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衛的量子離普通人有多遠?

2020-12-13 世界先進位造技術論壇



量子科學、量子理論、量子計算,這些有關量子的前衛概念離普通人究竟有多遠?圍繞這個話題,數字資產研究院學術與技術委員會主席、著名經濟學家朱嘉明,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林志榮,本源量子計算公司副總裁張輝,華為首席科學家翁文康在《商業周刊/中文版》 The Year Ahead 展望論壇上「坐而論道」。這場討論的主持人是數字資產研究院學術與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爽。


林志榮:為什麼人類看到的東西是連續的?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林志榮介紹說,量子論大概是1900年時由普朗克提出來的。它有特定的歷史背景:19世紀末期,物理科學在發展。物理科學是基於實驗的科學,而通過實驗的科學則發現,很多實驗在當時是無法用理論解釋的。為了從理論上解釋黑體輻射能量分布,普朗克不得不假設這些原子諧振子的能量,不是連續的、離散的。這個概念被推廣到在微觀世界中,物理量是不連續的,是分離的量。人類通常的邏輯判斷中,所有東西都是連續的。在物理學大部分實驗中觀測到物理量都是連續的,例如,光譜所有的東西還都是連續的。既然微觀世界中所有的東西都是分離的,那為什麼人類觀測到的東西是連續的?這就引出了另外的概念,即「相干疊加」。這個概念的意思是在分離的東西裡面是可以同時存在的,比如,假設有兩個狀態,比如原子裡面兩個狀態,「0」和「1」是同時存在的,而這個同時存在就是量子力學很重要的概念——「量子疊加態」。這同經典的思維不一樣。經典思維認為,粒子要麼在這邊要麼在這邊,不可能存在兩個地方。為了反對量子力學,愛因斯創造一個假象實驗:既然可以同時存在,我可以做兩個粒子。這兩個量子糾纏粒子,他們在空間是分開的,但是對一個粒子做操作會立刻影響另外一個粒子。這種現象是完全違背以前的經典的哲學邏輯的。但在量子世界當中,它是可以發生。這被稱為量子糾纏。


量子計算為什麼很重要?林志榮解釋說,假設他現在想從這邊去找一個人,正常的情況下,計算機現在的思維方式是把每個人都找一遍,最終找到A。然而,在量子力學中,如果產生一個狀態,所有的東西之間都有關聯的話,他不需要每個人都找一遍,而是通過關聯性同時尋找,很快就知道A在哪兒,因為這是由於量子關聯和加速。


翁文康:量子計算機是有可能在未來推進藥物合成



華為首席科學家(量子計算軟體與算法)翁文康提到,討論量子計算機可能要區分兩個概念,即到底是討論通用的量子計算機,還是討論專用的量子計算機。前者在過去的教科書中被描述過,大家希望做出未來的機器。目前來說,這樣的機器面臨著很大的挑戰,特別是因為糾錯問題,它有疊加的性能,同時也很脆弱。


量子的特性只能存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所以最後用大量的物理比特編碼,這樣一個邏輯比特,所以通用量子計算機是我們終極的目標。


大家一開始可能看到的是專用的量子計算機。這種專用量子計算機在教科書裡是沒有寫的,因為當時那些作者還沒有想像出來現在的這個時代。這種專用量子計算機有點像GPU或者是TPU作為一個加速器,可以用經典計算機同量子計算機混合用,去發揮作用。這樣的模式在業界慢慢成熟。


關於專用量子計算機的應用,目前來說,學術界或業界慢慢在三個方向尋找:一、量子化學模擬。量子計算機是有可能在未來推進藥物合成,有望節省很多的研發成本,以及提高研發效率。二、組合優化。例如,航線規劃或者資源調配,又或者基站怎麼布,量子晶片很有可能可以大幅度地加速組合優化。三、機器學習。這一塊用量子晶片,有優勢,因為量子晶片很多都是在極低溫的情況下運行的,所以功耗可能是很低的。大家都知道,無論區塊鏈,還是機器學習,現在都非常耗電。量子計算有可能在能耗上面實現大幅度減少。


科學家應該做什麼事情?翁文康認為,現在要建造量子計算機的話,就好比當年造原子彈。現在,中國國內的大部分工程師對量子力學是不太懂的。有物理背景的研究人員,對工程也不太懂。那怎麼把量子計算機做出來?這就需要摸清楚方向後進行合作,需要科學家攻關。


張輝:商業化還有非常長的一段路要走



主持話題探討的張爽直言,大家其實真得不太懂量子力學,但是知道「遇事不決,量子力學」。在林志榮和翁文康闡述各自對量子等概念的理解之後,張爽將話題拋給創業階段中的張輝:量子如何進行商業化?如果有商業化了,這種商業化處在哪個階段?現在是否還是在舊的思維、傳統思維的延長線上去規劃量子計算的商業化途徑?


