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震局稱中國大陸地震活動屬正常能量釋放
國家、河北省和唐山市地震專家經會商,初步認為屬輕微地震活動,未來唐山不會發生破壞性地震。圖為地震當日,民眾在唐山抗震紀念碑廣場放風箏。中新社發白雲水攝中新社北京3月8日電 (記者孫自法)中國地震局8日在官方網站發布《地震專家分析近期全球地震頻發情況》稱,目前中國大陸地震活動處於平均地震活動水平,是一種正常的能量釋放。
-
2019中國地震年報出爐:大陸地震活動低於平均水平
新京報快訊(記者 周依)記者1月7日從中國地震局獲悉,去年我國共發生30次5級以上地震,大陸地區地震活動略低於平均水平
-
上半年中國大陸地震活動頻繁 比去年趨勢增強
中新社北京九月四日電(記者龍劍武)中國地震局辦公室主任、新聞發言人李強華今天在此間說,今年上半年,中國大陸地震活動比較頻繁,地震活動趨勢比去年明顯增強。 李強華在國務院新聞辦的記者招待會上介紹說,去年,中國大陸地區五級以上地震是九次。今年大陸地區發生二十二次五級以上地震,基本上發生在西藏、新疆、內蒙古、雲南、青海地區。
-
2019年我國大陸地區地震活動略低於平均水平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茜)1月7日,2020年全國地震局長會議在京召開,會議期間發布的《2019年地震年報》顯示,2019年我國大陸地區地震活動略低於平均水平,但高於2017-2018年平均水平;不同區域地震活動水平差異明顯;部分地震活動較弱的區域發生了「破紀錄
-
專家:中國大陸近期仍然有發生6級地震可能性
專家稱兩地同處青藏板塊邊緣 新快報訊 (中新) 據中央電視臺報導,專家指出,青海玉樹縣7.1級地震與四川汶川地震有關聯,中國大陸近期仍有發生6級地震的可能性。 應重視地震頻發增強態勢 據中國地震局原首席預報員孫士鋐分析,青藏高原本身是多地震的地區,這個地區強地震活動多,分布上也比較散,很多專家也將這一地區稱為「三江地震帶」,這個地區地震分布大致沿著三條江分布,是活動水平比較高的地區。
-
近日新疆地震較為活躍 專家解釋:屬於正常構造活動
天山網訊(記者謝慧變報導)2020年1月,新疆境內5級以上地震活躍,連續發生了1月16日的庫車5.6級、1月18日伽師5.4級和1月19日伽師6.4級、伽師5.2級地震。對此,自治區地震局高級工程師宋春燕博士介紹,本次地震為「前—主—餘」型地震,18日伽師5.4級地震和19日伽師5.2級地震分別為6.4級地震的前震和餘震。
-
地震專家認為目前地球地質活動總體正常(組圖)
(新華社/路透) 據新華社北京3月11日電 (記者羅沙)日本東部海域11日發生強烈地震,社會公眾對近期全球地震頻發表現出極大關注。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專家11日晚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地球地質活動總體正常,短期來看,地震活動正處於相對活躍的時期。
-
唐山1976年大地震後為何地震起伏活動不斷?專家解讀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專家分析認為,此次地震發生在1976年唐山7.8級地震的老震區內,是唐山地震老震區繼1995年10月6日唐山古冶5.0級地震後的又一次正常起伏活動。老震區有持續較長時間的起伏活動此次地震是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5.1級地震之後河北省內發生的最大的一次地震,也是華北地區近些年最大的一次地震。據中國地震臺網中心介紹,1976年唐山7.8級地震級別大,餘震區地震持續較長時間的起伏活動屬於正常狀態。
-
中國大陸接連發生強震 地震專家答疑解惑
中新社北京8月9日電 題:中國大陸接連發生強震 地震專家答疑解惑 中新社記者 張素 8月8日四川九寨溝發生7.0級地震,8月9日新疆精河發生6.6級地震,中國大陸連續兩日發生強震。中新社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就兩次地震是否有關聯,中國大陸是否處於地震活躍期等外界關注的問題進行解答。
-
中國地震局:2017年大陸地區地震活動頻度偏低、強度高
央廣網北京12月26日消息(記者車麗)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劉桂萍今天在中國地震局第四季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17年我國發生5級以上地震19次,其中大陸地區13次,臺灣地區6次。2017年我國大陸地區地震活動頻度偏低、強度高。
-
為啥44年前的唐山大地震現在還有餘震?專家:地震斷層長期活動
北京市地震局專家表示,該地震發生在 1976 年唐山 7.8 級地震餘震區內。唐山地震餘震區的地震活動非常豐富,呈起伏衰減狀態,至今仍有 4、5 級左右地震的發生。如 1995 年 10 月 6 日河北唐山市古冶區發生 5.0 級地震,2012 年 5 月 28 日河北唐山市市轄區、灤縣交界 4.8 級地震,今年 7 月 12 日又發生 5.1 級地震。
-
中國地震局專家:我國大陸進入新地震活躍期
今年以來,我國大陸地區發生5級以上地震已有9次。我國地震形勢究竟如何?為何我國地震頻發?全球地震活動是否已進入活躍期?昨日是汶川地震7周年紀念日,也是全國第七個防災減災日,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我國地震形勢如何?
