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治:上應天文中合節氣的道教地理觀

2020-12-04 鄧方朔

[摘要]東漢張道陵在蜀境創建五鬥米道過程中,設立二十四治作為道教教區。「二十四治」隨後發展出了完整的地理觀念,其上應天文星象,中合曆法節氣。後來,二十四治脫離政治意義,逐漸演化成宮觀廟宇。

東漢張道陵在蜀境創建五鬥米道過程中,設立了二十四治作為道教活動的據點或教區。

天師府(資料圖)

言,「太上漢安二年正月七日中時下二十四治,上八中八下八,應天二十四無,合二十八宿,付天師張道陵,奉行布化」,各治「直以土壇,戴以草屋」為祭祀之所,「置男女官祭酒,統領三天正法,化民受戶,以五鬥米為信」。

此後,這一制度為張魯所繼承和發展:張魯據漢中,「不置長吏,皆以祭酒為治,民夷便樂之」。天師道的二十四治逐漸成為教政合一的組織制度。隨著天師道由西蜀向其他地方的遷徙,二十四治的組織形態與活動方式,也傳播到中國的南北各地。

「二十四治」理論得到了寇謙之和陸修靜的整改。到唐代,「治」逐漸演變成了後世道教的宮觀組織,而「二十四治」的天文地理知識,則成為了道教獨特的宗教地理觀。

「治」者,性命魂神之所屬也

張天師立二十四治,「下則鎮於民心,上乃參於星宿」。鎮於民心,即《玄都律》中說「治者,性命魂神之所屬也」;參於星宿,即以二十八宿分應各治。從以「治」為「性命魂神之所屬」的思想,不難看出「治」乃是被作為拯救的手段而設立的。

下則鎮於民心,上乃參於星宿(資料圖)

《五嶽名山圖》曰:「治隨天而立,歷運設教,劫劫有受命為天師者,各各申明,濟世度人,以至太平。太平君出,更加有司,隨其才德,進位大神也。」可見「治」乃具有通達上天的功能。

孫亦平教授在《靈化二十四考釋—從宗教地理學的角度》一文中說:「東漢末年,天師道官在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的年代裡,通過「置二十四治」,以神靈保佑為旗號來『化領戶民』,以道民命籍制度來取代朝廷的戶籍制度,用道教的為善去惡之道德律命作為教民行為規範的準則,用徵收信米的方式來取代官府的稅收,尤其是通過倡導發展農業生產解決教民的溫飽問題,發展水陸交通、興辦實業、擴大貿易、平抑物價、興修水利、開鑿鹽井,逐步使『二十四治』成為政教合一的教區組織,從而為早期道教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倡導發展農業生產解決教民的溫飽問題(資料圖)

由此可知,「二十四治」作為五鬥米道在巴蜀所建立的有系統的教團組織,除了「拯救」和「通天」的功能外,又是聯絡和管理信眾、發展教團力量的有效組織。

杜光庭的「靈化二十四治」

道教的知識體系與中國古代的陰陽五行、天文歷數息息相關,「二十四治」也不例外。

成書於南北朝時期的道教經典《無上秘要》、《三洞珠囊》和《太上三五正一盟威籙》都記錄了將「二十四治」與二十八星宿、二十四節氣、五行等一一對應的模型框架。

將「二十四治」與二十八星宿、二十四節氣、五行等一一對應(資料圖)

到唐末,五代高道杜光庭編撰的道教神學地理集《洞天福地嶽瀆名山記》提出了「靈化二十四治」。這繼承了早期的「二十四治」學說,但也在此基礎上多有發展。

據《無上秘要》所說,張道陵立二十四治開始是應二十四節氣為模型設立二十四治,後來為了使教區劃分與二十八星宿一一對應,又增加了四個治。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籙》中則說,二十八治中有四個治各對應天上的兩宿,即鶴鳴治上應室、壁宿,昌利治應觜、參宿,雲臺治應角、亢宿,公慕治應心、尾宿,其餘的二十治則分別各對應天上的一宿。

太平君出,更加有司,隨其才德,進位大神也(資料圖)