對此,張輝回應說,本源量子創立至今才三年,在「商業」的這條路上仍在探索。量子計算距真正的商業化還有非常長的一段路要走,這是一條非常有挑戰、非常艱難的一條路。它未來的想像空間非常巨大,但是在今天這個時間點,「我們還沒有看到任何量子計算可以真正達到應用的程度」。


現在提及量子計算機,其實就好比蒸汽機當年剛發明出來時,它只有0.01馬匹的動力。但是,新產品或新技術擴充了想像和試驗空間,把蒸汽機用到馬車上看是不是可以不需要馬;把蒸汽機用到帆船上,看是不是不需要風力;把蒸汽機用到紡織機上,看能不能不需要依賴人力來紡織。


張輝提及,本源量子創始人2019年參加《央視大講堂》時,主持人撒貝寧就說「所有現在老百姓能用錢買到的量子都是假的」。


他認可翁文康的說法,相信量子這個領域的想像空間非常大。相信未來五年,在專用的一些領域,可能會實現真正的「量子霸權」,即達到應用級別。2019年,在解決數學隨機行走的問題上,谷歌宣稱達到了量子霸權。「我們相信,接下來的3年至5年一定會看到相關的領域、方向,或者是解決某些問題的某些布置上,真正實現量子霸權,實現量子計算的突破。」


朱嘉明:量子技術的硬技術面臨很多困境



在探討量子話題的嘉賓中,德高望重的朱嘉明以壓軸形式講述了他對量子技術緊迫性的認識。2019年12月,他在廣州南方科技大學組織了一個「量子技術和區塊鏈」研討會。之所以組織這個討研討會,是因為他意識到,如果量子計算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發生重大突破,量子計算機出現,特別是基於量子科技的量子網絡真得來臨,原來的區塊鏈理論和區塊鏈技術基礎,包括密碼數學,講哈希函數,都會發生根本性的動搖。不僅如此,還會波及到今天人們開始普遍關心的「數字貨幣、比特幣」,甚至央行「數字貨幣」。所以,2019年的「量子技術和區塊鏈」研討會的核心思路是:假設量子科學的發展在近中期,在三年至五年之間發生實質性突破, 例如出現「量子霸權」,會對原本的經典型區塊鏈和經典數字貨幣,數字經濟會發生這樣的衝擊,如何應對?現在雖然僅僅過去一年,全球範圍內的量子科技不斷有所突破,證明了關注量子科技的發展速度是新的必要的。


然而,朱嘉明直言,就像前面三位嘉賓描述的:在量子科技的發展方面,相關方面,包括相關學科的協調還是薄弱的。所以,他贊同說:討論當下的量子技術的發展,不僅可以以1980年代的「星球大戰」計劃作為參照系,二戰前後的「曼哈頓計劃」也具有參考價值。因為,量子科技實在需要在特定的目標下,集結更多的學科部門和人才。


在量子技術的硬技術方面,實現創新和突破的難度是很大的。例如,晶片。但是,「我們完全可以在量子計算的軟技術方面,例如,量子計算理論,量子技術軟體方面,還是可以有所創新和可能突破的。量子計算機的軟體,不是現在學的經典計算機或者古典計算機軟體系統。這是巨大的領域,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按照我的觀察,在這方面,我們存在很大發展空間」。


關於量子技術的商業前景,朱嘉明指出:有兩種商業前景:一是急功近利的商業前景。實事求是地說,量子技術在短期內很難達到對投資有較高匯報的商業效果。二是中長期的商業前景。量子技術的商業期間應該是樂觀的,這是因為量子科技代表未來大趨勢。以馬斯克為例,他的商業體系建立在科技的中長期目標基礎之上,並創造了一個將科技、資本,同人類的中長期發展方向結合在一起的模式,這是同馬雲不同的格局。朱嘉明提到,2019年,馬雲和馬斯克在上海有一個面對面的對話。在對話過程中,兩人的差別是非常大的。馬雲以地球人代表自居,對AI持有相對保守態度;馬斯克代表火星人,主張火星移民,對AI充滿激情和想像力。在兩人的差別背後,其實是兩種不同的商業模式,或者說科技商業模式的差別。朱嘉明說,真正的商業價值不應該急功近利,需要包含著對人類根本和長遠命運的考察。



小艾提請大家注意:

