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上有無數的武器,在人類社會進入熱兵器時代後,武器的種類和花樣更是層出不窮。在二戰中,為了保證戰爭的勝利,為了抵禦入侵的敵人,各種武器被製造了出來,有的只是曇花一現,有的卻成為戰爭史的經典。其中有一種武器,它製作簡單,卻是戰場上的噩夢;它是流火的紅蓮,如今卻是暴徒手中的利器,它就是我們都不會陌生的燃燒瓶。
燃燒瓶是一種普通百姓都能手工製作的簡單武器,只要有一個瓶子,百十毫升酒精之類的液體,加上一些棉布,和一份火種就足夠了。簡單的製作工藝,那燃燒瓶應該是很久以前就被發明出來了吧。其實不是,它的正式出現是在上世紀30年代。
二戰時期,芬蘭雖然沒有加入同盟國,但是卻和蘇聯有了領土方面的爭端,雙方爆發了連年累月的戰鬥。芬蘭人雖然頑強作戰,但是蘇聯畢竟是軍事大國,芬蘭軍隊的軍事力量漸漸捉襟見肘。在惡劣的戰鬥條件下,芬蘭人採用了之前西班牙內戰中,一些共和黨人使用的燃燒瓶。蘇聯以各種坦克裝甲車聞名,號稱「鋼鐵洪流」。在蘇芬戰爭中,蘇聯的坦克車在芬蘭的土地上轟鳴。為了阻止蘇聯坦克的前進,一些芬蘭戰士使用了燃燒瓶。他們用手或者使用投石器,將燃燒瓶扔進了坦克的底部。
坦克最脆弱的部分就是底部,當燃燒瓶破碎,火焰如流火一般,綻放成一朵紅蓮時,坦克車底部的油箱可能會就此燒起來,甚至是爆炸。當時的坦克車體採用鉚裝,車身有不少縫隙。燃燒瓶炸開後,「流動」的火焰還會「鑽」進車裡,燒傷駕駛員、毀壞內部元器件。果然,蘇聯的坦克在燃燒瓶的作用下,紛紛放慢了前進速度,甚至是就此停了下來。蘇聯的王牌部隊,竟被一個小小的燃燒瓶給擋住了,這一度讓蘇聯軍隊十分頭疼。事實上,燃燒瓶在二戰時期開始被多個國家使用,因為這小小一個瓶子,確實可以有效阻止坦克等裝甲車。不過在進入現代後,坦克車和裝甲車都有了嚴實無縫的拼裝,士兵的外在武裝也更加具有防護性,燃燒瓶也不再是戰場上的噩夢了。話雖如此,它簡單的製作條件讓普通民眾也能輕易製作,於是在一些暴亂的場面中,它成了暴徒手中的利器,危害社會安全和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