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紀元已然開啟,500年後的人類將何去何從?

2020-11-23 坐館ASO

由電影黑客帝國引發的深思

asowall.com

黑客帝國中,機器智能變為未來世界的主宰。人類的生存方式同時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人類與機器人的地位發生了顛倒性的轉變。一堆貯滿未知液體的玻璃容器中,人類身上插滿導管躺於其內,而在意識世界中卻活的多姿多彩,每日沉浸在自己的虛擬世界中醉生夢死。對於人工智慧,或許你充滿疑慮、充滿恐懼,但同時也有好奇也充斥其中。500年後的人們會不會真的生活在如此容器中,聽起來是否有些天方夜譚,但那是未來,誰又能說得準呢?

傑瑞·卡普蘭------人工智慧預言者

asowall.com

傑瑞·卡普蘭(Samuel Jerrold Kaplan),人工智慧領域的領軍人物,未來智能社會的預言者。或許你對這個名字還很陌生,但現今社會平板電腦同智慧型手機便是在他的帶領下研發而成,此人對科技文明的進步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傑瑞對於人工智慧的未來充滿信心,甚至構思出了人機共生的和諧未來。傑瑞認為機器人在未來取代人的工作中是極為正常的現象,但機器人終究是對人類惟命是從的奴隸,是完全受到人類操控的機械工具。要使用的時候打開電源,不用則關掉,即便機器人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但無法形成自我意識。未來的機器人真的會如傑瑞預想的這麼樂觀嗎?當人工智慧機器人擁有了思考能力、具備了情感,當真不會形成自我意識?當真不會對人類社會構成威脅?小編並不是危言聳聽,也不是人工智慧的悲觀主義者,還是那句話,那是未來,誰又真能說得準呢?

500年後的人類社會藍圖

asowall.com

500年後,人工智慧使得人類文明超前發展。那時的人類看待我們,如同現代的我們看夏商王朝般,一切都是那麼地遙遠。為這個時代進步做了傑出貢獻的偉人有幸被未來人類所記住。未來歷史課本中會出現這樣的欄位:馬雲 ,浙江杭州人也,原為人民教師、後下海經商,建黃頁、創阿里;二十餘年終成大業,留名千年。500年後的世界,重複性的勞動早已不復存在,一件成衣的加工完全由人工智慧機器人實現。機器人體內的AI算法規定了整體衣飾的加工流程。500年後畫家、書法家、作家、創造者變得普遍存在,人類早已不再從事重複性的體力勞動,而是有更多時間投身於自己的愛好,人生價值也有了更多的實現方式。人工智慧機器人滲透於各行各業中,傳統的工作崗位只見是機器人的身影,傳統手藝已變為算法內置於機器人體內永遠存儲。但人類智慧並不同人工智慧而衝突,人類智慧是對機器人人工智慧的缺陷彌補,而人工智慧更是促進了人類智慧的進步,二者之間為同一性關係。

對於人工智慧,我們應秉承何種態度?

