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冬至裡的考研人 二十四節氣漢譯英其實很簡單

2021-01-07 荔枝新聞

今年的冬至將在12 月21日來臨。冬至的「至」,代表極致,因為一年中的這一天,北半球黑夜時間最長。

談到冬至,一些人在想是不是該吃頓餃子?另一些人在想難道不是立冬吃餃子嗎?考研小夥伴則心中一驚——「冬至」用英語怎麼說來著?

冬至雖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但它的英文是現成的Winter Solstice。

事實上,與日照長短相關的四個節氣,在英文中都有十分對應的表達。畢竟晝夜變化給人的直觀感受是共通的,太陽的運行也不受文化差異影響。

依據太陽的變化而建立的二十四節氣,是農曆的一部分,本質上是陽曆,這一點也顯示在它的英譯上——The Twenty-Four Solar Terms。現在通用的公曆也是陽曆,所以兩者有一定的吻合度。而農曆是陰陽合曆,有陰曆的成分,所以跟通行公曆有較大差距。

二十四節氣中春分和秋分的「分」代表「平分」,晝夜平分時可以用Equinox表示。夏至和冬至的「至」,則對應Solstice,意思是太陽到達至高或至低點。

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古稱「日短」「日短至」,有種說法是,冬至可能是最早確立的節氣之一。周秦時代,人們將冬至作為歲首過新年;明清時期,皇帝會在這一天祭天祭祖;民間還廣泛流傳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而Solstice一詞源於拉丁語solstitium,古羅馬人用這個詞來表示「太陽一動不動」,仿佛太陽來到一個臨界點,按下了暫停鍵,這一天之後,白天與黑夜的時長將逐漸逆轉。在古羅馬,人們會在冬至前的一周慶祝農神節,一年的種植季節結束了,是時候享受勞動的成果。

除了日照,物候、天氣、溫度,也是劃分二十四節氣的重要依據。驚蟄、穀雨、白露這些名稱聽來詩意,但均有所指。

以驚蟄為例,此時天氣漸暖,春雷乍響,蟄伏的蟲子聽到雷聲,受驚而甦醒過來。翻譯成Insects Awakening不難讓人理解,因為長久以來,觀察動植物的活動是人理解自然規律的重要途徑。

北美就有把2月2日叫做「土撥鼠之日(Groundhog Day)」的傳統。相傳如果當日天氣晴好,土撥鼠鑽出洞穴,看得見自己的影子,就會回到洞中繼續蟄伏6周,等待冬天完全過去。如果是陰天,土撥鼠看不見自己的影子,就意味著春天會早早到來。大洋彼岸的愛爾蘭則把2月1日的刺蝟視為報春使者,刺蝟出沒,又一年的農耕就要開始了。

而在指向天氣的節氣裡,二十四節氣中的穀雨(Grain Rain)通常處於4月中旬,此時降水增多,氣溫回升。「雨生百穀」,穀雨前後是農作物生長發育的良機。

4月多雨的現象,北半球其他地方的居民也注意到了,英語國家裡有「四月陣雨(April Showers)」這樣的表達,人們相信「四月雨,五月花(April showers bring May flowers)」。與此類似的世界各地的農諺,傳達了人們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

話說回來,冬至時,雖然太陽對地表的輻射時間最短,溫度卻不是一年當中最低,因為土壤和海水還有積熱。冬至標誌著「數九寒天」剛剛開始,而位於「三九四九冰上走」前後的「小寒」和「大寒」,常常是氣溫最低的時候。至於這「小」和「大」該怎麼翻譯,下面有一張詞彙表,茶餘飯後可以一看,那麼,冬至了,今天吃什麼?

