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發現兩棲類新物種——黃連山掌突蟾

2021-01-08 央視新聞

黃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綠春縣,屬哀牢山南延餘脈,生物多樣性豐富。去年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與雲南黃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開展了兩棲爬行動物調查,此次調查期間採集到的4號掌突蟾標本經過形態學和分子系統發育學分析,確定為一新種——黃連山掌突蟾。近日,這項成果刊登於國際分類學期刊Zookeys。

新種黃連山掌突蟾的模式標本採集於黃連山丫口管護站,海拔約為1930米,包括雄性正模標本和3號雌性副模標本。經科研人員研究,分布於紅河以西的黃連山掌突蟾與分布於紅河以東的費氏掌突蟾構成姊妹支系。同時,該種顯著的形態特徵為:體型小(雄性僅22.4mm,雌性25~26.4mm);體背皮膚十分粗糙,具密集的痣粒、錐狀疣粒和皮膚稜;趾間微蹼,趾側具窄緣膜;腹部具規整的黑色大斑塊。

目前,黃連山掌突蟾僅知分布於黃連山保護區丫口管護站。調查期間,所有的個體均發現於一條盤山公路的排水溝渠內,遠離水源。該種的繁殖季節亦未能確定。新物種黃連山掌突蟾的發現使黃連山保護區兩棲類動物增加為2目9科15屬44種。

(總臺央視記者 李常明)

(編輯 王法)