asowall.com

1956年的達特茅斯會議,開創了人工智慧的新紀元。Artificial Intellectual這個名詞逐步登上科技歷史的舞臺。人工智慧如同不停奔跑的阿甘,逐步甩開束縛發展的腳鐐。傑瑞認為人工智慧奔跑的天梯是由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技術等共同搭建的。我們對於人工智慧,理應豎起敬畏之心,如同當初面對大自然,不是只會恐懼、憂慮,而是用虔誠的敬畏之心,積極的樂觀之態去對待人工智慧。人工智慧蘊含著巨大的商業機遇,同時也會造成法律、倫理等領域的巨大挑戰。未來人工智慧是否在具備了自我意識後消滅人類而成為地球主宰,這追根到底仍舊是取決於人類的思想覺悟。小編認為,對於人工智慧,向前一步總要好過於止步不前,可怕的不是充滿無限可能的人工智慧,而是人類以何種態度去運用並發展人工智慧。 大家以為如何?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的崛起,人類將何去何從?
    人類最終再也無法管理機器,一場大戰就此展開。我相信大家應該都看過類似情節的科幻片。美劇《矽谷》的結局也以主人公因為機器破解了「特斯拉」的密碼聯想到未來機器將會變得無法控制而自己毀滅了自己一手創造的「AI"。所以人工智慧的崛起,人類真的能最終掌握控制權嗎?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 如果人類的Y染色體在500萬年後消失了,未來男人將何去何從?
    其實答案很明顯,科學家通過這個研究發現,其實是想告訴我們,男性的Y染色體正在不斷縮短,如果有一天,它縮短到徹底消失了,那未來男性將何去何從?未來男性會不會消失?沒有了男性,人類的繁衍生息,人類文明如何延續?
  • 霍金留下的四大預言準不準,如成真的話,人類將何去何從?
    而根據他的描述,20億年前,金星就是與我們地球一樣,十分適合人類居住,也是因為二氧化碳的不斷增加,導致了金星最終變成了一顆「火球」,如今的地球正在「重走」金星的路線一樣,所以地球不能持續變暖下去了。而霍金的預言是人工智慧科技在初級發展階段的確為人類生活帶來便利,但是機器將可能以不斷加快的速度重新設計自己。這是一個什麼情況?其實這裡面可能包含了人類想對人工智慧進行改造的一些技術,例如提出的植入人類大腦系統晶片,就像是完全複製人類的模式。
  • 70億年後的太陽,能源將燃燒殆盡,到時候人類將何去何從?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到小編的企鵝號,今天給大家帶來星際小知識的是「70億年後的太陽,能源將燃燒殆盡,到時候人類將何去何從?」按這樣的速度,太陽上的氫能源將在70億年後燃燒殆盡。 想像一下70億年後的日出,太陽不再是一個可愛的小紅盤,而是一個紅色的巨星圓盤,緩緩越過地平線,當太陽完全升空
  • 科學家:幾十億年後時間將停止!到時我們人類將何去何從?
    科學家預測幾十億年後時間將停止,到時我們的人類將何去何從呢?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在相對論中提出:時間與空間一起組成四維時空,即時間、空間、物質三者缺一不可,構成了宇宙的基本結構,且時間與空間在測量上都不是絕對的。我們在不同的相對速度或不同時空結構的測量點,所測量到時間的流逝是不同的。
  • 宇宙還在不斷生長,人類位於第二紀元,下個階段會怎樣?
    雖然現在的人類科學水平還無法對宇宙進行一個較為細緻的探索,但一些頂尖的天文科學家卻也能夠憑藉僅有對宇宙的認知去做分析,進而得出宇宙的紀元。目前,人類所存在紀元是宇宙第二紀元,也就是恆星紀元。恆星紀元前的第一個紀元是原初紀元,在這個紀元中,宇宙中所有的一切都是不穩定,壽命也極其短暫。可如今人類所在宇宙紀元就不一樣了。因為恆星紀元的恆星較小,能量也不是非常活躍,所以壽命會相對比較長。
  • 2016開啟人工智慧元年,改變人類社會的變革正發生 | 獵雲網
    未來難以預料,我們不知道人工智慧的人類時代會怎樣,但是未來的人類將記住2016。文章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創事記,作者:maomaobear。2016年,網際網路行業、科技行業發生了許多大事。2015年興起的網際網路金融陷入信任危機,微博、陌陌等社交平臺借直播東風風生水起,智慧型手機行業線上品牌瓶頸,線下品牌回歸,各家公司、各個行業的興衰起落如同一幕幕悲喜劇,你方唱罷我登場。
  • 太陽的壽命還有50億年,但人類只有9億年,9億年後人類將何去何從
    但人類只有9億年時間,9億年後會發生什麼?人類將何去何從?根據科學家估計,太陽還有50億年的壽命,50億年之後,太陽就會完全失去能量。那麼是不是意味著地球也還有50億年的時間呢?其實地球的壽命比我們想像中的要短很多。
  • 50億年後我們的太陽將衰老並走向死亡, 地球和人類將何去何從?
