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低調宣稱「量子霸權」遭打臉,人類離量子時代還有多遠?

2020-12-04 獵雲網

【獵雲網(微信號:)】11月29日報導(編譯:清酒)

1903年12月17日,在北卡羅來納州的基蒂霍克,奧維爾·萊特駕駛著他和兄弟威爾伯一起建造的飛行器飛行。12秒後,奧維爾經歷了一次顛簸的著陸,他的旅程結束了,而飛機時代就此開啟。

但對於當時的報紙讀者來說,他們可能都沒意識到發生了什麼歷史性事件。一篇關於萊特兄弟的文章被廣泛轉載,標題謹慎地寫著「看來是一次成功」,並表示這個消息「令人興奮」,但文章並未將奧維爾的短暫飛行視為人類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時刻。甚至幾年後,另一個故事將萊特兄弟描述為「迄今為止最成功的飛行器的發明者」。

說到這兒,我不禁聯想到了谷歌在今年10月受到的近乎冷淡的對待,當時谷歌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稱其在加州Goleta的研究團隊使用了實驗性量子計算機,其處理器被稱為「 Sycamore」,可以在200秒執行一個隨機數生成工作。據其稱,即使是如今最快的傳統超級計算機也需要1萬年才能完成上述工作。

谷歌的科學家們宣稱,他們已經取得了「量子霸權」,建立了一個量子系統,能夠完成傳統計算機根本無法完成的任務——除非你願意為了一個結果等上一萬年。多年來,量子觀察家們一直在等待這樣一個時刻的到來,他們在談論這個時刻時,往往會提到萊特兄弟。

但是當谷歌在正式宣布它的成就時(該消息在一個月前洩露),它的量子計算競爭對手IBM已經宣稱量子霸權時刻還沒有到來。該公司表示,安裝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最先進的200-petaflop IBM超級計算機可以在兩天半內執行谷歌的基準任務。這遠不及Sycamore的速度快,但也足以成為一個合理的選擇。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裁定谷歌和IBM的意見分歧,是一項不切實際的任務。但是,量子霸權的理念,以及它如何與過去技術進步的決定性時刻相對應,還是值得思考的。

這裡需要考慮到一些技術細節。

從1956年的UNIVAC 1到你口袋裡的智慧型手機,再到今天最強大的超級計算機,「傳統計算機」囊括了一切基於傳統的1和0的數字運算。相比之下,量子計算機利用完全不同的概念、物理和技術,其基本構件是一個量子比特或量子位——它可以表示1、0或同時表示兩者。這使它們有潛力以傳統計算機無法匹敵的速度執行艱巨的計算任務。

即使你認同IBM的立場,即它的超級計算機本可以在兩天半內完成谷歌的基準測試,而不是用一萬年的時間,但谷歌的Sycamore僅用200秒就完成了測試,這一事實應該會激發你對量子計算潛力的興趣。

但「量子霸權」這個詞本身就具有一種劃時代的終局性,仿佛它的實現將立即迎來傳統計算機的末日。谷歌在聖巴巴拉的實驗,即使從最有利的角度來判斷,也沒有做到這一點。正如IBM的反駁所指出的那樣,未來更有可能涉及到傳統計算機和量子計算機的協同工作。

「量子霸權」一詞最初由加州理工學院的教授John Preskill創造並解釋,Preskill教授在2012年發表的論文中表示,量子霸權不是一個拐點,而是一個新時代的鑰匙。

在谷歌、IBM和其他地方進行的量子計算機研究的全部目標,是製造出能夠處理傳統計算機根本處理不了的任務的計算機,這些任務具有改變世界的意義,例如對複雜的分子進行建模。

相比之下,谷歌的隨機數字練習相對平淡,除了那部分只需要200秒。該項目理論團隊的負責人Sergio Boixo稱其為「量子計算機的『Hello World』程序」,相當於程式設計師用一種新語言進行超級簡單的編程練習,只是為了確認一切都在按照預期進行。「這是我們想做的第一件事,」他解釋道。

