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晉之交,地忽大震,聲如萬雷,川原坼裂,郊墟遷移,道路改觀,樹木倒置,阡陌更反。——《中國地震目錄》
這是我國《地震目錄》中根據古籍記載歸納的一場地震有關描述,話中雖然沒有明確的數據可以更為直觀地展現給大家,但我們也可以想像得到當時的那個場景,簡直堪稱恐怖。
地震與火山噴發以及颱風、海嘯等等都是地球上不可避免的自然災害,即便現如今我們的科學技術已經發展到相當成熟的地步,可也不能做到完全預防這些自然災害,尤其是地震。因為其他幾種自然災害在我國範圍內,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少見的,地震倒是比較頻繁,主要集中在臺灣、四川、西藏、新疆等這幾個省內。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應該還是,2008年的四川汶川地震與上個世紀發生的唐山大地震。
於1976年發生在河北唐山的7.8級大地震,由於正好在凌晨時分,很多人還在熟睡時便被奪走了生命,共有二十多萬人在那場地震中去世。相對來說,汶川地震發生在中午過後,雖然為8級大地震,但傷亡相對來說較少一些。
不過,曾在我國歷史上所發生過一場地震,死亡人數竟然高達83萬,傷亡的人數就更多了。要知道當時全國的人口也不過6千萬左右,這個比例可以說非常大了。縱觀全球,這也算是人類歷史上最為致命的一場地震了。時間倒回公元1556年,那一年也是明嘉靖三十四年,於十二月十二日子時在陝西南部發生了一場8級大地震,與唐山大地震一樣,都是發生在晚間人們熟睡之時。
從史料的記載中可以找到,當時主要以陝西華縣、渭南、華陰以及山西的永濟受到破壞最大,所以這場自然災害也被稱為華縣大地震。在很多古籍中都可以找到對這場地震的記錄,「聲如雷,或地裂泉湧,或平底突成山阜」等等,這是我們從《明史》中所看到描述。還有《華陽縣誌》中寫到,「地裂水湧,人多墜於穴,自古災害無此慘也」。從這些描述中也可以看得出來那場地震有多麼大的破壞力,更何況還是在晚上發生,自然很多人都避之不及。但是,與同樣發生晚間的唐山大地震來對比,華縣地震為何會造成如此大的傷亡呢?
我們可以繼續在史料中找到答案,因為這麼多的人口死亡,不僅僅只是地震的原因。當時地震的範圍主要在陝西南部,正好是黃土高原地區,百姓們所居住的房屋多為土窯,抗震性能都不強,在地震的作用下黃土很容易崩塌;再一個當時地震還引發滑坡等一系列災害,而滑坡導致河水堵塞又引發了洪水,後續的這些災害破壞力也是極大的;還有如此大面積的傷亡,很容易引發疾病傳染等等,那個時候的醫療技術也沒有現在發達,對於疾病的控制有限;最後就是因為那個地區常年乾旱,百姓們原本溫飽就成問題,更別提在地震後能夠做到自救和恢復了。
從上訴的這幾點原因就可以看得出來,為何華縣大地震會造成這麼大的破壞力。首先當然是自然地理環境的特殊性,導致在地震過後引發了一系列災害,對當地百姓造成了二次甚至多次傷害。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當時人們面對災後的救援、恢復能力有限,對地震這種大型自然災害的認識也不到位,所以有很大一部分人其實是在震後去世的。不得不說,華縣大地震集齊了「天時、地利、人和」,只不過對於當時身處那個環境中的人們來說都是相反的。回想起來在為他們惋惜之際,也不禁感嘆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使得我們面對自然災害有了更加充分的準備與認識。
總得來說,雖然陝西地區不像我們文章開頭列舉的那幾個省份地震活躍,但相對來說也算比較頻繁的地區之一了。在統計了史料中記載的所有地震後,就會發現在當地已經發生過400多次地震,其中具有明顯破壞性的大概有60次之多。即便我們還不能做到完全預防地震這一類災害,但隨著科技的進步,也使得我們可以在地震來臨之際馬上監測到。再一個我們對於震後的救援工作體系,也要相對於以前更加完善,以及現在很多建築物都有抗震係數指標。這些都可以極大的幫助我們減少地震所造成的傷害,避免了「華縣大地震」重新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