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思維活動其實就是量子糾纏

2020-11-06 學習毅大力

人為什麼會有思維?再聰明的機器人為什麼沒有思維?

近代科學研究可以證明,思維活動其實是大腦中的電子在高速的傳遞信息,互相影響,從而產生了互動作用。因為這些電子是在你大腦極小的距離空間中(這個距離可以忽略不計,約等於為0)做超過光速億萬倍的速度運行,因此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種通過量子糾纏行為互相傳遞信息的過程。

天文數字級別的量子糾纏活動就形成了電波(這裡暫時把它稱為電波,因為目前科學界中沒有一個名詞能夠定義這種載體)。電波主要負責把我們外界受到的刺激,找到歷史上曾經有記錄的大腦資料庫裡進行對照,並迅速形成決策。

舉個例子,如果我們準備吃飯了。一旦這個想法起念,大腦會迅速到跟吃飯相關的數以億萬計的各個資料庫去搜索相關信息。比如說,你歷史上曾經吃過一種紅燒帶魚,當時印象非常深刻。大腦就會瞬間提醒你,是不是可以吃紅燒帶魚。當然這都是瞬間的一個信息通知,都是在你潛意識裡和其他你所知道的成千上萬的各種其他食物同時湧現出來的。

潛意識如果決定紅燒帶魚是你這次的最優選擇的話,就會把它提到你的主意識當中來,你這次就決定吃紅燒帶魚了。可能你自己也沒有意識到,其實在潛意識當中,跟紅燒帶魚相比較,你已經瞬間槍斃了其他成千上萬種的選擇。

