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二十四節氣之冬至

2020-12-21 於丹

朋友們,大家好!我是於丹,冬至吉祥!今天從早上起來,就看見朋友圈裡刷屏的都在互相問候冬至。老話說「冬至大如年」,現在看一些老禮兒禮俗又回來了,在都市裡雖然說冬天有暖暖的暖氣,但是人真的忽略季候嗎?何況冬至是個多重要的日子,《漢書》裡邊就記載:「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所以要慶賀。

這一天的「一陽生」,從絲絲縷縷的陽氣裡看見希望,看見大地上一天一天的春回人間。看見人自己一點一點生命裡面,那種陽氣的甦醒。所以天地陽氣從這一天開始了下一個循環,它是大吉之日。這個時候家庭的祭祖聚餐都要開始準備,所以冬至在過去也稱為「小年」。其實冬至還有一個說法叫「喜冬節」,就是這一天大家不覺得冬日可憎,儘管有凜凜寒風,但是充滿儀式感的日子。回家包餃子聚餐其樂融融,大家是歡喜地犒賞自己的一個節日。

冬至這一天大家開始了九九消寒,這就是大家所說的進入「數九」了。其實「數九」現在北方的孩子們還會念這個數九歌,也就是說「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我還記得這是我姥姥教我的,大概在我四五歲的時候我就會背九九歌。

那個時候我們也知道家裡要掛「九九消寒圖」,有的是「九體對聯」雙鉤描紅,一天描一筆;有的是「九九寒梅圖」一天填一朵花,一共八十一朵花。到了春回大地、豔陽高照、耕牛遍地走的時候「九九消寒圖」就大功告成了。

我們總是說不同的節氣裡人心有信,是看到了自然有信天時有約。每一個大節氣裡的三候如期而至,冬至的三候是什麼呢?一候蚯蚓結,蚯蚓這個東西「陰縮陽伸」的生物,這個時候雖然「一陽生」了,但是陰氣還是至重。所以土裡的蚯蚓都是蜷著身體,結成一小團一小團縮著過冬。

那麼到二候糜角解,大家知道我們說的麋鹿,它們同科但是不太一樣。古人認為鹿更小麋更大,認為鹿的腳是朝前長的屬陽,而麋的腳是向後伸的屬陰。什麼叫糜角解?屬陰的麋棲息在水邊,到冬至第二候陽氣已經逐漸升騰起來,它有感知了,它的角就鬆動開始要脫落了。大家記得我們說過夏至的三候嗎?第一候就是鹿角解,因為鹿是屬陽的,所以過了夏至日,陰氣生鹿角開始解,而麋是屬陰的所以過了冬至日五天,麋角開始解。

你看過去就是動物植物,天地萬物如約而至,從來不違天時。冬至的第三候最好理解,叫做水泉動。也就是說到這一個節氣的最後五天,陽氣在地下暖暖地生發,已經可以讓那些冰凍的寒泉有感應了,雖然還沒有到泉水奔湧的時候,但是泉水它已經開始一點一點的緩解,開始有動靜,要走向春天了。

你想一想這裡不管是蚯蚓麋鹿,還是泉水都是自然裡面如約而至的季候,當然人間在這個時候大家要開始走向過年了,過去的人們從冬至「一九二九不出手」開始回家了,到了三九四九好多時候就正好趕上大年,這是最冷的時候。大家要穿紅色、掛燈籠、貼春聯、寫福字、家裡包餃子、滾湯圓,親友之間熱乎乎地互有問候。

這個習俗其實從唐宋的時候就已經很盛了,我們不止一次講節氣時候引用過宋代《東京夢華錄》裡面的記載,恰恰在寫冬至的時候它也有記載,「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賀往來,一如年節。」也就是說到了這一天,再窮的人出去挪挪借借也要換個新衣服,也要備辦上比較充分的飲食,也要隆重的祭祀先祖,街上都放假了,大家都在忙著慶賀,這樣的節日就是中國人季節裡面的大日子。

所以有時候我總在想,為什麼那個時候的儀式感比現在強呢?是因為天人合一的觀念比現在重嗎?我相信就在今天有些單位還是在加班的,有些地方還是在開會的,我今天就特別糾結,因為今天的下午,甚至今天的晚上我都得去開會。我真是覺得冬至這一天,大家迫不得已去工作,這是一件不太應該的事情。因為這一天就應該讓大家養生養心,跟老小其樂融融。

