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個節氣 我們陪您一起走過(二十四節氣與洛陽)

2020-11-25 洛陽網

昨日,《洛陽晚報》官微以《@洛陽人,這二十四個節氣有沒有你的專屬回憶?》為題,將本報過去一年來報導過的20多個不同節氣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晚報二十四節氣相關報導(資料圖片)

  昨日,《洛陽晚報》官微以《@洛陽人,這二十四個節氣有沒有你的專屬回憶?》為題,將本報過去一年來報導過的20多個不同節氣的故事,講給大家聽。(>>>二十四節氣相關報導

  日月星辰,敬授人時。您還記得嗎,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們和您在驚蟄時看桃花開,在春分時等燕歸來,在穀雨時賞牡丹,在小滿後嘗新麥,在夏至時聽蟬鳴,在寒露時賞菊花,在冬至時吃餃子,在大寒後迎新歲……

  時光飛逝,光陰變遷,流傳千年的二十四節氣,已經深深融入每個中國人的生命中,成為中華民族的印記。從古至今,中國人一直順應節氣時令,形成了獨特的風俗民情。歲時節俗,非遺文化,無不飽含著濃厚的民族文化氣息。

  本報《二十四節氣與洛陽》欄目,從大雪節氣開始,到小雪節氣結束,在整整一年的時間裡,我們為您講述了每個節氣和洛陽的故事。

  河洛地區是二十四節氣的重要發源地和實踐地。千百年來,這一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至今仍在這片大地上指導著人們的生產生活。

  「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穀雨前後,種瓜點豆」……市氣象局原總工程師任炳潭曾和同事對洛陽近50年的氣溫變化特徵進行過統計分析,在氣候正常的年份,氣象特徵和二十四節氣非常吻合;在氣候反常的年份,例如偏暖時,二十四節氣提前大約一周的時間。

  任炳潭舉了霜降這個節氣作為例子。他說,在洛陽一帶,霜降節氣前後會下霜。如果某日的最低氣溫降到4℃或者5℃,這時地表溫度可達到0℃,即會有霜凍。

  大自然如同一部古老而精準的時鐘,二十四節氣就是這時鐘上清晰的刻度,指針每移動一格,山水風雨、江河湖海、鳥獸魚蟲等,就跟隨指針完成春夏秋冬的轉變。

  因此,我們在今天講述二十四節氣和洛陽的故事,就是講中國時間和生態文明的故事,也就是講好中國故事。(記者 李礪瑾 通訊員 徐貴勤)