如上所述的一些理論目前只有業界相關的專家或者哲學能力超上的朋友能夠看到,僅供大家參考。

我的讀者,我們的未知領域是不是很神奇,希望能夠聽到你的想法。

相關焦點

  • 102思維模型:量子思維一在糾纏中躍遷
    隨著中國在量子力學研究領域的領先,公眾越來越對量子力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其實量子不僅是一個熱門的學科,更是影響一個國家科技實力的重要標誌,它直接奠定了原子彈、核技術、光學、半導體工業等領域的物理基礎,在量子計算、信息加密等現代高科技領域大顯身手。有人說,量子力學是科學史上最為精確地被實驗檢驗了的理論,可以說是人類智力徵程中的最高成就。
  • 蟲洞只是科幻作品裡的理論,超光速飛行只能以量子糾纏的方式進行
    引力的本質是物體對空間的彎曲度,但要想製造出理想的蟲洞別說太陽的質量,就是一個黑洞它所能摺疊的空間也是有限的,這個是可以計算出來的。也就是在黑洞的事件邊界內,任何兩點間的距離都是零,蟲洞隨黑洞而生,在事件邊界外對空間的摺疊根本達不到瞬間傳送的程度。所以我認為蟲洞只存在一些科幻作品裡。第二可能是量子糾纏,因為量子糾纏不受距離的限制,宇宙中任意兩點間的量子糾纏是不需要時間的。
  • 《易經、平行世界、玄學、多維空間、量子糾纏、思維、夢境、天堂、鬼神、右腦》
    這裡又需要再解釋一下量子糾纏。很榮幸,前幾天看新聞,說:「2018年7月2號中科大成功實現18個量子糾纏再次刷新世界紀錄」!說白了,我們的人就是量子組成的,也可以完全分解完變成量子。每一個量子都會有一個對應的量子,甚至多個。當我們做的每個動作,每一個思考,每件事情。都會有,另外一個空間的我們同樣做著,而且可能還有一些我們現在還搞不清的分支。他們可能就是在另外一個平行宇宙。同時量子糾纏也可以讓人類瞬間轉移,就是把自己分解成量子,然後在另外一個空間按照一定編碼重新組合,就打到了,讓物質瞬間轉移。
  • 意識不只存在於大腦,可能是受量子糾纏
    今天小編說就是人類的大腦秘密,相信大部分對大腦了解不如宇宙知識的十分之一。因為人類的大腦比宇宙的秘密還要多,甚至結構層更加縝密。對於宇宙還太多一系列的軟體來進行探查,反倒人類大腦真正運作才是束手無策問題。大腦是組件中人類最重要的一個「零件」,這個理論說法都是由科學家理論充分說明了這一切。
  • 你的大腦是臺量子計算機!人腦產生意識或因量子糾纏
    在構建量子計算機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將不同的量子比特通過量子糾纏(entanglement)的方式連接起來,不幸的是,量子糾纏處於一種非常脆弱的狀態,周圍環境中任何一絲輕微的擾動都可能使其消失無蹤:哪怕只有一個光子無意中撞上了一個量子比特,整個量子糾纏就會因為發生退相干而分崩離析,徹底摧毀整個系統的量子特性。
  • 人類大腦被禁錮?量子糾纏揭示了:學習或只是激活部分意識
    自己的大腦和宇宙之間,一直存在微妙的聯繫,憑藉大腦就可以理解宇宙之中的真理。其實這種感覺,以及你理解到的信息,並不是你學習而來的,而是大腦本身就存在了這些信息。有科學家表示,知識其實一直就在人腦當中,而人類的學習只是將其觸發,然後激活而已。
  • 量子糾纏產生了意識?你是什麼看法?
    量子理論的另一個特性在於它允許量子態的物體在不接觸的情況下相互糾纏,這讓量子計算機的效率遠遠高於任何傳統的計算機。事實上,彭羅斯就曾指出量子計算機能夠同時處理多個問題,再通過多種途徑整合不同問題的答案,這或許是大腦非凡智慧的關鍵。
  • 一個生物學家對生命之謎不懈追問:物質與意識、第六感、量子糾纏
    大家也許會疑問,本公眾號倡導的是認知升級和終身學習,可為什麼會反覆提到哲學和科學,尤其是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諸如此類的一級學科,其實很簡單,認知升級,無非就是升級兩個方面:信息量和思考力。那麼,無論是知識信息還是思考邏輯,哲科思維都是最底層的編碼,所謂哲科思維,就是以哲學和科學為基礎的認知方法和體系。
  • 【新發現】人類大腦就是臺量子計算機:如此神奇
    但如果這個假設能夠得以證實的話,那麼也就是說量子效應可能確實會影響人類認知。去年年底,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物理學家Matthew Fisher在《物理學年鑑》上發表了一篇論文,文中提出磷原子的核自旋可以作為大腦中的初級「量子比特」,(也叫作量子位,qubit)這使大腦能夠像一個量子計算機那樣運作。 人類大腦是臺量子計算機?量子物理能解釋意識嗎?
  • 大腦如何產生自由意識?源於其原子核自旋的相互糾纏
