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梅縣:教育先行多點發力,提質擴容蹄疾步穩|梅縣區|教育|廣東...

2021-01-15 騰訊網

原標題:

教育先行多點發力 提質擴容蹄疾步穩

梅縣區多措並舉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高質量發展凝智聚力

3間改擴建小學集體亮相迎新,新增5400個優質學位;全省履行教育職責評價考核在北部生態發展區37個縣(市、區)中排名第三,位列梅州第一;全區高考優先投檔線上線人數同比增長42.5%,梅縣外國語學校優投率居全市第二,本科率保持95%以上高位……

通過應用網絡空間系統,打破了傳統的單向教學,實現師生雙向互動。

這是梅縣區堅持教育為先,找準突破口撬動教育發展取得的初步成果,也是梅縣區多措並舉,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梅縣區委、區政府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擠」出城區黃金地段建學校,突出抓教育政策落實、抓教學質量提升、抓學校環境優化、抓校園特色打造、抓尊師重教氛圍營造,全力推動教育提質擴容,為高質量發展凝智聚力。

增學位

啟動5項教育重點工程 新增1.3萬個學位

「看著孩子背著書包蹦蹦跳跳地走進校門,心裡很是興奮。做家長的,最關心的還是孩子的教育。」9月開學季,家長吳女士望著孩子的背影,久久駐足在梅縣外國語學校小學部嶄新的教學樓外。

近年來,隨著城市提質擴容步伐的加快,城區住宅增多、就業機會增加,農村人口逐漸向城區流動,加之「二孩」入學高峰到來,梅縣區新增學齡人口呈迅速上升趨勢。市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導致城區學校學位不足問題突出,「上學難」成了群眾最關心的問題。

以梅縣新城西片區為例,該地區商業住宅小區林立,周邊省、市、鄉鎮不少居民在此購房安家,人口逐漸密集。生活在該地區的學生紛紛到附近小學就讀,導致學校出現「大班額」的情況。

9月開學季,梅縣外國語學校新建小學部綜合樓「亮相」迎新。(南方日報記者 何森垚 攝)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2016年以來,梅縣區結合重點項目和民生實事工作,將位於新縣城黃金地段土地用於學校建設,先後投入約5.7億元(不含土地)新建、改建、擴建廣東梅縣外國語學校、廣東梅縣外國語學校富力城附屬小學、新民小學、德興小學等多所學校,緩解學位供需矛盾,避免中小學「大班額」問題。

今年9月,投入近2億元擴建的德興小學、扶大憲梓中心小學和梅縣外國語學校小學部集體亮相迎新,新增了5400個城區優質學位。「雖然是新教學樓,但完全沒有氣味,設施設備都很齊全,孩子在這兒上學,感覺特別放心。」家長何女士說。

補齊學位緊缺短板,需要堅持公辦、民辦「兩條腿」走路。

「內擴外引,雙管齊下,梅縣區始終堅持『強公辦、扶民辦』的辦學思路,在推進公辦學校擴建工作,增加學位的同時,積極推動華師華業外國語學校、廣外附設梅州實驗學校等民辦學校建設,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辦高端優質民辦學校,彌補公辦學校學位不足問題,合力充實教育資源,讓每個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梅縣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說。

目前,包括新建華師華業外國語學校(中學部)、廣外附設梅州實驗學校、梅縣外國語學校公園北路小學、梅縣區東山高級學校以及憲梓中學新建教學樓在內的5項教育重點項目工程已全面啟動,預計建成後可增加優質學位13050個。

在補足城區學位的同時,梅縣區在優化鄉鎮教育資源方面也從未落下。

近年來,梅縣區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完善鄉鎮學校教育設施、改善教學環境,提高鄉鎮學校辦學水平,重點支持城郊南口、畲江、城東等鄉鎮學校提質擴優,擇地新建了葉劍英紅軍小學,在留住轄區生源、緩解城區教育資源緊缺狀況的同時,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向邊遠薄弱學校輻射,推動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

增加學位供給,實現教育均衡,需要持續發力、久久為功。

未來3年,梅縣區將繼續加大投入,計劃新、改建東山中學客都人家分校、梅縣外國語學校三豐分校、程江鎮槐崗小學、松口鎮中心幼兒園、梅縣外國語學校三葵分校、程江鎮大和小學等學校,並在槐崗片區、高鐵片區、西片區規劃建設一所初級中學、小學、幼兒園,預計將新增學位1.57萬個學位。

