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二十四節氣早已被我們申遺成功啦

2021-01-17 佛系的靚仔
二十四節氣

二十節氣的由來:

「二十四節氣」是古代農業文明的產物。這是一個特定的季節,可以表達自然節奏的變化,並在贛芝日曆中建立「十二月Jian」(每月順序)。 「是幹zhi日曆的基本內容。24個節氣的原始依據星移制定,北鬥七星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等七顆星星組成,因北鬥七星曲折如鬥,故而得名。北鬥七星是北半球(我國位於北半球)的重要星象,星移時北半球相應地域的自然節律亦在漸變,因此成為上古人們判斷節氣變化的依據,即所謂「鬥柄指東,天下皆春;鬥柄指南,天下皆夏;鬥柄指西,天下皆秋;鬥柄指北,天下皆冬」的星象規律。由於廿四節氣是以北鬥星鬥柄旋轉指向確定,因此這曆法也稱作「星辰歷」。

二十四節氣

根據文獻記錄,商代在中國中部平原出現了春,夏,夏,秋,冬四個節氣,周代出現了八個節氣。 3000多年前,中原地區開始使用圖歸法(標準表)來測量膠片。在世界上的位置是在河南羅義測量的,被定義為土壤。通過標準薄膜測量法建立的「冬至」是周恭在24個太陽學期中測得的最早的,而冬至被認為是24個太陽學期中的第一個。 「 Tugui陰影測量」方法的實質是「到夏至時,樹木長8英尺的桌子,風景長度為5英寸(相當於北回歸線上沒有陰影的杆);在冬至時,風景的長度是一英尺三英尺五英寸。」 (即,建立一個高度為8英尺的基準並在夏至時觀察,正午的太陽陰影為1.5英尺,而冬至的正午太陽陰影為13.5英尺),「測量土壤的深度,糾正太陽的陰影,找到地球的中部,並驗證四個時間」。在春秋兩季的《上書》中描述了節氣。在商代,只有四個節氣,但到了周代,已經增長到八個。二十四個節氣的名稱最早出現在西漢劉安的《淮南子·天津·訓》中,在《史記·大正公序言》的「論六校」中也有提及。陰陽,四點鐘,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氣等概念。 [1] 公元前104年,鄧平平制定的「太極曆法」將二十四個節氣放在曆法中。

春分

當前的「二十四個太陽術語」來自於300多年前根據太陽黃經劃分的方法,並且自1645年以來一直在使用。從「世賢曆法」建立以來一直到「農曆」。日曆」中的「二十四節氣」是基於太陽的返回十二生肖上的位置(太陽黃經度數)來定的,即在一個為360度圓周的「十二生肖」(一年當中太陽在天球上的視路徑)上,劃分為24等份,每15°一等份,以春分點為0度起點,按黃經度數編排。即,視太陽從春分點,也就是黃經零度出發,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運行一周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24個節氣正好360度,太陽在十二生肖上每運行15度為一個「節氣」。

夏至

為了更好地便於人們對二十四節氣的記憶,不忘中華文化,因此智者們編寫了許多歌謠詩詞,最讓人喜愛的便是如下這首: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想必大家都知道我國是世界上傳統文化最豐富的國度之一,其中非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數不勝數,而在古時候我們的聰明的祖先們便早已對這二十四節氣譜寫了自身對其的情感,分別如下:

