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學院首例在校大學生捐獻造血幹細胞

2020-12-02 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網宜春11月23日電(通訊員 葉文靜 徐小歡 陳芬芬)「我最初以為接到了詐騙電話,還專門拜託我的班主任核實一下捐獻事情的真偽。」 今年5月,宜春學院政法學院2015級智慧財產權班學生林偉鑫接到了宜春市紅十字會造血幹細胞工作站站長史永亮的電話。

  電話裡說到,林偉鑫的造血幹細胞與國內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初步成功,詢問他是否有捐獻意願。在確定事情屬實後,林偉鑫很快就作出了捐贈造血幹細胞的決定。

  經過了高分辨、體檢等工作,11月3日,林偉鑫趕赴長沙湘雅醫院,歷時一周完成造血幹細胞捐獻。林偉鑫成為宜春市第四例、宜春學院在校生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近日,他的造血幹細胞已經成功輸入一名5歲的白血病患者(女)體內,患者目前狀態穩定。

  「配型成功,機緣可遇不可求」

  2015年,林偉鑫首次獻血,血樣進入中華骨髓庫,為後來篩選匹配信息埋下了伏筆。

  「當我得知自己與一名白血病患者造血幹細胞配對相符後,我的心情很複雜,也很激動,但激動過後也被一陣迷茫、恐懼的感覺籠罩著。」

  在還沒有深入了解捐獻造血幹細胞的科學性與安全性之前,林偉鑫以為捐獻造血幹細胞是通過傳統的穿髓捐獻的方式來進行,這種方式有一定的風險,而且對人體有傷害。後來,在宜春市紅十字會的幫助下,他了解到捐獻造血幹細胞的科學性,毅然決定捐獻造血幹細胞。

  林偉鑫把這個決定告訴父母,父母最初並不同意這個決定,擔心會影響林偉鑫的身體健康,林偉鑫耐心地為父母解答疑惑,具體介紹捐獻的安全性和科學性,父母逐漸對他的決定表示理解和支持。

  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治療造血和免疫系統功能障礙等疾病的有效手段。在今年上半年,宜春學院應屆畢業生黎鵬也成功捐獻了造血幹細胞。

  「造血幹細胞配型成功的概率是百萬分之一,機緣可遇不可求,我十分珍惜這次點亮生命的機會。後來我才知道,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捐獻造血幹細胞並沒有我想像中那麼危險,對身體沒有損害。」也就是在那一刻,林偉鑫感受到了生命的責任。

  「生命高於一切,我沒有辦法拒絕自己有能力做到的事情」,「我就儘量吃得清淡些,每天一日三餐輪流吃三種蔬菜。」今年8月,林偉鑫體檢結果顯示尿酸偏高,第一次體檢沒有通過,他便開始調整自己的飲食。

  與此同時,為了早日給患者捐獻造血幹細胞,從決定捐獻的那一天起,林偉鑫就給自己制定了身體鍛鍊計劃:每天早晚出去遛彎鍛鍊,堅持每日兩公裡的跑步,保持身體的最佳狀態。因此,他的體重也從159斤下降到了140斤。

  「父母一直在關心著我,他們經常打電話給我,讓我多休息,注意營養,我在長沙的一個星期,每天都打電話問候我的身體狀況。」在林偉鑫看來,母親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母親經常會把電視上報導的正能量事跡與我分享,並教育我要向他們學習。」

  其實,林偉鑫在為捐贈造血幹細胞做準備時已經處於法學考試的緊張備考階段。當問及捐獻造血幹細胞是否會影響學業時,林偉鑫毫不猶豫的說:「考試一次沒過可以再考,但生命高於一切,從那位5歲的白血病女孩的角度思考,這回錯過了,去哪裡等下一次呢?但學習還可以再來,即使這次考不過,我還有許多的下一次。即使小女孩能夠遇到下一個相匹配的人,但時間需要多久?她還能夠等多久?」