提質量

多管齊下推動教學質量全面提升

梅縣外國語學校優先投檔線上線人數88人,優投率達35.3%,居全市第二,本科率保持在95%以上的高位。

高級中學在當年入學成績只有2人上「東中線」的情況下,實現「600分以上11人、優先投檔線200人、本科率88.28%」的歷史性突破。

……

2020年高考放榜,梅縣區各校捷報頻傳,創下歷年最好成績。全區優先投檔線上線人數比去年增長42.5%,同時,體藝生成績取得新的突破:1位學生考入中央美術學院、2位學生考入中國美術學院、1位學生考入北京體育學院。

一撇一捺悟文化,一筆一畫冶情操。書法特色課程是扶外小學開展德育教育的重要載體之一。

喜人成績的背後,離不開莘莘學子夜以繼日的努力付出,也離不開默默耕耘的科任老師。

「學校和老師一直給予我關懷和教育,特別是美術老師王老師在高考衝刺時期,還利用課餘時間每周三次幫我義務輔導。」以89分的藝考成績、534分文化科成績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的梅縣外國語學校學子蔣令涵說。

她口中的王老師,便是不久前被評為「梅州市教學工作先進教師」的王業康。「前期,她的文化科基礎很好,但術科不夠拔尖。學校各級領導都很重視,及時制定了蔣令涵美術高考專題培訓方案,還搜集了近十年廣東省聯考試題與中央美術學院等頂尖名校的校考試題及錄取辦法,開展針對性衝刺輔導。」王業康認為,好成績的背後,是學生刻苦努力、家長全力支持以及學校各級領導重視、各科老師共同培育的結果。

蠶絲吐盡春未老,燭淚成灰秋更稠。春播桃李三千圃,秋來碩果滿神州。教師,被稱為「教育第一資源」,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所在。

不久前,梅縣區召開慶祝2020年教師節大會,對566名教育工作先進個人受表彰,梅州市副市長、梅縣區委書記吳澤桐以及梅縣區領導還率隊走訪慰問部分離退休教職工和一線教師,進一步弘揚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激勵廣大教育工作者以先進為榜樣,愛崗敬業、開拓進取,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推動教學水平全面提升。

在此基礎上,梅縣區還整合區教師進修學校、區教育局教研室和區教師繼教指導中心等部門,於8月31日成立了梅縣區教師發展中心,下設辦公室、總務室和師德建設服務部、教師發展服務部、教研科研部、信息服務部、教師評聘促進部「兩室五部」。

「中心主要承擔梅縣區校(園)長、在職教師培訓,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及成果推廣、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推動教師教育信息化運用、提供教育決策服務等工作。」梅縣區教師發展中心負責人溫榮華說,接下來該中心將為梅縣區教育提供優質高效的教科研訓一體化服務,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水平,提高梅縣區教育教學質量。

在教育信息化改革浪潮中,要提升教學質量,離不開信息化支撐。不久前,教育部辦公廳下發了《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公布2019年度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普及活動優秀區域和優秀學校名單的通知》,梅縣外國語學校獲評優秀學校,為全省8所獲評學校之一。

「通過應用網絡空間系統,打破了傳統的單向教學,實現師生雙向互動,有助於實現學科重、難點的突破。」梅縣外國語學校信息中心主任葛小英說。

強特色

因「校」制宜推進校園文化建設

梅江河畔,上世紀二十年代由愛國華僑捐建的梅縣區扶外小學(原萬秋小學)靜靜矗立著。走進這座辦學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校園內,從教室到走廊,隨處可見書法元素點綴其中,現代化教學樓與之相得益彰,襯託出校園的寧靜和儒雅。

「書法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梅縣區扶外小學校長吳海燕告訴記者,目前該校正以「1+15+1」的書法教學模式開展書法教學,即每周上好1節書法課,每天15分鐘書法練習,1節書法興趣班輔導課。

一撇一捺悟文化,一筆一畫冶情操。

書法特色課程是扶外小學開展德育教育的重要載體之一。一直以來,扶外小學將素質教育擺在重要位置,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當輕緩動聽的古典音樂響起,學生們坐姿端正、握筆規範、神情專注,用心書寫每一個筆劃、每一個漢字,在漢字中感悟做人的道理,這就是學校想要達到的教學效果。」梅縣區扶外小學副校長李浩說。

在發力「增學位」「提質量」的基礎上,梅縣區還在「強特色」方面下苦功、做文章,因「校」制宜強化校園文化建設,提倡特色辦學,不斷創新教育方法,提升中小學生的綜合素質。

