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科學、量子理論、量子計算,這些有關量子的前衛概念離普通人究竟有多遠?圍繞這個話題,數字資產研究院學術與技術委員會主席、著名經濟學家朱嘉明,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林志榮,本源量子計算公司副總裁張輝,華為首席科學家翁文康在《商業周刊/中文版》 The Year Ahead 展望論壇上「坐而論道」。這場討論的主持人是數字資產研究院學術與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爽。
林志榮:為什麼人類看到的東西是連續的?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林志榮介紹說,量子論大概是1900年時由普朗克提出來的。它有特定的歷史背景:19世紀末期,物理科學在發展。物理科學是基於實驗的科學,而通過實驗的科學則發現,很多實驗在當時是無法用理論解釋的。為了從理論上解釋黑體輻射能量分布,普朗克不得不假設這些原子諧振子的能量,不是連續的、離散的。這個概念被推廣到在微觀世界中,物理量是不連續的,是分離的量。人類通常的邏輯判斷中,所有東西都是連續的。在物理學大部分實驗中觀測到物理量都是連續的,例如,光譜所有的東西還都是連續的。既然微觀世界中所有的東西都是分離的,那為什麼人類觀測到的東西是連續的?這就引出了另外的概念,即「相干疊加」。這個概念的意思是在分離的東西裡面是可以同時存在的,比如,假設有兩個狀態,比如原子裡面兩個狀態,「0」和「1」是同時存在的,而這個同時存在就是量子力學很重要的概念——「量子疊加態」。這同經典的思維不一樣。經典思維認為,粒子要麼在這邊要麼在這邊,不可能存在兩個地方。為了反對量子力學,愛因斯創造一個假象實驗:既然可以同時存在,我可以做兩個粒子。這兩個量子糾纏粒子,他們在空間是分開的,但是對一個粒子做操作會立刻影響另外一個粒子。這種現象是完全違背以前的經典的哲學邏輯的。但在量子世界當中,它是可以發生。這被稱為量子糾纏。
量子計算為什麼很重要?林志榮解釋說,假設他現在想從這邊去找一個人,正常的情況下,計算機現在的思維方式是把每個人都找一遍,最終找到A。然而,在量子力學中,如果產生一個狀態,所有的東西之間都有關聯的話,他不需要每個人都找一遍,而是通過關聯性同時尋找,很快就知道A在哪兒,因為這是由於量子關聯和加速。
翁文康:量子計算機是有可能在未來推進藥物合成
華為首席科學家(量子計算軟體與算法)翁文康提到,討論量子計算機可能要區分兩個概念,即到底是討論通用的量子計算機,還是討論專用的量子計算機。前者在過去的教科書中被描述過,大家希望做出未來的機器。目前來說,這樣的機器面臨著很大的挑戰,特別是因為糾錯問題,它有疊加的性能,同時也很脆弱。
量子的特性只能存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所以最後用大量的物理比特編碼,這樣一個邏輯比特,所以通用量子計算機是我們終極的目標。
大家一開始可能看到的是專用的量子計算機。這種專用量子計算機在教科書裡是沒有寫的,因為當時那些作者還沒有想像出來現在的這個時代。這種專用量子計算機有點像GPU或者是TPU作為一個加速器,可以用經典計算機同量子計算機混合用,去發揮作用。這樣的模式在業界慢慢成熟。
關於專用量子計算機的應用,目前來說,學術界或業界慢慢在三個方向尋找:一、量子化學模擬。量子計算機是有可能在未來推進藥物合成,有望節省很多的研發成本,以及提高研發效率。二、組合優化。例如,航線規劃或者資源調配,又或者基站怎麼布,量子晶片很有可能可以大幅度地加速組合優化。三、機器學習。這一塊用量子晶片,有優勢,因為量子晶片很多都是在極低溫的情況下運行的,所以功耗可能是很低的。大家都知道,無論區塊鏈,還是機器學習,現在都非常耗電。量子計算有可能在能耗上面實現大幅度減少。
科學家應該做什麼事情?翁文康認為,現在要建造量子計算機的話,就好比當年造原子彈。現在,中國國內的大部分工程師對量子力學是不太懂的。有物理背景的研究人員,對工程也不太懂。那怎麼把量子計算機做出來?這就需要摸清楚方向後進行合作,需要科學家攻關。
張輝:商業化還有非常長的一段路要走
主持話題探討的張爽直言,大家其實真得不太懂量子力學,但是知道「遇事不決,量子力學」。在林志榮和翁文康闡述各自對量子等概念的理解之後,張爽將話題拋給創業階段中的張輝:量子如何進行商業化?如果有商業化了,這種商業化處在哪個階段?現在是否還是在舊的思維、傳統思維的延長線上去規劃量子計算的商業化途徑?
