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Paradigm這處北美最大的音響生產基地,工廠整整走了一天才看完,上千張照片整理起來煞費工夫,從中一一理出頭緒,這才更感受到Paradigm喇叭的自製率有多高。
音箱的組件比起插電器材來說,相對少得多,音箱箱體加上單元、分音器、配線與端子,大概就沒了,頂多講講裡面的阻尼物,可是如果我們細細講究,每一項組件裡面又包含許多零件,譬如喇叭有振膜、懸邊、彈波、音圈、磁鐵、框架等等,假如每一個地方都要自己做,那就是高度垂直整合,Paradigm就是這麼講究,幾乎什麼東西都自己來,擁有超高的自製率。
Paradigm的設計工程師Oleg Bogdanov告訴我們,為Paradigm幾乎儘可能自己製作零件,所以研發部門要密切與生產部門合作。現在Paradigm已經追上了最新的技術,就是使用3D印表機,Oleg說3D印表機是是工程師們的夢想成真,當他們早上畫好3D原型圖,下午就可以拿到樣品,開始測試是否可行,大幅加速了設計的速度。而且不光是單元,連音箱成品、分音器都可以利用3D印表機加速研發的速度。
行文至此,我們大致看過Paradigm如何在自家製作喇叭單元,其中比較特殊的地方是振膜從材料開始加工,我很少看到。此外就是Paradigm的產品樣式繁多,模具製作的數量也非常多,所以Paradigm乾脆自己製作模具與制具,要如此深化產業垂直整合,成本相當可觀,可是對Paradigm來說,這反而是降低成本的方法,靠快速研發與生產整合,在同一個工廠裡提升工作效率,靠資本投入提高效率,以強化Paradigm的產品競爭力。
看過Paradigm如何在自家工廠製作單元,下一篇我們要看Paradigm如何製作音箱與分音器。
敬請點擊「閱讀原文」
關注微信公眾帳號「視聽發燒網」,獲取更多更新快音響資訊。
添加微信號:sthificom 或掃描下圖二維碼進行關注。
動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