儘管谷歌為自己贏得了量子領域的最高獎項,但它也承認,在量子機器廣泛應用之前還有大量工作要做。

在量子計算機領域,有兩個終極問題正待解決,畢竟如果這兩個問題不解決,一切都是白搭。其一就是量子精度的問題,由於各種複雜的原因,量子計算機的錯誤率非常高,可能計算100次10+10這種簡單問題時,就有一次會出錯,但值得注意的是,一直用量子霸權做噱頭的谷歌,卻從未公開表示在這方面有所突破,因此,谷歌這臺量子計算機的運算正確率可能令人堪憂。

另一個問題就是量子擴展性的問題,量子計算機的量子位越高,整體運算精度反而卻會出現下降,就目前來看,尚不清楚谷歌的量子計算機是多少位,也不清楚谷歌是否真正攻克了這個阻礙人類進步的難題。

硬體團隊的一名成員Marissa Giustina用一塊白板畫出了一條時間線,顯示出目前距離容錯、糾錯的量子計算機成為主流現實還不到一半的時間。

歸根結底,我們不應該以谷歌的量子計算機是否淘汰了其他計算方法來評判它,就像我們不應該糾結於萊特是否扼殺了熱氣球一樣。

在谷歌於Goleta舉辦的活動上,Neven提出了另一個與人類徵服天空有關的類比:蘇聯在1957年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Sputnik 1。「我們聽到的一個批評是『谷歌,你捏造了一個人為的基準問題——它還沒有做任何有用的事情,』」他說。「人造衛星當年也沒起多大作用。它環繞地球,發出嘟嘟聲。但這是太空時代的開始。」

雖然這就是事實,但在1957年,人們對此並不在意。美國報紙對人造衛星的發射給予了極大的關注,但傾向於將目光投向俄國人是否打算使用其新技術監視美國或向其投放炸彈。只有當美國認真對待人造衛星時,人們才弄清楚為什麼人造衛星如此重要——但這已經是後話了。

現在,最有趣的歷史典故是UT的Aaronson在他自己的網站上發表的一篇博文。仔細思考谷歌的研究論文和IBM對此的反應,他得出結論,認為IBM可以在其最好的超級計算機上與谷歌的Sycamore計算結果相媲美,這可能是正確的。

但他仍然認為谷歌的成就具有歷史意義。當他提到1969年阿波羅11號登月時,並不是說谷歌完成了類似的事情,而是說量子霸權根本不是那樣的:從一開始就很明顯,量子霸權不會像登月那樣具有裡程碑意義,這是一瞬間就可以實現的,然後每個人都可以隨時了解。這更像是消滅麻疹:它可以被實現,然後暫時無法實現,然後再次實現。顧名思義,量子霸權是指擊敗某種事物,即傳統計算,而後者至少可以在一段時間內進行反擊。

人類的進步很少是在一分鐘內實現的,對此,每個人都很清楚。因此,在評估谷歌的全部影響之前,等待時機才是上上之策——即使我們還沒有進入量子計算即將稱王稱霸的時代,也要評估它的價值。