杜光庭的「靈化二十四」是以二十四化上應二十八宿,但對應法又與《正一盟威篆》不同。「靈化二十四」中的鶴鳴化上應氐、房、心三宿,湧泉化上應室、壁二宿,雲臺化上應觜、參二宿。這樣,鶴鳴化、湧泉化、雲臺化這三個化就上應了天上的七個宿,餘下的二十一化自然就是一化應一宿了。

壎十四治應天二十四氣,配一年二十四屆。以二十四節氣配二十四治,在《正一盟威籙》中已有明記,可在《無上秘要》和《三洞珠囊》中均未出現。

杜光庭「靈化二十四」各化所配節氣,與《正一盟威籙》竟迥然不同。《正一盟威籙》開始是以立春配陽平治,按治、節順序配搭,最後北鄺治為大寒。

濟世度人,以至太平(資料圖)

「靈化二十四」開始是以寒露配陽平化,依次配搭下去,最末北鄺化為秋分。這種從寒露開始的二十四節與二十四化的配搭法,是「靈化二十四」的又一特點。

「靈化二十四」所配五行,也與《太上三五正一盟威籙》頗有不同。杜光庭將二十四化與五行相配為六金、四木、六水、三火、五土時,其中除了「五土」與《三洞珠囊》的說法相同外,其餘的都與道教文獻中已有的記載不相同。

除此以外,在歷史上存留下來的資料中,唯見杜光庭「靈化二十四」記有六十甲子生人所屬各治。

如他記述說:「陽平化,五行金,節寒露,上上應角宿,甲子、甲寅、甲戌生人所屬」,意為出生於甲子、甲寅、甲戌的人,其性命魂神屬陽平化。上應角宿,下屬陽平化。

有助於從天人感應角度來增強人們對道教神靈的敬畏感(資料圖)

以此類推,每個人根據自己出生的幹支年歲,其本命就上屬於某個星宿,下屬於某個「治」(化)。這種上應星宿、下屬治化的說法,有助於從天人感應角度來增強人們對道教神靈的敬畏感以及從皈依中獲取的神聖感。

由「治」到「宮」、「觀」的過程

原始道教的社會主張和道德規範,在各「治」的區域內通過特有的方式得到了實行。

張道陵在蜀中,「開立二十四治、十九靜廬,授以正一盟威之道,誅伐邪偽,與天下萬神分符為盟,悉承正一之道也」。「靜廬」,或曰「靖室」,也在此過程中,逐漸形成。這是一類道士的修道場所,它在道教信仰者的修道生活中具有重要意義。

與天下萬神分符為盟,悉承正一之道也(資料圖)

張魯投降曹操之後,天師道徒四處流散,其宗教組織與活動方式也隨著道徒的遷徙而傳到各地。南北朝時期,北方仍用蜀土盟法、板署治職,救令文日:「今補某乙鶴鳴、雲臺治,權時篆署氣職領化民戶,質時治官文書。須世太平,遣還本治。」

到北魏寇謙之,著《老君音誦誡經》,「宣吾新科,清整道教,除去三張偽法」,才宣布「從今以後,諸州郡男女有佩職籙者,盡各詣師改宅治氣。按今新科,但還宿官,稱治為職號······其蜀土宅治之號,勿復承用」。這是對天師治的一大改革。

在南方,陸修靜在改革南方道教時曾作《陸先生道門科略》,對「治」進行了歷史考察和現實改革,建立並完善道館制度。這不僅使南方道教組織逐漸走向規範化,而且也為道教的宗教活動提供了比較穩定的場所。

《虎溪三笑圖》即以陸修靜為道教代表(資料圖)

同時,在南方逐步出現道館、道觀。到了唐代,隨著道教的大發展和宮觀的廣泛興起,治多改為宮觀。二十四治的名稱,逐漸成為歷史的遺蹟,但仍舊在天師道傳法、署職上仍保持其一定影響。