    目前太陽的年齡是50億歲左右,科學家們通過計算預計太陽還有50億年左右的壽命,這也就意味著太陽正值壯年時期,從這方面來講,這也是我們人類的福分。太陽之所以能保持熊熊燃燒長達數十億年,就是因為兩種力量的平衡。第一就是核聚變產生的向外巨大的推力,第二就是太陽本身強大的向內的萬有引力,這兩種力量取得了幾乎完美的平衡,才讓太陽生命一直持續下去。
  • 地球終會滅亡,人類制定了重啟計劃,希望能夠延續人類文明
    今天是2499年的最後一天,人類的所有精英,匯聚一堂,討論人類何去何從,現在的地球,基本上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了,雖然我們在太陽系的月球和火星都有基地,經過了幾代人的努力,達到了移居的條件,並且人類已經在月球和火星開啟了文明時代。
  • 後摩爾時期,計算形態與設計自動化將何去何從?
    原標題:後摩爾時期,計算形態與設計自動化將何去何從?    在後摩爾時代下,我國的計算相關行業對於人工智慧、大數據應用中的關鍵性數學問題和晶片技術的發展,有著更迫切、更緊迫的需求。   新興的集成電路技術面臨著哪些機遇和調整?後摩爾時代下的計算機系統結構如何?下一代人工智慧的發展將如何發展?人工智慧應用的落地與開放情況如何?
  • 《海島紀元》×怪獸充電蓄力開啟
    《海島紀元》×怪獸充電蓄力開啟 來源:www.18183.com作者:阿魚覺得海星時間:2021-01-15 分享到: 風雪聖山路,冒險再啟程!《海島紀元》全新資料片「聖山之途」已於1月7日重磅上線。
  • 智慧演化已取代生命進化,500年後人類肉體或徹底消失!
    有人問:如果地球不發生大的災難,按人類今天的科技進步速度,500年後地球會是什麼樣的?
  • 霍金生前曾留3大預言:2020年災難不停,人類該何去何從?
    文/行走天涯霍金生前曾留3大預言:2020年災難不停,人類該何去何從?霍金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只可惜在2018年的時候也永遠的離開了我們,霍金的離開可能意味著人類的科學將會繼續停滯不前。如今世界上早就已經沒有愛因斯坦,牛頓這樣的物理學家和科學家了,人類科學還想要大幅度前進的話,則必須出現一些能夠改變時代的偉人。留給人類的時間可能已經不多了,因為霍金生前曾經留下過3個預言。
  • 人類社會的終極預測:2045 宇宙覺醒,超人類即將誕生的時代
    庫茨魏爾將我們人類社會的進化概念分成了六個紀元。第一紀元:物理和化學。 比如說, 生命的誕生是從宇宙大爆炸開始,之後的數億年期間,電子,原子出現後,形成了分子, 分子出現後進行自我復形成了地球上最原始的生物 - 細胞。 這些都是物理和化學的變化過程。第二紀元:生物與 DNA。
  • 未來機器人將代替人類,一旦進入人類世界後,我們該怎麼辦?
    人工智慧的出現方便了人類生活,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能看到人工智慧身影,實際上早在2011年,美國啟動了一項「夥伴計劃」,這項計劃的目標是為了讓人工智慧擔任人類工作,比如服務員、工人等等,讓人工智慧逐漸代替了人類,讓很多人不了解的是,這一項計劃對人類有什麼作用呢?
  • 人工智慧時代文化創意產業將何去何從?
    所以,將AI作為自主體進行透析並反觀AI的文化創意創作行為,一方面有助於對人的自主性創新創意的激發與高效率的實現,另一方面AI創作與審美行為有助於人類思辨人工智慧創作行為的技術倫理,從這一層面而言,人工智慧與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新發展已形成互動與博弈。 技術是雙刃劍。技術創新總是一種建構性創新與破壞性創新的同行。
  • 如果百度的人工智慧失敗了, 那麼百度將何去何從?
    人工智慧的分支方向不少,沒有人能預測下一波浪潮的突破點在哪個領域優先爆發。在百度內部,人工智慧的投入也分布在不同的組織架構之下。究其自身發展,百度在海外業務的發力不夠,非常容易被獵豹等企業超車。百度國際事業部負責人提到,要將百度AI技術尋找海外落地場景,企圖利用AI技術提升、優化現有產品的體驗,從而鞏固百度在海外的市場。
  • 「人類的」紀元會登入地質年代表嗎?
    之所以要在全新世之上再劃出一個人類世代,是因為科學家認為,我們人類很可能便是下一場地球災難的製造者,我們或許已經親手開啟了46億年來第六次大絕滅的潘多拉魔盒。人新世(Anthropocene),這是人類的紀元;但或許,也是人類的末日。書寫地球歷史的歷史在地質學的發展歷程中,「地質年代」觀念的出現,要比人類真正掌握測定遠古物質年齡的技術,要久遠得多。
  • 機器人真的會代替人類的存在嗎
    現在高鐵網絡交織,共享科技發達,無紙化消費已然成為常態……這些變化放在20年之前,是很多人都沒有辦法預見的。目前在我國科技發展領域,大家所公認研究方向最為深刻的還是有關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的研究,以及智慧機器人領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