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揭秘京東方柔性顯示裡的黑科技

2020-09-11 小北財經

2020年9月10日,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揭曉,京東方「面向移動應用的高解析度柔性可彎折 AMOLED 顯示技術研發與產業化」項目(以下簡稱「柔性可彎折AMOLED項目」)在2019年度眾多項目評審中脫穎而出,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據悉,《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首次設立特等獎,授予做出特別重大科學發現、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產生特別重大經濟社會效益或者生態環境效益的成果。京東方是首個、也是本次表彰中唯一一個獲此殊榮的企業。

將手機屏幕折起來一直是人們的夢想,京東方項目團隊將其真正實用化,在國際上首次實現 5 mm外折手機量產,體現了京東方的技術創新實力,使我國顯示技術在全球實現了超越。該技術突破耐彎折性能、 高解析度設計、長壽命、窄邊框、多工藝集成等技術難點,體現了獨特的設計和自主創新。

今天,我們就來獨家揭秘京東方柔性顯示技術到底有哪些「黑科技」。

1、全球首款R5外折柔性顯示屏量產:

曲率半徑和彎折壽命是衡量柔性顯示屏耐彎折性能的兩個重要指標。「R「指的是柔性屏的曲率半徑;而「R5 20萬次彎折」的意思,就是柔性屏在曲率半徑為5mm的條件下,20萬次彎折無損壞,這個彎折壽命是柔性屏幕能夠商業量產並應用到柔性摺疊手機的必要條件。

在京東方R5 20萬次彎折柔性屏量產之前,全球的顯示業界普遍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如何解決更小的曲率半徑與屏幕厚度和耐彎折壽命之間的矛盾。此前,為了對應更小的曲率半徑,業內的普遍做法是採用更加薄型化的器件設計。然而,由於受限於材料發展等因素,過度追求薄型化會降低器件的機械光學性能。

那麼,如何讓用戶既能體驗到更大程度的柔性彎折性能,而又不影響柔性屏的彎折壽命呢?

京東方通過大量模擬實驗,在業內率先提出了多中性層設計理論,突破了只有更薄的集成結構才能實現小半徑摺疊的限制,成功設計了全球獨有的針對外折柔性AMOLED屏幕的多膜層堆疊結構並建立摺疊測試評價標準,實現曲率半徑5mm條件下20萬次彎折,達到用戶使用標準,在國際上首次實現 5 mm外折手機量產。

基於上述技術創新,京東方柔性顯示產品彎折性能持續提升,在2018年11月份央視《加油!向未來》節目中,京東方柔性顯示屏參與了科普實驗,產自京東方成都6代柔性線的0.1mm厚度的5.99英寸柔性屏,經受實驗員1mm半徑捲軸手動彎折,完好無損,向觀眾完美展現了「柔性顯示」,震撼全場。

2、 自主像素排列支撐高解析度設計

屏幕解析度越高,顯示效果越好,所以我們終端用戶更青睞擁有高解析度的顯示屏。

京東方的柔性顯示研發團隊,通過光學配色分析發現:人眼對亮度和不同顏色圖形(邊緣、形狀)的分辨能力存在差異,其中對亮度(明暗對比)圖形的分辨能力最高,紅色圖形次之,藍色圖形最低。

基於這個發現,項目組的科學家們創造性地發明了具有京東方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解析度新型子像素排布方式及共享子像素渲染(SPR)算法,開口率提升 20%;突破了精細金屬掩膜版 (FMM)製作及工藝瓶頸,實現了高解析度的像素設計。

在實際應用中,對於採用該像素結構的高解析度柔性屏,顯示效果更接近真紅綠藍像素,顯示色彩更真實;屏幕的開口率可增加20%,這意味著用戶在設置相同屏幕亮度的情況下,柔性顯示屏的使用壽命也會相應增加。

