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7月28日,唐山發生了舉世震驚的,7.8級強地震,地震造成24萬人死亡。災難過後人們積極重建家園,還修建了唐山地震博物館。2010年馮小剛導演的《唐山大地震》也讓更多人記住了這場天翻地覆的災難和人們的反抗不息的精神。
現在也不斷有人去祭奠緬懷唐山大地震的逝者,然而1975年的河南也發生了一場死傷23萬人的天災,卻至今鮮為人知,更不用說去祭奠緬懷了。
1975年河南那場鮮為人知的洪災
那就是發生於1975年8月的75·8河南潰壩事件,這場洪災導致河南60多座水庫潰壩,近1萬多平方公裡受災的事件。根據《中國歷史大洪水》的記載,河南省有29個縣市、超過23萬人死難。1780萬畝農田被淹,1015萬人受災,六百八十萬間房屋倒塌,一百公裡的京廣鐵路被毀。
洪災起因
1975年7月31日,颱風尼娜在太平洋上空形成,8月7日,颱風進入駐馬店地區,8月4日至8日,京廣鐵路以西的駐馬店板橋水庫、石漫灘水庫到方城一帶降雨量大於1000毫米。而在暴雨中心河南泌陽林莊,8月7日一天的降雨量即達到1005.4毫米,世界最高紀錄。
根據當地老百姓的描述,雨像是瀑布一樣往下潑,眼睛都睜不開了,這場千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把一場無情的天災降臨在駐馬店人民身上。
駐馬店板橋,石漫灘兩座大型水庫,兩座中型水庫,數十座小型水庫集體潰壩。
幾十億立方的大水埋葬了無數生靈,不分男女老少,家禽野獸,連昆蟲都難逃此劫,無數屍體家具殘骸浮在水面上,這裡成了人間煉獄。
檔案資料顯示,在那幾天裡:汝南,10萬人被淹(指尚漂浮在水中),已救4萬,還有6萬人困在樹上,要求急救;全縣20萬人臉浮腫;新蔡,30 萬人尚在堤上、房上、筏上,20個公社全被水圍住,許多群眾5晝夜沒有飯吃;上蔡,60萬人被水包圍。華陂公社劉連玉大隊4000人已把樹葉吃光,黃鋪公社張橋大隊水閘上有300人6天7夜沒有吃飯;
災難結束
板橋水庫潰壩後,河床赤裸了11年,1986年,新板橋水庫被列入國家「七.五」重點工程項目,淮河水利委員會為建設單位;在全國首次使用招投標方式,工程按百年一遇洪水設計,總庫容6.75億立方米。防洪庫容4.57億立方米。
新板橋水庫旁立著一塊石碑,碑文上寫道:「板橋水庫原建成於一九五二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興建的第一批大型水庫之一,一九五六年經擴建加固,一九七五年八月八日毀於特大洪水。三天進庫洪水量6.97億立方米,洪峰流量1.3萬立方米每秒,均超過原設計值的一倍左右,潰壩瞬時流量高達7.81萬立方米每秒,救護不力,捲走數以萬計人民的生命財產,為禍慘烈。一九八七年元月開始復建,歷五載建成。除水害,興水利,必須對人民負責,確保安全。樹此以志不忘。」
#河南#
歷史應該被銘記,苦難不應該被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