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中的節和氣到底是什麼意思?許多人搞不清,其實很簡單

2020-12-05 秉燭異談

要了解二十四節氣中節氣的含義,首先要懂得氣的概念。中國先人們認為,氣是宇宙的本原,是萬物產生的根本。盤古就誕生在一個形同雞蛋的混沌之氣中,盤古甦醒後開天闢地,清氣上升變成了天,濁氣下降變成了地。天和地之間又化生出世間萬物,所以,天地間是充盈著氣的。

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老子的宇宙生成論,氣就是載體和象徵。

所以,中國人對氣這種東西非常著迷,它不僅存在於自然界,也存在於人體中,它的運行規律是全息統一的,所以,氣候也是氣的變化所形成的。

司馬遷《史記·律書》中記載:「氣始於冬至,周而復始。」這就說明一年之中,氣是循環流轉的,從冬至之日開始,

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知道,氣是節氣的核心概念。

然後,我們就很容易明白,節是什麼意思,如果把一年之中氣的運動看作一根直線,節就是在這根直線上畫出刻度,也就是變成了一把尺子。從此,人們可以用這把尺子來測量氣的運行。

這把尺子上的刻度有二十四個,所以稱為二十四節氣。一年稱為一元之氣,一分為二,象徵陰陽初分,就是春分和秋分,分別是陰消陽長和陽消陰長,也就是寒暑交替。這中間又劃分為兩道,對應兩儀生四象,就是夏至和冬至,稱為「中氣」。

又根據四季,建立啟閉節點,四個啟的節點就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立春是春節,春分就是變成春季的中氣;立夏是夏節,夏至是夏季的中氣;立秋是秋節,秋分是秋季的中氣;立冬是冬節,冬至是冬季的中氣。

在《呂氏春秋》中,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個節氣的準確稱謂都已經出現。

在這八個節氣刻度中間,又根據十二個月,月初得氣之始,月中得氣之中的原理以及月相的變化,分別增加了兩個節氣,把每一個大刻度區間分隔成了三個小刻度區間,最終形成了我們熟悉的二十四節氣。