對此,張輝回應說,本源量子創立至今才三年,在「商業」的這條路上仍在探索。量子計算距真正的商業化還有非常長的一段路要走,這是一條非常有挑戰、非常艱難的一條路。它未來的想像空間非常巨大,但是在今天這個時間點,「我們還沒有看到任何量子計算可以真正達到應用的程度」。
現在提及量子計算機,其實就好比蒸汽機當年剛發明出來時,它只有0.01馬匹的動力。但是,新產品或新技術擴充了想像和試驗空間,把蒸汽機用到馬車上看是不是可以不需要馬;把蒸汽機用到帆船上,看是不是不需要風力;把蒸汽機用到紡織機上,看能不能不需要依賴人力來紡織。
張輝提及,本源量子創始人2019年參加《央視大講堂》時,主持人撒貝寧就說「所有現在老百姓能用錢買到的量子都是假的」。
他認可翁文康的說法,相信量子這個領域的想像空間非常大。相信未來五年,在專用的一些領域,可能會實現真正的「量子霸權」,即達到應用級別。2019年,在解決數學隨機行走的問題上,谷歌宣稱達到了量子霸權。「我們相信,接下來的3年至5年一定會看到相關的領域、方向,或者是解決某些問題的某些布置上,真正實現量子霸權,實現量子計算的突破。」
朱嘉明:量子技術的硬技術面臨很多困境
在探討量子話題的嘉賓中,德高望重的朱嘉明以壓軸形式講述了他對量子技術緊迫性的認識。2019年12月,他在廣州南方科技大學組織了一個「量子技術和區塊鏈」研討會。之所以組織這個討研討會,是因為他意識到,如果量子計算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發生重大突破,量子計算機出現,特別是基於量子科技的量子網絡真得來臨,原來的區塊鏈理論和區塊鏈技術基礎,包括密碼數學,講哈希函數,都會發生根本性的動搖。不僅如此,還會波及到今天人們開始普遍關心的「數字貨幣、比特幣」,甚至央行「數字貨幣」。所以,2019年的「量子技術和區塊鏈」研討會的核心思路是:假設量子科學的發展在近中期,在三年至五年之間發生實質性突破, 例如出現「量子霸權」,會對原本的經典型區塊鏈和經典數字貨幣,數字經濟會發生這樣的衝擊,如何應對?現在雖然僅僅過去一年,全球範圍內的量子科技不斷有所突破,證明了關注量子科技的發展速度是新的必要的。
然而,朱嘉明直言,就像前面三位嘉賓描述的:在量子科技的發展方面,相關方面,包括相關學科的協調還是薄弱的。所以,他贊同說:討論當下的量子技術的發展,不僅可以以1980年代的「星球大戰」計劃作為參照系,二戰前後的「曼哈頓計劃」也具有參考價值。因為,量子科技實在需要在特定的目標下,集結更多的學科部門和人才。
在量子技術的硬技術方面,實現創新和突破的難度是很大的。例如,晶片。但是,「我們完全可以在量子計算的軟技術方面,例如,量子計算理論,量子技術軟體方面,還是可以有所創新和可能突破的。量子計算機的軟體,不是現在學的經典計算機或者古典計算機軟體系統。這是巨大的領域,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按照我的觀察,在這方面,我們存在很大發展空間」。
關於量子技術的商業前景,朱嘉明指出:有兩種商業前景:一是急功近利的商業前景。實事求是地說,量子技術在短期內很難達到對投資有較高匯報的商業效果。二是中長期的商業前景。量子技術的商業期間應該是樂觀的,這是因為量子科技代表未來大趨勢。以馬斯克為例,他的商業體系建立在科技的中長期目標基礎之上,並創造了一個將科技、資本,同人類的中長期發展方向結合在一起的模式,這是同馬雲不同的格局。朱嘉明提到,2019年,馬雲和馬斯克在上海有一個面對面的對話。在對話過程中,兩人的差別是非常大的。馬雲以地球人代表自居,對AI持有相對保守態度;馬斯克代表火星人,主張火星移民,對AI充滿激情和想像力。在兩人的差別背後,其實是兩種不同的商業模式,或者說科技商業模式的差別。朱嘉明說,真正的商業價值不應該急功近利,需要包含著對人類根本和長遠命運的考察。
小艾提請大家注意:
瑞士軍刀來襲!AMT新一輪送瑞士軍刀活動已經開始,活動時間2020.11.01-2020.12.31
關注本公眾號後,發送關鍵字「軍刀」可獲取活動詳情!
[上期獲獎 · 瑞士軍刀]
留言點讚數最高文章,連結《1nm光刻機迎突破》,感謝大家對小艾的支持。
內容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