相關焦點

  •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2016年11月30日,在國際氣象界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的「二十四節氣」,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名錄。歷史上,我國的主要政治、經濟、文化、農業活動中心多集中在中原地區,二十四節氣就是以這一帶的氣候、物候為依據建立起來的。一篇名叫「四方風」的甲骨文出自約公元前1200年的殷朝時期。四個方向的風,反映了春分與秋分、夏至與冬至以及四季的變化。
  • 跟著黃磊、多多父女,一起打開二十四節氣的秘密
    為了滿足小朋友的閱讀需要,我們用心打造了圖書版《多多讀書:二十四節氣的秘密》。《多多讀書:二十四節氣的秘密》是一本什麼書?《多多讀書——二十四節氣的秘密》,是關於自然和時間的百科全書。小朋友可以和與多多一起誦讀關於節氣的美妙詩詞,還可跟多爸學到七十二個神秘有趣的物候、天象、傳統節日、民俗、飲食、神話等知識。
  •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的講究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解釋
    在我國民間,流傳著不少與二十四節氣有關的歌謠,有一首說:「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正好將二十四節氣的名稱一一概括。那麼,二十四節氣的命名有什麼講究呢?讓我們來了解吧。
  • 二十四節氣表 24節氣表圖大全
    導讀:以前我們沒有日曆表來看每天時間,那是怎樣確定季節的呢?那時候有二十四個節氣,每6個節氣是一個季節,因此大家的農事活動都是根據節氣而來的。那麼,二十四節氣表去哪找呢?以下是萬年曆小編帶來的24節氣表圖大全,一起去看看吧。
  • 周末書香|二十四節氣,是永遠醒著的時鐘
    二十四節氣,是永遠醒著的時鐘蔣勳作為知名的美學大家,在他最新的散文作品《歲月靜好:蔣勳的日常功課》中,用圖文互現的方式,分享了他對二十四個節氣的真切體驗。圖:封面設計圖翻拍跟蔣勳一起悅讀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中,有我們生活的瑣屑,也有我們的精神密碼,還有我們文明的創建,以及哲學的思考,它是永遠庇護我們的家園和傳統。《歲月靜好:蔣勳的日常功課》配合蔣勳的感知,將全書按四季分別印刷四個顏色,二十四個節氣組成的目錄,都有核心詞的貼心提醒。
  • 今天,我們該如何保護二十四節氣
    其他二十三個節氣,都不具備『朔旦』的條件,第一的位子毫無爭議地應當讓冬至來承擔。」站在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地質公園二十四節氣園中,跟二十四節氣「較真」了40多年的安徽大學文學院教授陳廣忠向遊人介紹。 為什麼要「較真」?「因為,當我們談論保護二十四節氣時,首先應當考慮的是保護其本身的科學性。」近日,在安徽壽縣舉行的二十四節氣保護工作研討會上,陳廣忠提出這一觀點。
  • 中國二十四節氣解讀
    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即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對地球產生的影響,屬陽曆範疇。
  • 二十四節氣有哪些?你都知道嗎?二十四節氣插畫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更是幹支歷午月的起始。鬥指巳(正南偏東),太陽黃經為75°,於公曆6月5-7日交節。芒種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此時中國江南地區進入梅雨時節;華南地區處在龍舟水時節。比起立夏時,芒種的氣溫顯著升高,雨量比較充沛。
  • 光影時節|重新認知「二十四節氣」
    故宮的24節氣》是由故宮博物院與御鑑文化潛心研討、打磨出品。 全書共24冊,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二十四節氣」為時間線。將830幅手繪故宮原景大圖、52座故宮建築、48個傳統習俗、115件故宮珍寶、64種動物、76種花木、24次成長體驗融入充滿童趣的故事裡,將故宮近600年的歷史與文化知識向孩子們娓娓道來。
  • 《淮南子》與二十四節氣的創立
    二十四節氣的完整、科學記載,出自《淮南子·天文訓》。本文把二十四節氣的創立和依據,簡要介紹給海內外讀者。二十四節氣的科學依據中國二十四節氣的研製,經過了漫長的歲月。早在《尚書·虞書·堯典》中就記載:「日中,星鳥,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
  • 2020二十四節氣表時間表 今年二十四節氣時間表
    導語:我國是農業大國,因此曆法很多時候是為了服務農業生產而建立的,我們現在熟悉的二十四節氣就是這樣的曆法,它記錄四季輪迴,也反應氣候物候的變化,同時也揭示了農業生產的時間規律。今天我們就走進二十四節氣,看看今年二十四節氣時間表。下面就有一份2020二十四節氣表時間表請查收。
  • 二十四節氣|陳國權:清平樂·小寒
