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節氣:歲寒又冬至,團圓正當時

2021-01-17 瀟湘晨報

【今天,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

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

①冬至,「數九寒天」開始;

②冬至是北半球全年晝最短、夜最長的一天;

③冬至節氣第一天,即一九第一天,「九盡桃花開」,天氣就暖和了;

④「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北方會吃水餃,南方則有吃冬至湯圓、長線面的習慣。

冬至簡介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2個節氣,鬥指子,太陽黃經達270°,於每年公曆12月21-23日交節。冬至是太陽南行的極致,這天北半球的太陽高度最小。冬至這天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太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冬至是太陽南行的轉折點,這天過後它將走「回頭路」,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南回歸線(23°26′S)向北移動,北半球(我國位於北半球)白晝將會逐日增長。

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時間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並且越往北白晝越短。冬至日的白晝雖短,但是冬至日的溫度並不是最低;冬至之前不會很冷,因地表尚有"積熱",真正寒冬是在冬至之後;由於我國各地的氣候相差懸殊,這天文意義上的氣候特點對於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時至冬至,標誌著即將進入寒冷時節,民間由此開始「數九」計算寒天(民諺:「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

冬至三候

冬至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動

冬至三候是什麼意思?

蚯蚓結: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

麇角解:糜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糜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糜感陰氣漸退而解角。

水泉動:由於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溫熱。

冬至民俗

一、冬至祭天

「祭天」即是古代的「郊祀」禮,是歷代帝王禳災祈福的一種方法,是冬至日必須舉行的一種儀式。《周禮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於祈求國泰民安。《後漢書禮儀》:「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唐宋時,以冬至和歲首並重。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清嘉錄》則直言:「冬至大如年。」漢人自古冬至需拜天祭祖,而今國內只有潮汕地區延續此習。

二、南吃糰子

冬至吃湯圓,是我國江南地區的傳統習俗。湯圓也稱湯糰,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所以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每逢冬至日清晨,南方各家各戶都會開始磨糯米粉,並用糖、肉、萊、果、更豆、蘿蔔絲等做餡,包成冬至團。不但自家人吃,亦會贈送親友以表祝福之意。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老上海人是最講究吃湯圓的,親人們聚在一起品嘗新釀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圓子,然後用肉塊壘於盤中祭祖。

三、北吃餃子

在我國北方,每年農曆冬至日,都有吃餃子的習俗。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亦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之事。東漢時,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饑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向民眾施捨「祛寒嬌耳湯」。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裡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麵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大家每人兩隻「嬌耳」和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因而,冬至吃餃子防凍耳朵的習俗就被沿襲下來。

四、消寒會

《天寶遺事》載,唐人王仁裕每逢大雪,則掃雪通路,延請賓客到居處宴飲,稱之為暖寒會。後人在冬至之後,招集朋友,輪番聚飲,稱為消寒會。《金陵歲時記》記載:「吾鄉當冬至節後,九人相約謙飲,自頭九以至九九,各主東道一次,名日消寒會,文人墨客飲酒之餘,兼及韻事。」

五、獻襪履

古代女子在冬至日向公婆敬獻鞋襪。三國時魏國曹植在《冬至獻襪履表》中言:「亞歲迎祥,履長納慶。」唐代小說《酉陽雜俎》中載:「北朝婦人常以冬至日進履襪及靴。」後唐《中華古今注》稱:「漢有繡鴛鴦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此後婦女在冬至日向公婆敬獻襪履,便相沿成習。舊俗中無論南北,都流行這一風俗,寓意「陽生於下,日永於天,長履景福,至於億年。」因此,在過去,冬至也稱為履長節。

六、窖鮮花

宋朝時,北平人在冬至後,挖地為窖,以焰火燻烤,在窖中種植花卉瓜果,時常澆灌,使其生長。明代張置的《疑耀》中有較為具體的記述:「京師風俗,人冬以地窖養花,其法自漢已有之。漢室大官園冬種蔥韭菜茹,覆以屋房,晝夜嫌溫,火得煌氣,諸菜皆生……今內家十月即進牡丹,亦是此法,然在漢止言覆以屋房而已,今法皆掘坑塹以窖之。蓋人冬土中氣暖,其所養花木,借土氣火氣相半也。」冬至正午之時,賣花聲便在街巷中到處響起,女子爭相購買。山茶、茉莉、慈蘭、珠蘭之類的鮮花,用銅絲編製成別致的形狀,或如半環,或綴成圓環,可在鬢邊斜掛或襟前點綴。而芍藥、碧桃、海棠、玫瑰等花,選取鮮嫩待放的花苞,圍插成巨球或者製成彩籃,懸掛在帳中,芳香四溢,令人陶醉。

