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些關於嗓音的比較有趣的事,那就是為什麼主持人、播音員、歌唱家等這些人的聲音那麼好聽,那麼有磁性,那麼具有穿透力呢?哪怕是說那麼久唱那麼久也不累嗓子嗎?
該如何獲得這樣具有金屬音色的聲音呢?其實實際上來說這就是海氏丹田發聲法中「發聲位置的確定」。
同時也因為 他們的聲音帶有共鳴(即很多人說的「聲音有金屬色彩」)!「共鳴」可以幫助他們擴大音量、節省嗓子。
稍微接觸過物理知識的朋友都知道,聲波在物體之間共振會發出聲音,這種聲音我們管它叫做「共鳴音」。
講到這裡,我問大家一個問題,聲波在硬的物體之間共振的共鳴音強、還是在軟的物體之間共振發出的共鳴音強呢?
比如聲波在兩塊海綿之間共振、聲波在兩個金屬銅之間共振。
結果不言而喻,肯定是後者的共鳴音遠遠大於前者。
這樣說來,就能很好解釋普通人說話唱歌的聲音沒有那種金屬色彩,而受過專業訓練的主持人、播音員、歌唱家等人的聲音會帶有明顯的金屬色彩音——因為普通人發聲時聲音只能到達咽喉部(這裡的結構組織是軟的),而經過專業訓練的人士發出來的聲音能夠直達咽腔上端(即小舌頭後面的位置,它的結構組織是硬的)——這個位置就是海氏丹田發聲法提倡的發聲位置。
咽喉部發聲的聲音效果,聲音悶暗,不明亮。因為聲音的著力點全部在咽喉部位(俗話說的「嗓子眼兒」),聲音堵在這裡了,聲波不斷衝擊聲帶,長時間下來,嗓子不疼不嘶啞才怪!另外一個就是咽腔上端發聲的聲音效果。很明顯,這個聲音要脆亮。它的聲音的著力點全部在小舌頭後面的位置。這樣長時間地發聲,聲波衝擊的是小舌頭後面的位置,聲帶所受的壓力減輕了70%以上,自然說話久嗓子也不疼不嘶啞了!
接觸了海氏丹田發聲法提倡的這個發聲位置,才能觸碰到人體的硬質組織,才能很好地共振,這樣發出來的聲音會好聽、有磁性、有穿透力!
如何準確地尋找到這個位置,方法非常簡單。你會模仿「打呼嚕」就能找到了!「打呼嚕」的時候,你會發現小舌頭的後面有個肌肉緊張的部分在震動,這個震動的地方就是海氏丹田發聲法提倡的發聲位置;此外,說個傷大雅的例子——很多小孩子有鼻涕不會往外擤出去,他會往裡吸進去,吸著吸著就到嘴裡了,鼻涕從鼻子後端進入嘴裡的那個位置,也就是發聲位置;那麼怎麼訓練自己的嗓音,才能獲得這種金屬音呢?!一一用「嬰啼法」。模仿一下嬰兒的啼哭,仔細體會聲音集中在發聲位置上的感覺。發聲的時候感覺聲音到達這個位置,聲音的金屬音色就慢慢出來了。
分享完了這麼多的改善嗓音技巧,你是不是對以後的唱歌有更多的進步呢?其實無論是學唱歌還是鍛鍊自己的嗓音都不是特別困難的,困難的只不過是你不願意繼續堅持的想法。
無論是學習什麼技能,堅持非常重要,甚至比唱歌的知識還要重要,所以,加油,一定要相信自己的,把嗓音練好會有更多的人喜歡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