瑞士軍刀來襲!AMT新一輪送瑞士軍刀活動已經開始,活動時間2020.11.01-2020.12.31

關注本公眾號後,發送關鍵字軍刀可獲取活動詳情!
[上期獲獎 · 瑞士軍刀]
留言點讚數最高文章,連結《1nm光刻機迎突破》,感謝大家對小艾的支持。

內容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幻離輝煌有多遠?
    聊點科技【中國科幻離輝煌有多遠?】繼《三體》《流浪地球》之後,中國科幻還能不能更加「解渴」?這是科幻領域在「十四五」期間要作答的一張考卷。在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吳巖看來,目前在科幻作品內容方面,我國與發達國家沒有大的差異,同樣關注人工智慧、量子技術等新變化,但我們需要一些有特色的、不同的作品,這才是科幻創新的本質。 該如何破題?
  • 地球離火星有多遠?
    懂球帝首頁>足球視頻> 懂球號> 地球離火星有多遠? 地球離火星有多遠? 懂球號作者: 永無極限 08-28 10:33 【#地球距離火星有多遠#】光每秒鐘的傳播距離大約是30萬公裡,如果從一束光想從地球射到月球,需要花費1.25秒,而射到火星需要3分02秒。宇宙到底有多浩瀚,這個視頻看起來更直觀更震撼...
  • 國產量子計算機發布,量子計算離尋常百姓有多遠
    今天源自中國科技大學的本源量子發布了國內首個超導量子計算雲平臺,取名叫做「悟源」。其搭載了6個量子比特的超導量子處理器。現已實現工程化的量子計算機原型,可提供真實的量子計算服務。據相關報導,目前全球能夠提供真實量子計算機服務的公司僅有5家。現在本源量子超導量子計算雲平臺躋身,突破格局。
  • 「載人龍」已對接空間站,太空旅行離普通人不遠了?
    普通人離圓夢太空有多遠?點擊視頻,一看究竟。
  • 量子計算離我們還有多遠?
    1981年,著名物理學家費曼觀察到基於圖靈模型的普通計算機在模擬量子力學系統時遇到的諸多困難,進而提出了經典計算機模擬量子系統的設想。當量子物理與計算機器狹路相逢,1985年,通用量子計算機概念終於誕生。自此,量子力學進入了快速轉化為真正的社會技術的進程,人類在量子計算應用發展的道路上行進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如今,量子計算離我們已不再遙遠。
  • 陳根:量子計算離我們還有多遠?
    自此,量子力學進入了快速轉化為真正的社會技術的進程,人類在量子計算應用發展的道路上行進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如今,量子計算離我們已不再遙遠。>通常來說,量子計算是一種遵循量子力學規律調控量子信息單元進行計算的新型計算模式,它與現有計算模式完全不同。
  • 偽裝成奶茶的"迷奸水",離我們究竟有多遠?
    偽裝成奶茶的"迷奸水",離我們究竟有多遠? 來源 | 較高端人類 中央政法委長安劍原標題:《偽裝成奶茶的"迷奸水",離我們究竟有多遠
  • 「萬事不決,量子力學」 量子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量子」最近又雙叒上熱搜了,量子科學真的離我們越來越近了嗎?這已經不是「量子」第一次上熱搜了,早在2016年8月16日,被命名為「墨子號」的中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開啟星際之旅,「量子」這個概念就進入了大家的視線。但好多人只知道,墨子號這種量子通信試驗衛星,目前就只有中國發射了,我們為此感到很驕傲!可是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啥是量子通信,我剛開始也就是蒙圈了的。
  • 月亮離我有多遠? 如此詩意的中考作文題難不難
    溫州網訊 昨天上午,中考語文結束後,中考作文題《月亮離我有多遠?》就成為熱議的焦點。記者隨機問了幾位學生對作文題的感覺。一位男生說,一開始看到,我還以為發錯考卷,考的是科學題呢,不過還算好些,準備的一些材料也用得上。而一位女生則顯得異常苦惱:「作文題好難!腦細胞想沒了都不知道怎麼寫,害得試卷後來都沒寫完。」
  • 2015年浙江溫州中考滿分作文賞析:月亮離我有多遠
    請以「月亮離我有多遠?」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體自選;②不少於600字(寫成詩歌不少於16行);③不得套寫、抄襲(包括本卷中的材料);④不得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解讀】  2015年溫州中考作文《月亮離我有多遠?》是全命題作文。
  • 【寧強】京雄世貿港離地鐵有多遠??