相關焦點

  • 中科大「九章」歷史性突破,但實現真正的量子霸權還有多遠?
    文中谷歌宣稱他們研製的53位量子比特計算機,僅僅花了100秒就跑完了傳統超級計算機需要1萬年才能完成的計算任務。這也使量子霸權的概念瞬間完成了國民級的傳播普及。這兩篇有關量子計算的論文當中的用詞非常值得品味,谷歌在《nature》有關懸鈴木的論文直接使用Supremacy(霸權)為標題,而中科大九章的論文只是使用Advantage(優勢)為標題。不過在我們相對低調標題的背後,確是九章更為不俗的實力,因為與九章相比谷歌的懸鈴木稱不上什麼霸權。
  • 量子計算為何又被稱為量子霸權,實現量子霸權對未來產生哪些影響
    什麼是「量子霸權」,為何要用霸權二字來形容計算機,量子霸權真有比核武器還大的制霸和威懾能力嗎,誰又能在這場事關國家命運的生死時速中率先實現真正實用化的「量子霸權」?2019年,谷歌在實驗室實現了53個量子比特的操控,宣布率先實現「量子霸權」。
  • 谷歌正式宣布量子霸權實現!獨家專訪谷歌CEO:意義堪比萊特兄弟發明...
    這也是為什麼谷歌論文中提到了自己「在這一特定計算任務上實現了量子霸權」,甚至樂觀地表示量子處理器的計算能力或將遵從「量子摩爾定律」,計算性能每幾年就翻一倍,也許離有價值的實際應用只差一個創造性的算法了。不過,面對這樣的結論,量子物理學界和產業界迅速分成了樂觀派和質疑派。前者認為谷歌實現了一項偉大的科學成就,展示了一條通向可擴展量子計算的道路,狠狠地打臉那些質疑量子計算機可行性的人。
  • IBM駁斥谷歌,量子霸權 VS 量子優勢,量子計算離我們還有多遠?
    Google 提「量子霸權」,IBM 提「量子優勢」,這兩種提法說的是一個意思嗎?量子優勢與量子霸權相比,到底哪個更激進?它們將如何影響科技界、工業界和我們的未來?今天的文章就是關於量子霸權與量子優勢的一篇專業又有趣的科普。
  • 我國量子計算機算力超越谷歌百萬倍,量子霸權之爭誰將勝出
    什麼是「量子霸權」,為何要用霸權二字來形容計算機,量子霸權真有比核武器還大的制霸和威懾能力嗎,誰又能在這場事關國家命運的生死時速中率先實現真正實用化的「量子霸權」?2019年,谷歌在實驗室實現了53個量子比特的操控,宣布率先實現「量子霸權」。
  • 中國量子霸權成果遭谷歌量子計算之父質疑
    科學家們對九章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努力表示讚賞,但它是否可編程和實用?在當今的全球科學事業中,這種情況通常要等到全世界的科學家群體能夠發表意見時才會發生,特別是在量子科學這樣複雜的領域。而這個共同體開始對中國的量子霸權主張進行評價。約翰-馬蒂尼斯(John Martinis),他的團隊去年領導谷歌在量子霸權上的努力,他說,最新的量子霸權努力 "陪審團還沒出來"。
  • 「量子霸權」來了,中國如何發力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量子霸權」一石激起千層浪。10月24日,《自然》雜誌刊發了谷歌公司的一篇論文。在該論文中谷歌表示,其開發出一款54量子比特數(其中53個量子比特可用)的超導量子晶片「Sycamore」。基於Sycamore,谷歌對一個53比特、20深度的電路採樣一百萬次只需200秒。目前最強的經典超級計算機Summit要得到類似的結果,則需要一萬年。
  • 谷歌聲稱的「量子霸權」到底是什麼東西?
    谷歌科學家今天正式宣布已經實現量子霸權,這項研究發表在 10 月 23 日的《自然》雜誌上。雖然更早之前,論文已經被友軍NASA偷跑,並引起同行質疑,對,就是超級計算機的巨頭IBM,但是當時谷歌沒有作出任何回應。 而現在正式宣布實現量子霸權的谷歌,也引起不明真相的群眾的擔憂。
  • 一文讀懂「量子霸權」|量子計算機|算法_網易訂閱
    一般認為,如果量子計算機在「某些特定問題」上的計算能力超過了傳統經典計算機,那麼就被認為實現了「量子霸權」。專家估計,如果量子計算機能操控超過49個量子比特,其在某個特定問題上的計算速度就有可能超過包含超級計算機在內的任何傳統計算機。  為什麼谷歌那麼在意自己獲得了「量子霸權」?人類實現「量子霸權」究竟有多大意義?
  • 物理學家評谷歌「量子霸權」:離實際應用還很遙遠
    來源:新浪科技谷歌公司聲稱他們的量子計算機可以在200秒內完成超級計算機需要1萬年才能完成的工作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0月25日消息,10月23日,谷歌公司的研究人員在英國《自然》(Nature)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已成功演示了「量子霸權」(quantum supremacy)。
  • 前衛的量子離普通人有多遠?
    、量子理論、量子計算,這些有關量子的前衛概念離普通人究竟有多遠?人類通常的邏輯判斷中,所有東西都是連續的。在物理學大部分實驗中觀測到物理量都是連續的,例如,光譜所有的東西還都是連續的。既然微觀世界中所有的東西都是分離的,那為什麼人類觀測到的東西是連續的?這就引出了另外的概念,即「相干疊加」。