相關焦點

  • 二十四節氣-冬至
    《詠廿四氣詩 冬至十一月中》唐代:元稹(zhěn)二氣俱生處,周家正立年。歲星瞻北極,舜日照南天。  拜慶朝金殿,歡娛列綺筵。萬邦歌有道,誰敢動徵邊?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又稱「冬節」、「賀冬」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公曆/陽曆12月21日-23日。據傳,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俗話說:「冬至到,吃水餃。」而南方則是吃湯圓,當然也有例外,如在山東滕州等地冬至習慣叫做數九,流行過數九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
  • 二十四節氣之冬至:冬至習俗你知多少?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又稱「冬節」,在我們古時候,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漂泊在外地的人們到了這個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所以「年終有歸宿」就是這麼來的。
  • 「立春」「冬至」誰才是二十四節氣之首
    新近有學者對二十四節氣排序方法提出疑問,表示以春季立春為首、以大寒為尾的排序方法錯誤,應當以冬季的冬至為首,以大雪為尾。那麼以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的排序是否正確呢?河南省登封市二十四節氣代表性傳承人呂宏軍說:「出現以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的說法,源自《淮南子》等書的記載。
  • 「立春」「冬至」誰才是二十四節氣之首 -唐山廣電網
    光明日報記者 王勝昔新近有學者對二十四節氣排序方法提出疑問,表示以春季立春為首、以大寒為尾的排序方法錯誤,應當以冬季的冬至為首,以大雪為尾。那麼以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的排序是否正確呢?河南省登封市二十四節氣代表性傳承人呂宏軍說:「出現以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的說法,源自《淮南子》等書的記載。
  • 二十四節氣中的節和氣到底是什麼意思?許多人搞不清,其實很簡單
    要了解二十四節氣中節氣的含義,首先要懂得氣的概念。中國先人們認為,氣是宇宙的本原,是萬物產生的根本。盤古就誕生在一個形同雞蛋的混沌之氣中,盤古甦醒後開天闢地,清氣上升變成了天,濁氣下降變成了地。天和地之間又化生出世間萬物,所以,天地間是充盈著氣的。
  • 二十四節氣‖冬至:去年長至今年又
    冬至,又稱「冬節」、「賀冬」,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八大天象類節氣之一,與夏至相對。冬至日一般都在公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這兩日。因為冬至並沒有固定於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樣,被稱為「活節」。  在中國傳統的陰陽五行理論中,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 中國二十四節氣解讀
    在二十四節氣裡,「節」指的是一年中的一個節段,是一段時間的表示;而「氣」則指的是氣候,是天氣變化的概述。是古人根據每個階段內特有的氣候或物候現象、農事活動定出的名稱。兩個字合起來就是指一年當中某個階段的天氣變化。
  • 二十四節氣:大自然時間變化的秘密
    古代中國人用一種很簡單的方法,精確地發現了年的周期,同時發現了冬至和夏至這兩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並逐漸發展成二十四節氣。1殷商先民就已經發現了冬至「冬至」一詞,古人解釋說:「至有三義,一者陰極之至,二者陽氣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謂之至。」
  •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的講究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解釋
    在我國民間,流傳著不少與二十四節氣有關的歌謠,有一首說:「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正好將二十四節氣的名稱一一概括。那麼,二十四節氣的命名有什麼講究呢?讓我們來了解吧。
  • 視頻|二十四節氣之冬至
    我是於丹,冬至吉祥!今天從早上起來,就看見朋友圈裡刷屏的都在互相問候冬至。老話說「冬至大如年」,現在看一些老禮兒禮俗又回來了,在都市裡雖然說冬天有暖暖的暖氣,但是人真的忽略季候嗎?何況冬至是個多重要的日子,《漢書》裡邊就記載:「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所以要慶賀。
  • 二十四節氣是何人所創,距今有多少年了?