基於以上技術創新突破,京東方在成都、綿陽和重慶等地布局了全柔性六代 AMOLED 生產線。其中,京東方成都柔性六代線已於2017年10月實現量產,綿陽柔性六代線也已於2019年7月實現量產。京東方兩條全柔性六代線的量產,鞏固提升了中國新型顯示行業的全球技術競爭力和市場地位,實現了技術超越,使我國擺脫了柔性顯示屏過度依賴進口的現狀,保障了國產智慧型手機的供應鏈安全。

群智諮詢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京東方柔性AMOLED顯示屏出貨量佔全球總出貨量的20.3%,摩託羅拉、LG、OPPO、努比亞全球知名手機品牌均採用了京東方柔性屏。

目前,除了手機領域,京東方還將柔性顯示產品應用於智能座艙、商務辦公、智能家居等諸多領域,持續拓展柔性OLED技術應用空間,為智能顯示終端創新釋放無限潛能,更為人們的智慧生活帶來全新的體驗。

相關焦點

  • BOE(京東方)高解析度柔性顯示技術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特等獎
    9月10日,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BOE(京東方)「面向移動應用的高解析度柔性可彎折AMOLED顯示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榮獲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這是北京市首次設立特等獎對企業創新成果進行表彰。
  • 京東方獲科學技術特等獎
    9月10日,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BOE(京東方)「面向移動應用的高解析度柔性可彎折AMOLED顯示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榮獲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這是北京市首次設立特等獎對企業創新成果進行表彰。
  • 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柔性可彎折AMOLED顯示技術,讓屏幕自由「摺疊」
    9月10日,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面向移動應用的高解析度柔性可彎折AMOLED顯示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設想一下,如果手機、平板、電腦三合一,可以根據使用需要,自由變大或變小,是不是很方便?這並非天方夜譚,得益於柔性顯示技術的進步,這一夢想或將很快成為現實。
  • 京東方獲特等重獎:研製出5mm半徑柔性翻折屏、壽命達20萬次
    日前,京東方宣布,憑藉「面向移動應用的高解析度柔性可彎折AMOLED顯示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拿到了榮獲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京東方稱,摺疊屏手機是柔性AMOLED技術的一個代表性應用,可目前全球能夠真正量產摺疊手機的廠商卻屈指可數。其中一個關鍵的核心點在於,摺疊顯示屏作為其重要核心器件,對耐彎折性能、高解析度設計、工藝集成等技術方面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舉行,首次頒發人物獎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今天(9月10日)舉行。薛其坤和胡偉武2人榮獲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摘得北京科學技術最高獎桂冠;文再文等6人榮獲傑出青年中關村獎;喬斯特•喬納斯等3人榮獲國際合作中關村獎。
  • 11人、154項成果獲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彰顯北京科技創新風向標
    包括自然科學獎15項,其中一等獎5項,二等獎10項;技術發明獎12項,其中一等獎6項,二等獎6項;科學技術進步獎127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33項,二等獎93項。這些獲獎成果服務創新型國家建設,支撐北京高質量發展,為北京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積蓄了新動能。
  •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首次設立突出貢獻中關村獎
    包括自然科學獎15項,其中一等獎5項,二等獎10項;技術發明獎12項,其中一等獎6項,二等獎6項;科學技術進步獎127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33項,二等獎93項。這些獲獎成果服務創新型國家建設,支撐北京高質量發展,為北京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積蓄了新動能。
  • 清華大學、清核朝華等參與項目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2020年9月10日,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公布了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其中,清華大學與清華控股成員企業華控技術轉移旗下北京清核朝華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同參與項目「新型放射性廢液處理技術及裝置研製」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 薛其坤、胡偉武,兩位頂尖科學家獲頒北京科學技術最高獎
    在今天上午舉行的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與龍芯中科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研究員胡偉武榮獲北京市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摘得北京科學技術最高獎桂冠。
  •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今天上午舉行 薛其坤胡偉武榮獲北京科技最高獎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今天上午舉行。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次設立突出貢獻中關村獎、傑出青年中關村獎、國際合作中關村獎。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與龍芯中科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研究員胡偉武榮獲北京市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摘得北京科學技術最高獎桂冠。
  • 石景山區斬獲7項北京市科學技術獎
    9月10日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頒發了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屆人物獎並為154項獲獎項目頒獎2019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次設立突出貢獻中關村獎、傑出青年中關村獎、國際合作中關村獎,薛其坤、胡偉武等11位專家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屆人物獎。