    他是材料量子特性的專家,曾在IBM任職,後來轉到微軟負責開發量子計算機。現在,費希爾是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卡弗裡理論物理研究所的教授。2015年,他獲得了美國物理學會的奧利弗·E·巴克利凝聚態物理學獎。值得一提的是,很多該獎項的獲得者都贏得了諾貝爾獎。事實上,他的研究課題讓許多物理學家避之不及。「大腦思維的產生是否源於量子機制?這是一個完全合理的問題。」費希爾說。
  • 心靈感應會不會是一種特殊的量子糾纏現象呢?看看科學家怎麼說
    在量子力學裡,當幾個粒子在彼此相互作用後,由於各個粒子所擁有的特性已綜合成為整體性質,無法單獨描述各個粒子的性質,只能描述整體系統的性質,則稱這現象為量子纏結或量子糾纏。而量子糾纏現象只存在於量子世界中,經典力學中,我們找不到類似的現象。簡單來說,量子糾纏就是幾個量子集合到一塊,成為了「好哥們」,它們之間有了很深厚的感情。
  • 靈魂真的是量子糾纏的產物嗎?
    之前曾經發了一篇文章討論靈魂是不是暗物質,很多網友都表述了不同的看法,其中有些看法其實我個人覺得很有道理,比如說靈魂不屬於物質範疇,而是一種能量,那能量又是什麼呢?網友的解釋小編沒太搞懂,所以 就去查了相關資料,就查出來的資料而言,小編覺得有一種量子糾纏理論來解釋靈魂的某些特異特徵也是蠻有意思的。
  • 量子糾纏和靈魂伴侶
    眼睛接收到光波就是光明,沒有接收到就是黑暗。所以世界上本來是沒有光明和黑暗這兩樣東西的,我們被自己的大腦蒙蔽了的。同樣的,花的顏色,這個也是被我們的大腦蒙蔽了的。也不能怪我們的大腦,由於常年累月看到如此,都司空見慣了。太陽光照射在花上,反射回來的光波,如果是紅色波長的光,此花就顯示是紅色;如果是紫色波長的光,此花就是紫色。
  • 通過量子糾纏來討論靈魂是什麼
    最後就是我們的夢境,夢境裡的很多場景,我在現實中都想像不出來,是什麼生成了我夢境中的這些場景,夢境中的我,是我嗎?如果是我,可我又無法左右自己的行為,也就是夢裡的自己要做什麼,必須按照夢境中的「劇本」來做,這個意識又是誰的意識?對於如上幾點的描述,我的想法已經超越了我的語言能力。
  • 為什麼量子疊加和量子糾纏不能讓人看個明白?
    答:其實我們換一個思考角度,就不難理解量子力學中的「怪異」,原因是:我們人類的思維方式存在局限性。
  • 人的大腦是一臺量子計算機嗎?量子效應在大腦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大腦就像一臺經典的電腦量子計算機必須處理經典計算機沒有的各種問題。其中一個在量子物理學中被稱為退相干。波函數是變化無常的。它們喜歡從量子系統的外部分散開來,並與其他各種各樣的東西糾纏在一起。眾所周知,量子物理學是很難解釋的,觀察者通過測量波函數並強迫波函數進入一個可觀測的特徵態來引起波函數的崩潰。在馮·諾依曼的量子力學數學基礎中,他推測稱這個結束了觀察鏈的觀察者為「抽象的自我」。另一方面,在許多世界的解釋中,量子測量的每一個結果都是同時實現的,因為觀察者本身被視為一個量子系統,因此與被測量的量子系統的波函數糾纏在一起。
  • 諾獎級猜想:意識的本質是量子糾纏?
    「這是要創建一個 量子糾纏 教嗎?」的質疑言猶在耳,中科大常務副校長潘建偉院士就於2月3日在一篇報導中就量子糾纏、人類和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簡稱AI)三者的關係亮明了自己的觀點:「人類大腦裡面的思維機制和量子糾纏、量子疊加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 為什麼量子疊加和量子糾纏讓人更加迷茫?
    量子疊加和量子糾纏,是量子力學中很抽象的概念,甚至目前沒有誰,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奧秘。
  • 墨子號量子衛星,讓量子糾纏走出實驗室
    墨子號量子衛星,讓量子糾纏走出實驗室一提到量子,大家都是一頭霧水,那麼到底什麼是量子呢?量子指的是:如果某物理量存在最小的、不能再被分割的基本單位,那麼這個物理量就是量子化的,這個最小的基本單位就是量子,量子來自拉丁語,本意是「有多少」的意思,表示:相當數量的某物質,量子這一概念的提出是量子力學區別於經典力學的首次突破。如果還不懂,就刪耳光了哦。
  • 量子糾纏新發現,更加穩定,「心靈感應」或不是夢想
    量子糾纏,通俗點講就是兩個粒子相互之間連接的一種關係,這種連接關係是無視兩個粒子之間的距離的,也就是說,不管兩個粒子之間相隔多遠,如果其中一個粒子發生了某種變化,另一個粒子會感應到,並作出與前一粒子相同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