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關於電磁輻射 三大誤區待破
→微波爐工作狀態時,最大功率密度為228.4μW/cm2,超出安全標準5倍多。 均為張萌攝
↑手機通話時,電場強度為3.13v/m,最大功率密度為0.033μW/cm2,均在安全標準內。
記者 張萌 實習生 雷青
有人說,「手機剩一格電的時候輻射最大」、「電吹風是家電中的輻射王」。電子科技的日益發展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極大便利,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電器的輻射也開始備受關注。究竟我們常用的手機、電吹風、微波爐、電視、電腦等電器的電磁輻射對人體有沒有危害?有多大危害?記者走進湖南省電磁兼容學會,聽專家解說,並使用專業儀器進行實驗,為我們解密電磁輻射。
實驗時間:9月25日上午
實驗場所:省電磁兼容學會、中國電信電磁防護支撐中心
實驗儀器:電磁輻射測試儀
實驗對象:微波爐、電吹風、手機、電腦等
指導專家:省電磁兼容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電信電磁防護中心副主任 謝琦
誤區一:
手機只剩一格電輻射最大?
離通信基站越近輻射越大?
流言:「手機只剩一格電的時候或是充電的時候最好不要打電話,說此時的輻射是平時的1000倍。」「通信基站離得越近接受到的輻射越大,對人體有嚴重危害。」
實驗過程:
1.選取了兩款同樣品牌但電量差異很大的手機,電量飽和的手機和電量低的手機在通話中的電磁輻射功率密度沒有明顯區別,均為0.033μW/cm2左右。
2.選取了封閉的地下車庫和開闊的室外兩個場地進行試驗,地下車庫的信號較弱,而地下車庫數值是室外的3倍多。
3.在移動通信基站下測試輻射強度,數據顯示為0.070μW/cm2。
專家解釋:通常人們說的手機輻射強度是指手機的發信功率,也就是手機發射出來承載著語音和數據信號的電磁波的功率。這個強度與手機的剩餘電量沒有任何關係,但和手機信號的強度有一定關係。
手機的輻射強度是由基站控制的。每個手機都會不斷地向最近的基站發送信號,如果來自某個手機的信號太弱,造成通話無法正常進行,基站就會發出指令讓這個手機增大輻射強度;如果來自某個手機的信號太強,為了減少手機間的相互幹擾,延長通話時間,基站就會命令手機降低輻射強度。手機在信號最差的地方(地下室,一格信號時)接通電話時,產生的電磁輻射可能是在信號最好的地方(比如基站旁邊,信號滿格)接通電話時電磁輻射的1000倍。事實上,移動通信基站離得越近,手機信號越強,通話時的電磁輻射越弱。而且移動通信基站的輻射有「燈下黑」的現象,也就是說在基站最近的範圍內輻射最小。
結論:流言混淆了手機「一格電」和「一格信號」的概念,手機輻射與電量無關。手機接通後前3秒輻射最大,建議儘量用耳機接打電話。
誤區二:
電吹風是家電高輻射殺手?
流言:「連續三次長時間使用大功率電吹風的輻射累積量等於去醫院照一次X光。」
實驗過程:
記者選用了一臺最大功率為1800瓦的家用電吹風。在相對封閉的室內環境中,使用50赫茲的交流電,其周圍電磁波頻率也是維持在50赫茲左右。測試結果顯示,電吹風工作時電磁輻射功率密度最大為17.6μW/cm2。
專家解釋:對於各種家用電器的輻射問題,首先要澄清基本常識:只要電器兩端接上了電壓,就一定會有電場存在;只要電器中有電流流過,電流周圍一定會有磁場存在。所以,家用電器無論大小,不管是電腦、電視、微波爐,還是手電筒,只要和電扯上了關係,使用時都會或多或少地向外輻射出電磁場。
電吹風的輻射屬於低頻率電磁場,雖然強度大並不意味著就比產生高頻率電磁場的微波爐、電磁爐更危險。家用電器電磁輻射與流言中提到的X光輻射是兩個不同範疇的概念。X光是一種電離性輻射類似於核輻射。家用電器輻射出來的都是非電離性輻射,輻射量之間無法換算,沒有可比性。
結論:電吹風、剃鬚刀等小電器的輻射遠遠沒有流言中那麼危言聳聽。不過,因為長時間、近距離對著頭部,建議每次使用時間不要過長。電吹風連續使用最好不要超過20分鐘,剃鬚刀不要超過3分鐘。
誤區三:
微波爐輻射嚴重超標儘量不要用?
流言:「微波爐在使用過程中不僅短時間產生大量的熱量,而且會產生超強的電磁輻射,並且輻射範圍廣,不是必須用時儘量不要使用。」
實驗過程:
1.帶著測試儀器來到一間放有四臺電磁爐的房間。
2.打開微波爐開關調至高火,將儀器放置於微波爐前面,最大功率密度為228.4μW/cm2,將儀器放至微波爐側面和後面,數據接近300μW/cm2。
3.微波爐繼續工作,將檢測儀器遠離微波爐1米外,數據迅速降至17.3μW/cm2。
專家解釋:微波爐產生的是射頻電磁場,它加熱的原理是利用快速運動的分子之間的摩擦來使溫度升高,屬於輻射強度較高的家電,超過國家標準5倍多。事實上,家用電器中輻射強度最大的是電磁爐,超標20多倍,因為電磁爐的工作環境是開放的。
結論:微波爐、電磁爐等大功率家電輻射強度超過安全標準,不過輻射範圍很窄,距離1到2米之外輻射會大幅降低至安全範圍。
(來源:長沙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