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傳染病》編劇談抗疫:社會恐慌比傳染病更可怕

2020-12-04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2月14日報導美國《財富》雜誌網站2月13日刊登了題為《電影<傳染病>編劇、科學顧問反思該片在冠狀病毒危機中的新關聯性》的文章,作者是伊薩克·費爾德伯格,文章摘編如下:

在史蒂文·索德伯格執導的流行病學題材驚悚片《傳染病》發行9年之後,中國武漢暴發的一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世界經濟產生衝擊,在遠離顯而易見的疫源地的地方引發恐慌。

疫情還使人們對《傳染病》重新產生興趣,將影片中虛構的傳染病與現實中的傳染病作對比。

鑑於這些表面上的相似之處,編劇斯科特·伯恩斯對這部2011年的電影可能讓那些被新型冠狀病毒蔓延搞得緊張不安的人特別感興趣並不感到意外。但伯恩斯懷疑,觀眾是否留意到影片關於傳染病疫情期間社會恐慌的更重要意義。

伯恩斯通過電話對《財富》雜誌說:「我們片中的傳染病與這次冠狀病毒的相似之處是無關緊要的,偶然的。更為重要、更為準確的是社會反應、恐懼的蔓延以及由此帶來的連鎖反應。這可能是準確的東西。」

「英雄人物應該是科學家」

如果說《傳染病》中的病毒與新型冠狀病毒確有相似之處,那麼有一個簡單的原因可以解釋,即伯恩斯做了研究。

在《傳染病》的編劇過程中,伯恩斯始終努力創作一部在科學上儘可能最準確的傳染病題材驚悚片。他請來伊恩·利普金和拉裡·布裡連特,讓他們根據科學和自身在流行病學領域的一手經驗,幫助虛構一種病毒。通過與科學家的溝通,伯恩斯還構思了關於社會對這樣一種病毒可能作出什麼反應的想法。這些反應林林總總,從哄搶商店到一個像救世主一樣的視頻博主散播「假消息」。

伯恩斯回憶道:「最初向(導演)史蒂文·索德伯格介紹這個創意的時候,我就說,我希望《傳染病》儘可能有科學依據。我不想做一部缺乏科學性的好萊塢災難片。英雄人物應該是科學家。」

幸運的是,布裡連特和利普金讓伯恩斯有兩位「英雄科學家」可以求助。上世紀70年代,布裡連特是最終消滅天花的流行病學家之一。與此同時,利普金在他所從事的領域以「病毒獵手」著稱。

流行病學有一點非常吸引伯恩斯。他說,專家們普遍認同,傳染病疫情暴發不是「『假設』的問題,而是『何時』的問題。他們對我說的話變成現實,我並不感到意外」。

恐懼加劇種族排外情緒

《傳染病》描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病毒傳播:虛構的MEV-1傳染病,以及傳染病蔓延引發的恐懼情緒。這種恐懼情緒導致社會支離破碎,妨礙國際社會應對疫情。目前,伯恩斯正在密切關注他能看到的關於公眾對新型冠狀病毒反應的新聞報導,許多反應涉及人們基於恐慌作出與衛生專家的建議背道而馳的決定。

隨著健康的消費者想要防範冠狀病毒,口罩變得脫銷,造成醫護人員可能面臨口罩短缺,從而增加他們感染冠狀病毒的可能性。雖然口罩對預防病人傳染疾病相對有效,但專家說,口罩對防止健康人群得病並不那麼有效。

一些提出以冠狀病毒為由讓學生待在家裡、希望關閉全美各地學區和大學的請願書得到越來越多的籤名。與此同時,一些學區在本社區並沒有這種病毒確診病例的情況下陷入恐慌。雖然新型冠狀病毒在美國境內只有12例確診病例,但共享汽車平臺已經面臨不可理喻的投訴增多的情況,全美各地唐人街在苦苦保住生意。這兩個事例令人沮喪地想到具有排外和種族主義色彩的緊張氣氛,而這類緊張氣氛往往在危機時期升溫。