秋分

1、立春 東風帶雨逐西風,大地陽和暖氣生。萬物蘇萌山水醒,農家歲首又謀耕。

2、雨水 南溼北冷兩交鋒,乍暖還寒鬥雨風。一夜返青千裡麥,萬山潤遍動無聲。

3、驚蟄 一聲霹靂醒蛇蟲,幾陣瀟瀟染綠紅。九九江南風送暖,融融翠野啟春耕。

4、春分 風雷掣電鬧中春,桃柳著裝日日新。赤道金陽一照面,白天黑夜兩均分。

5、清明 年歡未盡又清明,雨燕聲咽柳失魂。寂靜青山人陡湧,冥錢紙燭祭先陵。

6、穀雨 雨頻霜斷氣清和,柳綠茶香燕弄梭。布穀啼播春暮日,栽插種管事諸多。

7、立夏 南國似暑北國春,綠秀江淮萬木蔭。時病時蟲人撒藥。忽寒忽熱藥搪人。

8、小滿 江南沃野過插秧,江北麥麩便灌漿。西子湖邊人好客,茶商腳走款絲商。

9、芒種 豔陽辣辣卸衣裝,梅雨瀟瀟漲柳塘。南嶺四鄰禾壯日,大江兩岸麥收忙。

10、夏至 火輪漸近暑徘徊,一夜生陰夏九來。 知了不知耕種苦,坐閒枝上唱開懷。

11、小暑 地煮天蒸望雨風,偶得雷暴半圓虹。旱南澇北新天壤,總有荷塘色味同。

12、大暑 日盛三伏暑氣燻,坐閒兩厭是蠅蚊。縱逢戰鼓雲中起,箭射荷花若灑金。

13、立秋 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裡話豐收。雖非盛夏還伏虎,更有寒蟬唱不休。

14、處暑 一度暑出處暑時,秋風送爽已覺遲。日移南徑斜輝裡,割稻陌阡車馬馳。

15、白露 衰荷滾玉閃晶光,一夜西風一夜涼。雁陣聲聲蚊欲靜,棗紅點點桂流香。

16、秋分 暑退秋澄氣轉涼,日光夜色兩均長。銀棉金稻 千重秀,丹桂小菊萬裡香。

17、寒露 天高晝熱夜來涼,草木蕭疏梧落黃。日享菊香播小麥,夜喝梨貝養脾腸。

18、霜降 一朝秋暮露成霜,幾份凝結幾份陽。荷敗千池蕭瑟岸,棉白萬頃採收忙。

19、立冬北風往復幾寒涼,疏木搖空半綠黃。遍野修堤防旱澇,萬家曬物作冬藏。

20、小雪 太行初雪帶寒風,一路凋零下贛中。菊萎東籬梅暗動,方知大地轉陽升。

21、大雪 萬山凋敝黯無華,四面嘶鳴晃樹杈。白雪欲求吟詠句,穿枝掠院演梅花。

22、冬至 西北風襲百草衰,幾番寒起一陽來。白天最是時光短,卻見金梅競豔開。

23、小寒 冰封萬裡雪皚皚,徑堵千重港口塞。昨日剪桃修幾樹,忽如一夜李花開。

24、大寒 蠟樹銀山炫皎光,朔風獨嘯靜三江。老農猶喜高天雪,況有來年麥果香。

(小編覺得要是把上面這二十首節氣詩背下來那麼也算半個詩聖了(*▽*))

冬至

令人振奮的是,我們的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啦!!!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十一屆例會於2016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的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會議中心舉行。第二日下午,也就是11月30日下午,委員會在通過了一項決議後正式通過了一項決議,其中包括由美國《華爾街日報》宣告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和實踐」。共同宣布中國二十節氣列入聯合國,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點讚、關注