    「二十四節氣」,肯定不是哪一個或者哪幾個人單獨創立的。最簡單也最有說服力的證據,就是儘管「二十四節氣」的全部名稱,在西漢才見於古籍記載,但最晚在戰國時期,這一系統已全部形成了。進一步說,「二十四節氣」的雛形,要前推至距今6000年以前。
  • 《淮南子》與二十四節氣的創立
    日短,指冬至。《左傳·昭公十七年》載:「玄鳥氏,司分者也;伯趙氏,司至者也;青鳥氏,司啟者也;丹鳥氏,司閉者也。」用玄鳥、伯趙、青鳥、丹鳥,代表四季。《呂氏春秋》中有立春、日夜分(春分)、立夏、日長至(夏至)、立秋、日夜分(秋分)、立冬、日短至(冬至)、雨水、白露等10個節氣。先秦時期,諸侯混戰,天下動亂,科研條件有限,二十四節氣的體系和名稱尚未確立,屬於前期研究階段。
  •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2016年11月30日,在國際氣象界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的「二十四節氣」,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名錄。歷史上,我國的主要政治、經濟、文化、農業活動中心多集中在中原地區,二十四節氣就是以這一帶的氣候、物候為依據建立起來的。一篇名叫「四方風」的甲骨文出自約公元前1200年的殷朝時期。四個方向的風,反映了春分與秋分、夏至與冬至以及四季的變化。
  • 二十四個節氣 我們陪您一起走過(二十四節氣與洛陽)
    昨日,《洛陽晚報》官微以《@洛陽人,這二十四個節氣有沒有你的專屬回憶?》為題,將本報過去一年來報導過的20多個不同節氣的故事,講給大家聽。晚報二十四節氣相關報導(資料圖片)  昨日,《洛陽晚報》官微以《@洛陽人,這二十四個節氣有沒有你的專屬回憶?》為題,將本報過去一年來報導過的20多個不同節氣的故事,講給大家聽。(>>>二十四節氣相關報導)  日月星辰,敬授人時。
  • 二十四節氣有哪些?你都知道嗎?二十四節氣插畫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個節氣。鬥指壬;太陽到達黃經330°;每年公曆2月18-20日交節。雨水和穀雨、小滿、小雪、大雪等節氣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是古代農耕文化對於節令的反映。雨水節氣標示著降雨開始、雨量漸增,俗話說「春雨貴如油」,適宜的降水對農作物的生長很重要。
  • 2020二十四節氣表時間表 今年二十四節氣時間表
    導語:我國是農業大國,因此曆法很多時候是為了服務農業生產而建立的,我們現在熟悉的二十四節氣就是這樣的曆法,它記錄四季輪迴,也反應氣候物候的變化,同時也揭示了農業生產的時間規律。今天我們就走進二十四節氣,看看今年二十四節氣時間表。下面就有一份2020二十四節氣表時間表請查收。
  • 被列入人類遺產名錄的(二十四節氣)、夏至與冬至十年時間點
    二十四節氣,是指幹支歷中表示季節、物候、氣候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反映了太陽對地球產生的影響,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二十四節氣,於中國先秦時期就已經訂立、到漢代完全確立的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
  • 古人問天的智慧——二十四節氣
    在《尚書·堯典》中就提出了「日中、日永、宵中、日短」的概念,即我們現在所說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隨著農業生產和天文觀測的發展,到了戰國末期,《呂氏春秋》中又引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這四個節氣。由此,傳統意義上的四時八節已經被初步確立。至漢朝,二十四節氣逐漸完善,史書中也多有提及,如:《淮南子·天文訓》中對二十四節氣有較為詳細的記述:「十五日為一節,以生二十四時之變。鬥指子,則冬至,音比黃鐘。
  • 二十四節氣表 24節氣表圖大全
    那時候有二十四個節氣,每6個節氣是一個季節,因此大家的農事活動都是根據節氣而來的。那麼,二十四節氣表去哪找呢?以下是萬年曆小編帶來的24節氣表圖大全,一起去看看吧。24節氣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二十四節氣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
  • 二十四節氣之溯源(圖)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這是每一名小學生都會背誦的節氣歌。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勤勞、智慧的華夏兒女在幾千年漫長的歲月裡,從辛勤的勞動和豐收的喜悅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與智慧,創造了燦爛的文化,留下了眾多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在這些文化遺產當中,「二十四節氣」堪稱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