  「我沒有辦法拒絕自己有能力做到的事情,這是救人的大事,平凡的善舉,能救人一命,我驕傲!」功夫不負有心人,10月17日,林偉鑫第二次體檢順利通過。

  圖為林偉鑫在接受記者的採訪。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葉文靜 攝

    「和救人一命相比,這點小疼算什麼?」

  11月3日,林偉鑫在宜春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前往長沙湘雅醫院捐獻造血幹細胞。

  據宜春市紅十字會造血幹細胞工作站站長史永亮介紹:林偉鑫同學非常淳樸,熱心公益,他大一的時候就主動去獻血,成為了一名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

  11月8日8時許,林偉鑫打完最後一針動員劑後,被推進長沙湘雅醫院骨髓/造血幹細胞移植病室進行造血幹細胞採集。經過五個多小時的全血採集並分離,醫護人員順利提取到了256ml造血幹細胞混懸液。

  林偉鑫躺在採集床上,他的兩隻胳膊上分別扎有採血管和回血管,身體的血液正在循環通過體外血細胞分離機。

  「沒什麼不舒服的感覺,躺上四五個小時就能挽救一個人的生命,太值了!」林偉鑫在採集過程中輕鬆地對旁邊的人說到。

  為了將造血幹細胞動員到外周血,11月4日起,醫生每天為林偉鑫打兩針動員劑。因藥物反應,他有腰酸背痛的感覺,有時要到凌晨才能入睡。在醫院陪伴他的同學很是心疼,他卻說:「和救人一命相比,這點小疼算什麼?只是有一點難受,完全能忍得住,不用擔心。」

  「之前有人對我說,作出這麼大的奉獻,接受捐贈的患者卻不知道我們是誰,是不是有點不值得。其實,我曾質疑過,也曾迷茫過,但是,當收到患者家屬寫的那封感謝信時,我很快就釋懷了。做一件好事,我們不應該去計較什麼值得不值得。經歷過這次捐獻,我也有所收穫,那就是戰勝了自己內心的恐懼。」林偉鑫說。

  「大愛無疆,善德永存;衷心感謝,捐贈之恩。」是白血病患者家屬寫的感謝信。

  「她還小,現在應該是她感受生活、認知世界的時候,希望她有一個彩色的、快樂的童年。」林偉鑫表達了對那位小女孩的祝福,也給患者家屬寫了回信。

  「生命如歌,曲譜人生

  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熱愛生活,熱愛生命

  感受身邊,傳遞愛心」

  短短三十二字,蘊含滿滿的愛心,傳遞著滿滿的希望。

  圖為捐獻造血幹細胞榮譽證書。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葉文靜 攝

  日前,李偉鑫捐獻的「救命血」被送往廣東中山市某醫院,順利輸入到一名5歲的白血病患者(女)體內,目前患者狀態穩定。

  人物簡介:

  林偉鑫,宜春學院政法學院2015級智慧財產權班學生。在完成學業之餘,林偉鑫還十分熱心於學生工作,在學生幹部崗位上積極團結和服務同學,被評為「優秀團員」和「優秀學生幹部」。

