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3.13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說宇宙有一百多種元素。我想,是《元素周期表》上的一百多種元素吧?
《元素周期表》上的一百多種元素是地球上的一百多種元素,除了月球人類短暫停留過以外,其他星球去都沒有去過,如何知道宇宙有多少元素?
我分析過《元素周期表》一百多種元素的內部結構,除了前五周期元素可以依次演變之外,從第六周期開始發生跳躍式改變,並且每一周期由32個元素組成。
元素的形成離不開客觀環境,重力條件是因素之一。所以,不同重力條件可能形成不同的化學元素。
地球只有兩個對偶層次,初始層次可能形成前五周期化學元素,第二對偶層次可能從地核開始,出現第六周期化學元素。第七周期元素地球只有寥寥數種,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對偶層次,所以地球只有一顆月球伴隨。當第七周期元素完整形成以後,地球一定會有第二個月球出現。
通過星系分析主星結構目前還是我的個人看法,依據正負電荷對偶聚集、正反物質星球對偶形成的客觀規律,還是有一定科學性的。據此,太陽擁有十五周期元素,太陽系的四顆巨行星全部擁有十一周期元素,分別擁有多少化學元素是可以計算的。不能計算的是不知道多少對偶層次的星球,例如銀核擁有多少對偶層次我們無從知曉,也就不能計算擁有多少化學元素。
任何化學元素在它們形成的環境中都是相對穩定的,未必具有放射性。所以,環境改變影響元素的穩定性毋庸置疑。第十五周期元素在地球表面一定具有放射性,並且半衰期非常短,可能迅速瓦解,是非常危險的!太陽表面的熊熊烈焰中是否有核心元素的迅速瓦解,也未可知,十一層結構(八大行星和兩個小行星帶的對偶層次加初始層次)累積的火山爆發一定是非常壯觀的!
銀核可能有數千層次,星系層次加一就是銀核層次,擁有化學元素的數量也是可以計算的,原子的大小、蘊藏的能量真是難以想像!
太陽表面的熊熊烈焰除了火山爆發,還有宇宙射線衝擊、星際正負電荷交流產生的光子,後者是經常性因素和主要原因,特此說明。
宇宙浩瀚無際,我們對地球都知之甚少,何況難以到達的其他星球,只能理論分析提出各種猜想,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