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4 19:02:36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文越嶺
「為了維護世界的和平」,這句話在普通人聽來有些高大上。然而對於文越嶺來說,這就是他的從警經歷最真實、最生動的註腳。
文越嶺,44歲,現任大渡口區公安分局出入境管理支隊副支隊長,他還有另一個身份——中國第一支赴南蘇丹維和警隊隊員。2011年11月,文越嶺遠赴非洲執行為期一年的維和任務。期間,他先後擔任瓊萊州婦女兒童弱勢群體保護官、社區警務顧問、後勤保障協調官、警務培訓協調官等職務,因工作成績突出被聯合國授予維和勳章,榮立個人二等功。
「維和是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歷」,如今,時隔八年每談起這段經歷,文越嶺的眼神中總是閃爍著榮耀與自豪的神採。今年,他再次報名參加維和警察的選拔,並順利通過層層篩選和考核培訓,等待著下一次異域徵程的開啟。
△文越嶺的維和勳章
好男兒志在「遠方」
2011年,一個遠赴南蘇丹成為維和警察的機會,讓當時的文越嶺心潮澎湃。本是英語專業出身的他,又身為一名人民警察,這個機會與他一直懷揣的「維護世界和平」的夢想簡直不謀而合。
報名後,通過公安部和市公安局近乎「萬裡挑一」的層層篩選,文越嶺從全市公安系統中脫穎而出,入圍初次選拔。隨後他又參加了外語、體能、射擊、特殊駕駛、野外生存等項目的集訓,並最終以全科「優等」的優異成績順利通過聯合國選拔考試,成為了14名中國首批赴南蘇丹維和警察中的一員。
當問及加入維和警隊的初衷時,文越嶺先是笑著說:「好男兒志在四方嘛!」接著又鄭重地補充,「維護和平在我看來,真的不是一句空話,需要有人踏踏實實地去做些事情。」
看似簡單樸實的話語卻藏著極大決心。在得知文越嶺的決定後,父母和妻子的擔心從未停止。因為他們知道,當地瘧疾、登革熱等死亡率很高的疾病流行,武裝衝突也時有發生。為了打消家人的顧慮,文越嶺耐心地向家人解釋,南蘇丹的局勢比較平穩,當地的疾病按照科學的方法可防可控,並保證自己會照顧好自己。
「我們也知道,南蘇丹條件惡劣,但這是他心中的夢想,作為妻子確實很擔心,但我和女兒都支持他。」文越嶺的妻子說。
出徵前,一家人為文越嶺送行,留下一張合影。照片中妻子瘦弱的身影,4歲女兒尚懵懵懂懂的微笑,眼中充滿了對爸爸的無限崇拜,以及家中老人已然花白的頭髮,承載了文越嶺往後一年中最長的牽掛,也見證了他最大的毅力。
為了祖國的榮譽絕不掉隊
泥濘的土路,零星的槍聲,貧瘠的土地,百廢待興。剛剛結束了動蕩卻依舊不安,被聯合國宣布為非洲最不發達地區之一,這就是地處非洲東北部的南蘇丹。道路、水電、醫療衛生等基礎設施及社會服務嚴重缺失,高溫溼熱、物資貧乏、生存環境極度惡劣。
飲食和環境的不適應是最初的考驗。每日40-50℃左右的高溫,把營地的板房變成真正意義的蒸籠,來自重慶的文越嶺也有點吃不消。半生不熟的牛羊肉夥食,讓他飽受拉肚子的苦惱。由於物資極度貧乏,當地人主要的蔬菜以野菜為主,採買的話也只有運氣好時,能在市場買到番茄、洋蔥、馬鈴薯這「老三樣」,且價格高昂,算是偶爾打一次牙祭。
不過生活上的艱苦並不算什麼,心理上的壓力才是最難適應的。文越嶺最初被分配在某戰區。該地區人口眾多、部落密集。儘管英語是南蘇丹的官方語言,然而各部族大多擁有自己的語言,即使使用英語,也夾雜了大量的方言俚語和各種口音。在這種狀況下,如何開展好自己的工作,成為他每天鑽研的課題。不僅如此,該地區民間武器泛濫,並駐紮著政府軍、叛軍、部落軍隊等多種武裝力量,各種勢力間矛盾尖銳,衝突十分激烈。
背負著巨大的生理和精神壓力,同營區的五名維和警察有三人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先後染上瘧疾病倒了,文越嶺也沒能倖免。因醫療條件的簡陋,沒有特效藥,沒有醫療護理,他只能靠自己的免疫力和病毒做頑強鬥爭。患病的兩個禮拜,文越嶺每天一邊堅持工作一邊默念,「不能倒下,絕不能倒下」,中國維和警察「無遣返」的記錄和榮譽,絕不能因為自己而打破。
就是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文越嶺憑著努力和勤奮,積極開展工作、刻苦鑽研業務,很快進入工作角色,並憑藉紮實的警務技能和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多措並舉調動當地警察的積極性,圓滿完成武裝衝突戰後評估、未成年兒童權益保護和人身解救、警情治安形勢分析研判、指導培訓等多項危機四伏而極具挑戰性的工作任務。
在南蘇丹維和的一年中,他共培訓當地警察和輔警1500餘人次,為當地警方和聯合國提供工作建議、意見300餘條,為中國駐外機構和企業提供有價值治安狀況信息100餘條,幫(協)助2名中國公司海外員工脫困。
儘自己的力量守護最可貴的和平
除了日常的警務工作,每個月文越嶺還會參加2-3次長途巡邏,每次路程約200公裡左右。雨天泥濘不堪、天晴塵土飛揚的崎嶇土路,會把這段路程的耗時延長到兩三天。穿行在矛盾尖銳的各部落之間,不時遭遇的武裝械鬥都會是一場驚心動魄的生死考驗。
2012年5月的一次長途巡邏中,文越嶺和同事們遇到了兩個部落間武裝衝突後的場景。在烈日的炙烤下,到處是屍體和血跡,四散在道旁、房前,發出陣陣的腥臭。不遠處隱約的槍聲,讓文越嶺繃緊了身體的每一根神經。死神的陰影尚未走遠,但他們仍必須儘自己的職責。文越嶺與同事一起下車,第一時間深入案發現場救治傷員,開展勘察,固定證據,並進行調查。經走訪調查,在衝突中,整整一個村莊幾乎無人生還。
「那一刻,我的心裡『咯噔』了一下,我第一次覺得死亡距離我是這樣近,也第一次感覺到和平是多麼寶貴。」他說道。習以為常的國泰民安,令不少人麻木,只有見識過動蕩與騷亂,才更珍惜和平的來之不易,也才會更加忘我地投入到維護和平的事業中去。
同年11月,文越嶺在圓滿完成為期一年的聯合國民事維和任務後,回到家鄉故土,用守護平安一以貫之的熱情,在出入境外管崗位繼續發光發熱。
據悉,文越嶺已於近日通過聯合國維和警察甄選考試,時刻準備著重新背起行囊,奔赴異國他鄉,再次踏上他的「維和」徵程。歷經考驗,歸來時已成為在鮮花和掌聲包圍下的維和英雄,他為什麼選擇再一次出發?他說,維和是一種容易上癮的情結。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錢也 實習生 劉珂辰 通訊員 古旭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