伯恩斯說:「除了病毒的科學性,史蒂文·索德伯格和我還感興趣的是我們的社會,先前存在的社會條件是如何讓我們容易受到恐懼情緒以及病毒的影響。」

社交媒體助長過度反應

伯恩斯說,影片的關鍵之處在於這樣一幕:勞倫斯·菲什伯恩扮演的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官員埃利斯·奇弗在有線電視新聞網節目中談論裘德·洛扮演的艾倫·克魯姆維德這個人物。克魯姆維德是一個陰謀論者,在疫情蔓延過程中以煽動反政府情緒出名。他一度假稱感染了MEV-1病毒,因此他在視頻博客上直播他可以用一種取自連翹的簡單的順勢療法「治癒」自己。這引發公眾蜂擁到藥店購買這種藥物,並由於感染人群與健康人群接觸,導致病毒傳播。

在片中,奇弗說:「想要得病,你得首先接觸病人或他們摸過的某個東西。想要變得驚恐,你只需接觸謠言,或電視節目,或網際網路。我認為,克魯姆維德傳播的東西比疾病要危險得多。」

伯恩斯最近頻頻思考的問題是由社交媒體平臺和對媒體機構的信任缺失助長的公眾過度反應和恐慌情緒。伯恩斯指出,美國已經陷入自身的健康危機——季節性流感。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估計,從2019年10月1日到2020年2月1日,美國有2200萬至3100萬人感染流感。

伯恩斯說:「人們害怕冠狀病毒,卻根本不關心季節性流感,這就說明我們缺乏區分風險的能力這一重要問題。人們因為電影《大白鯊》而不去遊泳,但會在大海裡做比遊泳更有風險的事。這是公共衛生領域的人士面臨的一個問題,因為一旦人們感到害怕,局面就很難控制。」

伯恩斯提出的建議是洗手,避免觸摸自己的臉部,信任科學界的專家,謹防傳播恐懼心理的媒體和別有用心的政界人士在社交媒體上散發的虛假信息。

美商務部長言論「沒人性」

1月末,美國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說,中國的冠狀病毒疫情有助於「加速工作機會回流北美」。這暗示他認為疫情是一個商機。

布裡連特說:「如果他這麼說,那麼他不適合擔任公職,不適合獲得公眾信任。我們從事公共健康領域的人對公眾健康負有監護人和受託人的責任。我們不能從中謀利。但是,我們處在民族主義抬頭的時期,你不能把它變成一個政治事件。但我不能不說這樣一個事實,即天花是因為來自數十個國家的科學家共同努力才被消滅的。」

伯恩斯補充說,聽到羅斯對中國人民的災難如此沒有人性,讓他感到「害怕」。他說:「每個人有不同的社會經濟處境,每個人有自己的觀點、自己先入為主的成見,但恐懼不會讓我們更具備理性的能力。」

電影《傳染病》劇照(資料圖片)