冬至養生

冬至在養生學上是一個最重要的節氣,主要是因為「冬至一陽生」。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節,患心臟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天冷也易凍傷。

因此,在寒冬季節,對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患者來說,要特別提高警惕,謹防發作,應採取以下預防措施:

1、注意防寒保暖。在氣溫降到0℃以下時,要及時增添衣服,衣褲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軟寬鬆,不宜穿得過緊,以利血液流暢。

2、合理調節飲食起居,不酗酒、不吸菸,不過度勞累。

3、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緒要穩定、愉快,切忌發怒、急躁和精神抑鬱。

4、進行適當的禦寒鍛鍊,如平時堅持用冷水洗臉等,提高機體對寒冷的適應性和耐寒能力。

5、隨時觀察和注意病情變化,定期去醫院檢查,服用必要的藥物,控制病情的發展,防患於未然。

嚴冬時節還要注意老人的低體溫。低體溫是以35℃為界限,低於35℃者為體溫過低。由於老人出現低體溫後,可能無任何不適與痛苦,所以往往容易被忽視。體溫過低的老年患者,發病多緩慢,甚至危及生命時也無明顯症狀。這類病人一般不出現寒戰,但得不到及時治療就會出現意識模糊。語言不清,繼而昏迷,體溫隨即降至30℃以下。此時,患者脈搏及呼吸甚微、血壓驟降、面部腫脹、肌肉發硬、皮膚出現涼感。因此,在寒冷的冬季,老人的居室應採取防寒保暖措施。

中醫認為:女性的生理結構決定了屬性,女屬陰,為涼性。因此,女性如果不注意保暖就會出現月經不調、痛經等不適症狀。所以,女性更多的需要溫暖的呵護。那麼,冬季女性該如何養生呢?

1、注意防寒保暖

女性屬寒性體質,因此,日常中應少吃寒性的食物,尤其是在處於生理周期的時候,更要注意飲食的科學性。冬季外出要注意防寒保暖,加強頸、腹部的保暖,不可因美觀而減少衣物,一旦受涼,容易導致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損害健康。

2、堅持晚間泡腳

中醫認為,人體中的寒氣是由大地經足部進入人體的,因此,多泡腳可有效幫助女性保暖。但泡腳一定要堅持,不可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只有長期堅持,才能起到保健養生、防寒保暖的功效。

3、適量進補

冬至時節天氣寒冷,人體需要足夠的能量來抵禦寒冷,而肉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有補氣活血,溫中暖下的功效,是進補的佳品。女性冬至吃些肉類可中和寒氣,加快內分泌,增強機體的抵抗力,來應對嚴寒。

4、注意養肝護肝

對於女性,肝臟這個器官有著額外的重要作用。中醫認為,女性肝為主,有疏通經血之用。因此,一旦傷肝,女性就會出現婦科方面的問題。所以,女性要注意養肝、護肝,不可動怒。日常應多吃養肝食物,如菠菜、芹菜等。

時光荏苒,

當似水的時間掀開新一頁日曆;