相關焦點

  • 給冬至裡的考研人 二十四節氣漢譯英其實很簡單
    冬至的「至」,代表極致,因為一年中的這一天,北半球黑夜時間最長。談到冬至,一些人在想是不是該吃頓餃子?另一些人在想難道不是立冬吃餃子嗎?考研小夥伴則心中一驚——「冬至」用英語怎麼說來著?冬至雖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但它的英文是現成的Winter Solstice。事實上,與日照長短相關的四個節氣,在英文中都有十分對應的表達。
  • 中國二十四節氣解讀
    在二十四節氣裡,「節」指的是一年中的一個節段,是一段時間的表示;而「氣」則指的是氣候,是天氣變化的概述。是古人根據每個階段內特有的氣候或物候現象、農事活動定出的名稱。兩個字合起來就是指一年當中某個階段的天氣變化。
  • 二十四節氣有哪些?你都知道嗎?二十四節氣插畫
    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清明節融匯自然節氣與人文風俗為一體,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祖們追求「天、地、人」的和諧合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
  • 跟著黃磊、多多父女,一起打開二十四節氣的秘密
    為了滿足小朋友的閱讀需要,我們用心打造了圖書版《多多讀書:二十四節氣的秘密》。《多多讀書:二十四節氣的秘密》是一本什麼書?《多多讀書——二十四節氣的秘密》,是關於自然和時間的百科全書。小朋友可以和與多多一起誦讀關於節氣的美妙詩詞,還可跟多爸學到七十二個神秘有趣的物候、天象、傳統節日、民俗、飲食、神話等知識。
  •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的講究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解釋
    在我國民間,流傳著不少與二十四節氣有關的歌謠,有一首說:「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正好將二十四節氣的名稱一一概括。那麼,二十四節氣的命名有什麼講究呢?讓我們來了解吧。
  • 【二十四節氣】秋分
    一起走進二十四節氣——秋分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如今的秋分已經不僅是24節氣之一,更是作為農民豐收節而被慶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分,八月中,解見春分。其實,關於秋分,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寒暑平,晝夜均」,由於農曆中秋季的開始於「立秋」,結束於「霜降」,共計90日,而秋分恰好平分秋季。而「晝夜均」則是因為,秋分時節,太陽運行到黃經180°,也就是赤道,此時北半球晝夜平均,自此以來,夜長晝短。
  • 二十四節氣-冬至
    注意:本文中出現中文月份都代表陰曆,而阿拉伯數字的月份代表陽曆。《詠廿四氣詩 冬至十一月中》唐代:元稹(zhěn)二氣俱生處,周家正立年。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又稱「冬節」、「賀冬」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公曆/陽曆12月21日-23日。據傳,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俗話說:「冬至到,吃水餃。」
  • 成都民俗老畫家:畫二十四節氣 傳遞風俗人情
    在沒有「天氣預報」的中國古代,「二十四節氣」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至今仍在影響國人,指導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  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成功申遺,這一消息令著名老成都民俗畫家戴樹良欣喜又欣慰。他通過手繪民俗畫的方式,對二十四節氣進行解讀。
  • 2020二十四節氣表時間表 今年二十四節氣時間表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 「二十四節氣歌」其實有八句,您唱全了嗎?
    但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這首耳熟能詳的節氣歌,他們只「唱」了一半。相較於朗朗上口的前半段,節氣歌的後半段鮮為人知。節氣歌的後半段究竟說了什麼?五千年前的古人又是如何準確的判斷出二十四個節氣?被國際氣象界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的二十四節氣,其中還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不要著急,先讓我們站在古人仰望星空的視角,一同領略老祖宗與天地萬物感應的智慧,答案就在其中。
  • 二十四節氣如何產生?為何有閏月?雪的形成和陰陽二氣有何關係
    11月22小雪節氣,冬季的第二個節氣。提起二十四節氣,很多人都是統稱。其實這裡面分12個節,12個氣。它們的文化內涵是不一樣的。二十四節氣,最初是古人表示自然節律變化和「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就是說某個「節」在的月份,是固定的,如立冬十月節,就是說立冬的節氣,大部分天數都在農曆十月。12個節和12個氣是交替出現的,每個月只能有一個節,一個氣。挨著的節氣相隔十五天,每兩個節氣相距約30天。但由於農曆小月29天,大概每隔34個月,必然出現兩個月內,有節無氣的現象,為了避免節氣與四時混亂,因此遇到有節無氣的月份,就是農曆的閏月。這也是所謂的「九年十一潤」的由來。
  • 二十四節氣是何人所創,距今有多少年了?
    「二十四節氣」,肯定不是哪一個或者哪幾個人單獨創立的。最簡單也最有說服力的證據,就是儘管「二十四節氣」的全部名稱,在西漢才見於古籍記載,但最晚在戰國時期,這一系統已全部形成了。進一步說,「二十四節氣」的雛形,要前推至距今6000年以前。
  • 《淮南子》與二十四節氣的創立
    二十四節氣的完整、科學記載,出自《淮南子·天文訓》。本文把二十四節氣的創立和依據,簡要介紹給海內外讀者。二十四節氣的科學依據中國二十四節氣的研製,經過了漫長的歲月。早在《尚書·虞書·堯典》中就記載:「日中,星鳥,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
  • 二十四節氣:大自然時間變化的秘密
    說起來,古人發現時間和節令的過程,是件有趣的事兒。作為農耕民族,華夏先民必須關注季節變換,什麼時候種什麼作物?什麼時候最適宜收穫?為了解決這些事關生存的大問題,必須了解時間和季節的秘密,建立精準的節令體系。清華大學教授劉曉峰對東亞地區時間文化有精深的研究,他推研了古人發現日、月、季節、年等時間單位的過程。
  • 寒露三候指的是什麼意思具體時間 寒露節氣詩短句與習俗介紹
    ­  2018年10月8日,寒露節氣就會到來。二十四節氣的每一個節氣都被劃分為三個物候,而寒露三候也有不同的意思,且因為這個節氣是天氣轉涼的象徵,又是悲秋的時節,所以古人留下了很多經典詩句,大家一起了解下吧。寒露三候指的是什麼意思­  寒露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人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
  • 秋分為什麼又叫祭月節?2019秋分節氣具體時間要做什麼?
    秋分,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這一天晝夜平分,還曾是傳統「祭月節」,代表著人們對生活美好的期盼和熱愛。據考證,中國古代很早就以「秋分」作為耕種的標誌,時值金秋,它也是收穫的大好時節。民俗專家蕭放說,戰國時期二十四節氣已經出現,在《逸周書》中有完整的二十四節氣序列,只是個別名稱位置不同。《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記載:「秋分者,陰陽相伴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大致有兩個:一是秋分日居於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二是此時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
  • 二十四節氣‖冬至:去年長至今年又
    冬至,又稱「冬節」、「賀冬」,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八大天象類節氣之一,與夏至相對。冬至日一般都在公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這兩日。因為冬至並沒有固定於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樣,被稱為「活節」。  在中國傳統的陰陽五行理論中,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 二十四節氣|夏至至,農諺「夏至大晴天,無雨到秋邊」什麼意思?
    ——宋·蘇軾《鷓鴣天》夏至簡介夏至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個節氣,也是夏季第四個節氣,每年06月21日-06月22日時太陽到達黃經90°時交節。它與春分、秋分、冬至一樣,都是反應四季更迭的節氣。意思是說:從夏至日開始,陰氣漸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屬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雄性的知了(蟬)也為因為感知到陰氣漸生而不停地鳴叫,其實它只是為了吸引雌蟲的注意;而沼澤或者水田裡也開始有了半夏這種喜陰厭陽藥草的蹤跡。
  • 二十四治:上應天文中合節氣的道教地理觀
    [摘要]東漢張道陵在蜀境創建五鬥米道過程中,設立二十四治作為道教教區。「二十四治」隨後發展出了完整的地理觀念,其上應天文星象,中合曆法節氣。後來,二十四治脫離政治意義,逐漸演化成宮觀廟宇。東漢張道陵在蜀境創建五鬥米道過程中,設立了二十四治作為道教活動的據點或教區。
  • 白露是什麼意思含義 白露節氣是哪個季節是秋天嗎?
    白露在二十四節氣中是第15個節氣,並且在白露的時候,天氣是逐漸呈現轉涼的方向,人們也開始逐漸添加衣物,白露是什麼意思呢》?那麼白露是什麼季節的現象呢?白露的氣溫變化是怎樣的呢?白露是什麼意思含義  白露是指天氣轉涼溫度降低後,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體上凝結而形成的水珠,例如草木早晨會披上露水.白露節氣是涼爽季節的開始,白露也是全年中晝夜溫差最大的一個節氣,俗語說,「白露夜寒白天熱」、「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