相關焦點

  • 大疫當前,10部電影讓你更了解傳染病
    除了每日關注疫情發展情況,也只能選擇上網追影視劇或者打遊戲度日,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幾部有關傳染病的影片,是關於傳染病很好的科普電影,讓大家隔離在家中消磨時光的同時,更加的了解什麼是傳染病,也希望大家能從電影裡那些人類與疫病的故事中,獲得安慰和勇氣。No.1《傳染病》一種新型致命病毒在幾天之內席捲全球。
  • 電影《傳染病》:看見和看不見的真相
    新冠病毒疫情蔓延,不經意帶火了一部作品——美國影片《傳染病》。影片自2011年上映以來一直不溫不火,在豆瓣、百度等平臺上的評分也不高;如果這場疫情沒有發生,也許很多人都像我一樣,不會意識到它的深刻。對於這一點,如果沒有瘟疫,我們似乎永遠看不到,或視而不見,大多數人都更願意宣示強大。而影片最令人稱許的「冷酷」,就在於毫不留情、又極其準確地揭示了脆弱。來看吧,面對瘟疫,人會怎麼樣?最開始,是憤怒、不知所措、惶惶不安,隨著感染者越來越多,病毒性質撲朔迷離,疾控中心慌了:究竟是什麼病毒?感染源在哪?是否能夠預防和治癒?
  • 從《傳染病》到《1984》:不要讓預警成為預言
    但這部電影說實話拍得很是稀鬆平常,在導演索德拍格的作品裡也沒有多少份量,枉自浪費了許多慕名加盟的明星,其實也是件可惜的事。 要說《傳染病》真正可看之處,其實只有一個概念,就是「烈度」。一是病毒傳播和致病的烈度。這部電影取材於2009年的H1N1病毒大流行。
  • 美國電影《傳染病》未刪節版展現全球性的恐慌,一場瘟疫席捲全球
    《傳染病》是美國華納兄弟影業公司的一部災難片,於2011年9月9日在北美上演。一個出國旅行者正準備把信用卡遞到酒吧侍者的手上,一個商務會議在一片握手和問好中開始,一個男人在公交車上咳嗽…… 這些本沒有關聯的事情被一種傳染病聯繫在了一起。
  • 病毒有多可怕?看看這幾部「傳染病」主題的災難電影就知道!
    但是不少人,似乎並沒有認知到病毒的可怕。那麼看看下面幾部電影,你是否還會覺得國家是過度恐慌?1、流感這部影片上映於2013年,講的是一群來自東南亞的偷渡客歷盡艱辛來到韓國,但是全體都死在了貨櫃內,只有一人逃出來。這個人並不知道自己身上攜帶著豬流感病毒,並且可以通過唾沫傳播。
  • 《傳染病》:一部被低估了九年的電影
    1《傳染病》是一部外國的電影,在2011年9月9日在美國上映。它的分數並不高,很久以來一直是6.6。奇怪的是,這一次冠狀病毒疫情爆發之前,這部片子在網上得到的評價並不高,有不少人吐槽,而現在呢,很多人甚至覺得這部電影很神奇。
  • 這部講述《傳染病》的電影,適合疫情結束、春暖花開之後再細品
    在這樣的疫情形勢之下,一部2011年的上映的電影《傳染病》在「米國」線上被衝到了付費觀看榜的前幾位,並且許多的媒體開始把這部接近於十年前的電影拿出來重新談論。這就是2011年的Contagion,中文譯名: 傳染病。
  • 精選5部韓國傳染病災難電影:每一部都拍得非常真實
    今天,編輯就來推薦5部與大規模傳染病有關的韓國災難片,不是要你看了更恐慌,而是希望大家能在片中汲取到更多省思,讓我們在防疫之餘能夠得到更多力量、更堅強!《鐵線蟲入侵》於2012 年上映的韓國電影《鐵線蟲入侵》講述變種鐵線蟲通過汙染水源寄生人體從而控制人類意識,人類在被鐵線蟲感染後紛紛跳入江水自殺,屍體因為被吸乾血液變得像乾屍一樣,鐵線蟲也得以再次進入水中大量繁殖。
  • 十大傳染病災難電影,你看過幾部?它們又帶給我們哪些啟示?
    人類歷史上,傳染病帶來了多次毀滅性的影響,比如中世紀的黑死病。即便進入20世紀後,霍亂、天花、瘧疾這樣的傳染病仍然對人類產生了巨大傷害。2003年我們曾經歷過的SARS事件,也對全球健康產生巨大威脅。傳染病對人的影響和傷害範圍非常巨大,同時,它也對整個社會體系帶來巨大考驗,所以,傳染病成為社會關注的重要題材。
  • 深度解析:預言神作《傳染病》到底是怎樣一部電影?
    ——比爾·蓋茨在介紹《傳染病》之前,我想先介紹一個演講,這個演講對於理解這部電影,以及理解「傳染病」這個議題,都很有幫助。2015年,當60歲的比爾·蓋茨推著一個綠色的大鐵桶走上Ted講臺時,沒有人知道他要做什麼。