「小紅軍們」正在老師的指導下,興致勃勃地操作各式科技產品。

作為全國百所紅軍小學之一,葉劍英紅軍小學自建校以來就以傳承紅軍精神為使命,將紅色教育列為學校教育特色的發展方向,依託轄區豐富的紅色資源,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傳承紅軍精神的紅色教育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不僅要辦好教育,更要辦特色教育、高質量教育。」葉劍英紅軍小學校長肖任泉介紹,2019年底,葉選基科學實驗室在該校落成並舉行「科學文化進校園巡講」活動,引入電子北鬥衛星接收機信號解析設備、雷射雷達定位車、工業機械臂、履帶月球車等現代化科技教學設備,這是傳統老校與時俱進的一個表現。

回看梅縣區較為「年輕」的梅縣外國語學校,在建校之初就確立了鮮明的外語教學特色,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該校圍繞這一特點,推出外語文化節等「四大品牌活動」,通過形式多樣的外語主題活動,提升學生學習外語的熱情,提高學生素質,幫助學生開闊國際視野,營造了寓教於樂的外語學習氛圍。

此外,在體育方面,高級中學、華僑中學則是當地有名的「足球名校」。高級中學高中男子足球隊、華僑中學高中女子足球頻頻代表梅州、廣東參加徵戰國家級、省級校園足球聯賽,多次斬獲佳績。

高級中學高中男子足球隊正在校園內加緊訓練。

「每所學校都有其自身長期形成的傳統,有其特殊的文化沉澱,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要避免『全盤否定』式的大拆大建,要讓校園理念和歷史也參與到文化建設中來。」梅縣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形成富有學校特色的文化標識,讓其成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是學校打造特色校園文化的重要一步,也是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一環。

■相關

梅縣區獎教獎學蔚然成風

第十一屆香港「摘星計劃」助學行動為梅縣區8名相對困難學子發放每人每年6000元的助學金,直至大學畢業。

石扇商會為52名優秀學子、13名貧困學子頒發獎學助學金共11.3萬元,並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志傑回鄉勉勵學子。

南口、桃堯、松源、白渡、梅西等地先後舉行獎教獎學金發放活動,激勵學子們不負韶華、向夢前行,激勵教師們愛崗敬業、開拓進取。

……

鄉賢獎助情意重,學子折桂步蟾宮。紮根山區桃李滿,夫子丹心育英才。作為「文化之鄉」,梅縣區上下對教育事業的重視程度,從蔚然成風的獎教獎學傳統便足以窺見。

近期,梅縣區各地相繼開展獎教獎學活動。

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全區各商會、企業或個人對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和教師累計發放金額達563萬元。此外,曾智明先生、鄒錫昌先生等一大批鄉賢,還通過捐資建設教學大樓、興辦民辦中小學校等形式,大力支持家鄉教育事業發展。

「獎學活動讓我感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對我們的關心,我將以他們為榜樣,更加刻苦學習。現在考上了北京外國語大學,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成為一名翻譯人才,在國家對外交流方面作出一份自己的貢獻。」白渡鎮獲獎學子宋宇玉說。

「獲獎是對我們過去取得成績的一種肯定,今後將加倍努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期待能夠創造更好的成績,為我鎮教育事業作一份貢獻。」南口鎮獲獎教師林梅說。

「錦上添花」獎勵優秀者,還要「雪中送炭」資助貧困學子。據統計,2020年梅縣區春季學期共資助學生11430人,資助金額達1042萬元。同時,為382名大學生辦理生源地助學貸款,貸款總金額313萬元,確保每一位貧困學子都不會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

