制定的導向有一定問題,從而導致國內科研工作者盲目追求SCI論文的數量。

為了加強對科技前沿和影響全球發展的重大問題的原創性及突破性研究,提升科研成果的「含金量」。

2018年6月,作為我國基礎研究的重要資助機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提出了「鼓勵探索,突出原創;聚焦前沿,獨闢蹊徑;需求牽引,突破瓶頸;共性導向,交叉融通」的科學基金新時代資助導向。同時,也為我國的基礎科研提出了全新的發展目標。

同時,科技部等五部門也開展了清理 「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專項行動,引發了公眾對現行科研評價體制的熱議。

SCI收錄論文數量只是科學技術評價中的定量指標之一,反對單純以論文發表數量評價個人學術水平和貢獻的做法。

一切科學研究都應以服務人類生存發展為最終目標,將研究成果服務於民眾就需要被轉化為生產力。而SCI論文本身不是生產力,它只是生產力的源泉或動力,一定程度上可以評價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但絕不是唯一標準。

因此,中國的學術科研要真正強大,並非依靠SCI,而是需要真正務實的去做學術科研,同時增加中國期刊的世界影響因子。

相關焦點

  • sci論文如何分區和影響因子
    發表sci論文有一定的用途時,比如評獎、評職稱等,要滿足相應的評審標準要求,否則會導致發表的sci論文達不到目的。在提出的評審標準要求中,不少人對分區和影響因子一頭霧水,鬧不懂它們怎麼來的。本文就回答下關於sci論文如何分區和影響因子的問題。
  • 什麼是sci影響因子
    什麼是sci影響因子?sci影響因子是湯森路透出品的期刊引證報告(JCR)中的一項數據。即某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該報告年份中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期刊在這兩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sci影響因子用來衡量sci期刊的學術水平,作為JCR的一個重要指標,通常被認為代表著期刊的重要性。
  • sci分區和影響因子有關係嗎
    在發表sci論文時,需要關注sci期刊是哪個分期的,影響因子是多少。因而很多作者比較想知道sci分區和影響因子有沒有關係,哪怕單位要求發表sci論文沒有分區或者影響因子上的要求,內心也要了解這兩者對自己發表論文的影響。那麼,sci分區和影響因子有關係嗎?
  • sci論文影響因子最高多少
    高影響因子代表高發布難度係數,一般創作者發布零點幾的學術期刊就很不易了更別說10之上的學術期刊了,因而,適度關心影響因子就能夠,無須太過追求完美高影響因子,一些高影響因子的學術期刊也只接受專家教授的文章內容,因此挑選sci期刊最關鍵的就是說合適自身,針對挑選sci期刊假如創作者覺得有難度係數能夠直接聯絡輯文編譯一鍵排版。
  • sci期刊發表影響因子的計算公式
    科學影響力因子是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編制的《期刊引證報告》(JCR)中的數據.也就是說,在報告年度中,前兩年期刊發表的論文被引用總數除以兩年期刊發表的論文總數.科學影響力因子用于衡量科學期刊的學術水平.作為JCR的重要指標,通常認為它代表期刊的重要性.如何計算科學期刊的影響因子如下:IF(k) = (nk-1+nk-2)/Nk-1+Nk-2IF是影響因子,k是某一年,Nk-1 + Nk-2是該期刊在前一年或兩年中發表的論文數,nk-1和nk
  • sci是什麼級別的論文
    sci是什麼級別的論文?sci論文是國際學術界的頂尖論文。你說你的學術水平在某一領域達到國際水平,卻沒有sci論文來證明,是缺少說服力的,是很難得到學術界圈內人士認可的。足見,sci論文地位之高。sci是什麼級別的論文從發表論文代表的學術水平來說,從低到高依次是省級論文、國家級論文、國內核心論文、國際核心論文
  • sci一區論文發表有難度麼
    SCIsci一區論文發表有難度麼?按照美國信息研究所每年公布的JCR期刊影響因子分區情況,將SCI收錄同一學科中的期刊按影響因子從高到低進行排序。學科影響因子前5%的期刊為An1區期刊,學科影響因子前20% 為An2區期刊,學科影響因子前50%的3區為An3區期刊;學科影響因子後50%的為An4區期刊;EI收錄核心期刊源為An5區期刊,在以上分區中所對應的期刊上發表的論文分別稱為An1類、An2類、An3類、An4類和An5類的論文。
  • 2019化學類期刊SCI影響因子
    影響因子這個東西對眾多科研工作者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影響因子,以及的它的意義。
  • sci是什麼級別的論文-英輯學術
    論文是被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科學引文索引》)收錄的期刊所刊登的論文,sci論文簡單說可以算是國際學術界的頂尖論文論文,它可以代表本專業在全球的最先進技術以及發展趨勢,因此sci論文對於很多作者來說是對自身學術水平的最高認可,國內的越來越多的科研單位和博士生都是非常重視
  • 2016年SCI影響因子新鮮出爐!(2015年版)
    影響因子在一定程度上的確是一本雜誌質量高低的標準之一,並且能夠帶來科學以外太多的東西:教職、基金申請、學術影響力等。儘管很多學者批評過雜誌的影響因子,但是在發表論文時,他們仍舊是頂級雜誌的擁躉。在醫學類期刊中,醫學類排在第一的是Ca-Cancer J Clin,影響因子為131.723分,去年為115.84分,第二的是NEJM,影響因子為59.558分,去年為55.873分,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雜誌排名第三位47.120分,去年為41.908分。
