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全球頂尖科學家現有的方法論思考模式,這些理論確鑿的臆測將解釋影響演化發展的環境與遺傳因素推理出來的未來地球十大新物種。
沼澤章魚
沼澤章魚,是科學家預測會在一億年後出現的地球新物種,別稱:沼澤八爪怪。主要棲息在孟加拉沼澤地區,重40鎊,可在沒有水的情況下生存4天。沼澤章魚體內的鰓片容量很大,像肺一樣,可以在潮溼的空氣中呼吸。這種章魚含有毒素,來源它的祖先藍環章魚,主要用來作為防禦武器。
大王陸魷
大王陸魷,是科學幻想未來2億年後的生物,8英尺長的陸地魷魚 棲息森林 重量可與大象媲美 ,雜食,在森林裡橫衝直撞,所向披靡,是森林中的霸主。它沒有骨骼,但有粗壯有力的腿,以支撐重達8噸、高達8米的身體。它的觸鬚長約5米,能抓取水果和樹葉。在從海洋到陸地的轉變過程中,它已進化出一套強壯的肌肉系統以支撐體重。它的腿部肌肉呈垂直和圓形。它能通過腿的交替運動,行走自如。當停下休息時,它會用類似軟骨的肌肉來彎開腿,形成一個支撐座承受身體重量。
捷樹魷
捷樹魷,是科學幻想未來2億年後的生物,是一種軟體動物,食性為雜食,生活在南極洲和北部雨林,能靈活地在樹枝上遊走,具有較高的智商。捷樹魷行動敏捷,成天開足馬力在枝葉間跳來跳去。它們的智慧程度和人類差不多,是一種喜歡群居的動物。有天敵來,它們可以用石塊趕走天敵。
螢光狂鯊
螢光狂鯊,是科學幻想未來2億年後的生物,在巴西的裡約熱內盧變成洶湧澎湃的海洋裡兇猛強大的掠食者。它們的遊動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25英裡,巨大的下頜具有毀滅性的力量,能輕易撕碎獵物,這種鯊魚的最主要特點是群體捕獵,並利用體側的生物螢光片,彼此發送信號。螢光狂鯊可以三個月不進食,然後利用具有電脈衝的嗅覺器官覺察到附近的食物。
放電魚
放電魚,是科學幻想未來1億年後的生物,體長1米、發電電壓僅600伏的電鰻是放電魚的祖先。長達4米的放電魚,它們粗糙的皮膚以及臉部和嘴角上的鬍鬚看起來酷似橫倒在沼澤地上的爛樹幹。它們進化出自我保護和捕獲獵物的技能,並在皮下形成一層剛硬的物質以保護體內組織。它們能放出1000伏特的瞬間電壓,頓時使獵物或者掠食者麻痺癱瘓。它們生命力頑強,通常飽食一頓就可以維持一周,其食物主要是沼澤章魚。
蔚藍追風鳥
蔚藍追風鳥,是科學幻想未來1億年後的生物,擁有4隻翅膀,其中2隻長在背上用於高空翱翔,另外2隻則長在腿部,有助於它們在樹林中穿梭。這種大鳥大部分的時間都在飛翔,它運用狹長的翅膀往上攀高,並同時打個小盹。它的高度一旦下降而且速度減緩時,便會施展第二副翅膀來飛行,並且攀得更高。它的祖先是鶴,素來以長途飛行與在偏遠地區撫養幼雉而聞名於世;這些偏遠地帶包括像是北極的凍原、中亞的大草原、以及高山的高原等。
幽靈水母
幽靈水母,是科學幻想未來1億年後的生物,它們可以長到10米那麼長。然而這個看似複雜的生物其實僅僅是一個水母。幽靈水母是漂浮著的巨型水母。它是一種特殊的水母,叫作管水母。未來1億年,它將是海中漂浮著的最大的生物。然而在當今世界中,我們也有管水母,它們被稱作「僧帽水母」。它們不是一個水母,而是由各種單個小水母組成的群落,它們在這個種群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有的用來捕捉食物,有的用來消化,有的用來運動,還有的用來繁殖後代。
巨龜
巨龜,是科學幻想未來1億年後的生物,這是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巨大的生物,也是古老的龜家族中最後一位成員,體積甚至比最大型的恐龍還要龐大。重約120噸的巨龜,比大象要重上24倍,站起來則有7公尺高,是一般人的4倍高。巨龜有豐富的植物可供攝食,每天可獲取590公斤的營養。它具有特殊的消化系統,胃部肌肉發達,專門設計來碾碎食物;腸子裡則充滿細菌,可以消化剩下來的花草大餐。
銀蜘蛛,是科學幻想未來1億年後的生物,未來的銀蜘蛛是群居生活的,由一隻女王所統治。銀蜘蛛共同努力的結果是,群山峻岭間布滿了巨大的蜘蛛網。這些蜘蛛網雖然可以捕捉昆蟲和小鳥,但事實上更多地是用來網拾植物種子。銀蜘蛛每天花費大量時間來收集網上的種子,然後帶回到集中存儲處。銀蜘蛛利用這些種子餵養波格鼠,將波格鼠養肥之後供銀蜘蛛女王享用。銀蜘蛛明亮銀白的外表能夠反射危險的紫外線。
翼飛魚
翼飛魚,是科學幻想未來2億年後的生物,由21世紀的一種鱈魚進化而成,已經進化出翅膀並能夠飛行。當在空中發現海裡的獵物時,它們以每秒8次的速度拍打翅膀俯衝向目標。與海鳥相似,它們在波浪上休息,在海岸懸崖上棲息。在遊行向飛行進化過程中,存在一定的生物解剖學變化。胸鰭進化成了翅膀;曾經左右擺動用於推行的尾鰭則旋轉了90度,允許飛魚上下擺動,有助於飛魚起飛;魚鰾失去用途了,進化成了肺;強健的顎和鋒利的牙齒突出在嘴部外面,這樣可以輕易地將獵物從海裡叼出來。
網絡配圖,文來源網絡,僅代表他人看法,未經證實之前以官方信息為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