    一年春已無多在,幾個人曾有暇來」高明《喜晴》:「刺桐花開山雨晴,綠樹上有黃鸝鳴。杖藜出門看山色,恰見小池新水生」高翥《春日北山二首》其一的「拆桐花裡畫眉啼」,《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小集》卷七十三作「拆桐」,今人著作中提到則多作「刺桐」。清李調元《南越筆記》至謂:「高翥詩云:『春色滿山歸不得。
  • 太陽,它到底離地球有多遠?答案你不會想到
    我們不知道它有多大,我們也不知道它有多遠。繞行太陽的我們距它大約1億5千萬千米,事實上,由於我們的軌道是一個橢圓形,這只是一個平均數。在最近的地方,地球離太陽1億4千7百萬千米;而最遠的距離則會達到1億5千2百萬千米。太陽系中的距離太大,以至於天文學家使用這個距離作為測量標準,從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就此被稱為天文單位。
  • 2019年中考滿分作文:月亮離我有多遠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19年中考滿分作文:月亮離我有多遠,希望對2020屆考生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在窗前,我望著著靜謐的夜空。   一輪丹桂格外醒目,似與我極遠,又似與我極近,遠近之間,玄想之翅便騰空而起,沐著月光,向著青色的蒼穹飛遠了。
  • 信號基站,離它多遠才安全?
    信號基站,離它多遠才安全?那麼,基站輻射到底有多嚴重,與基站保持多遠距離才是安全?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糾結:信號與輻射只能二選一?    在上海市普陀區祥和星宇花園,居民要求拆除4G基站呼聲很高。居委會主任姜衛衛告訴記者,自從半年前運營商在小區附近建起4G基站後,她就不斷收到小區居民的投訴和抗議。    業主馬錫凱對記者說,孩子剛出生9個月,離基站這麼近讓他覺得很不安心。
  • 電焊時焊條離焊件多遠
    電焊時焊條離焊件多遠電焊的原理是通過常用的220V或380V電壓,通過電焊機裡的變壓器降低電壓,增強電流,並使電能產生巨大的電弧熱量融化焊條和鋼鐵,而焊條熔融使鋼鐵之間的融合性更高。電焊人員從事電焊作業時,離焊條離焊件多遠的呢?焊條電弧焊焊接時,焊條端距離工件高度,也就是焊接電弧的長度。理論公式:焊接電弧高度﹦(焊條直徑毫米×0.5~1倍)。
  • 特效藥離我們還有多遠?
    特效藥離我們還有多遠?日前,央視新聞《新聞1+1》連線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琪,對熱點問題進行解答。一、我們對病毒有多少了解?周琪表示,對病毒的研究,可以用「萬裡長徵第一步」來形容。面對病毒,它從哪兒來、將到哪兒去,它是什麼樣子?
  • 月球離地球有多遠 月球到地球的距離是多少千米
    導語:雖然月球是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星球,但畢竟是在太空中,其距離還是非常遠的。那麼,具體月球離地球有多遠呢?首先,如果是按照光年單位來算的話,就是千萬分之四光年。這個概念可能有些人很難理解,那麼,我們來換算成千米,看看月球到地球的距離是多少千米吧。
  • 人類離太空到底有多遠?
    生命有多長,未來有多遠?今天,2020年7月23日,中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成功發射升空。這是中國人第一次嘗試探測宇宙深空,這是一場漫長而艱巨的時代使命。我們離太空究竟有多遠?實際上,我們正身居於此,人類的想像遠比科技發達,科技畢竟也是人類意識的結晶。當我們仰望星空,星空同樣也在俯視著我們。我們嘗試與她對話,也許正是在叩問我們人類自己。人類還要走多遠,還能走多遠?我們可以停滯嗎?還是我們一直處在相對時空?答案是否定的。
  • 中國科幻,離輝煌有多遠
    那麼,中國科幻,離輝煌還有多遠?科幻對科技創新有多重要?科幻是科技創新的重要擴音器任何有遠見的文明都是有想像力的。科幻作品集中呈現了這種想像力。放眼當下,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中國天眼以及人工智慧科技創新的成果等,為科幻創作提供了巨大的故事資源庫和靈感來源。科技創新還為科幻提供了多樣的表現形式。數位技術、動作捕捉技術、沉浸交互技術、3D技術等都為公眾提供了更真實更具體驗感的科幻視覺盛宴。
  • 地震離我們有多遠?
    人類記錄地震的歷史已經有4000年的歷史。根據USGS(美國地質勘探局)數據,最強震級地震發生在1960年代的智利,達到了9.5級。其中有9次發生在亞洲,傷亡人數最多的發生在中國,在發生在中國的三次地震當中,共有130萬人因此喪生。另外兩次的大規模地震,發生在1100年前的伊朗,根據口頭和書面記載,大約35萬人在這兩次地震中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