每一個「治」實際上就是一個分支性的教權行使區,它是原始道教活動從隱秘的山林洞室,走向民間社會乃至產生巨大政治影響力這一過程的重要中間環節。

相關焦點

  •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的講究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解釋
    在我國民間,流傳著不少與二十四節氣有關的歌謠,有一首說:「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正好將二十四節氣的名稱一一概括。那麼,二十四節氣的命名有什麼講究呢?讓我們來了解吧。
  • 中國二十四節氣解讀
    在二十四節氣裡,「節」指的是一年中的一個節段,是一段時間的表示;而「氣」則指的是氣候,是天氣變化的概述。是古人根據每個階段內特有的氣候或物候現象、農事活動定出的名稱。兩個字合起來就是指一年當中某個階段的天氣變化。
  • 涵義極其複雜的「二十四節氣」,是如何形成的
    詩中描寫的是農民在芒種耕作的情形,從中可以看出二十四節氣的重要性。事實上,節氣誕生於2000多年前,在勞動人民的摸索和改進下,才有了如今的模樣。農事催生節氣二十四節氣的形成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西晉哲學家楊泉在《物理論》中記載:「疇昔神農始治農功,正節氣,審寒溫,以為早晚之期,故立曆日。」
  • 《淮南子》與二十四節氣的創立
    二十四節氣的完整、科學記載,出自《淮南子·天文訓》。本文把二十四節氣的創立和依據,簡要介紹給海內外讀者。二十四節氣的科學依據中國二十四節氣的研製,經過了漫長的歲月。早在《尚書·虞書·堯典》中就記載:「日中,星鳥,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
  •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2016年11月30日,在國際氣象界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的「二十四節氣」,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名錄。歷史上,我國的主要政治、經濟、文化、農業活動中心多集中在中原地區,二十四節氣就是以這一帶的氣候、物候為依據建立起來的。一篇名叫「四方風」的甲骨文出自約公元前1200年的殷朝時期。四個方向的風,反映了春分與秋分、夏至與冬至以及四季的變化。
  • 「立春」「冬至」誰才是二十四節氣之首
    新近有學者對二十四節氣排序方法提出疑問,表示以春季立春為首、以大寒為尾的排序方法錯誤,應當以冬季的冬至為首,以大雪為尾。那麼以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的排序是否正確呢?河南省登封市二十四節氣代表性傳承人呂宏軍說:「出現以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的說法,源自《淮南子》等書的記載。
  • 二十四節氣:大自然時間變化的秘密
    秦漢時期,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淮南子》所記二十四節氣的名稱,已經與現在完全一樣。就這樣,古人用「立竿見影」的方法,弄清了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的規律,洞察了這些變化對我們生活的影響。3鬥轉星移豐富節氣內涵在二十四節氣的建構過程中,星象和物候逐漸被納入進來,使二十四節氣有了更為豐富的內涵。
  • 二十四節氣之溯源(圖)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這是每一名小學生都會背誦的節氣歌。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勤勞、智慧的華夏兒女在幾千年漫長的歲月裡,從辛勤的勞動和豐收的喜悅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與智慧,創造了燦爛的文化,留下了眾多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在這些文化遺產當中,「二十四節氣」堪稱一朵「奇葩」。
  • 古人問天的智慧——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作為中國古代農業文明的具體表現,在高速現代化的今天,早已失去了其原有的功能與作用,成為日期上的附註。但「二十四節氣」申遺的成功再度喚醒了這一被日漸淡忘的傳統文化。 二十四節氣的完整、科學記載出自《淮南子·天文訓》,此書由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所著~淮南王劉安與八公山的淵源眾人皆知~
  • 「立春」「冬至」誰才是二十四節氣之首 -唐山廣電網
    光明日報記者 王勝昔新近有學者對二十四節氣排序方法提出疑問,表示以春季立春為首、以大寒為尾的排序方法錯誤,應當以冬季的冬至為首,以大雪為尾。那麼以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的排序是否正確呢?河南省登封市二十四節氣代表性傳承人呂宏軍說:「出現以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的說法,源自《淮南子》等書的記載。
  • 論二十四節氣之夏至的天文與(2020.6.21)日環食
    二十四節氣之夏至圖1天文>夏至,位於黃經90°,這天太陽直射點抵達北回歸線N23°26′, 是一年中太陽直射點的最北界,夏至過後,太陽直射點就開始向南退去。夏至這天不僅白天最長夜晚最短,而且太陽投射到物體上的陰影也是一年中最短的一天。位於北回歸線附近的城市,可以在這天的正午看到人的影子位於腳下,比如廣州和貴港等城市。而在北回歸線以南的城市,影子將位於南方,比如我國的海南及南沙群島。而在北方,白晝比南方更長,到北極圈以北地區則處在完全沒有黑夜的極晝中。