  • 2018SCI期刊影響因子新鮮出爐(附全部SCI影響因子)
    Science:最新影響因子 41.058,比去年的 37.205 提高了不少,與 Nature 的影響因子差距越來越小。Cell:最新影響因子 31.398,去年是 30.410。國產期刊:Cell Research:最新影響因子 15.393,該刊的依託單位是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從最初的 2.16 到今天的 15.393,一直以來被稱為中國期刊的影響因子神話,其成功離不開李黨生(畢業於中國科大少年班)和裴剛兩位功臣。
  • sci影響因子
    其中,期刊影響因子是一個重要的量化指標,但由於影響因子自身計算方法的局限性,僅憑影響因子一個量化指標做出的評估鑑定往往具有不可靠性和片面性,因此對於影響因子的應用,要在正確理解影響因子及其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合理地、科學地加以使用,同時可以結合其它量化指標,建立科學的評估方法體系。如果您對期刊發表還有其它疑問,或者想要提升您的文章質量,歡迎免費諮詢(nm6360),1對1為您提供期刊服務!
  • SCI論文查重是SCI論文發表前必須的一個環節
    Sci論文查重是sci論文發表前必須的一個環節,主要是為了確保論文的原創性、新穎性是否達到刊登標準,同時也是為了防止有抄襲的行為出現。那sci期刊哪個階段查重呢?下面學術顧問給大家介紹介紹。sci期刊查重都是在作者將sci論文提交給雜誌社後,雜誌社會對sci論文進行三審,三個審分為:初審、覆審和終審。Sci論文查重是在初審階段進行的,往往是將sci查重放在初審的第一位。只有sci論文查重率符合投稿要求後,才會進行接下來的審稿流程。
  • 發表sci論文需要注意什麼
    sci論文在科研評價、評職稱中認可度非常高,同時也意味著其不好發表。不好發表的原因中,除了sci期刊錄用標準高之外,還有很多注意事項未能引起作者的重視。那麼,發表sci論文需要注意什麼?1、期刊選擇發表sci論文要找sci期刊。作者可以先通過下載sci期刊影響因子表,或閱讀文獻,或相關單位推薦,或找專業人推薦等多個渠道查找到sci期刊名單。再根據本sci論文的內容方向、質量水平,以及相關單位要求,從學科、收稿範圍、影響因子、分區、審稿周期、發表費用等多少角度,綜合考慮分析來確定目標sci期刊。
  • SCI 期刊影響因子與論文作者沒有直接關係
    SCI 期刊影響因子是期刊的,與論文作者沒有什麼直接關係,一個作者的幾篇論文對一個期刊的影響因子沒有多大作用。因此,沒有理由為自己發表論文的幾個期刊驕傲,更不能算自己的什麼學術影響力和科研績效。
  • sci一區論文發表難度大嗎
    sci期刊之間存在影響因子的差異,根據一定的標準,把每本sci期刊按照影響因子,對號入座相應的分區。不同的分區,對於論文要求高度不同,那發表的難度也不同。那麼,sci一區論文發表難度大嗎?當然大。sci期刊,是領域內級別比較高的期刊,能夠成功發表sci論文,代表了個人學術水平非常高,其認可度,要比國內的一些核心論文還要高,在發表難度上肯定低不了,否則無法保證發表論文的質量。總之,sci論文的發表難度非常大。
  • SCI論文多久能發出來-英輯編輯
    SCI論文的價值與類型是什麼?sci論文的價值是不言而喻的,我們先來說說sci論文的類型,sci論文一把可以分為綜述性文章、實驗型文章、報告型文章和信件形式的文章幾個類型,作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文章類型進行寫作,sci論文的價值想必大家一定有所耳聞,sci論文是被sci檢索的頂尖學術論文,sci論文通常代表著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與發展方向
  • sci影響因子是高好還是低好?
    sci影響因子是高好還是低好?一般來說學術期刊被引用得越多,影響因子通常越高,也就是說雜誌被關注的越多impact factor 就越高,醫學類好多雜誌如《新英格蘭雜誌》、《柳葉刀》等因為看的人比較多,影響因子有些是很高的,尤其是綜述類雜誌。但是,問題也不是絕對的。
  • 【中國新聞網】中國自主創辦學術期刊《細胞研究》影響因子首破20
    這是中國自主創辦的學術期刊影響因子首次超越20。  影響因子是目前國際上通行的一項客觀的期刊評價指標。即某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當年的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總數。  《細胞研究》主編裴鋼30日受訪時表示,該期刊影響因子的突破,是中國基礎研究發展的一個表現,但不能過度量化,「『分』只是外在表現,期刊還是看口碑,要支持真正科研的發展,支持更多原創的工作。」
  • 2018年度SCI期刊影響因子最新發布,Nature、Science、Cell三大神刊...
    2018年度SCI期刊影響因子最新發布,Nature、Science、Cell三大神刊排名前列。新智元摘取其中有關人工智慧、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機器人學等領域的期刊並做簡要介紹,希望對讀者選擇投稿期刊、閱讀前沿技術論文有所裨益。 今天,2018年度SCI期刊影響因子正式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