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施工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建築工程土建施工階段放線, 大致分為建築物定位、土方開挖、基礎施工和主體施工放線等階段,另外在淺談一下建築物沉降觀測。
1
建築物定位
房屋建築工程開工後的第一次放線,建築物定位參加的人員是:城市規劃部門(下屬的測量隊)及施工單位的測量人員(專業的),根據建築規劃定位圖進行定位,最後在施工現場形成(至少)4個定位樁。放線工具為「GPS」或「全站儀」。點這免費下載施工技術資料
2
土方開挖階段
土方開挖階段放線,一般分龍門板定位尺量放線和儀器測量放線,前者根據圖紙已知的控制點或現場確定的控制點,在要放線的建築物基礎外四周一定距離打樁、架設龍門板,在龍門板上用施工線拉一個大至的直角線,儘量把線拉緊,然後用勾股定理採用鋼尺合尺,尺寸要大一點,一般6、8、10m,這樣比較準確,首先在兩控制線上量取尺寸用紅鉛筆放點,然後兩人拉尺,一人擺動可以任意那根線與鋼尺的尺寸穩合,然後龍門板上固定施工線,用鋼尺從頭再校對一次,確認無誤後四周掛線、鋼尺校核,根據圖紙上的軸線尺寸用鋼尺量取放點,用鉛垂垂於地面,這樣就可以用石灰粉分別放開挖線了,用水準儀在龍門板上測放控制高程。 後者如果會用經緯儀或全站儀那就簡單多了,只要根據圖紙已知的控制點或現場確定的控制點,圖紙上的距離、角度關係就可測量確定具體位置。
3
基礎施工放線
建築物定位樁設定後,由施工單位的專業測量人員、施工現場負責人及監理共同對基礎工程進行放線及測量覆核(監理人員主要是旁站監督、驗證),最後放出所有建築物軸線的定位樁(根據建築物大小也可軸線間隔放線),所有軸線定位樁是根據規劃部門的定位樁(至少4個)及建築物底層施工平面圖進行放線的。放線工具為「經緯儀」。
基礎施工採用外控法,即打好控制樁,用經緯儀投測軸線。
4
主體施工放線
基礎工程施工出正負零後,緊接著就是主體一層、二層...直至主體封頂的施工及放線工作,放線工具:經緯儀、線墜子、線繩、墨斗、鋼捲尺等。根據軸線定位樁及外引的軸線基準線進行施工放線。用經緯儀將軸線打到建築物上,在建築物的施工層面上彈出軸線,再根據軸線放出柱子、牆體等邊線等,每層如此,直至主體封頂。
高層因層高高及有外腳手架,故線錘法及外控法均不適宜,可採用內控法。即用經緯儀將控制軸線投測到首層平面上,首層平面在可通視的位置上預埋鋼板,用經緯儀在鋼板上找出交點,刻痕,作為豎向投測軸線的基點,然後用鉛垂儀以此點向上可引測軸線n層. 高層放線普遍用的就是內控法。具體講在建築軸線附近平行與軸線找一合適的距離我一班找1米左右這個位置預埋鋼板,在鋼板上找出交點,刻痕,作為豎向投測軸線的基點,然後用鉛垂儀或雷射經緯儀以此點向上可引測軸線n層. 比如你現在 從一層向二層引,你對準一層的點用雷射經緯儀向上打,在二層用玻璃接住從下面傳來的點就是了.然後從二層這個點往回量1米那就是建築物軸線的位置了。
5
高程的引測
基礎施工階段,高程測量直接用水準儀由地面上高程控制點進行引測。上部結構施工時,在首層施工完後,將高程控制點引至外壁無遮擋的柱身上,隨結構上升,測量員用50m鋼捲尺將高程向上傳遞。樓層內用水準儀將標高轉至各相關構件上。上部結構施工時每個單體建築物高程引測基點設置數目不得少於三個,結構每施工五層,高程點由測量工程師進行一次標定。結構施工中,應對建築物主體傾斜率進行觀測計算。點這免費下載施工技術資料
6
細部測量
梁柱邊線、控制線的測量:每樓層施工前,測量工程師將控制線、主要軸線施測完成後,施工員著手依據控制線、軸線對梁柱邊線、牆柱控制線進行引測。所有牆柱放出邊線和距邊線200寬的控制線,牆柱邊線作為焊接導牆筋的依據,控制線作為校核模板、驗收模板的依據。
7
沉降觀測
降點的設置:設置沉降觀測點的數目和具體位置根據規範和設計要求確定,在圖紙會審階段,施工單位、監理與設計院進行協商初步確定沉降點設置方案;待基礎施工完成後,根據實際地質情況進一步細化沉降觀測點的設置位置。為較好地進行沉降觀測,施工現場內埋設的水準基點應有利於直接引測,且數量不少於兩個,每次進行沉降觀測時,事先核查基準水準點是否發生異常變化,正常後才能進行施測。
沉降點的埋設方式為:先將帶錨固腳的鋼板埋入設計觀測點柱身上,並按初步設定高程埋設,待模板拆除後,精確找出高程、焊上帶觀測點的角鋼。
沉降點的測量,測量工具:本工程沉降測量由測量工程師負責;沉降觀測採用S1水準儀和毫米分划水準尺進行測量。
測量頻次:正常施工階段應保證每加載一次施測一次(每一結構層施工完畢觀測一次);主體結構竣工後每月觀測一次;暴雨後觀測一次;工程竣工交付業主使用前還需與業主共同觀測一次後向業主進行沉降點的移交。
觀測方法:每次觀測按固定後視點、觀測路線進行,前後視距儘量相等,視距大約15m,以減少儀器誤差影響。觀測時間宜選擇天氣晴好的早晨或傍晚。
觀測記錄整理:每次觀測結束後,對觀測成果逐點進行核對,根據本次所測高程與首次所測高程之差計算出沉降量並將每次觀測日期、建築荷載情況標註清楚,畫出時間與沉降量、荷載的關係曲線圖。測量工程師必須將每次觀測結果及時向項目技術負責人、監理工程師進行匯報;若出現明顯沉降量的變化或不均勻沉降時,項目技術負責人還應及時與設計、勘察部門聯繫,確定進一步觀測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