強區必先強教,富民必先啟智。在崇文重教的良好社會氛圍中,梅縣區上下正凝聚起推動教育發展的強大合力,不斷開創梅縣教育事業發展的新局面。

【來源】南方日報·梅州觀察

【記者】黃韜煒

【通訊員】劉洪橋 溫錫良 蕭瀟 曾健鋒

本版圖片均由梅縣區教育局提供

【作者】 黃韜煒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相關焦點

  • 梅州梅縣區召開教師節慶祝大會,566名教育工作先進個人受表彰
    會上,梅縣區委常委、統戰部長張小蘭宣讀了《關於表彰2019—2020學年度梅縣區教育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通報》,對廣東寶麗華集團有限公司等10個尊師重教先進單位、梅縣區高級中學等44個教育工作先進集體、黃代春等60名優秀教育工作者、管宇罡等301名優秀教師、王一苑等110名優秀班主任、何慈娟等65名教改積極分子、謝榮華等20名綜治安全先進個人、黃勇文等10名優秀法制副校長予以表彰。
  • 客家姓氏之梅州梁氏:梅州有個粵閩兩省共用祠堂,走出後人逾70萬
    梁亮勝曾在一次採訪中說道:「財產再多,只是一個數字,財富更多是一種責任,這是一個企業人應該思考和承擔的。」他捐贈設立了「絲寶光彩教育基金」「梁亮勝僑界科技獎勵基金」等公益慈善基金,在全國範圍內捐資建設小學、中學、大學學院,包括有24所絲寶中心小學,1所絲寶中學,以及武漢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學樓、華中科技大學啟明學院教學樓等。
  • 柴達木盆地在建水利工程「蹄疾步穩」
    海西州水利局供圖 中新網西寧11月24日電 (孫睿 郭曲太)「截至目前,海西全州落實各類水利項目共54項,主要涉及水庫、河道治理及防洪、農牧區飲水安全、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水利設施維修養護、山洪災害防治及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等項目,在建水利工程『蹄疾步穩』。」青海省海西州水利局工作人員陳文慧24日說。
  • 評論:「機場小地鐵」也要蹄疾步穩
    隨著國內多座大型機場加快改擴建的步伐,機場捷運系統也越來越多地從規劃書中走向現實:去年9月,上海浦東機場捷運系統投用,將原有的T1、T2航站樓同新建成的全球最大單體衛星廳連接了起來;昆明長水機場的衛星廳和捷運系統將在今年底同步投用;正在建設中的深圳機場衛星廳預計在明年投用,屆時也將有旅客捷運系統連接衛星廳和
  • 「走進客家社會:廣東梅州田野調查實作研習營」在梅州順利舉行
    2009年7月23—26日,由廣東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主辦、梅州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局和嘉應學院客家研究院承辦的「走進客家社會:廣東梅州田野調查實作研習營」在梅州順利舉行。來自臺灣的臺灣大學、聯合大學、交通大學、高雄師範大學、中央大學、屏東教育大學、南華大學、佛光大學、大仁科技大學等16所臺灣高校的47位碩博士研究生和青年教師,以及來自嘉應學院的十餘位本科生和部分青年教師共同參加了此次活動。廣東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副秘書長黃梅良同志參加了此次活動的歡迎晚宴。    7月23日,此次活動的開營儀式在嘉應學院客家研究院舉行。
  • 時評|邁好第一步 見到新氣象 - 梅州網 - 梅州新聞|梅州民生|客家|...
    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我們更要萬眾一心,繼續奮鬥,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  當前,平遠縣正堅持按照省委省政府「一核一帶一區」區域協調發展、「1+1+9」的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六爭六補」「123456」的思路舉措,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奮力推進「雙統籌」,主攻「一城一區一帶」,不斷開創建設「精緻小城·大美平遠」新局面,爭當生態發展區高質量發展示範縣,為梅州打造生態經濟發展新標杆、爭當生態發展區建設先行示範市和廣東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
  • 記梅州企業家伍達財
    伍達財,梅州市梅縣區石扇鎮紅南村人梅州騰達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社會職務有:梅縣區政協委員,梅縣區工商聯(總商會)副會長梅縣區石扇商會副會長,自強苦幹立宏願達財宗長是我的族兄,雖然認識已有經年,但平時交往並不多,只是在心底默默地崇敬著他!其實早想為他寫點什麼,苦於筆拙,始終未能動筆,實為憾事!然機會是有的,歲在已亥仲冬某日,因已有相約,我和總會常務秘書長榮新族兄一起來到財哥今年開業的遊泳館茶敘。
  • 國內最短直飛航線之一廣東梅州往返廣東深圳
    原先雲端機長我講過幾條廣東省內短航線,但沒有全部說全,這幾期再來補充補充。今天要講的是梅州梅縣機場往返深圳寶安機場的空中航線。這是10月13號福州航空FU7646航班從深圳寶安機場飛往梅州梅縣機場的飛行軌跡,機型為波音737-800,編號B1480。
  • 國內最短直飛航線之廣東廣州往返廣東梅州
    今天要說的這條航線是廣州白雲機場往返梅州梅縣機場的空中航線,這是一條廣東省內的航線。下面讓我們通過一張圖來了解一下吧。飛機與10:35分從白雲機場02L跑道起飛升龍,隨後飛機爬升到4800米左右的高度後便開始下降進近,11:20經過45分鐘的飛行飛機便降落在梅州梅縣機場。空中飛行時間僅有45分鐘,飛行距離也只有350km左右,可能乘客也就打個盹的時間飛機就到了。梅州梅縣機場很小。