我所期待的冬至,應該是學校裡孩子的作業老師有意識的少留一點,上班的人大家下了班起碼可以不再加班,回家的人在這一天應該包包餃子,能夠去老人家哪怕說點個卯,吃兩個餃子,跟老人嘮幾句嗑,兒女就轉過去看一趟。如果老人在外地,起碼帶著孩子給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通個視頻電話,問候一句今天吃餃子沒有啊,今兒冷不冷凍沒凍耳朵呀,所有的這些老禮的嗑大家嘮上幾句。

我在想,這一天我們不見得家裡還都有九九消寒圖,可以畫上第一筆,但是我們的心裡得有這樣的梅花開。我們也得有這樣的老禮真的呵護自己的內心,其實天時對我們重要嗎?就在一些大日子裡我們能有這個觀念,能夠彼此有問候和饋贈,我相信「天人合一」離我們還不遠。

今天是喜冬節,你犒賞自己了嗎?能早點回家嗎?今天無論中午還是晚上,能吃上一頓餃子嗎?能跟自己的老人有一聲問候嗎?孩子能早點做完功課嗎?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能做到,我開完會努力地早回家,一定要跟老小好好團圓一下,希望大家今天快樂吉祥!

相關焦點

  • 二十四節氣-冬至
    《詠廿四氣詩 冬至十一月中》唐代:元稹(zhěn)二氣俱生處,周家正立年。歲星瞻北極,舜日照南天。  拜慶朝金殿,歡娛列綺筵。萬邦歌有道,誰敢動徵邊?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又稱「冬節」、「賀冬」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公曆/陽曆12月21日-23日。據傳,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俗話說:「冬至到,吃水餃。」而南方則是吃湯圓,當然也有例外,如在山東滕州等地冬至習慣叫做數九,流行過數九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
  • 「立春」「冬至」誰才是二十四節氣之首
    新近有學者對二十四節氣排序方法提出疑問,表示以春季立春為首、以大寒為尾的排序方法錯誤,應當以冬季的冬至為首,以大雪為尾。那麼以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的排序是否正確呢?河南省登封市二十四節氣代表性傳承人呂宏軍說:「出現以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的說法,源自《淮南子》等書的記載。
  • 二十四節氣之冬至:冬至習俗你知多少?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又稱「冬節」,在我們古時候,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漂泊在外地的人們到了這個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所以「年終有歸宿」就是這麼來的。
  • 「立春」「冬至」誰才是二十四節氣之首 -唐山廣電網
    光明日報記者 王勝昔新近有學者對二十四節氣排序方法提出疑問,表示以春季立春為首、以大寒為尾的排序方法錯誤,應當以冬季的冬至為首,以大雪為尾。那麼以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的排序是否正確呢?河南省登封市二十四節氣代表性傳承人呂宏軍說:「出現以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的說法,源自《淮南子》等書的記載。
  • 二十四節氣|陳國權:清平樂·小寒
    |陳國權:清平樂·冬至 2020-12-21 二十四節氣|陳國權:清平樂·大雪 2020-12-07 二十四節氣|陳國權:清平樂·小雪 2020-11-22 二十四節氣|陳國權:清平樂·
  • 給冬至裡的考研人 二十四節氣漢譯英其實很簡單
    冬至雖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但它的英文是現成的Winter Solstice。事實上,與日照長短相關的四個節氣,在英文中都有十分對應的表達。畢竟晝夜變化給人的直觀感受是共通的,太陽的運行也不受文化差異影響。依據太陽的變化而建立的二十四節氣,是農曆的一部分,本質上是陽曆,這一點也顯示在它的英譯上——The Twenty-Four Solar Terms。
  • 二十四節氣之溯源(圖)
    在被評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四周年之際,新報請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曾獲天津市科技傳播終身成就獎、天文科普教育家趙之珩和大家解析關於二十四節氣的起源、曆法的關係以及劃分。新報記者 梁爽  — 二十四節氣起源和三種曆法 —  二十四節氣的起源,還要從當今世界通用的三種曆法說起:分別為陽曆、陰曆、陰陽合曆。
  • 《淮南子》與二十四節氣的創立
    日短,指冬至。《左傳·昭公十七年》載:「玄鳥氏,司分者也;伯趙氏,司至者也;青鳥氏,司啟者也;丹鳥氏,司閉者也。」用玄鳥、伯趙、青鳥、丹鳥,代表四季。《呂氏春秋》中有立春、日夜分(春分)、立夏、日長至(夏至)、立秋、日夜分(秋分)、立冬、日短至(冬至)、雨水、白露等10個節氣。先秦時期,諸侯混戰,天下動亂,科研條件有限,二十四節氣的體系和名稱尚未確立,屬於前期研究階段。
  •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的講究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解釋
    在我國民間,流傳著不少與二十四節氣有關的歌謠,有一首說:「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正好將二十四節氣的名稱一一概括。那麼,二十四節氣的命名有什麼講究呢?讓我們來了解吧。
  • 中國二十四節氣解讀