  • 二十四節氣詩書——夏至
    夏至 6月21日卯時(5-7點)  夏至是我國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最早確定的一個節氣。夏至是太陽的轉折點,夏至日最長,從夏至始日逐漸短,到冬至日最短。有「夏至一陰生」的說法。《黃帝內經》主冬病夏治,通過溫補陽氣,散寒驅邪,吸收陽光,多食苦菜,治療秋冬疾病。送你一首養生歌謠,幫你度過「夏熱」:「夏至心靜自然涼,晚睡早起午休躺。暑傷津氣炎熱防,切忌飲食過寒涼。神清氣和胸寬暢,戶外防曬講著裝。」  2016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我國二十四節氣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譯史|辭書中的二十四節氣英譯源流考
    本文來源:《中國科技術語》 轉自:術語中國(cnctst)、術語翻譯空間 二十四節氣源自曆法,事關農時,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概念,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過程中無法迴避的一組名詞。
  • 二十四個節氣 我們陪您一起走過(二十四節氣與洛陽)
    晚報二十四節氣相關報導(資料圖片)  昨日,《洛陽晚報》官微以《@洛陽人,這二十四個節氣有沒有你的專屬回憶?》為題,將本報過去一年來報導過的20多個不同節氣的故事,講給大家聽。(>>>二十四節氣相關報導)  日月星辰,敬授人時。
  • 二十四節氣有哪些?你都知道嗎?二十四節氣插畫
    春分時,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此後太陽直射點繼續北移,故春分也稱「升分」。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春分是個比較重要的節氣,它不僅有天文學上的意義:南北半球晝夜平分,在氣候上,也有比較明顯的特徵。清明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
  • 今天,我們該如何保護二十四節氣
    其他二十三個節氣,都不具備『朔旦』的條件,第一的位子毫無爭議地應當讓冬至來承擔。」站在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地質公園二十四節氣園中,跟二十四節氣「較真」了40多年的安徽大學文學院教授陳廣忠向遊人介紹。 為什麼要「較真」?「因為,當我們談論保護二十四節氣時,首先應當考慮的是保護其本身的科學性。」近日,在安徽壽縣舉行的二十四節氣保護工作研討會上,陳廣忠提出這一觀點。
  • 2020二十四節氣表時間表 今年二十四節氣時間表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二十四節氣小寒  什麼是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指幹支歷中表示季節、物候、氣候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  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採用的是「定氣法」劃分,即每一個節氣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運行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定氣法」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15°為一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自立春始,至大寒終,周而復始。「二十四節氣」表達了人與自然宇宙之間獨特的時間觀念,蘊含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澱。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二十四節氣之溯源(圖)
    在這些文化遺產當中,「二十四節氣」堪稱一朵「奇葩」。在被評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四周年之際,新報請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曾獲天津市科技傳播終身成就獎、天文科普教育家趙之珩和大家解析關於二十四節氣的起源、曆法的關係以及劃分。新報記者 梁爽  — 二十四節氣起源和三種曆法 —  二十四節氣的起源,還要從當今世界通用的三種曆法說起:分別為陽曆、陰曆、陰陽合曆。
  • 「二十四節氣歌」其實有八句,您唱全了嗎?
    霜降,二十四節氣中第十八個節氣,是秋季最後一個節氣,霜降時節意味著冬天即將開始。(所以霜降剛過,秋褲還會遠嗎?)一談起節氣,就不得不提到那首小學學習的,至今小夥伴們還耳熟能詳的節氣歌。小學語文課本上的《二十四節氣歌》短短二十八個字,不僅記載著寒來暑往,還體現出一年的氣溫升降、降水豐寡。
  • 聽丁一匯院士給你講二十四節氣的當代意義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大雪」。我們很熟悉二十四節氣,你知道它背後有哪些科學價值嗎?經濟日報記者近日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特別顧問丁一匯,聽他闡釋二十四節氣的當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