  • 著名僑鄉廣東梅州工業產值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
    著名僑鄉廣東梅州工業產值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
  • 將梅州打造成為「銅箔之都」!11月26日,院士專家齊聚梅縣!
    掌上梅州訊 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2020年中國電子銅箔行業年會暨梅州市銅箔產業大會將於2020年11月26日至28日在梅縣區舉行,屆時將邀請院士、行業專家學者為梅州銅箔產業發展把脈問策。    會上,將宣布《梅州市銅箔、高端印製電路板產業集群發展規劃(2021—2025年)》《梅州市促進銅箔產業發展若干措施》《梅縣區新材料特色產業園規劃》等產業規劃和政策,並舉行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銅箔產業平臺建設、招商引資項目、金融授信等系列籤約和項目動工、投產啟動儀式。
  • 領略長壽梅州
    活動由廣東省自駕旅遊協會、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梅縣區人民政府、梅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聯合主辦,廣東高速車主節組委會、廣東客都文旅有限公司協辦。梅州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孫春明,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劉瑜梅,廣東省自駕旅遊協會會長鍾戈鳴、廣州對口幫扶梅州指揮部副總指揮、梅州市委副秘書長歐陽可員,梅縣區區委副書記、區長溫助民,市文化廣電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謝欽文,市政府辦公室四級調研員沈省華、廣東鈦馬車聯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明忠、廣東客都文旅有限公司董事長房巋、市旅遊協會會長謝斌等領導嘉賓,廣州市文廣旅遊局、梅州市文廣旅遊局等領導同志
  • 總書記重要講話激勵梅州幹部化特區精神為發展動力:充滿闖勁 激發...
    他表示,豐順接下來將組織各級各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以黨建為引領,立足生態發展區定位,主動服務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接服務深圳特區,不斷提高「引進來」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競爭力,謀劃推動重點項目建設、重點企業培育、重點領域發展,培育「五大百億」重點產業,實施「五個百億」投資工程,做好「六穩六保」工作,高質量建設「富美強」幸福豐順,
  • 梅州銅箔和高端印製電路板產業基礎不斷夯實,龍頭企業聚集,科研...
    (吳騰江 攝)  ●本報記者 嚴海苑  通 訊 員 謝鋒輝  最近,梅州銅箔產業發展形勢喜人:廣東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產5000噸新能源動力電池用高性能銅箔技術改造項目開機試產,銅箔產能再上新臺階;嘉元科技在梅縣區白渡鎮投資建設的年產1.5萬噸高性能銅箔項目順利推進,目前已進入廠房基礎建設階段;廣東超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產8000噸高精度電子銅箔工程(二期
  • 梅州推動建設柑桔類省級現代農業園紀實
    ●本報記者 吳麗伶 楊敏  梅州憑藉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條件和世代耕耘,獲得了「中國金柚之鄉」「中國蜜柚之鄉」「廣東臍橙之鄉」的美譽。  而在梅縣區,作為主要農作物的柚子,一直受累於種植標準化難題。為此,梅縣區金柚產業園加快了在這方面的探索。去年,產業園區就引進了中化農業,設立了MAP服務中心,採用「公司+基地(果農)+保價銷售」模式,從冬季柚園管理開始到採收,因園施策,技術人員根據長勢及病蟲害發生情況提出解決方案,同時記錄生產檔案,進行品質溯源的方法,為標準化管理提供了更細化科學的運作版本。
  • 廣東梅州大水面水庫養殖特點及面臨問題分析
    廣東梅州大水面水庫養殖特點及面臨問題分析2014-08-28 17:55: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農財寶典        瀏覽量: 7540 次 我要評論   近幾年來,廣東梅州水庫養殖迅猛發展。
  • 廣東梅州蕉嶺三圳鎮,客家鄉村家宴,盛情心領
    11月下旬,到訪廣東梅州市蕉嶺縣三圳鎮老友家中,已有兩年未見,以豐盛客家鄉宴款待,盛情心領,記錄下來與朋友們分享。廚房門上貼著:廚室生香。小時候家中客廳會有「家泰安康」,又或「身壯力健」,當時並無感覺,現在能感受到,這些美好的意願和祝願。
  • 廣東一座「寶藏」縣市,由梅州代管,有「小南京」的美稱
    廣東是我國的經濟強省,多年來位居國內第一,是我國的最受矚目的一座省份,境內不僅有兩大一線城市,還有兩大新一線之地,是國內知名城市匯集的地方,但今日小編說的不是這些知名大都市,而是廣州境內的一座寶藏縣市,它由梅州代管,而且有小南京的美稱,是梅州境內備受期待的一座縣市。
  • 寧夏教育聚焦九大產業 助力先行區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寧夏教育聚焦九大產業 助力先行區高質量發展   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離不開一支高素質技能型和實用型人才隊伍,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將在先行區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