    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即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對地球產生的影響,屬陽曆範疇。
  • 二十四節氣有哪些?你都知道嗎?二十四節氣插畫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個節氣。鬥指壬;太陽到達黃經330°;每年公曆2月18-20日交節。雨水和穀雨、小滿、小雪、大雪等節氣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是古代農耕文化對於節令的反映。雨水節氣標示著降雨開始、雨量漸增,俗話說「春雨貴如油」,適宜的降水對農作物的生長很重要。
  • 被列入人類遺產名錄的(二十四節氣)、夏至與冬至十年時間點
    二十四節氣,是指幹支歷中表示季節、物候、氣候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反映了太陽對地球產生的影響,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二十四節氣,於中國先秦時期就已經訂立、到漢代完全確立的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
  • 今天,我們該如何保護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之始是冬至,而不是立春。這是因為第一節氣的核心,是太陽和月亮的『朔旦冬至』。 翻開史冊,先秦《尚書·堯典》中即有「日中」「日永」「宵中」「日短」的記載,相當於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個節氣。 《周禮》中有「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時之敘」「冬日至,於地上之圜丘奏之……夏日至,於澤中之方丘奏之」的表述,明確提出了冬至和夏至。
  •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2016年11月30日,在國際氣象界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的「二十四節氣」,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名錄。歷史上,我國的主要政治、經濟、文化、農業活動中心多集中在中原地區,二十四節氣就是以這一帶的氣候、物候為依據建立起來的。一篇名叫「四方風」的甲骨文出自約公元前1200年的殷朝時期。四個方向的風,反映了春分與秋分、夏至與冬至以及四季的變化。
  • 二十四節氣:大自然時間變化的秘密
    古代中國人用一種很簡單的方法,精確地發現了年的周期,同時發現了冬至和夏至這兩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並逐漸發展成二十四節氣。1殷商先民就已經發現了冬至「冬至」一詞,古人解釋說:「至有三義,一者陰極之至,二者陽氣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謂之至。」
  • 二十四節氣表 24節氣表圖大全
    那時候有二十四個節氣,每6個節氣是一個季節,因此大家的農事活動都是根據節氣而來的。那麼,二十四節氣表去哪找呢?以下是萬年曆小編帶來的24節氣表圖大全,一起去看看吧。24節氣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二十四節氣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
  • 古人問天的智慧——二十四節氣
    在《尚書·堯典》中就提出了「日中、日永、宵中、日短」的概念,即我們現在所說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隨著農業生產和天文觀測的發展,到了戰國末期,《呂氏春秋》中又引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這四個節氣。由此,傳統意義上的四時八節已經被初步確立。至漢朝,二十四節氣逐漸完善,史書中也多有提及,如:《淮南子·天文訓》中對二十四節氣有較為詳細的記述:「十五日為一節,以生二十四時之變。鬥指子,則冬至,音比黃鐘。
  • 二十四節氣‖冬至:去年長至今年又
    冬至,又稱「冬節」、「賀冬」,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八大天象類節氣之一,與夏至相對。冬至日一般都在公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這兩日。因為冬至並沒有固定於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樣,被稱為「活節」。  在中國傳統的陰陽五行理論中,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 2020二十四節氣表時間表 今年二十四節氣時間表
    導語:我國是農業大國,因此曆法很多時候是為了服務農業生產而建立的,我們現在熟悉的二十四節氣就是這樣的曆法,它記錄四季輪迴,也反應氣候物候的變化,同時也揭示了農業生產的時間規律。今天我們就走進二十四節氣,看看今年二十四節氣時間表。下面就有一份2020二十四節氣表時間表請查收。
  • 涵義極其複雜的「二十四節氣」,是如何形成的
    詩中描寫的是農民在芒種耕作的情形,從中可以看出二十四節氣的重要性。事實上,節氣誕生於2000多年前,在勞動人民的摸索和改進下,才有了如今的模樣。農事催生節氣二十四節氣的形成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西晉哲學家楊泉在《物理論》中記載:「疇昔神農始治農功,正節氣,審寒溫,以為早晚之期,故立曆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