寒來暑往,

當清冷的空氣中瀰漫起霜花的味道。

匆匆的腳步過後,

又是一年冬至悄然降臨。

數九寒冬真真來臨了~

數九寒冬是漢族民間諺語,

意思是從數九開始,

就真正的進入一年中最冷的寒冬了。

冬至這一天開始數九,

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提冬數九」。

一九時間:2020年12月21日-2020年12月29日

二九時間:2020年12月30日-2021年1月7日

三九時間:2021年1月8日-2021年1月16日

四九時間:2021年1月17日-2021年1月25日

五九時間:2021年1月26日-2021年2月3日

六九時間:2021年2月4日-2021年2月12日

七九時間:2021年2月13日-2021年2月21日

八九時間:2021年2月22日-2021年3月2日

九九時間:2021年3月3日-2021年3月11日

【來源:煙臺廣播電視臺】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二十四節氣-冬至
    《詠廿四氣詩 冬至十一月中》唐代:元稹(zhěn)二氣俱生處,周家正立年。歲星瞻北極,舜日照南天。  拜慶朝金殿,歡娛列綺筵。萬邦歌有道,誰敢動徵邊?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又稱「冬節」、「賀冬」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公曆/陽曆12月21日-23日。據傳,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俗話說:「冬至到,吃水餃。」而南方則是吃湯圓,當然也有例外,如在山東滕州等地冬至習慣叫做數九,流行過數九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
  • 2020年冬至經典祝福語 2020年冬至節氣暖心祝福句子
    每年的冬至節氣不要忘記給朋友和親人一句問候,提醒穿衣保暖,也不要忘記吃餃子or湯圓,給自己的生活在冬日裡添加溫度,將美好也傳遞給身邊的人,下面帶來今日冬至經典祝福語 冬至節氣暖心祝福句子。  冬至來到,即將凍結了舊的一年,融化新的一年,結束一年的煩惱,壓力,釋放積攢的好運,歡樂,讓悲傷成為歷史,用幸福開啟新的篇章。祝你笑口常開,財運滾滾來。  雲帶給你好運,陽送給你溫暖,冰霜融化你的憂愁,雪花映出你的溫柔。寒冷的開始,溫暖伴你前行,冬至節氣,伸出雙手,我的祝福,請你輕輕收下。
  • 2019年冬至節氣溫馨祝福語 朋友圈最暖心的冬至祝福句子大全
    2019年冬至節氣溫馨祝福語 朋友圈最暖心的冬至祝福句子大全時間:2019-12-22 14:0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9年冬至節氣溫馨祝福語 朋友圈最暖心的冬至祝福句子大全 1、牽掛不是一段日子,過了就算了;牽掛不是一根蠟燭,吹了就熄了;牽掛不是一季曇花,開過就敗了;牽掛是時時刻刻的惦念
  • 關於冬至吃餃子心情說說唯美勵志句子大全 2018冬至節氣圖片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關於冬至吃餃子心情說說唯美勵志句子大全 2018冬至節氣圖片 馬上就要迎來2018年的冬至啦,冬至是大家十分重視的傳統節日之一,在你們的印象中冬至是什麼樣子的呢,趕快和小編一起,為即將來臨的冬至發一篇唯美說說和勵志句子吧!順便送幾張2018冬至節氣圖片。
  • 時令熱詞:「冬至」英語怎麼說?冬至冬至,幸福必至
    【冬至】 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節氣 在這一天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 它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哦,通常在12月21日或者22日。 從這天開始,白天開始變長,黑夜開始變短(指北半球地區哦)。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
  • 冬至到底是什麼意思 冬至節氣有哪些飲食習俗?
    冬至到底是什麼意思 冬至節氣有哪些飲食習俗?時間:2019-12-21 18:2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到底是什麼意思 冬至節氣有哪些飲食習俗? 馬上就要進入12月份下旬了,而在12月22日也將會要迎來2019年的最後一個節氣,那就是冬至。
  • 關於冬至節氣的作文:溫暖的冬至
    不知不覺,大如年的冬至邁著穩健的步伐,深情款款地向我們走來了。  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十一月十五日,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冬至這天,日子短暫,太陽匆匆出來,又匆匆離去,夜晚悠長。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
  • 視頻|二十四節氣之冬至
    我是於丹,冬至吉祥!今天從早上起來,就看見朋友圈裡刷屏的都在互相問候冬至。老話說「冬至大如年」,現在看一些老禮兒禮俗又回來了,在都市裡雖然說冬天有暖暖的暖氣,但是人真的忽略季候嗎?何況冬至是個多重要的日子,《漢書》裡邊就記載:「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所以要慶賀。
