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趙天成
「《鹿鼎記》戲說歷史的成分很大,為什麼還能在央視播出?」
張一山版《鹿鼎記》自播出以來就爭議不斷,差評如潮。最近,不少網友在網視互聯(ID:wxs360)後臺留言,提出了類似的質疑。
確實,這些年「歷史不能捏造戲說」,已經成為了古裝劇在創作過程中的普遍共識。從備案到播出,古裝「限額」已成常態。古裝劇的發行窗口期,也會隨著政策和重大宣傳期進行波動。
9月底,古裝劇《延禧攻略》《如懿傳》遭到了全網下架看,古裝劇似乎迎來新一輪的監管。
在這樣的監管環境下,明顯具有戲說意味的《鹿鼎記》能夠在CCTV-8播出,確實有些讓人意外。
《鹿鼎記》究竟算不算「戲說歷史」?
《鹿鼎記》中涉及了大量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其中包括康熙皇帝、吳三桂、李自成、鄭克塽、馮錫範、陳圓圓、長平公主等歷史知名人物。也描述了不少歷史事件,如康熙捉拿鰲拜、平三藩之亂、收臺灣、雅克薩之戰等。這些真實的歷史人物和事件,穿插於虛構的故事框架中,讓人真假難辨。
從過往的文件和領導講話來看,古裝劇的紅線在於,不能戲說歷史、對重要的歷史人物和重大的歷史事件不能進行胡編亂造,或者顛覆性的、篡改性的改編,不得美化、把玩封建糟粕。
而且相比金庸的其他小說,《鹿鼎記》戲說歷史的成分明顯加重。
比起陳家洛勸說乾隆、袁承志救公主、郭靖力戰蒙古大軍、張無忌率明教救國、蕭峰雁門關阻敵等扭轉歷史的事件,韋小寶以一己之力保護順治皇帝、擒住吳三桂之子、說退西藏蒙古兩大勢力、操縱羅剎國暴動、 為臺灣民族請願、籤訂尼布楚條約,簡直到處開掛,荒誕感十足。
從設定上來看,主角韋小寶從小在妓院長大,是個小混混,雖然為人講義氣,但並沒有正確的是非觀,每次臨敵,武功都不是決勝因素,而是各種胡鬧、泡妞、說謊、賄賂、左右逢源,跟各色人物勾心鬥角,最後總能逢兇化吉,步步升高,享盡榮華富貴,各種運氣和巧合,近乎兒戲。
當然最吸引觀眾的就是他的風流韻事,坐擁七位美女老婆。這似乎也有美化、把玩封建糟粕的嫌疑。
劇中歷史事件雖然基本遵從了史實,但也有些地方與史實有些出入,比如,歷史上的建寧公主非康熙妹妹,而是康熙姑姑。
劇中真假太后的戲碼也頗為狗血,韋小寶在五臺山出家的戲份對於五臺山和出家人都充滿了戲謔。
如果說《鹿鼎記》是戲說歷史,那張一山版《鹿鼎記》簡直可以稱為《戲說鹿鼎記》。
就像韋小寶一樣,劇中對於康熙、建寧公主、吳三桂、施琅這些歷史人物的處理,都顯得頗為搞笑和滑稽。
《北京日報》曾經批評《延禧攻略》《如懿傳》等宮廷劇,並列出了五大罪狀:
1、熱衷追崇皇族生活方式,使之成為流行時尚。
2、精心演繹的宮鬥情節,惡化當下社交生態。
3、不吝美化帝王臣相,淡化今朝英模光輝。
4、宣揚奢華享樂之風,衝擊克勤克儉美德。
5、片面追求商業利益,弱化正向精神引導。
如果按照以上5條罪狀捋下來的話,《鹿鼎記》幾乎條條中槍。
「戲說歷史」的《鹿鼎記》為何沒有被禁?
既然是戲說歷史,為什麼《鹿鼎記》能夠順利播出,且並未受到主流媒體的質疑,仔細分析就明白其中自有奧妙。
首先,廣電總局的「限古令」,是從2011年才開始出現的政策。而《鹿鼎記》作為金庸的收山之作,小說創作於1969至1972年間。
在政策出臺前,金庸早已成為一代大師,《鹿鼎記》也已經被譽為華語武俠的經典之作,在國內外都具有著廣泛的影響力,甚至被認為是金庸創作的最高峰、最頂點。
在這樣的情況下,雖然《鹿鼎記》戲說歷史有目共睹,但沒有人敢將這樣流傳多年的武俠經典認定為違規。
可以肯定,如果不是金庸先生所著,如果不是擁有著較高的武俠地位和群眾基礎,按照目前的審核標準來看,《鹿鼎記》的創作尺度未必能夠過審。
其次,張一山版《鹿鼎記》的主出品公司為中央電視臺,所以能夠在CCTV-8播,也就不感到奇怪了。
此外,在歷史虛實的把控上,《鹿鼎記》也玩得登峰造極。
「戲說歷史」的最大尺度是什麼?曾經創作《步步驚心》《大漠謠》《雲中歌》的作家桐華就曾表示,「《鹿鼎記》就是很好的例子」。
國內歷史劇創作,基本上都有一個創作原則,那就是「大事不虛,小事不拘」。具體來說,就是涉及歷史大事需要尊重史實,但小事、細節則可展開想像,合理虛構,只要符合邏輯,合乎人物性格即可。
但在實際把握上,大事與小事的界限並不明確,大事不虛到什麼程度,小事不拘有沒有限度,沒有一個嚴格的標準,《鹿鼎記》或許可以給行業一個參考。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雖然《鹿鼎記》中韋小寶的個人形象並不是很「正」,但《鹿鼎記》整體的價值觀,並沒有「偏」。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嚴家炎曾經點評,「《鹿鼎記》就是現代主義,它是武俠小說裡邊的一種現代主義,可以說是很特別的。」
雖然是武俠劇,但《鹿鼎記》中帶有明顯的歷史批判意識,劇中所傳達出的各族和諧相處、國家民族統一的思想,放到現今也一點都不過時。
這或許也是《鹿鼎記》能夠穿透歷史、打動人心的原因吧,畢竟很多事情,古今同理,人性使然。
事實上,在當前監管生態下,張一山版《鹿鼎記》為播出也做了一些「妥協」。比如開片妓院部分戲份只有3分鐘,被最大程度地壓縮,以至於韋小寶身世交代極為潦草;韋小寶風流成性的部分也被相當程度地克制,以至於讓人覺得這版韋小寶雖然老婆眾多,但內在卻清心寡欲地像個地主家的二傻子。
《鹿鼎記》的本質其實是一部披著武俠外衣的宮廷政治劇,能播出確實不容易。張一山版《鹿鼎記》也做了一些創新,那就是加強了整部劇的喜劇部分,但似乎未得原著精髓,甚至淪為了鬧劇。
整部劇對於正與邪、是與非、荒誕與歷史之間分寸的把握,對於洞察人性的微妙,在表達上都有所欠缺。演員表演浮誇,人物塑造流於表面,缺乏人物該有的深度,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