相關焦點

  • 捐獻造血幹細胞是要抽骨髓嗎 大學生直播捐獻全過程
    捐獻造血幹細胞是要抽骨髓嗎   90後大學生直播捐獻全過程      「捐獻造血幹細胞,沒想像中那麼恐怖,根本不是抽骨髓,現在都是採外周血……」近日,在某社交平臺,來自重慶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工程力學專業的90後大學生王向東,開始直播自己捐獻造血幹細胞的過程
  • 「頭條」膠州第5例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出發!首例大學生志願者...
    3月22日,膠州市紅十字會歡送孫浩博赴濟南捐獻造血幹細胞儀式在市行政服務東樓舉行。孫浩博同學是青島第82例,膠州第5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也是膠州首例大學生造血幹細胞捐獻者、首例膠州紅十字會幹部直系親屬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將赴濟南實施捐獻,挽救一位在河北住院的患者。
  • 嶽西縣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順利完成捐獻
    劉暢在安徽省立醫院完成造血幹細胞捐獻9月28日,嶽西縣交通運輸局見習生劉暢在安徽省立醫院完成造血幹細胞捐獻。歷經了藥物動員造血幹細胞和連續三個多小時的採集,滿載生命與愛心的216ml造血幹細胞搭上高鐵,將生命的大愛傳遞到一名白血病患者體內,劉暢也成為嶽西縣首例、全省第269例、全市第17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今年21歲的劉暢是溫泉鎮湯池村人,今年畢業於宿州學院。2017年6月,他在學校參加無償獻血活動,並加入中華骨髓庫。
  • 2021年攀枝花市首例造血幹細胞成功捐獻
    近日,我市市民肖成剛前往成都完成造血幹細胞的捐獻,用自己的造血幹細胞點燃另一人的生命希望,他也成為了2021年我市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昨天(1月7日),肖成剛乘坐飛機返攀,市紅十字的志願者們在機場為他進行了迎接儀式。
  • 打造造血幹細胞捐獻工作「強磁場」
    本報訊(記者 朱 紅 李麗娟 )7月10日,22歲在校大學生李嶽,將在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到河南省腫瘤醫院捐獻造血幹細胞,救助一名患白血病的3歲女孩兒。 李嶽是我市第21例非血緣關係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 疫情後江蘇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完成
    據了解,陸科錦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後,江蘇省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目前,我國兒童白血病(15歲以下)發病率約為4~5/10萬,每年有18歲以下新發患兒1.5萬人左右,每例療程平均為2~3年,每年在治總人數約4.5萬人。其中,骨髓移植成為治癒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方法。
  • 青島首例在讀醫學博士赴濟捐獻造血幹細胞,又一白血病患兒迎來新生
    他將在濟南捐獻造血幹細胞挽救1名白血病兒童的生命,成為山東省2021年度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作為青島市第102例捐獻者,同時是青島市首例在讀博士造血幹細胞捐獻者。2020年5月,西海岸新區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聯繫王一休徵詢捐獻意願時,他毫不猶豫地回答:「我同意捐獻!」當時,王一休正在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西海岸院區攻讀醫學碩士,他明白自己的決定將給患者送去生命的曙光。
  • 2021年甘肅省首例造血幹細胞成功捐獻
    2021年我省首例造血幹細胞成功捐獻每日甘肅網1月15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 1月14日,我省第41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王秀鵬在蘭州大學第二醫院成功完成捐獻。甘肅省紅十字會黨組成員、專職副會長任進全、省衛生健康委有關領導親切慰問了捐獻者,並為其頒發了捐獻造血幹細胞榮譽證書和省紅十字會博愛金獎。王秀鵬,是我省民樂縣基層衛生院的一名臨床醫生,2015年在就讀甘肅中醫藥大學期間積極加入到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行列中。
  • 漳州長泰首例!他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為生命續航!
    接下來他經歷為期5天的「動員」,於12月29日完成捐獻,成為福建省第277例、漳州市長泰縣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下矩形 楊明穎長大成人,考上了福建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當他見到第一輛開進學校的獻血車,就毫不猶豫地踏上車,伸出手。 2016年5月8日,再一次在獻血時,醫護人員向他提出了建議:可以再留兩小管血樣,一份個人資料,就能加入中國造血幹細胞庫。
  • 2021年東莞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順利完成採集