相關焦點

  • 二十四節氣:大自然時間變化的秘密
    就這樣,古人用「立竿見影」的方法,弄清了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的規律,洞察了這些變化對我們生活的影響。3鬥轉星移豐富節氣內涵在二十四節氣的建構過程中,星象和物候逐漸被納入進來,使二十四節氣有了更為豐富的內涵。看星星,是古人認識季節和時間的另一途徑。
  • 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凝結的智慧都在這裡
    本篇主要介紹二十四節氣對應的時間及其在奇門中的應用,熟記二十四節氣在九宮八卦中的位置,有助於我們更快地掌握奇門局相關的參數及應用方法。二十四節氣的概念節氣節氣是指農曆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它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
  • 古人問天的智慧——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作為中國古代農業文明的具體表現,在高速現代化的今天,早已失去了其原有的功能與作用,成為日期上的附註。但「二十四節氣」申遺的成功再度喚醒了這一被日漸淡忘的傳統文化。在《尚書·堯典》中就提出了「日中、日永、宵中、日短」的概念,即我們現在所說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隨著農業生產和天文觀測的發展,到了戰國末期,《呂氏春秋》中又引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這四個節氣。由此,傳統意義上的四時八節已經被初步確立。至漢朝,二十四節氣逐漸完善,史書中也多有提及,如:《淮南子·天文訓》中對二十四節氣有較為詳細的記述:「十五日為一節,以生二十四時之變。鬥指子,則冬至,音比黃鐘。
  • 南白象一小《印象節氣》課程 感受二十四節氣的生活之美
    南白象一小的學生在春分時節齊放紙鳶,感受節氣的魅力。溫州日報記者 卓揚一年有四時,四時各不同。二十四節氣孕育的是豐富的傳統文化、時間哲學,寄予的是「冬至餃子,夏至面」「清明風箏,穀雨花」等時令生活與民俗情趣。
  • 二十四個節氣 我們陪您一起走過(二十四節氣與洛陽)
    晚報二十四節氣相關報導(資料圖片)  昨日,《洛陽晚報》官微以《@洛陽人,這二十四個節氣有沒有你的專屬回憶?》為題,將本報過去一年來報導過的20多個不同節氣的故事,講給大家聽。(>>>二十四節氣相關報導)  日月星辰,敬授人時。
  • 詩歌中的二十四節氣,帶你領略古人的智慧與自然之美
    2016年末, 一場清寒小雪在11月21日早上飄然而至,細雪飄落在華北大地,而這天,正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小雪」。不得不感嘆,古人總結的「二十四節氣」歷經千年,依然能準確預示天氣變化。十天之後,2016年11月30號這天,在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上傳來捷報,我國「二十四節氣」正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國際氣象界將二十四節氣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它是中華民族古老農耕智慧的千年傳承,也是中國人的「生活藝術」。
  • 成都民俗老畫家:畫二十四節氣 傳遞風俗人情
    在沒有「天氣預報」的中國古代,「二十四節氣」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至今仍在影響國人,指導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  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成功申遺,這一消息令著名老成都民俗畫家戴樹良欣喜又欣慰。他通過手繪民俗畫的方式,對二十四節氣進行解讀。
  • 今天,我們該如何保護二十四節氣
    其他二十三個節氣,都不具備『朔旦』的條件,第一的位子毫無爭議地應當讓冬至來承擔。」站在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地質公園二十四節氣園中,跟二十四節氣「較真」了40多年的安徽大學文學院教授陳廣忠向遊人介紹。 為什麼要「較真」?「因為,當我們談論保護二十四節氣時,首先應當考慮的是保護其本身的科學性。」近日,在安徽壽縣舉行的二十四節氣保護工作研討會上,陳廣忠提出這一觀點。
  • 二十四節氣有哪些?你都知道嗎?二十四節氣插畫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個節氣。鬥指壬;太陽到達黃經330°;每年公曆2月18-20日交節。雨水和穀雨、小滿、小雪、大雪等節氣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是古代農耕文化對於節令的反映。雨水節氣標示著降雨開始、雨量漸增,俗話說「春雨貴如油」,適宜的降水對農作物的生長很重要。
  • 《淮南子》與二十四節氣的創立