-
解讀新疆伽師地震:處天山地震帶,未超出常態活動水平
新京報快訊(記者 周依)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1月19日21時27分在新疆喀什地區伽師縣(北緯39.83度,東經77.21度)發生6.4級地震。據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研究員孫士鋐介紹,震區位於南天山地震帶。今年以來當地已發生多次5.0級以上地震,但總體活動水平未超出歷史上該地區地震活動的常態。
-
專家:定西地震是南北地震帶獨立地震
許多網友討論地震是否和汶川地震有關,也有人提出定西地震就是汶川地震、蘆山地震的「餘震」。中國地震局專家表示,此次甘肅定西6.6級地震位於南北地震帶中的臨潭宕昌斷裂帶上,屬於這條斷裂帶的正常活動。該斷裂帶所在的南北地震帶,自2008年汶川地震後進入活躍期,隨後的玉樹地震和蘆山地震表明其活躍度一直不減,目前仍處於活躍期。
-
地震活動有哪些特點?
板塊相互作用的邊界是全球大地震發生最集中的區域。由於絕大多數的板塊邊界處於海陸交界處的海洋一側,因此,全球地震的85%發生在海洋,15%發生在大陸。全球地震主要沿環太平洋地震帶和歐亞地震帶分布,分別佔全球地震的80%和15%。
-
日本俯衝帶的地震活動與中國
日本俯衝帶的地震活動與中國 嵇少丞1.太平洋板塊俯衝與中國郯廬大斷裂的地震活動 3.11的日本地震使得太平洋板塊相對歐亞板塊一瞬間下插了5-6米,中國大陸如何響應這一巨變?突然間的板塊俯衝能否觸發中國東部特別是郯廬大斷裂的連鎖反應,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
數據 中國大陸5月四發地震算多嗎?地震局有話說
今天,國家地震局舉行新聞發布會,用大數據說明,截至目前全球及中國大陸地區的地震水平仍處在平均水平,並不算多。全球平均每年發生7級以上地震18次。中國大陸今年共發生4級以上地震41次,其中5級以上地震9次,最大地震為1月21日青海門源6.4級地震。5月份,中國大陸發生4次5級地震,分別發生在:西藏丁青、雲南雲龍、西藏定結、定日。
-
2020年全國地震活動盤點
>我國大陸地區 5 級以上地震活動不均勻 2020年我國大陸地區共發生5級以上地震20次,5級以上地震頻次與2019年的頻次持平,但低於1950年以來年均24次的活動水平。 2020年我國大陸不同區域地震活動水平差異明顯。
-
2020年全球地震活動盤點
板塊相互作用的邊界是全球大地震發生最集中的區域。由於絕大多數的板塊邊界處於海陸交界處的海洋一側,因此,全球地震的85%發生在海洋,15%發生在大陸。 >全球地震活動頻次持續偏少 強度持續偏低 2020 年全球共發生7級以上地震10次,最大為美國阿拉斯加州以南海域7.8級地震,7級以上地震年頻次與1900年以來年均20次的活動水平相比顯著偏少。
-
專家:對我國大陸的地震形勢沒有明確的短期預測意義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18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吹風會上,中國地震臺網中心介紹了近期全球地震活動情況。2016年3月份以來,全球7級地震多發,近一個半月時間先後發生3月2日蘇門答臘7.8級、4月10日阿富汗7.1級、4月13日緬甸7.2級以及4月16日日本九州、4月17日厄瓜多等5次7級以上地震,從頻次上超過了1900年以來全球年均18次7級地震的活動水平。7級地震主要分布於喜馬拉雅地震帶東西兩端及環太平洋地震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