    1月15日上午,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定點採集醫院在東莞康華醫院揭牌。與此同時,一位捐獻者正在東莞康華醫院血液科的採集室裡進行捐獻。這是東莞今年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也是自2010年東莞正式啟動造血幹細胞捐獻工作以來第82位捐獻者。捐獻者名叫張曉陽,30歲。
  • 白山首例!90後「警花」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為你點讚~
    90後「警花」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為你點讚~ 2021-01-06 18: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省成功捐獻40例造血幹細胞
    馬莉的成功捐獻,是青海省紅十字會開展造血幹細胞捐獻宣傳動員、報名登記、血樣採集工作以來首次配型成功,她是我省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第一人,填補了我省非血緣關係造血幹細胞捐獻的空白,也是我省涉外捐獻造血幹細胞第一人。  我省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以青年學生為主。
  • 市紅十字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服務隊成立
    汕尾日報訊(記者 鄧良瓊)12月2日上午,市紅十字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服務隊成立。市紅十字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服務隊總隊設在汕尾職業技術學院,下設各縣(市、區)小分隊。該服務隊工作內容是負責造血幹細胞捐獻知識宣傳、招募入庫、資料錄入,初篩動員確認,高分辨體檢陪同,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護送、陪護,以及捐獻後隨訪等工作。市紅十字會有關負責人介紹,中華骨髓庫廣東分庫汕尾站隸屬於市紅十字會,自2010年成立以來,招募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累計1700多人,其中1175名志願者成功加入中華骨髓庫,全市造血幹細胞捐獻事業發展迅速。
  • 2021年甘肅首例!為了完成造血幹細胞捐獻,他推遲了婚期
    2021年甘肅首例!為了完成造血幹細胞捐獻,他推遲了婚期 2021-01-15 08: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寧波小夥捐獻造血幹細胞
    開始採集造血幹細胞「同學們,我們班孫安旭同學在校成為造血幹細胞入庫志願者今天是小孫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日子,躺在寧波市第一醫院造血幹細胞採集室裡,看著自己的鮮血在血細胞分離機中循環轉動,他仍然覺得有點不可思議,「一年多,我就實現了救人的心願,這也太幸運了!」小孫有點靦腆地告訴記者。
  • 視頻|從第1例到100例 重慶非親緣造血幹細胞捐獻為何用了17年?
    至此,重慶市已完成100例非親緣造血幹細胞捐獻,只是從第1例到今天的第100例,中間經過了17年的時間。第100例!「80後」醫生成造血幹細胞捐獻者鄭傑是重慶一醫院的醫生。2016年,在醫院義務獻血時同步採集造血幹細胞志願入庫8毫升血樣加入中華骨髓庫,成為了一名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
  • 連雲港首例本地造血幹細胞採集成功
    【連網】昨日上午,在市第一人民醫院血液病區幹細胞採集室內,歷經4個多小時,志願者許雲成功捐獻200毫升造血幹細胞。這也意味著我市首例本地採集造血幹細胞順利完成。採集完成後,這份「生命速遞」即刻啟程,幫助外省一位11歲血液病男孩戰勝病魔。
  • 「95後」小夥捐造血幹細胞 大學生群體捐獻積極性提升
    張江濤捐獻造血幹細胞。 蔡建夫 攝中新網紹興9月22日電(項菁 張銀育 陳飛彩)血液緩緩流入血細胞分離器,5小時共採集造血幹細胞混懸液365毫升……記者22日從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獲悉,日前,22歲張江濤在醫院成功進行造血幹細胞採集,其捐獻的造血幹細胞用於挽救一名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從陌生擔心到主動「擼袖」,目前,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以下簡稱:中華骨髓庫)累計庫容量超過280萬人份。
  • 「暖新聞·江西2021」贛州首例「00後」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凱旋
    客家新聞網訊 嚴小梅 見習記者吳仕龍報導:1月14日,贛州市第41例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何華錦順利歸來,他是我市首例「00後」造血幹細胞捐獻者,也是今年首例捐獻者。何華錦完成造血幹細胞捐獻順利歸來。2000年6月出生的何華錦是一名「00後」大學生,信豐縣人,現就讀於武漢理工大學。2018年11月,他加入中華骨髓庫。2020年7月9日,何華錦血樣與一名白血病患者白細胞抗原(HLA)高分辨配型成功。2020年10月14日經體檢,何華錦符合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條件。今年1月12日,成功捐獻212毫升造血幹細胞懸液。何華錦在長沙湘雅醫院捐獻造血幹細胞。
  • 淮師大研究生楊帆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 ​為該校首例捐獻者
    淮師大研究生楊帆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 ​為該校首例捐獻者 2020-11-26 21:4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