  • 當升科技儲能電池材料獲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9月10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在北京會議中心召開「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當升科技「儲能電池用高能量密度長壽命多元正極材料的開發及產業化應用」項目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據悉,榮獲二等獎的儲能電池用多元正極材料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環壽命長、倍率特性優、安全性能高、回收附加值高等優勢,電池單體能量密度可達210Wh/kg,綜合性能處於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成為下一代儲能鋰電池正極材料的有力競爭者。
  • 斬獲科學技術獎背後的奧秘
    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9月10日舉行,共有154項成果分獲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北京經開區共獲得13個獎項,這些獲獎成果有哪些亮點?·京東方柔性技術:讓屏幕可以像紙一樣隨意摺疊·  在北京市科技獎勵大會上,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科技成果——「面向移動應用的高解析度柔性可彎折AMOLED顯示技術研發與產業化」獲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這是北京市首次設立特等獎對企業創新成果進行表彰。
  • 首頒北京科學技術最高獎——突出貢獻中關村獎,彰顯北京科技創新風向標
    薛其坤和胡偉武2人榮獲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摘得北京科學技術最高獎桂冠;文再文、江穎、郭玉國、衛彥、徐燁烽、陳鵬6人榮獲傑出青年中關村獎;喬斯特•喬納斯、馬克•梵•洛斯德萊特、歐利偉3人榮獲國際合作中關村獎。
  •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調整獎金標準,最高獎金300萬元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今天(9月10日)舉行,2019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次設立的突出貢獻中關村獎、傑出青年中關村獎、國際合作中關村獎在大會上頒發。記者獲悉,北京市科學技術獎獎金標準今年也進行了調整。調整後,突出貢獻中關村獎300萬元/人,傑出青年中關村獎50萬元/人,全部屬獲獎人個人所得。
  • 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發布,11人獲首批中關村獎人物獎
    首批11人獲中關村獎人物獎根據《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規定,經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委員會評審、市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審定和市政府批准,授予薛其坤、胡偉武北京市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授予文再文等6人北京市傑出青年中關村獎;授予喬斯特·喬納斯等3人北京市國際合作中關村獎。
  • @你,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最全獲獎名單來了!
    2019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次設立突出貢獻中關村獎、傑出青年中關村獎、國際合作中關村獎,薛其坤、胡偉武等11位專家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屆人物獎。同時,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次分設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共154項成果獲獎。包括自然科學獎15項,其中一等獎5項,二等獎10項;技術發明獎12項,其中一等獎6項,二等獎6項;科學技術進步獎127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33項,二等獎93項。
  • 船建學院科研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造船系校友黃旭華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今天,在剛剛結束的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船建學院科技成果「海上大型絞吸疏浚裝備的自主研發與產業化」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實現了交大辦學歷史的新突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國家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黃旭華院士,是船建學院1949屆造船系的校友,與特等獎項目都來自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集中體現了船建學院在學校指導下,不斷加強學科建設、持續提升創新能力、服務國家戰略和社會經濟發展所取得的顯著成效。
  • 立得空間榮獲2020年衛星導航定位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和《衛星導航定位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及《衛星導航定位科學技術獎實施細則》,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於2020年開展了衛星導航定位科技進步獎評選工作。經項目推薦、獎勵辦公室形式審查、評審專家委員會評審、獎勵委員會審定批准、向社會公式等程序,產生衛星導航定位科技進步獎。
  • 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公布,這兩個人獲得突出貢獻中關村獎
    >薛其坤、胡偉武被授予北京市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根據《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規定,經市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委員會評審、市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審定和市政府批准,授予薛其坤、胡偉武北京市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授予文再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