  • 歲寒又冬至:你在北方看大雪紛飛,我在南方狂吃雪糕
    2019-12-22 11:15 羊城派文、圖/羊城派記者 李煥坤今日(12月22日)12時19分,2019年最後一個節氣——冬至將如約而至。何為冬至?古人有言: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在這天,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此後,太陽將逐漸北移,正是「冬至陽生春又來」。而廣州人對「冬至」最強烈的印象,莫過於長輩常掛在口頭的「冬大過年」說法。
  • 今日冬至
    雪繪天地畫,梅開愈益香21日18時02分迎來冬至節氣冬至者,日南至,日短之至這是北半球白晝最短的一天也代表著隆冬時節的到來冬至也稱「亞歲」、「小年」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邯鄲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 什麼是冬至意思含義及寓意 冬至的來源歷史介紹
    對於冬至是什麼,大家可能不是很了解,其實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並不是代表冬天開始了,或者結束了,冬至那天其實也是數九的開始,我們每年的數九都是從冬至開始算起的,那麼大家知道冬至的來源和意義嗎?
  • 2019年冬至優美句子說說 2019年冬至簡短祝福語一句話祝福語
    2019年冬至節氣簡短祝福語1、當涼意與秋雨結伴;當黃葉與晨露相依;當冷月共霞光一色;當大雁也打點南歸,我的祝福伴隨著冬至的到來飄然而至:天氣涼了,請記得添加衣裳!2、冬至送你一車幸福,讓平安開道,拋棄一切煩惱,快樂與你擁抱,釋放一生真情,讓幸福永遠對你微笑。
  • 2019年冬至是哪一天 2019年冬至是幾月幾號 冬至是什麼意思
    前段時候立冬了,漸漸感覺到了一絲寒意,冬至的下一個節氣就是立冬,那麼2019年冬至是哪一天呢?2019年冬至是幾月幾號?下面一起來了解下。2019年冬至是哪一天2019年冬至是12月22日,也就是農曆冬月二十七,冬至說明到了一年中最冷的時候,據說今年冬天是暖冬,所以不會很冷。
  • 二十四節氣之冬至:冬至習俗你知多少?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又稱「冬節」,在我們古時候,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漂泊在外地的人們到了這個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所以「年終有歸宿」就是這麼來的。
  • 冬至的英文怎麼說?
    提到冬至,很多小夥伴一定立刻想到北「餃子」南「湯圓」。
  • 冬至具體時間是幾時幾分?冬至起源由來習俗盤點
    歷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每年公曆12月22日左右為「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與相對應的「夏至」相反,「冬至」這天,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古稱「日短」或「日短至」.「冬至」過後,太陽直射點慢慢向北移動,北半球的白晝逐步變長,夜晚漸漸縮短.
  • 冬至是什麼意思 2019冬至幾月幾號有哪些習俗?
    冬至是什麼意思 2019冬至幾月幾號有哪些習俗?時間:2019-12-22 23:5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是什麼意思 2019冬至幾月幾號有哪些習俗? 在我國南北方,冬至普遍都一個習俗那就是吃餃子,在民間傳言,吃餃子於人的耳朵有關。
  • 2020年冬至是幾月幾號?冬至習俗是什麼?
    湯圓江南一些地區,則比較盛行吃湯圓,取其團圓的意思。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戶磨糯米粉,並用糖、肉、菜、果、蘿蔔絲等做餡,包成冬至團,不但自家人吃,也會贈送親友以表祝福之意。實際上,冬至吃湯圓,在江南更是普遍,民間也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
  • 2018冬至是幾月幾號 冬至到了吃什麼?
    2018冬至是幾月幾號 冬至到了吃什麼?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我國一個重要的團圓節日,那麼你知道今年的冬至是幾月幾號嗎?在冬至這個節日裡,我們都會吃些什麼東西呢?一起和廣東中公教育小編來看看吧。
  • 今日冬至,你知道「冬至大如年」是什麼意思,有什麼習俗嗎?
    今天是農曆十一月(冬月)十六,冬至,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標誌著冬天的來臨,開始進入「數九寒天」。同時,冬至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俗稱「冬節」、「長至節」、「一陽節」或「亞歲」。此外,民間還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那麼,問題來了,冬至的日期是每年的幾月幾日?冬至具體是什麼含義,有什麼習俗?為什麼會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