    |陳國權:清平樂·冬至 2020-12-21 二十四節氣|陳國權:清平樂·大雪 2020-12-07 二十四節氣|陳國權:清平樂·小雪 2020-11-22 二十四節氣|陳國權:清平樂·
  • 古人問天的智慧——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作為中國古代農業文明的具體表現,在高速現代化的今天,早已失去了其原有的功能與作用,成為日期上的附註。但「二十四節氣」申遺的成功再度喚醒了這一被日漸淡忘的傳統文化。在《尚書·堯典》中就提出了「日中、日永、宵中、日短」的概念,即我們現在所說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隨著農業生產和天文觀測的發展,到了戰國末期,《呂氏春秋》中又引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這四個節氣。由此,傳統意義上的四時八節已經被初步確立。至漢朝,二十四節氣逐漸完善,史書中也多有提及,如:《淮南子·天文訓》中對二十四節氣有較為詳細的記述:「十五日為一節,以生二十四時之變。鬥指子,則冬至,音比黃鐘。
  • 原來二十四節氣早已被我們申遺成功啦
    二十四節氣根據文獻記錄,商代在中國中部平原出現了春,夏,夏,秋,冬四個節氣,周代出現了八個節氣。(即,建立一個高度為8英尺的基準並在夏至時觀察,正午的太陽陰影為1.5英尺,而冬至的正午太陽陰影為13.5英尺),「測量土壤的深度,糾正太陽的陰影,找到地球的中部,並驗證四個時間」。在春秋兩季的《上書》中描述了節氣。在商代,只有四個節氣,但到了周代,已經增長到八個。二十四個節氣的名稱最早出現在西漢劉安的《淮南子·天津·訓》中,在《史記·大正公序言》的「論六校」中也有提及。
  • 2020年小雪節氣的經典詩詞句子 二十四節氣當中一個重要的節氣
    2020年小雪節氣的經典詩詞句子 二十四節氣當中一個重要的節氣時間:2020-11-23 13:07   來源:唯美村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小雪節氣的經典詩詞句子 二十四節氣當中一個重要的節氣 小雪是我國二十四節氣當中一個重要的節氣,在小雪的節氣到來的時候,人們也會想要了解一些節氣的知識
  • 二十四節氣之溯源(圖)
    在被評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四周年之際,新報請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曾獲天津市科技傳播終身成就獎、天文科普教育家趙之珩和大家解析關於二十四節氣的起源、曆法的關係以及劃分。新報記者 梁爽  — 二十四節氣起源和三種曆法 —  二十四節氣的起源,還要從當今世界通用的三種曆法說起:分別為陽曆、陰曆、陰陽合曆。
  • 「二十四節氣歌」其實有八句,您唱全了嗎?
    霜降,二十四節氣中第十八個節氣,是秋季最後一個節氣,霜降時節意味著冬天即將開始。(所以霜降剛過,秋褲還會遠嗎?)一談起節氣,就不得不提到那首小學學習的,至今小夥伴們還耳熟能詳的節氣歌。小學語文課本上的《二十四節氣歌》短短二十八個字,不僅記載著寒來暑往,還體現出一年的氣溫升降、降水豐寡。
  • 二十四節氣詩書——夏至
    夏至 6月21日卯時(5-7點)  夏至是我國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最早確定的一個節氣。夏至是太陽的轉折點,夏至日最長,從夏至始日逐漸短,到冬至日最短。有「夏至一陰生」的說法。夏至不是最熱的時候,到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進入「三伏」,是一年最熱的時候。  夏至氣候特點:氣溫高,氣壓低,溼度大,時有雷陣雨。唐代劉禹錫有「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名句。物候為: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  夏至陽極陰生,一直到「三伏」陽氣盛於外。《黃帝內經》主冬病夏治,通過溫補陽氣,散寒驅邪,吸收陽光,多食苦菜,治療秋冬疾病。
  • 二十四節氣:大自然時間變化的秘密
    但作為農耕民族,中國古人顯示了更高的智慧,取得了更大的成就,他們逐漸將季節細分,戰國成書的《呂氏春秋》,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個節氣的名字,這是二十四節氣中最重要的八個,標識出季節的轉換,清楚地劃分出一年的四季。秦漢時期,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淮南子》所記二十四節氣的名稱,已經與現在完全一樣。
  • 二十四節氣-冬至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又稱「冬節」、「賀冬」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公曆/陽曆12月21日-23日。據傳,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俗話說:「冬至到,吃水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