    二十四節氣的完整、科學記載,出自《淮南子·天文訓》。本文把二十四節氣的創立和依據,簡要介紹給海內外讀者。二十四節氣的科學依據中國二十四節氣的研製,經過了漫長的歲月。早在《尚書·虞書·堯典》中就記載:「日中,星鳥,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
  •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的講究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解釋
    在我國民間,流傳著不少與二十四節氣有關的歌謠,有一首說:「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正好將二十四節氣的名稱一一概括。那麼,二十四節氣的命名有什麼講究呢?讓我們來了解吧。
  •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2016年11月30日,在國際氣象界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的「二十四節氣」,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名錄。歷史上,我國的主要政治、經濟、文化、農業活動中心多集中在中原地區,二十四節氣就是以這一帶的氣候、物候為依據建立起來的。一篇名叫「四方風」的甲骨文出自約公元前1200年的殷朝時期。四個方向的風,反映了春分與秋分、夏至與冬至以及四季的變化。
  • 「立春」「冬至」誰才是二十四節氣之首
    新近有學者對二十四節氣排序方法提出疑問,表示以春季立春為首、以大寒為尾的排序方法錯誤,應當以冬季的冬至為首,以大雪為尾。那麼以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的排序是否正確呢?河南省登封市二十四節氣代表性傳承人呂宏軍說:「出現以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的說法,源自《淮南子》等書的記載。
  • 2020二十四節氣表時間表 今年二十四節氣時間表
    導語:我國是農業大國,因此曆法很多時候是為了服務農業生產而建立的,我們現在熟悉的二十四節氣就是這樣的曆法,它記錄四季輪迴,也反應氣候物候的變化,同時也揭示了農業生產的時間規律。今天我們就走進二十四節氣,看看今年二十四節氣時間表。下面就有一份2020二十四節氣表時間表請查收。
  • 中國二十四節氣解讀
    二十四節氣詳解【科普必讀】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總結出來,反映太陽運行周期的規律,古人們依此來進行農事活動。2006年5月20日,「二十四節氣」作為民俗項目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頤和園首次發行二十四節氣日曆
    知春亭北以萬壽山為屏,南面朝陽,當園中其他建築還在晚冬的寂靜中沉睡時,這裡早已綠上枝頭春意鬧了,也因此而得名『知春亭』。」12月5日上午,頤和園講解員趙元萍站在知春亭前,開展義務講解服務,讓遊客感到濃濃的暖意。隨後,趙元萍拿出頤和園首版二十四節氣日曆,翻到2020年10月2日這一天,畫面中正是知春亭的宜人景象。照片下方有知春亭的介紹:「建於昆明湖東岸邊、玉瀾堂前的小島上。
  • 2020二十四節氣小雪的心情句子 小雪送給長輩的祝福語錄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二十四節氣小雪的心情句子 小雪送給長輩的祝福語錄 1.今天立冬了呀下一個節氣,就是小雪.小雪...會發生點什麼事呢?2.今天立冬啦是不是要吃湯圓來著可我想吃水餃下一個節氣就是小雪啦. 3.24節氣小雪啦,有對象的可以抱團取暖,單身的朋友也要添衣加絨裹緊自己   原標題:2020二十四節氣小雪的心情句子 小雪送給長輩的祝福語錄     1.今天立冬了呀——下一個節氣,就是小雪.小雪...會發生點什麼事呢
  • 二十四節氣表 24節氣表圖大全
    導讀:以前我們沒有日曆表來看每天時間,那是怎樣確定季節的呢?那時候有二十四個節氣,每6個節氣是一個季節,因此大家的農事活動都是根據節氣而來的。那麼,二十四節氣表去哪找呢?以下是萬年曆小編帶來的24節氣表圖大全,一起去看看吧。
  • 二十四節氣|陳國權:清平樂·小寒
    |陳國權:清平樂·冬至 2020-12-21 二十四節氣|陳國權:清平樂·大雪 2020-12-07 二十四節氣|陳國權:清平樂·小雪 2020-11-22 二十四節氣|陳國權:清平樂·
  • 「立春」「冬至」誰才是二十四節氣之首 -唐山廣電網
    光明日報記者 王勝昔新近有學者對二十四節氣排序方法提出疑問,表示以春季立春為首、以大寒為尾的排序方法錯誤,應當以冬季的冬至為首,以大雪為尾。那麼以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的排序是否正確呢?河南省登封市二十四節氣代表性傳承人呂宏軍說:「出現以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的說法,源自《淮南子》等書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