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97%的國土在亞洲,卻說自己屬於歐洲
土耳其橫跨亞洲大陸和歐洲大陸,土耳其的前身是奧斯曼帝國,於20世紀沒落,處境類似清朝,被西方人稱為「西亞病夫」。「土耳其」一詞由「突厥」演變而來。在韃靼語中,「突厥」是「勇敢」的意思,「土耳其」意即「勇敢人的國家」。但他們始終不敢勇於承認自己是一個亞洲國家。土耳其國土的97%在亞洲,只有3%在歐洲,但卻一直自認為是歐洲國家。土耳其始終不願意參加亞運會,足球也是參加的歐洲杯,而不是亞洲杯。但土耳其在歐盟的候選名單裡躺了20年也沒能加入歐盟。
二、表面熱情待客,實則雁過拔毛
土耳其有一句古諺語:「每一個經過家門口的陌生人,都是你值得招待三天以上的上帝的客人」。多麼美妙的話語,多美崇高的精神,類似於中國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然而當初,我國的第一艘航母「遼寧艦」的前身「瓦良格號」,被拖船拖回中國,途經土耳其的博斯普魯斯海峽時,土耳其卻百般阻撓,藉口航母體積太大,會阻塞航道,要求中國繳納高達10億美元的保證金,外加籤訂旅遊協議,讓更多中國人到土耳其旅遊。萬般無奈之下,中國繳納了這筆保證金,而且請希臘出面做了擔保,航母才得以順利通過海峽。
三、為了表達簡單的意思,創造了最複雜的單詞
土耳其語是一種現有6500萬到7300萬人使用的語言,屬於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主要在土耳其本土使用。土耳其語很擅長把簡單的意思複雜化,就像繞口令一樣,「無論你說哪種語言,你一定經常對水面上月亮的倒影生出憐愛之情。然而你卻不能用一個單詞來描述這種美景,除非你是土耳其人。」土耳其人創造了如「ekoslovakyalilastiramadiklarimizdanmissiniz?」 這樣奇異且超長的短語,意思是「你是不是不能被我們變成捷克斯洛伐克人的那種人?」土耳其語的後綴非常靈活,可以用任何動詞派生出使動、被動、名物化等形式,而且詞素的順序相當嚴格,例如:
Avrupa 歐洲
Avrupa-l 歐洲的/歐洲人
Avrupa-l-la 變成歐洲人
Avrupa-l-la-tr 使變成歐洲人
Avrupa-l-la-tr-ama 無法使變成歐洲人
Avrupa-l-la-tr-ama-dk 無法使變成歐洲人的人
Avrupa-l-la-tr-ama-dk-lar 無法使變成歐洲人的人們
Avrupa-l-la-tr-ama-dk-lar-mz 我們無法使變成歐洲人的人們
Avrupa-l-la-tr-ama-dk-lar-mz-dan 我們無法使變成歐洲人的人們的其中一個人
Avrupa-l-la-tr-ama-dk-lar-mz-danm? 是不是我們無法使變成歐洲人的人們的其中一個人
Avrupallatramadkrmzdanmsnz? 你們是不是我們無法歐洲化的其中一個人
四、祖傳的傳統帽子,卻頒布法令禁止佩戴
菲斯帽,即土耳其氈帽,是一種流行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傳統帽子,呈筒狀,頂部常有流蘇。但儘管這是一項土耳其傳統,但如今幾乎沒有人戴土耳其氈帽,原因是1925年土耳其頒布法令禁止佩戴菲斯帽。
五、最大的集市、最短的地鐵、最小的海
伊斯坦堡的大巴扎集市,是世界上最大的室內集市之一。擁有64條街道、4000家商鋪和25000名工作人員。伊斯坦堡地鐵,是世界上最短的地鐵,只有600米。馬爾馬拉海,是土耳其內海,面積11350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小的海。
六、中國修長城是為了土耳其?事實並非如此
土耳其認為,中國修長城是因為他們。在土耳其國內的英文教材中有到這樣一句話:「Our great ancestors forced the great Chinese to build up the Great Wall. 」意思是「我們偉大的祖先迫使偉大的中國人修了偉大的長城。」然而其實事實並非如此。土耳其人是西突厥人被唐朝打敗後西遷,到達土耳其後和當地人混血而來的。而中國長城的主體是用來抵擋匈奴人的。現代人類學研究證實土耳其人和匈奴人沒有關係。
七、土耳其的那些中國元素
土耳其也有十二生肖,而且12種動物基本一樣,只是沒有龍,在土耳其的十二生肖中,龍被換成了鱷魚。
彩瓷是土耳其最負盛名的藝術品之一,是奧斯曼時期由中國傳入。早在元朝,商人們通過絲綢之路將青花瓷帶到土耳其。喜愛瓷器的土耳其人,從中國人那裡學到了陶瓷的製作工藝,並且在陶瓷製作中融入了獨有的民族文化理念。
土耳其人均飲茶世界第一,土耳其人是真的愛喝茶,特別是紅茶,每天喝掉2.5億杯,茶葉消耗量是中國的五倍。
土耳其也有餛飩,土耳其餛飩的皮是用義大利麵做的,餡料則和我們的差不多,主要是蔬菜和肉。但土耳其餛飩的吃法很不一樣,是淋上原味的酸奶和調料,最終形成一道風味獨特的「土耳其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