相關焦點

  • 雲南發現兩棲類新物種——黃連山掌突蟾
    雲南發現兩棲類新物種——黃連山掌突蟾 2020-11-16 1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雲南發現兩棲類新物種黃連山灌樹蛙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記者1月2日從雲南黃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在黃連山掌突蟾這一新物種被發現後,又一新物種黃連山灌樹蛙(Raorchestes huanglianshan)在黃連山被發現,其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ORIGINAL ARTICLE期刊。
  • 黃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再現兩棲類新物種
    繼黃連山掌突蟾Leptobrachella aspera這一新物種被發現後,又一新種黃連山灌樹蛙Raorchestes huanglianshan 在黃連山被發現,其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 ORIGINAL ARTICLE期刊。
  • 雲南新發現5個兩棲類物種
    雲南新發現5個兩棲類物種 2020-05-16 04: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雲南動物家族再添新丁!黃連山保護區發現新物種,取名……
    圖片據ORIGINAL ARTICLE 期刊 1月6日,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從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位於紅河州綠春縣境內的黃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再現兩棲類新物種,取名為黃連山灌樹蛙。這是繼黃連山掌突蟾後的又一新種。
  • 雲南省邊境新發現5個兩棲類物種
    雲南南部的邊境區域屬於印緬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有著極為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近期,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調查新發現5個兩棲類物種,其中3個為新物種,2個為我國新記錄物種。基於長期跨越邊境的系統調查研究,車靜課題組對我國境內及鄰近東南亞國家的掌突蟾屬物種多樣性開展了工作,結合形態學和分子數據進行的整合分析研究,進一步確定,地方特有種和同域物種分布是掌突蟾屬物種的常見分化模式,在文山小橋溝自然保護區同域就共存4種掌突蟾屬物種,包括兩個新種(黃腺掌突蟾和費氏掌突蟾)和兩個中國新紀錄(布氏掌突蟾和夜神掌突蟾);而雪山掌突蟾是目前在中國發現的海拔最高的掌突蟾屬物種
  • 雲南發現5個兩棲類新種
    盈江掌突蟾    盈江掌突蟾和紫棕掌突蟾的發現將中國掌突蟾屬的物種數量增加到11種,進一步揭示了中國掌突蟾屬的物種多樣性被低估,值得分類學家進一步關注。  記者從中國兩棲類網站獲悉,科研人員在德宏和文山發現無尾兩棲類新種5種,其中4種在德宏盈江發現,另一種在文山發現。
  • 雲南再添5個兩棲類物種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文凌)記者6月15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車靜團隊經過多年長期跨越邊境調查研究,在雲南邊境地區發現了掌突蟾屬3個新物種及2個中國新紀錄物種。此外,一疑似新種待研究確定。
  • 深圳發現野生動物新物種:劉氏掌突蟾、廣東頸槽蛇
    原標題:深圳發現野生動物新物種:劉氏掌突蟾、廣東頸槽蛇   原標題:深圳發現兩陸生野生動物新物種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林清容文/圖)昨日,記者從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處獲悉,摸底全市陸生野生動物資源的調查取得可喜進展,不僅基本摸清了深圳野生動物資源的現實狀況,增加了6個物種在深圳地區的新分布記錄,更為重要的是首次發現了劉氏掌突蟾和廣東頸槽蛇2個陸生脊椎動物新物種,這些新物種的發現是深圳市野生動物調查研究史上的重大科研成就。
  • 中國學者在西藏墨脫髮現2個兩棲類新物種
    近年來,我國學者在墨脫縣境內已發現了多個兩棲類新物種,暗示了該區域的生物多樣性水平仍被低估。角蟾屬Megophrys隸屬於角蟾科Megophryidae,是一類生活在熱帶及亞熱帶森林溪流的蛙類,其分布範圍西起喜馬拉雅山東段南麓,東到我國華東,南至印度尼西亞及菲律賓。該類群具有較高的物種多樣性,截至目前包含了109個物種,而近一半的物種是近十年被發現的。
  • 中國學者在西藏墨脫髮現2個兩棲類新物種[組圖]
    近年來,我國學者在墨脫縣境內已發現了多個兩棲類新物種,暗示了該區域的生物多樣性水平仍被低估。角蟾屬Megophrys隸屬於角蟾科Megophryidae,是一類生活在熱帶及亞熱帶森林溪流的蛙類,其分布範圍西起喜馬拉雅山東段南麓,東到我國華東,南至印度尼西亞及菲律賓。該類群具有較高的物種多樣性,截至目前包含了109個物種,而近一半的物種是近十年被發現的。
  • 深圳現5個新物種 你見過廣東頸槽蛇嗎
    南方網:9月13日,記者從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處獲悉,摸底全市陸生野生動物資源的調查取得可喜進展,不僅基本摸清了深圳野生動物資源的現實狀況,增加了6個物種在深圳地區的新分布記錄,更為重要的是首次發現了劉氏掌突蟾和廣東頸槽蛇2個陸生脊椎動物新物種,這些新物種的發現是深圳市野生動物調查研究史上的重大科研成就。
  • 雲南這個寶藏地方發現20個動植物新種!
    △盈江掌突蟾△高黎貢白眉長臂猿先後發現盈江掌突蟾、紫棕掌突蟾、盈江兩頭蛇、盈江竹葉青、銅壁關棘蜥等7個爬行類新種,發現天行長臂猿1個靈長類新種——高黎貢白眉長臂猿。△紫棕掌突蟾【相關新聞】雲南金平發現苦苣苔科一新種——金平奇柱苣苔再添新成員!大理南澗無量山發現5個蜘蛛新種10個新種首次亮相!雲南鳥道雄關今年環志候鳥136種3083隻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陳政)、圖片來源雲南銅壁關自然保護區和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校對:朱詠梅編審:趙梅圭
  • 全球首次發現5種新品種植物,竟然全在綠春黃連山!!
    ,從2012年至2015年,科研人員在日常科研監測工作中,發現野生植物石豆蘭、石斛、堅唇蘭、三角蘭、蕎葉秋海棠5種中國新記錄植物。蕎葉秋海棠↑此外,科研人員還發現了喜馬拉雅紅豆杉、伯樂樹、雲南穗花杉3種國家一級瀕危植物,黑殼楠、克倫針苞菊、腺葉木犀欖、縫線海桐、樟葉槭、黃花石蓮、大葉秋海棠、思茅遠志、蕉木
  • 生物多樣性 | 新物種亮相!
    生物多樣性 | 新物種亮相!大葉可愛花動物銅壁關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先後發現盈江掌突蟾、紫棕掌突蟾、盈江兩頭蛇、盈江竹葉青、銅壁關棘蜥等7個爬行類新種,發現天行長臂猿1個靈長類新種,高黎貢白眉長臂猿。
  • 科學家發現極罕見「超級地球」;日本39縣解除緊急狀態丨科技早新聞
    安倍晉三表示,這是回歸「新的日常生活」的起點。新發現●據外媒14日消息稱,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利用引力微透鏡技術,發現了一顆極其罕見的「超級地球」,研究人員稱這是一顆人類目前發現的極少數的邊境調查新發現的5個掌突蟾屬物種。
  • 浙江仙居國家公園發現兩棲動物新物種「仙居角蟾」
    圖為:仙居角蟾 吳軍 攝中新網台州1月22日電(記者 範宇斌)22日記者獲悉,浙江仙居國家公園內發現了一個兩棲動物新物種——仙居角蟾。這是迄今中國發現的第517種兩棲動物,隸屬於兩棲綱無尾目角蟾科角蟾屬。
  • 雲南又發現新物種!名字很可愛,為什麼雲南會有那麼多新物種
    我國雲南地區,因為氣候多樣性和複雜的地貌特徵,自古以來,就是生物們的重要棲息地,根據數據統計,我國脊椎動物和獸類動物中的53%、昆蟲類動物的52%、鳥類動物的65%,都生活在雲南,而且其中包含著多種珍稀物種,甚至有一些只分布在雲南地區。此外,由於特殊的生態環境,雲南也不斷有新的物種被發現。
  • 雲南這個寶藏地方發現20個動植物新種
    近日,記者從雲南省德宏州銅壁關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獲悉,近年來,德宏州新發現一批動植物新種及新紀錄物種。
  • 新記錄!雲南黃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蘭科植物新種
    近日,雲南黃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保護區內開展巡護工作時發現了保護區原來沒有記錄到的蘭科植物——長鬚闊蕊蘭。此次在保護區內發現長鬚闊蕊蘭,使保護區原記載的蘭科植物增加為59屬186種。其中長鬚闊蕊蘭,產於我國江蘇、江西、浙江、臺灣等地,生於海拔250米一1340米的山坡草地或林下,此次在保護區新記錄到的長鬚闊蕊蘭,為其在雲南紅河州的分布新增了一個記錄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