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需要首先確定幾個假設是正確的:其一,宇宙年齡為138.2億年;其二,按照最新的研究成果,星系團的平均直徑為500萬秒差距年;其三,生命以星系團(群)為基本單元,每個星系團只能產生一兩個生命群落;其四,所有的文明都發源於碳基生命。上面這四個假設都有相當的研究成果、相應的發現、堅實的理論基礎相佐證,下面我們就基於此來推論。
最新的研究成果認為宇宙的年齡為138.2億年,那麼,在我們把宇宙看成一個整體的情況下,宇宙的最大半徑應該為138.2億光年,而絕不可能是網上傳說的940光年。後者是建立在宇宙空間的膨脹速度大於光速的這種謬論基礎上的結論,這完全是不可能的。根據統一資訊理論,宇宙所有的物質包括空間都是由一個個極限粒子疊加而出的,根本不可能存在沒有任何物質的空間,因此由物質合成空間的最大速度也只能在光速以下。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一個整體的宇宙,無論其內部怎麼膨脹,其邊緣的膨脹速度也只能在光速以下,故宇宙的最大半徑也只能為138.2億光年。
星系團(群)的直徑有多大?小的星系團如本星系群由銀河系以及包括仙女星系在內的40個左右大小不等的星系組成。大的星系團如后髮星系團有上千個比較明亮的成員星系,如果把一些暗星系也包括進去,總數可能上萬。但像這一類範圍大、星系眾多的星系團是不多的。平均而言,每個星系團團內的成員數約為130個。星系團的線直徑相差不大,平均約為500萬秒差距,即約為3.26×5000000=1.63×107光年。
星系團
生命以星系團(群)為基本單元。地球生命的誕生完全是基於所在星系的種種機率極低的有機結合,是基於太陽系、銀河系、本星系群等系列天文結構單元逐級呼應而成,地球及其生命系統是整個銀河系集體協同的精華結晶,它們似乎都是為孕育生命的使命而為。由於星系中能夠產生這種有機協作的概率極為微小,地球有可能是我們所在本星系群的唯一生命家園。基於此,我們可以把地球生命產生的概率推算到整個宇宙,其結果是平均每個星系團(群)大約產生1個生命群落。
宇宙很可能存在非碳基的另類主體世界,但這只能是一種理論猜測,因此,我們在這兒先不考慮非碳基世界的文明。
在一般情況下,星系團之間的距離不可能低於星系團的半徑,否則它們就會發生相互兼併的現象。因此,我們可以把星系團連同它周圍的空間看成為一個以星系團直徑為半徑的球體存在空間,以此作為星系團之間的最小容積,這樣我們就能大體計算出宇宙最大擁有多少個星系團,從而也就知道宇宙最多有多少個文明世界了。
根據上述數據,在我們將宇宙和星系團都近似估算為球狀的情況下,我們可以計算出宇宙最多擁有的星系團數量如下:
(4/3)πR^3 /(4/3)πr^3 =R^3 /r^3=(1.382×10^10)^3 /(1.63×10^7)^3=6.1×10^8=6.1億個星系團。
這就是說,按照上述理論和數值,整個宇宙最多擁有大約6億個不同的生命世界,如果所有的生命世界都能進化成文明的話,那麼,宇宙現在擁有的文明最多大約也只有6億個。當然,由於人類對宇宙的認知遠遠不夠,而現在科學家也只是發現了上萬個星系團,故所得出的這個數值只能算作目下的估值。
往期精彩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