  • 谷歌AI發展史:「量子霸權」將人類推進計算的火箭時代!
    來源:格隆匯來源:fastcompany【導讀】谷歌在追求人工智慧方面比世界上任何一家公司都擁有更多的計算能力、數據和人才,而且它並沒有因此而放慢腳步。人類有什麼理由停下呢?本文將帶大家回顧谷歌的AI發展史,揭秘它是如何實現量子霸權的。
  • 「量子霸權」與「量子優勢」那個才是未來?
    隨著時代發展,傳統計算機性能的提升越發困難,光子計算、量子計算、生物計算等新的技術引發了業界關注。量子計算被認為能夠解決傳統計算不能解決的問題,科學家和公司正朝著被稱為量子至上的計算裡程碑而努力。量子計算的前景在20世紀80年代得到認可,至今仍未實現。量子計算機難以設計、建造和編程。
  • 量子計算機控制系統問世,「量子霸權」仍任重道遠
    誰先奪取「量子霸權」,誰就掌握了技術制高點、標準制定權和輿論主導權,在產業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在資訊時代,量子計算技術一旦突破,掌握這種能力的國家,會在經濟、軍事、科研、安全等領域迅速建立全方位優勢。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副研究員張文卓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道,量子計算機的研製目標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量子霸權」階段,目前美國在「量子霸權」的爭奪中暫時領先,我國預計在2020年左右實現「量子霸權」的科學目標,縮小與美國的差距;第二個階段是實用化量子模擬機階段,實現數百個量子比特相干操縱的專用型量子計算系統,應用於具有實用價值的組合優化、量子化學
  • 量子計算理論專家Scott Aaronson解讀「谷歌實現量子霸權」,你看懂了嗎? | 新智元
    今天,著名理論計算機科學家Scott Aaronson就谷歌的「量子霸權」研究進行了FAQ解答,Scott曾是「D-Wave 首席懷疑官」,但他十分肯定谷歌的量子霸權研究。註:風雲之聲內容可以通過語音播放啦!
  • 「量子霸權」在「霸權」什麼?
    投稿來源:陳根2019年,谷歌率先宣布實現「量子霸權」(量子優越性),一把把量子計算推入公眾視野,激起量子計算領域的千層浪。就在近日,中國團隊宣布量子計算機「九章」問世,挑戰谷歌「量子霸權」實現算力全球領先。「九章」作為一臺76個光子100個模式的量子計算機,其處理「高斯玻色取樣」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富嶽」快一百萬億倍。史上第一次,一臺利用光子構建的量子計算機的表現超越了運算速度最快的經典超級計算機。
  • 王孟源:谷歌宣稱的量子計算機「霸權」真實嗎?
    有趣的是,與其同時,IBM在官方博客公然唱反調,發表了一篇自己的論文稿,宣稱已經證明Google並沒有達到量子霸權。那麼到底誰是誰非呢?首先,我們先回顧一下什麼是「量子霸權」;它指的是量子計算器在某個有實用價值的程序上能比現有的古典計算機高效許多。
  • 「深度」谷歌再次聲明實現量子霸權,IBM:我不服!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我們近日,兩個科技界大佬在量子計算領域的爭論成為熱門話題。谷歌在《自然》(Nature)雜誌上發表論文,正式聲明自己以實現量子霸權。而 IBM 連發駁斥,認為谷歌這是在炒作。誰能夠證明這種能力,誰就能號稱實現量子霸權。而實現量子霸權,將代表超越經典的量子計算能力從理論走進實驗,標誌著一個新的計算能力飛躍時代的開始。當前實現量子霸權絕非易事,而且,實現量子霸權也只是一個開始,離實現實際的量子計算機尚有很大距離。
  • 谷歌實現量子霸權是什麼意思?谷歌實現量子霸權意味著什麼?
    據國外媒體報導,在日前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谷歌研究人員聲稱首次獲得了「量子優勢」(也被稱為「量子霸權」)。他們的53位量子計算機(名為Sycamore)花了200秒來完成一項計算任務,根據谷歌的說法,這項計算任務將花費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10000年的時間。
  • 國產量子計算機發布,量子計算離尋常百姓有多遠
    今天源自中國科技大學的本源量子發布了國內首個超導量子計算雲平臺,取名叫做「悟源」。其搭載了6個量子比特的超導量子處理器。現已實現工程化的量子計算機原型,可提供真實的量子計算服務。據相關報導,目前全球能夠提供真實量子計算機服務的公司僅有5家。現在本源量子超導量子計算雲平臺躋身,突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