  • 如何讓公共衛生安全觸角更靈敏?聽聽來自抗疫一線的3位住湘全國...
    兩會好聲音如何讓公共衛生安全觸角更靈敏?聽聽來自抗疫一線的3位住湘全國政協委員怎麼說住湘全國政協委員易露茜、張國剛、徐自強,都來自抗疫一線。經此一役,公共衛生安全觸角如何更靈敏,如何更好呵護市民健康?……針對這些大家關注的話題,他們將會有啥建議?
  • 全球15部關於傳染病最經典的電影
    縱觀整個人類歷史,一直都在於傳染性疾病做鬥爭,一段只有幾千個ATCG的病毒,就會帶來重大的傳染性疾病,這裡推薦幾部很好的有關傳染病的災難片,是關於傳染病很好的科普電影。希望大家照顧好自己,照顧好家人,儘量少外出,有一些身體不適及時就醫,眾志成城,我們一定能夠戰勝此次疫情。向今年春節期間依然抗戰在疫情一線的醫護人員致以最高的敬意,最後,祝大家春節快樂。
  • 傳染病之後,江湖無難事
    《傳染病》、《之後》、《江湖無難事》。把它們片名敲下來,驚喜地發現,自然地成為一個前後字數對等且語義通順的句子,且是對疫情過後的美好祝盼。傳染病有電影網站把能跟傳染病掛鈎的災難片、科幻片、恐怖片挖出來,做長尾運營。
  • 感受一下病毒的可怕,7部關於病毒傳染病的經典電影推薦
    政府極力洗白無法掩蓋喪屍肆虐的事實,即便懵然無知的列車乘客也因為不速之客的到來而墮入恐慌絕望的地獄中。開車的剎那,一名感染者衝入車廂,而她很快屍變並對目光所及之處的健康人展開血腥屠殺。未過多久,喪屍便呈幾何數爆發性地增長。石宇被迫和倖存者的乘客們在逼仄的空間中奮力求生……《天外來菌》劇情簡介:電影改編自國外經典暢銷小說。
  • 人類對抗傳染病類的災難電影,《流感》排第一,其他幾部驚心動魄
    相信有不少人也看過不少韓國災難片,電影《流感》絕對算是其中出類拔萃的,今天我來推薦幾部除了《流感》外還值得一看的傳染病類災難電影,絕對值得一看。城市的女市長也發現,最近很多車禍和事故都是由於老鼠過多引起,所以排除滅鼠小組去消滅老鼠,隨著滅鼠小組的不斷深入,他們發現了更多問題,更可怕的是它們身上帶有一種不知名的可致命病毒,在藥也控制不了的情況下不得已闖入鼠穴展開了滅鼠行動的故事。
  • 人類史上傳染病排序,哪種最可怕?
    在沒經歷過疫情之前,很多人一說到傳染病,就是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覺得傳染病離自己還很遠,沒必要杞人憂天。然而,很多傳染病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且源源不斷,比如流感、狂犬病、B肝等等。人類最恐怖的傳染病排名top5天花由天花病毒引起的天花,是一種非常可怕的傳染病,但也是目前人類消滅的第一個傳染病。在人們還沒攻破它之前,不少人甚至死於天花,即使逃過一劫,也會留下滿臉印記,被稱為麻子。
  • 還原傳染病的真相 | 天花:人類唯一戰勝的傳染病
    原創 還原傳染病的真相 上海交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歡迎投稿 卷首語貝爾納「風險社會」(Risk Society)理論提到:科技的好奇心首先是要對生產力有用
  • 鄢斌:新冠肺炎是乙類傳染病 為何按甲類傳染病措施管控
    抗疫阻擊戰必須依法有序展開,1月20號,國家衛健委發布1號公告,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今天我們來連線正在美國因公訪問的學者——華中科技大學法律與公共政策研究院鄢斌副院長。
  • 8部必看的病毒感染電影,病毒比魔妖還可怕!
    這部電影被冠以很高的評價,它從來不害怕不避諱去談及人性的黑暗面:比喪屍更可怕的是人性,比人性更可怕的是人心。總的來說,此片整體以虐為主,淚點極多。相比於英勇的暴虐喪屍,一場場的生離死別或許更為震撼。被咬的男主為了女兒選擇跳車的那一刻,淚溼眼眶。
  • 黑死病、天花、流感……歷史上的傳染病都啥水平?
    人類社會各個不同的發展階段,一直飽受傳染病的困擾,可以說人類發展史就是一部人類與傳染病作鬥爭的歷史。 雖然,隨著醫療水平和防疫手段的大幅提升,很多昔日令人聞風色變的傳染病,如天花、小兒麻痺症,都已被徹底消滅。即便是鼠疫這樣的冷血殺手,我們也已將感染後的死亡率控制在 10%以下。